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空对空导弹被研制出来以前,赵守宏下令军工部门对现有的歼4型战斗机进行改装。这种战斗机改装的强4型攻击机就能携带大量火箭弹,这是因为歼4战斗机发动机强劲,改装余量非常大。
在改装中虽然无法开辟弹舱,但是工程技术人员还是为歼4式战斗机重新设计了四个外挂架,用于挂载四个蜂巢1型火箭巢。这种保形火箭巢风阻不算大,但能够携带多达39枚75毫米火箭弹,进行集体齐射绝对是大杀器。
华兰空军的作战方式很快就改了,空军出击先以改装的歼4式战斗机和强4型攻击机打头阵,对着白鹰空军的战斗机群打出几个齐射,足以让对方被虐的欲仙欲死,然后再让歼5战斗机进行近战,双方的战损比反倒更高了。
在没有白鹰空军战斗机出现的时候,这些火箭弹也成了对地攻击利器,结果白鹰陆军算是倒了大霉,后勤补给几乎被炸得断绝了。孙立人和粟继业趁着华兰空军掌握制空权的机会,全军大举进攻,很快突破了白鹰军守卫数个月的密苏里河防线,攻入了芝加哥工业区。
这里是白鹰国的重工业命脉,一旦这里失守白鹰军将万劫不复,为此麦克阿瑟集中了一百三十万大军进入工业区作战。他所下达的命令就是寸土必争,决不让对方前进一步。
麦克阿瑟认为面对这样强大的重工业区,对方觊觎之心不小,肯定打着收归己有的注意。这样华兰军的进攻就会投鼠忌器,尽量不损害那里的工业能力,白鹰军可以借此进行巷战,一点点的消灭对方的战斗力。
可惜麦克阿瑟并不知道,他的对手并没有占领芝加哥工业区为己用的想法。白鹰国的科技水平比华兰国已经差了不少,工业设备也落后许多,国内的那些大商家根本看不上这些破烂,他们需要的只是土地,能够建立更多工业,承载更多人口的土地,因此白鹰军的巷战考量注定成为悲剧。
在集结了超过一千架轰5型战略轰炸机,以及两倍数量的轰4轰炸机和强4攻击机之后,华兰空军开始了大规模战略轰炸。有着战区制空权的华兰空军,又有大量雷达系统保驾护航,根本不怕白鹰空军的战斗机进行拦截。很快芝加哥工业区的各个工业城市都遭到了凝固汽油弹的覆盖式轰炸,整个工业区燃起了冲天的大火。
这场被后世历史学家成为芝加哥大火的战役,敲响了白鹰国政府的丧钟。在经过华兰军毫不留守的反复燃烧弹轰炸之后,芝加哥工业区变成了废墟,超过六百万熟练产业工人化为飞灰,经济损失超过了白鹰国一年的国民生产总值,更可怕的是本来因为内战和连年战争,已经下降到七千万人口的白鹰国。因为人口最密集的芝加哥工业区被燃烧弹覆盖,造成了近两千万人的损失。
人口是除了经济和生产能力之外,支撑战争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大量人口尤其是壮年人口的失去,会造成一个国家的严重衰退,而现在白鹰国就面临这样的情况。
在打了对方一个措手不及之后,华兰军开始长驱直入,进攻白鹰国的各个要点,战线也逐渐向着东海岸推进,那里是白鹰国最后的精华之地。失去了芝加哥重工业区,白鹰国的军工生产能力一落千丈,前线部队甚至连子弹都难以保证了,而烧死在芝加哥的大批精锐部队,也让麦克阿瑟在调动部队时捉襟见肘。
面对国内的畏惧,罗斯福想要将在南大陆陷入苦战的艾森豪威尔所部拉回来,然而华兰国在风暴洋上越来越凶猛的绞杀战和潜艇战,却让他迟迟不敢下这个结论。
1943年12月3日,密苏里号战列舰遭到潜艇袭击,在诸多护卫舰艇的众目睽睽之下遭到鱼雷击沉。更可怕的是这艘潜水艇在攻击之后,从容逃过了驱逐舰的追杀全身而退。这个情况惊动了白鹰国海军,他们不知道这个幽灵一样出现的潜艇究竟是怎样的神迹,居然可以下潜到声呐无法探测的深度,更能在水下以二十三节全速航行,而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对方在海底保持高速航行了七个多小时,竟然没诶有浮出水面充电。
