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军工霸主 第620节

“就算在精密的机械,也有做不到的东西,只有灵巧的双手才是无限的可能……”

正是有着这样的经历,卢嘉栋对导弹弹体铸造加工的印象极深,因而当他听了童文烈的话,并没有像其他人那样,觉得采用最传统的方法有什么不妥,反而是深以为然,童文烈听了卢嘉栋这番话,一颗悬着的心也终于放下,凝重的脸也在此刻终于泛起欣慰的笑容,对着卢嘉栋点了点头:

“我就知道,卢总你是明白人,唉……说实话,这年头能像卢总你这样懂行又懂做的人,真是不多了,只可惜……要是刘书记他们能有卢总你一半的本事,也不用搞那么多无用的设备了……”

“设备上的事先放一放,当务之急,还是要把防空导弹系统的问题解决,砂型铸造说得简单,可对铸造技工的要求却非常高,沙子的配比,温度的掌控还有铸模的精细,都不是一般人能胜任的,要是技工不过关,就算我们知道问题在哪儿,也是束手无策……”

“卢总,您真是行家,一下子就说道问题的关键了!”

童文烈向卢嘉栋竖起了大拇指,旋即意味深长的笑着说道:“这一点,我想您还是亲自去咱们的铸造厂看看,到时候您就知道我为什么坚持传统工艺了……”

第822章 解放铸造厂

东北重型工业集团铸造厂,原名叫做东北解放铸造厂,本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中型铸造厂,虽然属于军工企业之一,但因为结构单一,产品落后,在东北军工企业陷入困境之时,也未能幸免,成为徘徊在死亡线上的企业之一。

其实际状况甚至还不如当时沈城厂,毕竟沈城厂的盘子大,人员多,为了维护社会稳定,从中央到地方都会为其输血,然而解放铸造厂却没有这个待遇,哪怕是他曾经生产过数款导弹以及其他装备的大型铸件,可由于自身规模小,人员结构单一,以至于在一段时间内,都已到了破产边缘……

便在这时,高层下令由卢嘉栋组建东北重型工业集团,除了把沈城厂、航天一厂以及东北造船厂等几家骨干型军工企业囊括在一起外,还将一批经营能力差,生产结构单一的省属厂也包含其中,解放铸造厂便作为这类厂中的一个,被当地省像甩包袱一样,甩给了新成立的东北重型工业集团……

也正因为如此,东北重型工业集团虽然看上去规模很大,但细究起来却背着众多沉重的包袱,即便是经过一年多的整顿和完善,东北重型工业集团整体实现扭亏为盈,然而要是细看账本的话。

真正创造利润的也只不过是寥寥几个大厂而已,类似解放铸造厂这类的中小军工厂,非但没有实现盈利,反而还需要集团不停的输血才能维持基本的运转,所以整个集团在这些“拖油瓶”的牵累之下,利润率并不高。

也正因为如此,集团内很多干部都觉得,保留这么多嗷嗷待哺的中小厂简直是浪费资源,还不如一鼓作气裁撤掉,一来能够解决集团资源,增强营收能力;二来也可以淘汰落后产能,减轻集团负担,类似的报告不止一次的递交到卢嘉栋的案头,只不过都无一例外的被他挡了回去……

不是卢嘉栋不想把这些“拖油瓶”处理掉,如果要是民用企业也就罢了,卢嘉栋必然会毫不犹豫的将这些企业裁撤干净,就算阻力再大也在所不惜,毕竟利润是最至上的,然而他所领导的东北重型工业集团并是个简简单单的民用企业,而是一家集合整个东北精华的特大型军工集团。

作为军工企业,除了追求单纯的利润外,更要考虑军工产业链的完整性,或许一家小厂的盈利能力差,连年亏损,但相关的重要部件却只有这家小厂能够制造,这样的能力或许在和平时期并不明显,甚至可以用更好的进口部件来代替;

可一旦战争爆发,进口来源被切断,这样的小厂便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要不然一条完成的军事技术装备因一个部件而瘫痪,其影响可不单单是一件装备的抛锚,也不是几款武器的实效,而是会危机士兵们宝贵的生命,甚至是整场战争的成败……

当然也有人说,类似的产品东北不能造,全国其他企业也能造,比如说万山集团,还有新成立的西北集团,西南集团,道理的确不假,可有没有想过当像中国这样的大国,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只保留一条完整的军工产业链时,会有怎样的后果?

