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峰估计的一点都没错,很快就有百姓陆续来投,从开始的一户两户,到后来的成群结队,仅仅一个晚上的时间,就有超过三千人逃出了杭州城。城中所有的情况,也在这些百姓你一言我一语的补充下,渐渐明晰了起来。
“杭州城粮食危机,百姓逃散出城,我认为是时候展开进攻了。”白崇禧手拿张云峰送来的电报,向蒋方震提议道。
蒋方震皱着眉头,在杭州城和乌拉尔防线的地区之间反复看了几遍道:“不着急,对于国内的暴乱,能不死人就不死人。我们要做的不是消灭那些暴乱分子,而是将敌对势力彻底搞臭搞散。通知宣传部长邓之诚,让他开动全部宣传机器,宣扬社会工人党在杭州城内的恶行,以及红联国利用第三国际搞乱我国的险恶用心。要将这些消息在全国铺开,甚至宣传到全世界去,敌人必将不攻自破。乌拉尔的反攻就要开始了,我们要集中精力,不能被国内的事务分心。”
数个月来,布党在红联国内的恶行,一直都是各大报纸报道的最爱。除了华兰国对倭国战事之外,这也是最受人欢迎的新闻。不过人都有审美疲劳,尽管各大报刊深刻挖掘新闻,找出红联国的新劣迹,总会让人感觉有千篇一律之嫌。不过今天的报纸转了风向,读者们终于有了新鲜的消息,来自杭州城的报道。
有大量逃离居民的现身说法,以及政府提供的大量“真实”照片,报纸得以大篇幅的对此事进行报道。社会工人党率领的工人纠察队大肆抢粮的报道铺天盖地,其中大量亲身经历和百姓的真实描述,让报道的可信度极高。原本被认为是为百姓着想的社会工人党,突然蜕变成了迫害百姓抢夺粮食的恶魔,张国寿在国内的正面形象一落千丈,连带着让华兰共社党也受到了池鱼之殃。
向忠发和周伍豪不得不登报发表声明,声称张国寿是华兰共社党的叛徒,其行为与本党无关。华兰共社党严厉谴责社会工人党这种败坏乌托邦主义的行为,并要求其改正错误。
这样一份声明虽然撇清了华兰共社党,但乌托邦主义在国内的影响力不可避免的受损严重,不少曾经对乌托邦主义未来充满幻想的人,因此而转变了思想。各地工人都有脱党的情况出现,华兰共社党还要好一些,社会工人党几乎是一夜间成了人人喊打的角色。张国寿、第三国际和红联国在华兰国内成了臭不可闻的存在,受到全国百姓的一致声讨。
在这片声讨的浪潮中,杭州城内的工人纠察队越来越困难,但马林并不知道,他的祖国即将遭受一场绝大的灾难。
经过一个多月的紧张调度,百万大军已经潜伏到了华红边境地区,做好了一切反攻的准备。为了顺利达到作战目的,陆军吴子玉亲赴前线坐镇,担任前敌总指挥指挥这次大规模的作战行动。
汇聚在吴子玉手下的军事力量包括原乌拉尔边疆区的第一坦克军,第十一军,第一独立炮兵师和上乌拉尔省与下乌拉尔省的六个卫戍师。这其中除了第一坦克军一直没有动用之外,其他部队进行了长达数个月的防御作战,已经非常疲劳了,所以吴子玉没打算让他们担任进攻主力。
华兰军真正能用于进攻的军队,除了第一坦克军之外,还有从东部军区抽调的杨森部第三军,中部军区的李济琛部第六坦克军,西部军区的俞飞鹏部第七军,南部军区刘成勋部第九机械化军,以及第二独立炮兵师,果敢独立炮兵师,刘鸿奎部华兰骑兵军,总兵力接近四十万。
罗刹复国军作为一支战斗力量首次出现在了战场上,这支部队由张学良和郭松龄率领,下辖三个华兰机械化师,十二个倭族步兵师和十二个罗刹师,总兵力达到了四十五万。
除了陆军之外,空军以第一航空队为主,支援了第二航空队第七重轰炸机师,第三航空队第八轻轰炸机师,第四航空队第九战斗机师,组成了六个师的庞大机群,担任制空权的夺取任务。此外罗刹空军也有三个战斗机师和一个轰炸机师参加了战斗。
在这次大战中,华兰国第一次集结起与红联军数量相当的军队,准备展开一次大规模决战。