这些情况对于外行人来说并不算是什么,但对于专业海军来说,这简直是恶魔般的存在。一艘能以二十多节的航速在水下长时间航行,不需要浮上水面充电的潜艇,如此先进的武器白鹰海军根本无法对抗。
击沉大型军舰的情况,从这一天开始陆续出现,让白鹰军应接不暇,甚至连条顿军都受了害,齐柏林号航空母舰都被击沉了。这样的杰出战绩当然属于核潜艇,不过却不是周锦上校干的,因为在风暴洋的海面上,华兰国已经陆续投入了十艘核潜艇。
这些都是在开战之后紧急开建的,利用战时体制的高效,让这些潜艇得以在数个月内就建好海试,并迅速抽调到风暴洋作战。如今核潜艇在风暴洋上横行,白鹰海军和条顿海军已经不大敢出港了,艾森豪威尔五星上将也因此断了补给,只好请求条顿军进行接济了。
现在的白鹰国和条顿国已经从两面包抄变成了抱团取暖,希斯勒也慷慨了许多,他很快调拨大量物资给艾森豪威尔,帮助他维持部队的战斗力。不过形势已经难以逆转,世界大战的走向渐渐清晰。
噩耗首先来自于埃及方向,老将刘成勋在得到了中大陆军区的援助之后,手里掌握了超过七十万兵力和四千多架飞机,而更可怕的是赵守宏调给了他一支秘密的试验部队武装直升机军团。
这个军团拥有华兰国所有的270架武直-2型武装直升机,它们是作为反坦克武器进行装备的。尽管华兰国早在开战之初,就装备了西科斯基设计局制造的直-1型直升机,不过那种属于通用型直升机,主要担负战场救护、伤员和物资运送和搜索巡逻任务,除了一挺安装在机舱侧门的航空机枪以外,并无什么防御力量。
第一千四百一十一章 血战阿拉曼
武直-2型武装直升机是与直-1型通用直升机完全不同的概念,装备有两台涡轮轴发动机的这种武装直升机更加瘦长,其速度达到每小时305公里,爬升率每秒9米,两名成员呈前后排列,前面为驾驶员,后面则是武器操作员。因为是高低配置,前面的驾驶员并不阻挡武器操作员的视野,这让它有了极好的低空作战能力。
一门15毫米机炮和挂载飞机两侧短翼上的蜂巢1型火箭巢,专打坦克最为薄弱的顶甲,其战斗力绝对不容忽视。
刘成勋这些老将早已习惯了国家层出不穷的新式武器,对于这种新武器他没有丝毫的轻视,很快进行了深入了解,并明白了其使用方式。利用条顿军不知道这种新武器的机会,老将特意设置了一个陷阱,诱使对方发起大规模进攻。
刘成勋故意将军事情报透露给条顿间谍,声称因为来自于苏丹境内的条顿军攻势太猛,华兰军不得不考虑先解决那里的敌人。为此华兰军从阿拉曼前线抽调了五个主力军前往那个方向,希望以一次大规模的歼灭战先消灭来自侧翼的威胁,再集中精力对付正面的条顿军。
这个消息的真实可信度不高,因为只要是经验丰富的将军就明白哪里是主哪里是次。将大量主力部队抽调去进攻对方的偏师,这是得不偿失的。万一条顿军主力部队突破防线占据了一些要点,华兰军将会一败涂地。
可是这个情报由不得条顿军方不信,因为刘成勋真的抽调了五个主力军,其中包括一个沙漠机械化军和两个坦克军,前往苏丹方向进攻条顿军。在经过多方核实之后,证明这条情况准确无误,不过条顿军高层还是在双方接战之后才下定了决心。
有了大量支援的南方战场上,华兰军很快给予了条顿军以毁灭性打击,条顿军好不容易在那个方向集结起来的条顿军十二个师被打残了,他们固守的要地纷纷陷落,而华兰军却是一路高歌猛进,几乎打到了青尼罗河的源头,将条顿军在中部南大陆的军事力量几乎涤荡一空。