要是战争爆发,敌军势必会对支撑战争潜力的工业基础实施毁灭性打击,如果全国只有一条军工产业链,敌人只需要选择几个关键性节点,实施大规模高强度的突袭作战,中国的军工基础便会遭到摧毁,届时在得不到武器装备补充的前方将士,其后果自然是可想而知……

正因为如此,为了维持战争潜力,世界各主要军事强国都不会只构建一条军工产业链,美国如此,苏联则更是如此,中国作为大国自然也不能例外,远在六十年代开启的三线工程,便是为了构建第二条军工产业链;

新时期建立的万山军工集团也有着这方面的深层次考虑,所以作为中国军工摇篮的东北军工产业链自然不能轻易放弃,哪怕相关企业处在亏损状态,也要勉励维持,要不然一旦产业链断裂。

相关的机械设备流失不说,大量数量的技术工人也会就此丧失,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机械设备没了还可以花钱去买,可是技术工人要是没了,就算到时候拿出黄金,也未必能换回来……

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军工企业就是最好的例子,经历九十年代休克疗法的摧残,致使俄罗斯经济濒临崩溃,在这种形势之下数量庞大的军工企业顷刻便土崩瓦解,大量熟练的技术工人就此流失;

经过十几年的徘徊和整顿,等到俄罗斯经济终于逐步恢复,准备重振昔日的军工帝国时,却猛然发现机械设备还在,可至关重要的人却没了,甚至很多重要岗位出现断层,导致俄罗斯军工不但无法满足新装备的研制需求,就算是制造老装备也是质量问题频发,直到21世纪10年代,这种情况才得到一定的改观,可这时俄罗斯的军事装备已经被世界其他军事强国追上,甚至赶超……

卢嘉栋作为后世穿越而来的军工专家,对军工产业链的情况可谓是知之甚深,再加上稳定东北大局,安定职工人心等目的,卢嘉栋对递交上了报告,无不是悉数打回,所以类似的裁撤方案便停了下来;

只不过停是停下来,但这种裁撤小厂的思想却从没有在集团内部消除过,所以很多人认为,类似解放铸造厂这样缺乏盈利能力的中小厂的裁撤也只不过是时间问题,当下解决不了,待时机成熟,国企改革深化,终将会走到生命的终点,也正因为如此,这类厂在集团内的地位并不高,职工待遇也是一般,要不是集团分配一些活计保持生产线的基本运转,立即散伙也只是分分钟的事……

“师父,师父……”

这天一大早在解放铸造厂工作三年的普通铸造工秦高强,一进车间便冲着不远处正半蹲在地上的师父高兴的喊着:

“看看我给您老人家带来什么好消息了?”

听着徒弟的兴奋的都有些走调的话语,解放铸造厂的老师傅,也是厂里仅存的高级铸造技工毛铁生,却是连眉头都没皱一下,炯炯有神的双眼,透过跟酒瓶底一般厚的眼镜,盯着眼前刚刚成型的沙模,手里的小刀不停的在上面割割划划,将缺漏的沙子填平,多出的地方清除……

见师父没理睬自己,徒弟秦高强也没在意,他知道师父的性格,只要手碰上沙模,就好似着了魔一般,整个人都会陷进去,别说是有人跟他说话,就算是天塌地裂,他也是岿然不动,直到把该做的工作做完为止,所以秦高强只是看了看毛铁生全神贯注的神情,便自顾自的继续说道:

“您前些天给大师兄做得沙模,可是给他解决大问题,几个南方的老板无不是赞不绝口,当下就把大师兄厂里的东西全都买走了,这不,大师兄昨晚就送来三千块酬金,我一大早就给了师娘,师娘见了可高兴了……”

秦高强手舞足蹈的说着,特别是说道三千块酬金以及师娘接手后高兴的神情,更是被他说得绘声绘色,声音之大,调门之高,就连远处的其他工人都被秦高强的话音所吸引,无不探头探脑的看着他们这边,想要了解了解这对师徒究竟是遇到什么高兴事;

可就是这般足以让人驻足停留的生动话音,毛铁生就好像什么都没听见一般,手中的小刀没有丝毫停顿,在平整如镜子的沙面上,来来回回做着修补,宛若一位进入忘我境界的雕刻艺术家,对自己精心打造的艺术品,进行最后的打磨与加工,进而令其达到至臻的完美……

看着把自己当空气的师父,秦高强原本的兴奋劲儿,顿时泄了一半,只觉得自己跟自言自语没什么区别,说实话,要是别人对他这样,秦高强二话不说直接抬腿就走,可现在蹲在他眼前的可是他最敬爱的师父,更何况还有昨晚大师兄殷殷嘱托,于是秦高强咬了咬牙,目光一凝,继续说道:

“师父,我也不瞒您了,大师兄昨晚也跟我交了底,只要您去他的厂,保底工资三千,要是有特殊铸件,提成另算,反正不管怎样,他保证每个月至少您给开五千的工资,节日福利一样不少,只要您老过去,三个月工资立马预先支付……”

第823章 为导弹铸造外衣的大师

秦高强的话,亦如先前一般,并没有让毛铁生有半点波澜,依旧自顾自的拿着小刀在即将成型的沙模上刷刷点点,只有好似酒瓶底的眼镜片下,那双目不转睛的双眸,不易察觉的流露出一丝不耐烦;

