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隼1937 第40节

  “唉,养了这两个二杆子玩意儿。”高老四长叹一声说:“俺就试试看,行不行的可没准儿。”

  有了高老四这句话,关世杰和吴彦章心里就有底气多了。

  半夜十二点多的时候,他们终于来到了横道河子,高老四的家里。

  关世杰和吴彦章顾不上洗漱,一头扎在炕上呼呼大睡起来。

  这一觉睡到早上八点多,关世杰和吴彦章才被一声声的鸡叫唤醒。两个人精神抖擞地走出房门,见二愣子正在院子里喂鸡,却没见过到大愣子和高老四。

  “你们醒了?俺去给你们拿吃的东西。”二愣子说完,返身回到了西边的屋子。

  不一会儿的功夫,二愣子就端着一盆热气腾腾的玉米粥,还有一打煎饼,一碟咸菜,摆在了院子沙果树下的一张木桌上。

  二愣子又在压井里,打来一盆水,让关世杰和吴彦章洗脸。

  “你爷爷和你大哥呢?”

  “俺爷帮你们进山找乐山爷去了。大哥下地干活去了。”二愣子答道。

  关世杰闻言心里一喜,知道事情很快就会有了眉目。原本还以为,此行会多费一番功夫,才能找到座山雕。没想到机缘巧合之下,会遇上高老四爷孙俩,让事情的进展有了质的飞跃。

  时间在焦急的等待中,一分一秒地过去。

  关世杰和吴彦章两个人等得心焦,索性不再去想,就走出高老四的家,在横道河子镇上闲逛了起来。

  民国时期的乡镇,远比不上后世乡镇的规模。横道河子与其说是一个镇,住户大概也就五六百户。

  镇子上最繁华的所在,是一条长不过200米的街道。街道两侧是参差不齐的商铺。

  现在是挂锄时节,也许正是逢赶集日,街道上摆满了地摊儿,卖一些锅碗瓢盆,镰刀锄头之类的用品。

  除此之外,还有卖鸡鸭鹅狗等家禽家畜的农夫。唯一没有卖粮食的让人。

  现在正是日本人控制粮食最严的时期,所有农作物一律不准买卖。姑且不说农民家有余粮,即便是有,也只够勉强维持生计。

  两个人在街上闲逛了一回,正感觉很无趣的时候,只见二愣子满头大汗的跑了过来。

  “俺爷回来了,他让俺喊你们两个人回家吃饭。”

  此时已经时近中午,关世杰琢磨着,高老四一定是起了个大早,去联系座山雕了。

  按照时间上算,从横道河子到威虎山一带,至少要走三四个钟头。来来回回就要一天的功夫。

  如此看来,在横道河子附近一定有座山雕的人,负责打探情报和传递消息。不然的话,高老四不会回来的这么早。

  关世杰和吴彦章随着二愣子回到高老四的家里。

  高老四站在院子里,一见到关世杰就急忙说道:“事儿基本定下来了,不过威虎山当家的要和你们亲自面谈。”

  “好,咱们什么时候出发?”

  “吃过晌午饭就走。”

  即将见到传说中的人物,关世杰心里有些兴奋。

第79章 胡家窝棚(求收藏推荐)

  午饭过后,高老四套上马车,拉着关世杰和吴彦章两个人,催马扬鞭跑出了横道河子。

  此时,日本关东军的归屯并户政策,还没有在海林一带的深山老林里实施。路过的几个小村庄,还能听到鸡鸣犬吠之声。

  下午三点多钟,马车来到了一个有二三百户人家的村落。

  高老四跳下马车对关世杰和吴彦章说:“咱们歇歇脚再走,给马喂点料。”

  “这是什么地方?”

  “胡家窝棚。”

  高老四说完之后,牵着马径直走进屯子里,来到一户有着五间瓦房的人家停了下来。

  “姜东家,你在家吗?”高老四隔着木头杖子喊道。

  “谁呀?”

  随着一声应答,从屋子里走出一个穿着白色汗衫,褐色宽腿裤,干瘦精干的老头儿。

  “原来是老四。把马牵进来吧。”

  高老四牵着马,走进了院子。

  五间大瓦房旁边是牲口棚,拴着五匹马,三头牛,还有两匹骡子。院里还有两挂马车,停在木头杖子边。

  从这个干瘦老头儿的穿着打扮,还有房舍的结构,以及牛马牲口的数量上不难看出,这是一家富户。

  让关世杰感到奇怪的是,一般村屯里的大户人家,大多会雇上几个看家护院的人,也称做炮头。

  但这一家没有高墙炮楼,很明显没有雇佣炮头。如此情况,只有两种可能:一这户人家是本分的庄稼人,虽然略有资产,还不足以让胡子觊觎。十有八九是不缺胡子们的供奉。二这户人家是坐地分赃,容纳胡子的之所,为胡子们提供情报,或是背后有大绺子撑腰。

  临行前,关世杰就做过一番调查,对应着后世自己读过的书籍,对东北胡子有了一定的了解。

  吴彦章出身青帮,触类旁通,也懂得一些绿林的门道。他见屋檐下的墙上挂着一片铧犁,被擦拭得锃光瓦亮,心里就明白了大概。

  “这户人家有说道。”吴彦章悄悄说。

  “怎么说?”