战绩是做不得伪的,狡猾的隆美尔终于相信了阿拉曼兵力空虚的事实,如今那里虽然还有近五十万守军,大部分却都是乙等军或者刚刚补充上来的预备役军,战斗机并不算强,反坦克武器也不够多,应该是个击溃对方夺取险要的阿拉曼地区的好时机。
对于华兰军在阿拉曼布置的大规模地雷阵,隆美尔也有解决之道,火炮的密集炮击,用以引爆大多数地雷,随后开着菲亚特M15系列坦克和P40型坦克的罗马军首先展开了攻击。
最后的地雷都被罗马军引爆了,随后他们与防守正面的华兰军展开激战。罗马军无愧于西大陆面条军的称号,双方的战斗仅仅打了半个小时,罗马军引以为傲的八百多辆坦克就被华兰军层出不穷的反坦克武器宰了个七七八八,几乎没有剩下几个幸存的。
失去了坦克的掩护,罗马军如潮水般退了回去,气得隆美尔直骂娘。这群面条军的战斗力实在太差,武器更是垃圾的可以,那些在隆美尔看来完全是摆设的反坦克武器,面对着罗马军的坦克都能建功立业,可以说这次进攻根本没有摸清对方的实力就溃败了。
隆美尔也清楚,罗马军的战斗力太差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要想与华兰军对抗还是要条顿军顶上去才行。很快隆美尔就从自己的南大陆军团中抽调了六个师,这些条顿军混杂到罗马军中,再次发起了进攻。
后世著名的阿拉曼攻防战就此爆发,华兰军于条顿军和罗马军展开了血腥的阵地战。双方的战况异常激烈,鲜血很快流遍干涸的大地,又被沙质土壤吸了个干干净净,隆美尔甚至有一种错觉,依靠这些血液甚至可以将一片沙漠变成绿洲。
大战持续了三天三夜,开始的时候隆美尔还认为只需要两个冲锋就能击溃当面的华兰军,突破阿拉曼之后快速进军开罗。可是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对方这些二线部队和预备役几乎都是意志坚定的战士,他们面对敌人寸步不让,除非整段阵地全部守军阵亡,否则根本不会让敌军占领。
当双方因为距离过近而进入肉搏战的时候,昔日以素质高著称的条顿军也只要挨宰的份。罗马军所有的机械化装备在第一天就丢光了,如果不是隆美尔为了消耗敌人,始终不肯动用己方过多的装甲力量,估计条顿军的装甲部队也都死光了。即便如此,短短三天时间,条顿军和罗马军的伤亡已经高达七万人了。
面对如此重大的伤亡,隆美尔知道自己不能再等下去了,如今敌方的战斗力虽然越来越弱,可是也要考虑对南边的五个主力军可能在回援的路上。如果对方主力成功回援,他是一点好也讨不到的,更何况如此重大的伤亡之后,就算胜利了需要多少时间恢复他都没有把握,所以他最后的选择只能是动用坦克部队。
隆美尔不知道,刘成勋同样非常焦急,双方的空战始终处于僵持状态,这也让空军帮不上守军的忙。然而他原本给对方坦克部队挖的坑似乎被隆美尔看穿了,他迟迟不派出条顿军的装甲部队主力,这才造成了华兰军死守阵地的境况。
当得到隆美尔已经出动了全部坦克部队,打算毕其功于一役彻底攻破阿拉曼防线的消息,刘成勋这才松了一口气并命令直升机军团出击。
铺天盖地的虎式和豹式坦克,朝着华兰军的阵地冲来,其中还夹杂着数十辆最新式的虎王式坦克。面对着数量如此之大,装甲如此之厚的坦克,华兰军战士们不禁色变,他们前沿阵地上的各种反坦克武器至少要到三百米以内才能打穿这些坦克的前装甲,而在那个距离上的反坦克作战与玩命没有什么分别,基本上就是用生命在换坦克。
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 处处受制
条顿坦克部队越来越近,眼看就要进入一千米的距离之内,地面上的风沙突然毫无征兆的被卷起,以螺旋的方式向着天空中飞去,一大队低空疾驰而来的黑影排着整齐的队伍,向着条顿军发起进攻。