这道眼神眨眼即逝,很难被人发现,可作为一入厂便跟随毛铁生作用学本事的秦高强来说,师父的一举一动,都是含义深刻,哪怕是一个微不足道的眼神,都有可能表达万千,也正因为如此,刚才毛铁生一闪即逝的眼神,并没有逃过秦高强聚精会神的眼睛,心思急转之后,带着兴奋笑容的脸,终于被一抹深深的无奈所取代……

别人或许不知道毛铁生的性格,但他秦高强却是知道,刚才的眼神虽然看上去是不耐烦,但也就此表明毛铁生对大师兄拉拢的态度并不合其心意,甚至可以说是有些厌恶,不过这也难怪。

自从解放铸造厂建厂伊始,毛铁生便是这个厂的工人,从学徒到正式工,再从正式工干到现在独当一面的高级铸造师,可以说这里有着他的青春,更有着他的血汗,说要是一点感情都没有,任谁都不会相信,然而感情最真挚,也无法逃避现实的无奈……

“师父,我知道您对厂子有感情,可您也要想想师娘,想想躺在病床上的瑶瑶……”

秦高强神情凝重,声音更是充满了无尽的凄苦,而在这一刻,毛铁生手中的那把挥舞平稳的小刀,忽然在抖动了一下,顷刻间平整的沙模上便出现一道狰狞的划痕,亦如他心中的那道无法填平的伤疤……

毛瑶瑶今年二十岁,是个活泼可爱的女孩,不但学习优秀而且为人纯朴善良,就在前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一所重点大学,可以说是解放铸造厂远近闻名的好女孩,当然也是毛铁生夫妇这个做父母的骄傲;

虽说生活有些拮据,但也不失是一个幸福快乐的一家,可就是这么一个温馨的一家三口,却在去年年底遭遇天塌地陷般的变故,在大学上学的毛瑶瑶突然有一天无不在宿舍晕倒,被送到医院后,检查结果也很快出来,竟然是堪称绝症的白血病。

得知这个消息之后,毛铁生夫妇顿时如遭晴天霹雳,但为了乖巧懂事的女儿也不对不面对,于是这半年来夫妇两人怀着一线希望,带着毛瑶瑶四处求医问药,没过多久便把家中仅有的哪一点微薄的积蓄花了个精光。

可毛瑶瑶的病情非但没有改观,反而持续恶化,没办法,为了缓解女儿的病情,毛铁生只能四处筹钱,亲戚朋友,工友徒弟可谓是借了一遍,可依然无法填补巨额的医药费,便在这时,早先辞职下海的大徒弟找上门,愿以高价聘请毛铁生做几个精度极高的铸件沙模;

这要是放在以前,以毛铁生执拗的性格绝对不会给本厂意外做事,可是为了贴补女儿巨额的治疗费用,毛铁生也只能低下头,做了几个铸件沙模,先前的定金再加这次秦高强送过来的筹款,七七八八加一起,毛铁生赚了将近五千块。

这些钱虽然不少,可对于白血病的治疗费来说却是杯水车薪,为此毛铁生不是没有想过到大徒弟的厂子去干,不管怎么说那里的工资待遇可比现在的解放铸造厂高出几倍都不止,最起码也能让瑶瑶多维持一段时间,说不定还能撑到骨髓配型成功的那一天,可事情的关键是,他真的愿意跟其他人一样,毫不犹豫的离开这个让其付出一辈子的宝贵铸造厂吗?

毛铁生盯着沙模上的划痕,目光有些茫然,凭他的技术只要走出铸造厂的大门,不愁挣不到钱,这几年私营厂来挖人的并不少,很多不满厂子现状的职工陆陆续续的都走了,只有他一直顶住诱惑,留了下来,不为别的,只为当年那颗永不磨灭的初心:

“做军工的,就要有一个人韧劲儿,不管有多难,多苦,也要咬着牙挺下来,如果实在扛不住,也就不配做军工人了……”

这是他师父,在他刚进厂时所说的话,直到此刻他还依稀记得师父在说此话时,用那根粗重的手指,指向大门,说:

“如果做不到,可以立即走人!”

毛铁生没有走,因为他做到了,也因为做到,所以他学了一身的本事,以至于成为整个厂最出类拔萃的铸造技师,在铸造厂当年辉煌的时代,他为几个型号的导弹,打造过工艺极难的弹体铸件。

甚至被一度称为导弹铸造外衣的大师,虽然因为整个厂的任务减少和业绩下滑,他的这个名头也渐渐被人遗忘,但他相信终有一天,这个耀眼的名号,会再次加冕在他的头顶之上,也正因为如此,这些年他一直坚持,始终期盼,从未放弃……

首节上一节620/729下一节尾节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