  “这是坐地分赃,收容土匪的地方。”

  吴彦章眼睛往上一挑,示意关世杰看那片铧犁。

  关世杰看过后,想起自己读过民国时期胡子的传说故事。

  胡子啸聚山林,既有大股的土匪,也有十几二十几个人的小绺子。小绺子的土匪不成气候,不能跟官府的部队抗衡。

  这些人在农忙时是憨厚朴实的农夫,但一到了农闲时节就离开家,到几十里或百里外的地方,做打家劫舍的勾当。

  他们没有固定的山寨,数九寒天时熬不过寒冷,就躲在某个村屯里的人家猫冬。

  当然,收容土匪也担着风险,所以收费也比较高。一般这种人家管土匪的一日三餐,有喜欢吸大烟的,就提供大烟泡。喜欢女人的,就提供妓女。

  有大部分的流窜胡子,把打家劫舍来的钱花在了猫冬的人家。来年再重操旧业,继续做这种营生。

  村屯里做这种生意的人家,一般都和官府里的人有些联系,每年的孝敬钱是必不可少的。

  绿林里的人,若是见到农户家墙上挂着铧犁,就表明能收容胡子。只要谈好价钱,就不用担心会有官府的人来搜查。

  这样的农户家,也提供情报给胡子。比如官府什么时候进山剿匪,哪一家大户适合砸窑等,都能赚到一笔辛苦费。

  另外他们还有一种赚钱的门道,那就是帮着胡子销赃。胡子打劫来的金银珠宝等物件儿,经过他们的手卖出去,中间的差价利润也非常可观。

  这家农户,显然是做这种买卖的,自然也不用担心胡子们砸窑抢劫了。

  “老四,这两位盘儿干净,叶子鲜亮,是插边挂柱的还是熟脉子?”

  “彪子,这两位是正儿八经的听响的,进山跟五爷谈皮子生意的。”

  关世杰和吴彦章听干瘦老头儿和高老四说话都云里雾里的,猜到了他们说的是胡子的黑话,只是听不懂是什么意思。

  “敢情是五爷的客(qie),快屋里请。半拉子,饮马填料。”

  这个叫彪子的老头儿话音未落了,从牲口棚旁边走过来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年。他干净利索地卸了马车,把马牵入到牲口棚里。

  “老人家,咱们啥时候赶路?”吴彦章问道。

  “不急,歇歇脚。人要吃饭,马要吃草。”高老四答道。

  关世杰想,庄户人都心疼自家的牲口,赶了三个多小时的路,估计是怕把马累坏了。

  既来之,则安之。八月份的午后,烈日当空,他们也已经燥热难耐。停下来喝口茶祛去暑气,也是应该的。

  瘦老头儿彪子引高老四,关世杰和吴彦章三个人来到堂屋里坐下来,泡上了一壶茶。

  村屯里的招待客人的堂屋里,陈设比较简陋。一铺火炕上摆着一张木桌,一把粗瓷茶壶,几个海碗里倒满了茶。

  茶不冷不热,一碗喝下去暑气顿消。

  “两位老客,收不收地鼠?”彪子问道。

  “地鼠皮子是什么?”吴彦章不解其意地问道。

  “彪子,他们不是熟脉子,你有话就直说好了。”高老四说:“他是问你们收不收金溜子,金耳环,金镯子。”

  吴彦章一脸的蒙圈,青帮里也有江湖切口,用于相互沟通。没想到胡子的黑话更是难懂。

  “老人家能否解释一下,你们刚才说的都是什么意思吗?让我们开开眼。”关世杰笑着说。

  “彪子说盘儿干净叶子鲜亮。说你们脸上不脏,新衣服好看。插边挂柱是,问你们是不是来入伙的?熟脉子是不是同行。”

  原来如此。关世杰哑然失笑,中华民族的语言果然博大精深。胡子的黑话另辟蹊径,倒也值得玩味儿。

  他记得后世看过《林海雪原》里,***和座山雕的对话: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脸怎么黄了?防冷涂的蜡等,已经成为脍炙人口的桥段。不仅合辙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

  由此可见,发明胡子黑话的人,应该也不是简单。

  “我们不收地鼠,我们只收皮子。”

  关世杰话音未落,外面传开一阵急促的马蹄声。

第80章 座山雕(求收藏推荐)

  从敞开的窗户望出去,只见大门外人喊马嘶。十几个身穿黑色裤褂的人,簇拥着一个五六十岁,尖顶秃头的人,打开木头大门走了进来。

  姜彪子手脚及其利索地从炕上跳下来,急匆匆跑到院子里。

  “哎呦喂,原来是五爷大驾光临。半拉子,告诉灶上多杀几只跷脚子扁嘴子,五爷就好这一口儿。”姜彪子喊道:“五爷,屋里请,台上拐子。”

  “跷脚子是鸡,扁嘴子是鸭。台上拐子就是屋里炕上做坐。”高老四解释说。

  五爷?岂不就是座山雕?

  关世杰明白了,高老四把他们带到这里的用意,就是跟座山雕见面。或许是座山雕怕泄露山寨的具体位置。

  座山雕家中排行第五,绿林道上的人都喊他五爷。后世的电影电视剧里,胡子们也都这样称呼座山雕。

  关世杰心里清楚,并没有再问,他只想看看事态如何发展。

  “四哥在哪旮瘩呢?”

  “俺在这儿。”高老四应了一声,随后对关世杰和吴彦章说:“实在是对不住,俺路上没说实话。是威虎山大当家的让俺拉你们到这里的。”

  “没关系,也省得咱们多走路了。”关世杰说。

  关世杰心里在嘀咕,这个座山雕的行事风格,小心谨慎,还真够狡猾的。也难怪张作霖和日本人拿他没办法。

  鹰目秃头的人,听到高老四的声音后,径直走了进来,他身后人都留在院子里。

  姜彪子尾随在这个人的身后,刚跨过门槛,这个人冷冷地说道:“姜掌柜的,你去忙你的吧,我找四哥唠唠嗑。”

  姜彪子一愣,脸上随即堆上了笑容说:“好说好说,俺去灶台上瞅瞅,饭做得了就喊五爷。”

  “有劳有劳!”

首节上一节40/150下一节尾节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