1928年4月11日,红联国各部队还不知道对面的军力已经发生了变化,而华兰军和罗刹复国军的各支部队已经进入到了进攻阵地之中,等待着总攻的命令。
在这极北之地,4月虽然已经算是春暖花开,但冰雪的残迹仍然随处可见。奔流不息的河流中,破碎的冰块随着水流向下游冲去,叶戈尔和安德烈抬着一口行军锅来到河畔。他们是属于红联国第一骑兵军的炊事兵,早上到河边刷刷锅顺变接点清水,打算生火做饭了。
就在两人卖力的刷锅取水时,忽然感觉到了脚下大地的震颤,叶戈尔和安德烈登时色变。作为经验丰富的骑兵,两人听得出来震颤是大批骑兵快速前进造成的,依照他们的经验这群骑兵数量绝不低于一万人。
两人连忙扔下行军锅,翻身跳上战马向着军营的方向冲去,在他们离开之后不到两分钟,大批哥萨克骑兵呼啸而过,带起一片吹动草木的旋风。这是属于罗刹复国军的两个骑兵师正在快速前进,他们的目的是突袭位于乌拉尔河上游的奥伦堡,切断红联军南部方面军和东部方面军的联系,伺机进攻红联军侧后。
接到消息的布琼尼不敢怠慢,立刻命令第一骑兵军主动迎击,拖住罗刹复国军的前进脚步。作为布琼尼起家的老部队,第一骑兵军可谓训练有素战力强悍,向来都是红联军中的王牌。这支凶悍的红色哥萨克骑兵部队,如今要对上罗刹复国军的骑兵,双方可谓势均力敌。
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哥萨克的对决
在奥伦堡以南三十五公里外的大草原上,双方的骑兵终于碰面了。一如当年经典的骑兵战法,双方骑兵不约而同的以楔形阵发起了冲锋。熟悉的呼喝声再次响起,哥萨克特有的无血档马刀在空中飞舞,但双方的战力却已经有了很大区别。
被华兰军武装起来的哥萨克骑兵早已非当年可比,武器精良程度让红色哥萨克骑兵望尘莫及。当双方距离接近到七百多米的时候,在罗刹复国军的骑兵队伍中,突然发出一连串急促的嗵嗵声。这些声音虽然不大,但是带来的结果却是惊天动地的,仅仅两秒钟之后,红色哥萨克骑兵队伍中就爆起连串的火光,剧烈的爆炸将不少骑兵炸飞,战马则在无助的哀嚎,原来那一阵声音正是榴弹发射器发出的。
罗刹复国军装备了华兰国最先进的武器,骑兵使用的加长版榴弹发射器可以在马上发射,四十五度发射时其射程能够达到恐怖的七百米左右,堪称杀人利器。更重要的是这种武器属于抛射,可以不影响骑兵紧密的攻击阵型,由后排骑兵发射,隐蔽性和威力都不可小觑。
吃了这样一个暗亏,红联国骑兵们加快了马速,希望尽快进入到肉搏的距离,避免再远程接战中吃暗亏。一些骑术了得的骑兵纷纷解下身上的莫辛纳甘马枪,对着罗刹复国军的方向射击起来。
单手持有的马枪,又是在疾驰的马上射击,准确度不可能太高,但也给罗刹复国军造成了一定损失。复国军的报复很快就来了,位于前排的哥萨克骑兵纷纷平端起手中的一三式冲锋枪,对准了越来越近的红联骑兵。
当双方距离接近到一百五十米以内的时候,第一排的冲锋枪响了。密集的子弹打在红联骑兵身上,立刻引起了一阵混乱。前排的红联骑兵纷纷被命中,倒地的人员和马匹四处翻滚,搅乱了整个骑兵阵型。借着对方的混乱,罗刹复国军的哥萨克骑兵队伍高举着马刀,猛然冲入了对方的阵型之中。
双方骑兵撞击在一起,翻腕间刀光闪动,不断有人落马。到了这个距离的拼杀,任何现代化武器都失去了作用,骑兵们所能相信的只有手中雪亮的马刀。这是一场犹如冷兵器时代的血腥搏杀,是实力的对抗,是精神意志力的比拼,其中没有任何的侥幸可言。
作为轻骑兵中的王者,哥萨克人有着藐视生命的凶悍和面对死亡的勇气。双方都是哥萨克人,彼此间的战法都非常熟悉,想要分出胜负只能依靠不懈的坚持,在这个时候所能做的就是咬牙坚持,往往只需要多支撑片刻就能分出胜负。双方的骑兵都深明这个道理,所以即使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双方仍然在咬牙苦撑。