条顿军的坦克兵们有些错愕,他们想不出什么飞机能够在如此低的高度上飞得如此之慢而不坠毁,不过很快他们就没机会这么想了。一排排的武直-2型直升机在距离敌军一公里左右的地方停了下来,没有高射机枪的条顿坦克,对于这些低空目标根本毫无办法,现在他们已经成了靶子,尽管他们自己并不知道。
欺负对方没有反坦克武器,这些武直—2型武装直升机凑得很近,而直升机天然的悬停能力,又让他们更加便于瞄准。一道道由火箭组成的火龙喷射而出,对着排列整齐的条顿坦克群发起了袭击,很快这场本该轰轰烈烈的坦克大战变成了来自低空的屠杀。
顶甲薄弱的条顿重型坦克纷纷被火箭击穿,残骸顿时充斥着整个战场,而原本已经抱定必死决心的华兰守军中顿时爆发出阵阵欢呼声。直升机飞行员们意犹未尽,对着开始撤退的条顿坦克奋起直追,直杀得对方尸横遍野才收兵。
此役隆美尔的装甲部队损失大半,昔日超过千辆的坦克战后仅有十三辆还能够开动,而他们要面对的是已经回防的华兰军主力。刘成勋很快率领华兰军展开反攻,在直升机开道坦克平推的情况下,条顿军和罗马军根本无法坚守自己的阵地,他们一溃千里,向着西方快速溃逃。
轴心国军队的南路就被彻底击溃,隆美尔只能率领残部向西逃窜,而在北方的战斗也已经到了最后关头。曼施坦因将军为了大量消灭华兰军有生力量,将部队在明斯克的城市内进行了合理配置,他打算借助这里复杂的地形层层阻击,以近战和肉搏战抵消对方武器上的优势。
可惜曼施坦因并不知道,打头阵的是华兰军中最擅长巷战的倭族雇佣军。这些技战术出众的士兵们毫不畏惧死亡,他们很干脆的以伤亡三万人的代价,就攻克了这座城市,逼迫曼施坦因元帅不得不弃械投降。
曼施坦因军团的覆灭,标志着条顿军由盛转衰的开始,而在这次救援战中,条顿国的损失还不止于此。空军超过三分之一的运输机和五分之一的战斗机被摧毁,飞行员阵亡和被俘人数高达两千多人,这让人才积累向来雄厚的条顿国也出现了人荒,更可怕的是华兰军乘虚攻克华沙城,并宣布帮助白兰国重新复国。
华兰国这样的举措,让撒尔帝国被迫迁往加拿大,白鹰国也撤离西大陆之后,已经绝望的被占领国民众看到了希望。西大陆的地方抵抗组织纷纷开始联络华兰国,希望能够得到足够的帮助。
华兰军也不吝啬,在对条顿国实施战略轰炸的同时,大量简易武器开始空投到反抗组织手中,而借助他们的帮忙,华兰国本来在开战后遭受重大损失的西大陆情报系统,也逐渐被恢复了起来。
宋哲元帮助张学良重建了罗刹军,在倭族雇佣军的帮助下,这支罗刹军开始了对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进攻。与条顿国本土失去陆地连接的北方三国地区,因为布宁格勒的易手造成而陆上补给被切断,在爆发大规模激战之后,北方条顿军处境越发困难,让希斯勒的注意力不得不被吸引了过去。
躲在波罗的海内不敢出击的条顿舰队不得不当起了护航舰队,帮助运输船队通过卡特加特海峡向哥本哈根运送作战物资,以补充整个北方的战线。条顿军尽量缩短海上补给距离,以避免华兰潜艇的攻击,但是运输船队的损失仍然不可避免。
卡特加特海峡太过狭窄且暗礁众多,核潜艇难以进入,但体型较小的海狼3型潜艇却可以来去自如。不过这里机动范围太小,潜艇很容易遭到条顿海空军的联合绞杀,他们就放弃了鱼雷攻击方式,转而在夜间进入布雷。
双方很快展开了布雷和扫雷的对抗,不过华兰国层出不穷的各式水雷,却是让条顿海军应接不暇,在损失了超过七十艘扫雷艇和一百二十多艘运输舰及军舰之后,条顿军被迫停止了这种成本高昂的运输行动,转而使用运输机进行空中补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