猛虎王朝 第412节

因战线太长,哲勒根本来不及集中兵力,汹涌的敌骑就已经切进来,展开惨烈的白刃格斗。

凛冽的秋风卷腾起漫天黄尘,如云遮雾罩,一下就弥漫整个战地……

在这战云恶雾之中,哈莫几乎无法看清战场的厮杀场景。

小孩的耳中只听得见尖刺的喊杀声、喧嚣声、绝望的怪叫声、胜利的喝采声、铁器的碰击声、牛羊惊恐的嗥叫声……

各种声音海啸般同时扑入耳中,宛若那地狱里的恶鬼,用死神之锤敲打着铁坫,又如地壳迸裂,将脚下的一切轰然倾落到莫测的深渊之中……

胡狼人猝不及防的抵抗没有持续多久,很快就扔弃一切,奔拥逃窜……

败兵们互相挤撞,互相推耸,互相践踏,向东西两边逃窜……

威达和凯鲁在道路两侧都埋伏了弓弩和拦截骑兵。

火箭劲弩卜卜地吐射着,罩成一片火海。密集的箭雨像割麦一样,将胡狼逃兵成片成片地扫倒在地……

拦截骑兵和身后乘胜追击的骑兵相互配合,正面拦截,衔尾追杀,来回刺捅。整列整列的猛士,尖刀般杀入败逃人丛的最深处,遇刀,刀下死,遇剑,剑下亡!

地上堆积的尸体,垒得有胸墙那么高……

只有少数零碎的胡狼骑兵集群能够反应过来,聚在一起困兽犹斗,拚死反抗,最后被蜂拥而上的敌人砍倒剁翻,化作一个人马互相枕藉的尸圈……

在这乱军当中,哈莫这个小孩,没有被敌人砍死或者被自己人践踏而死,真可以称得上奇迹了。

也许是看到这个孩,猛虎骑兵不忍下,也许是根本没人注意到他的存在,总之,哈莫竟然打马逃出了包围圈,窜进了河边的枣树林。

回首望去,屠杀仍在继续,族人的惨嚎声不断随风传入耳中。哈莫用小抹去脸上的泪水,如一只受惊的小兔,钻进树丛中,不见了踪影……

仅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野枣岭的厮杀就渐渐平息下来。以胡狼为主的三万蛮骑,除哲勒带领千余战士杀出重围,除极少数人像小鬼哈莫那样侥幸逃脱外,其余的人非死即俘,而猛虎骑兵仅损失了六千人左右。

神兵宝刃自有神奇之处。侯圣带着乌龙棍为岩画谷的先民们驱走恶兽,带来安宁,而他们昔日生息繁衍的山谷,又为乌龙棍的新一代传人丹西提供了藏兵之所,歼敌之法。

被杀得血流成河的胡狼人,就是想破了头恐怕也弄不明白,这些猛虎骑兵到底是从天上掉下来,还是从地里钻出来的;他们竟然躲过了游牧斥候的地毯式搜索,而且能够在前后联军间短短的间隙中布局设伏?!

小到某场战争,大到整个人类历史,其发展进程和结局,究竟是偶然还是必然,无数哲人智者、史家泰斗,为此笔战不休,辩论不止。

有人说,历史自有其内在逻辑和发展规律,再伟大的英雄人物,也摆脱不了其时代特征与局限。他们的作用,不过是引导、利用历史大潮,在完成历史使命的同时,也把自己的丰功伟绩刻上史册……

也有人认为偶然因素,或者说运气、气数,才是决定性的主导力量。

甚至有人推而广之,认为人类的历史,不过是由无数的胡蝶效应累积聚合,衍张伸延而成的诡异集合体。一朵小小的浪花,颠簸了一下诺亚方舟,历史的航船改变一个小小方向,也可能就此把人类拖入另一条迥异往昔历史进程的茫茫不归路……

他们说的或许都有道理,或许都没有道理,但过分执着于某一面,前者不免陷入先验论,后者则会滑向虚无论。

丹西自然没有去做皓首穷经的学究的兴趣,他的身份地位决定了其处事之道非常实用主义。面对风云变幻的形势,他的处理方式简单而明确,即充分利用一切可控资源,将不可控因素托付于上帝,祈祷最好的结果,尽最大的努力挑战命运!