在兵力数量与兵员素质相当,战况陷于胶着的时候,一点小小的意外支援,就能够改变整个战争的走向。当红色哥萨克与复国军哥萨克交战处于白热化状态,双方互不相让的时候,一支由十七辆装甲车组成的队伍正在快速驶来,目标方向恰好就是战场。
这支小部队属于罗刹复国军第一坦克师的前卫侦察连,主要负责开路和侦察工作。他们并非故意向着这个能够前进,只是作为骑兵师的后续力量,坦克师的任务就是跟在骑兵师后面,从红联军的阵线上打开缺口,让后续部队得以实施大穿插进攻。
这个侦察连作为前卫部队,恰好经过了之前哥萨克骑兵师前进的方向,结果遇到了被红联第一骑兵军阻拦在半路上的两个哥萨克骑兵师。见到己方骑兵与红联军混战,侦察连的罗刹兵立刻驾驶着快鹿1型装甲车冲了上去。
旋转炮塔上的二十毫米口径机关炮与七毫米口径重机枪同时开火,密集的子弹打在红联军骑兵的后队,立刻引起了一片混乱。侦察连的罗刹兵害怕误伤到自己人,因此他们专找外围的红联军骑兵发动进攻。
按照传统的哥萨克骑兵编制,在通常意义的骑兵之外,他们还配备有一些双轮马车。这些马车一般是由双马或者三马驾辕的双轮大车,车上或者安置装有固定支架的马克西姆机枪,或者后部拖着小口径步兵炮、山炮之类的轻型火炮,作为骑兵部队的重火力输出,军级编组通常为一个团。
这次大战是第一骑兵军临时出动,骑兵部队的速度快若闪电,自然将重装备都落在了后面。等到这些大车抵达战场,双方已经进入了马刀对马刀的短兵相接之中,这些重装备也就没有了用武之地,只能在远处傻傻的看着。
侦察连很快就发现了这些肥羊,立刻调转车头就冲了过去。那些红联军的重武器早就发现了这个侦察连,只是碍于其距离己方骑兵太近,所以没有发难。侦察连这才能舒舒服服的截断红联军哥萨克骑兵后队,让己方的骑兵部队逐渐占据了上风。
如今侦察连终于找到了新目标,他们开着快鹿1型装甲车脱离战场,向着那个红联军的重武器团冲去,那些红联军自然也不会束手就擒。骑兵的重武器机动灵活,战斗状态转换极快,当侦察连调转车头冲来的时候,红联军已经做好了战斗准备。
那些三十七毫米口径的小炮砰砰作响,随着道道硝烟腾起,一发发小口径炮弹向着侦察连射去。同时车上的马克西姆机枪强先开火,企图压制对方的进攻。事实证明,快鹿1型装甲车的薄钢甲对付八毫米口径机枪子弹还是没有问题的,随着一阵劈啪作响,密集的机枪子弹被悉数弹开。
可是当三十七毫米口径的炮弹纷至沓来,命中了一辆辆装甲车的时候,情况却完全发生了逆转。随着剧烈的爆炸声响起,被命中的装甲车顿时腾起一道黑烟。原本抗打击能力很强的十一毫米均质钢装甲,在三十七毫米平射炮面前却毫无防护能力,犹如薄纸般被轻易撕开。
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面对坚城
罗刹兵顿时有些慌乱,不过在军官的严令下,他们并未撤退,而是利用无线电呼叫支援。红联军骑兵打得起劲,打算利用重火力消灭这个机械化侦察连,但侦察连的援兵很快就到了。随着一阵密集的坦克炮声,连串的七十六毫米炮弹落在马车中间,即使那些受过训练的马匹也惊得乱刨乱跳,驾车马夫好不容易才将他们安抚下来。
然而这个重火力团的噩梦只是刚刚开始而已,随着隆隆的履带行进声传来,大批坦克正在快速驶来。这是罗刹第一坦克师的两个坦克团编队,他们所使用的坦克为奔狼1型和2型的混编部队。
按照指挥官的设想,奔狼1型坦克较快的速度配上三十七毫米长管炮,主要用于攻击对方的坦克,而奔狼2型坦克那粗大的七十六毫米榴弹炮则用来支援步兵进攻,这也是当今世界装甲理论的主流思想,而刚才用于掩护侦察连撤退的炮弹,就是奔狼2型坦克的杰作。
速度无匹的坦克配以重型火力,加上三十七毫米短管炮难以击穿的前装甲,红联军士兵们顿时色变。
这是一次高技术对低技术的碾压,其中根本没有任何侥幸的成分可言。哥萨克骑兵们尚未分出胜负,红联军的重火力团已经覆灭了。尽管红联军抗击的格外英勇,他们不顾个人的安危,对扫射和炮击不闪不避,只知道用手中的武器拼命反击,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但是个人的勇气无法抹平武器的劣势,在拥有绝对实力的罗刹军坦克部队面前,红联军只有饮恨当场。
消灭了红联军重火力团之后,坦克师兜了个大圈,向着正在拼杀的骑兵冲去。在他们后面跟随的,是机械化步兵的装甲车和卡车部队,这些架设了机枪的大家伙同样分散开来,打算包围红联军骑兵。红联军的骑兵早就尽显颓势,现在已经被罗刹复国军压着打,而坦克部队的到来,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当机枪子弹从西面八方射来,身边的同伴被陆续射杀,红联国骑兵再也难以维持士气了。红联国兵败如山倒,就连长官们的呼喝也难以阻止,到了最后连那些军官也不得不选择了后撤。罗刹复国军一直追杀到奥伦堡城下才罢手,侥幸逃脱的第一骑兵军骑兵最终入城时,剩下的已经不足一千人了。
首战失利,尤其是自己起家的精锐部队几乎被全歼,这让布琼尼元帅感到颇为棘手。他的心里很明白,失去了第一骑兵军,他几乎失去了全部机动兵力,以后的战斗只能龟缩在各大城市中进行防守了。
此时的罗刹军队由邓尼金亲自指挥,在第一战就消灭了红联军王牌第一骑兵军之后,他志得意满认为奥伦堡一战可下。邓尼金立即率军北进,打算攻克乌法之后切断在乌拉尔前线的红联军后勤补给,成为此次反攻的最大功臣。不过红联军可不是软柿子,很快他们就结结实实的给邓尼金上了一课。
哥萨克骑兵在红联军中是个异数,他们是唯一在军队中不设置政治委员的队伍,这也是布琼尼力争的结果。不过布琼尼也不得不承认,政治委员在军队中发挥的作用非常大,大到几乎能左右战局的胜负。
在罗刹复国军坦克开入城区,对戍守奥伦堡的红联军第十军发起猛攻的时候,驻守城市的红联军已经做好了防守准备。政治委员们一手拿着铁皮喇叭,一手端着纳甘左轮手枪,在城市的各个角落鼓动着士兵们,那些红联军士兵士气高涨,他们用手中简陋的武器与罗刹复国军进行了殊死的搏斗。
邓尼金很快就发现不对了,红联军士兵往往用集束手榴弹对付坦克,他们根本不考虑自己的死活,不少士兵甚至将手榴弹缠在腰间,等到复国军坦克经过的时候拉开导火索,整个人从二楼窗户处跳下,以便准确命中坦克顶甲。在手榴弹的爆炸撕裂坦克顶甲的同时,也会将那个士兵炸得四分五裂。在这样不要命的阻击下,复国军终于开始胆寒,邓尼金不得不将部队撤出城市另想对策。
谢苗诺夫同样束手无策,罗刹军擅长野战,对这种拳拳到肉的肉搏式巷战并不在行,这让他们一筹莫展,双方不得不隔着城市的高楼对峙。对持持续的时间并不长,很快一支由东方人组成的部队抵达了奥伦堡,其指挥官亲自前往会见邓尼金和谢苗诺夫。
如今罗刹复国军的总指挥虽然是张学良和郭松龄,但实际上在他们熟悉新式战术战法之前,部队的指挥权是秘密处于华兰国陆军副总司令潘文华手中的。潘文华是赵守宏手下资格最老的将军,在过去多年的战斗中,他始终被吴子玉和蔡松坡等人的光芒所遮盖,似乎显得有些碌碌无为。
实际上潘文华只是比较低调而已,经过这么多年在赵守宏身边的熏陶,他的技战术水平绝不低于任何当世名将。潘文华任劳任怨不计较得失的性格,让他在军中赢得了极高的威望,就连吴子玉和蔡松坡见到他,也是客客气气的,同时他也无意中隐藏了自己,让他合适于做一些不引人注目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