就拿这场岩画谷战役而言,孔狄发现这个隐秘的藏兵谷纯属偶然,丹西根据战争发展局势,做出了在此伏击的决策。

不过,抓胡狼人下,绝非丹西一时的心血来潮,更非因为西格尔拒绝谈和建议,冥顽不灵地与猛虎军团作对到底,丹西怀恨在心,而特意加以报复。相反,这是猛虎军团根据草原形势所做出的,深谋远虑的战略选择。

草原追逐战被丹西定位为有限战争,其主要战略目标是接应蒂奇斯族众南迁,而不欲跟对进行一场消耗兵力的决死大战。不过,这并不是说猛虎军团就一味避战,一旦有合适的条件出现,丹西也不会放过歼敌的良,尤其是歼灭胡狼骑兵的良。

作为猛虎自治领的狼狗,作为丹西的草原代理人,蒂奇斯人必须控制水草最肥美的南部草原。这既让他们成为本国边境的屏藩,又占据未来征伐草原的基地,获得忠心耿耿的帮。要达到这一目的,原先盘踞在南部草原的胡狼人必须予以驱除。

除了应和救援盟友脱险的主目标之外,借这次草原大战彻底削弱胡狼实力,让其永无翻身之日,同样是猛虎军团本次军事行动的一个重要目标。

此外,三支蛮骑部队中,其他两支都在十万骑以上,咬不动,吞不下,而西格尔的这支胡狼骑队人数最少,猛虎军团有歼灭其主力大部的实力和可能性。

有鉴于此,丹西毫不留情地把刀锋对准了最弱的胡狼人。可以说,即使这次战役找不到会,下次的重点打击对像仍然非胡狼莫属,除非西格尔愿意臣服,参与到猛虎与蒂奇斯同盟中来。

西格尔拒绝了同盟请求,而地形条件和战场形势发展又使得猛虎骑兵有了歼敌的会,故而丹西毫不迟疑地做出了战役部署。利用岩画谷隐匿藏踪,暗伏大军,然后一举杀出,出其不意地将胡狼骑兵主力消灭掉。

当然,消灭了三万胡狼主力骑兵,仅仅是将西南一路包抄蛮骑干掉四分之三的兵力,整个战场的局势并未发生根本性的改观。二十几万蛮骑在大草原上追杀数万猛虎与蒂奇斯联军,尚要带上并保护十数万非战斗成员的蒂奇斯迁徙族众逃亡,形势殊难乐观。

丹西心里很清楚,岩画谷伏击战对于草原未来的形势有深远的影响,但对于本次逃撤大战而言,意义却相当有限。草原蛮骑仍有二十余万,即使加上威达、凯鲁的三万骑兵,本方兵力也仅为对的半数。即使加入战团,也起不了多大的作用。与其决死一战,不如分头撤退,各自返回后方基地。

故此,丹西并没有继续扩大战果的意思,相反却是见好即收。胡狼主力被歼后,威达和凯鲁骑队的后方再无有威胁的敌军,可以安全地从古拉尔河中上游涉水渡河。故而剩下的三万猛虎骑兵,在完成了歼敌任务后,不再向东挺进,救援接应丹西的部众,而是押着俘虏与战利品,转马向西,渡河返回北风堡基地。

说岩画谷战役对整个逃撤战影响有限,还在于丹西亲自指挥的蒂奇斯南迁族众无法利用这次战役的成果,杀出缺口逃生。

对于丹西的逃亡队伍主力,伊森率领的蛮兵追得很紧。十余万蛮骑张开双翼,以兜绕之势飞扑而来。几日来,两者的行程差距已经被缩短到一日行程作用。

两点之间,直线最短。在这样紧迫的追击逃撤战中,倘若走曲线,于此时改变行军方向,折返往西,恰好会被尾追而来的蛮族骑兵粘住。而让这些擅长骑射的蛮族兵马追上,只怕从此再无脱身的会了……

与此同时,鹰斯和沙利克率领的以格立西、古雷托为主力,包括数万其他小族的十来万蛮骑已经现身,他们同样张开双翼,从东边飞马追来,距离丹西的部众仅有四日不到的行程……

即使没有西格尔的胡狼骑队,东西两支蛮族联军也已经形成了两张大网,以接近三倍的兵力,完全罩死丹西率领的兵力八万余、非战斗成员十数万的蒂奇斯迁徙族众的逃逸之路。何况,西格尔尚有万余仇恨满怀的胡狼骑兵助阵,何况,十数万蒂奇斯非战斗成员对于行军速度和兵力布置都有极大的不利影响,更何况,汹涌奔腾的古拉尔河阻住了南逃的去路!

除非发生数月前那种马瘟肆虐的特殊状况,否则,在大草原上与蛮族骑兵赛马,实属不智!再加上不利的地理条件,猛虎骑兵与蒂奇斯南迁族众,几乎是插翅难飞!

然而,丹西不管这些,继续带领那支撤退的大部队,朝东南方向飞驰逃窜……

检验战争的胜败,最根本的一条衡量标准就是,战略目标是否完成。达成了预定目标,即使损失再惨重,也能够自豪地夸耀胜利,而目标未曾达到,即使杀敌再多,战果再大,自身的损失再小,也只能算做失败。

草原运动战的附属目标已经被漂亮地完成了,但其主要战略目标,却远未实现。甚至可以说,这支逃逸大队危在旦夕,只能苟延残喘,能拖过一天是一天……

第二十二集第九章

黄羊滩是古拉尔河中游一处河滩,因春秋季节黄羊成群在此饮水聚集而得名。秋近尾声,冬季临近,黄羊和各类鸟兽大多已经离开,此地显得异常荒凉。

接纳了其主要支流──渥锡河灌入的水量后,古拉尔河河水大涨,水位猛增,根本无法涉水渡过。而且,由于这一段河道属于狭窄地段,南北两岸相距仅两公里左右,不仅加剧水位的上升,水流也益发湍急。浪花在河心扑溅,在两岸拍打,河水哗哗地躁动着,奔涌着,低沉的咆哮声在寂静的草原上回响。

在这种地方,除非有船只来回摆渡,否则根本就不可能渡河。要想渡过古拉尔河,就必须骑着马,沿河往东或者往西跑上十余天时间,在上游水量不大或者下游河道变宽的地段,寻找水位不高,水流不急的可以涉水而过的渡口。

然而,这个世界上,偏偏就有不信邪的人。

那人就是丹西。

这天正午,寒风凛冽,河浪翻涌,八万多骑兵护卫着十几万蒂奇斯南迁族众赶到了这里,沉寂的黄羊滩一下热闹起来。

这支逃亡队伍,几天来几乎是没日没夜地打马狂窜,虽然天气寒冷,人和马却个个汗水淋漓,气喘吁吁。

蒂奇斯人确实是寒带地区吃苦耐劳的狩猎民族,这种连续没日没夜的急行军,连壮男骑兵都累得骨头快散架了,但该族无论老幼妇孺,都咬牙坚持了下来,只有极少数人受不了这种高强度的赛马而掉队。

当然,贝叶在冻土高原南部山区并未急行军,而是令大家保持常速行军,也是一项有先见之明的措施,保证大家储备有足够体力来应付这种高强度的骑马运动。

首节上一节412/74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