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军工霸主 第611节

因为这种大边条翼的防空导弹气动布局堪称国内首创,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所以在学术上准备再精进一步的童文烈便想把这个成果,撰写成论文发表出来,所以他便找到卢嘉栋,准备让其跟他一起合著,毕竟这份成果不是他一个人的;

可当他跟卢嘉栋说明意图后,卢嘉栋不但毫不犹豫的拒绝,而且还把整个技术成果犹如日常送礼一般全部交给他,这让童文烈很是有些诧异,很不明白卢嘉栋为什么会如此,然而卢嘉栋给他的答案却让他感动不已:

“搞武器装备,就是为了打造国家的脊梁,夯实国家的根基,搞好了有功,不比打江山的功小;搞不好有罪,也不比投递叛国罪小。无论是过去在万山,现在在东北,我都是喜欢闷着头一点一滴的搞,不是不想去扬名立万,做一方权威,只是还没等到咱们国家军队真正现代化之前,就不想把精力全部分散,正所谓有舍必有得,有始必有终,我不要什么权威和名利,想要的就是一根笔直坚挺的国家脊梁……”

闻听此言,童文烈可谓是自惭形秽,为此暗暗自责了好些天,最后也学着卢嘉栋将发表论文的事情放下,专心致志的投入到新式防空导弹系统的研制当中,毕竟从打他跨入军工这扇大门的第那天起,为国铸造钢铁脊梁的使命也从未熄灭过……

纷乱的思绪在童文烈的脑海中一闪而过,随后端起茶杯润了润喉咙,便再次按动遥控器,旋即更加嘹亮的声音便在屋子内再次响起:

“其次,新式防空导弹的机动性较强,大边条翼可以对弹体结构产生很好的加强作用,就像增加了四根很长的加强筋,能够改善弹体结构的刚度,也就是说能够让弹体更加结实;

最后,也是最重要一点,由于新式防空导弹的任务有所拓展,除了刚开始制定的对作战飞机的拦截功能之外,还增加了对空地导弹,巡航导弹以及其他低空飞行器的拦截能力,因此这就要求新式防空导弹必须具备极佳的机动性,而为了提高机动性就必须增加升力,大边条翼在这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与此同时导弹在发射后需要迅速加速,以便尽可能快速接近目标并将其摧毁,所以,需要具备良好的低阻特性,大边条翼的超音速阻力小,特性好,总而言之,经过验证和计算,大边条翼气动布局,适合导弹的总体需求,而类似的气动布局也被美国的‘标准’导弹、苏联的‘山毛榉’导弹以及欧洲的‘紫菀’导弹所采用,可以说是一种殊途同归的结果……”

听了童文烈的介绍,在座的一众专家无不点头赞同,而后童文烈又把新式防空导弹的半主动雷达导引头、预制破片战斗部、单室双推技术、带同步式燃气舵的气动舵面以及通用性垂直发射技术等技术做了一役讲解,直到最后在扫视了一圈相关专家后,童文烈便把目光投射到卢嘉栋的身上,缓缓的问道:

“卢总,您觉得这套方案还有什么需要完善的?”

“弹体本身以及发射装置,并没有太大的问题,不过在雷达监视系统方面,我认为还没有对当下的威胁,特别是最新出现的空中威胁纳入进去,所以并没有做到打击目标全覆盖……”

此言一出,全场顿时一愣,要知道当下的这套方案,已经是最为完备的,所要应对的目标从飞机和导弹都已经囊括在内,能够想到的基本全部想到,怎么可能还会存在遗漏,而且还是所谓的空中新威胁……

第809章 隐形战机

对于卢嘉栋的这番话,在座新式防空导弹系统研制团队的成员们都有些难以置信,尤其是刚刚做完整体方案介绍的总工程师童文烈,要知道自从几个月前,卢嘉栋从中东返回来之后,开始提出方案调整以来;

这位年过花甲的老人,便把心思全部扑到如何解决当下出现的新威胁上来,为此他查找无数资料,翻阅无数历年来的战争记录和相关报道,尤其是对“贝卡谷地”、“马岛海战”、“德黑兰空中攻防战”以及“中苏南海海空战”等几场现代化局部战争进行了极其深刻的研究和总结;

最后得出来的结论也非常具有指导意义,那便是未来防空作战当中,除了传统意义上的作战飞机以外,以反舰导弹为代表的一系列高性能战术巡航导弹,将会成为另一个极具威胁性的空中目标;

特别是以美国“战斧”式巡航导弹为代表的远程打击兵器,不但拥有着防区外发起攻击的能力,而且命中精度极高,更重要的是“战斧”式巡航导弹航线和轨迹变幻莫测,很难拦截,可以说是一款灵活多变的外科手术式打击利器……

也正因为如此,童文烈将新式防空导弹系统的改进重点,就定在应对战术巡航导弹的威胁上,因而不但将原来的气动布局全部推倒重来,而且还对雷达探测系统进行了全面升级,为此担任雷达分系统研制的宋晓旭干脆直接返回由电子雷达所改制而成的中国电子信息集团。

请动他的老师,中国电子信息集团首席总工程师钟小沫帮忙,将该集团刚刚研制完成的某验证型相控阵体制雷达,融入到新式防空导弹系统当中,从而使其在多目标的打击能力、抗干扰能力、雷达照射指引能力以及信息处理能力上有了质的飞越。

可以说经过这一番改进,新式防空导弹系统可以应对除速度极快的弹道导弹以外的所有飞行航空器的威胁,然而听卢嘉栋所说,他们还是没有考虑周全,难道这位新式防空导弹系统真正的领导者想要把弹道导弹的拦截也纳入其中吗?

“卢总,如果要说遗漏,我觉得除了弹道导弹也就没有其他的了!”

就在童文烈皱眉思索之际,坐在他身旁的雷达系统负责人宋晓旭,却忍不住开口将童文烈的所思所想说了出来,作为雷达监测系统的负责人,宋晓旭对当下这套经过完善的雷达编组网可以说是极为的满意。

因为这套雷达组网可以说是当下中国国内性能最高的机动式雷达监测系统,不仅如此,这套雷达监测系统的前身,作为出售给伊朗的改进型红旗2防空导弹的一部分,经历过严酷的实战检验,不但取得了击落十余架敌机的战果,而且还利用波段连续控制法成功的抵御住反辐射导弹的攻击,整体技术水平已达到世界先进行列。

可既便如此,对于这套雷达监测系统的改进和完善工作却一直没有停止,特别是在卢嘉栋还担任万山集团总经理期间,给与当时还是下属企业的中原电子雷达所极大的支持,尤其是在极具发展潜力的相控阵雷达方面。

卢嘉栋给予的投入更是不遗余力,可以说除了一些类似歼轰9、高新机以及模块化火箭炮等必须优先保障的项目以外,万山集团的大部分研发资金几乎全部放到相控阵雷达的研制当中;

即便是经过改制,中原电子雷达所从万山集团脱离,与其他几个极具影响力的军工电子企业和科研院所组建中国电子信息集团后,掌舵这家军工电子集团的王传琛也没有改变原来卢嘉栋所指定的目标,依然不遗余力的支持相控阵雷达的研制工作。

当然,对于这款极为考验一个国家军工电子综合能力的新式雷达,想要研制成功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过好在作为担纲这款雷达系统研制任务的钟小沫,早年参与过中国第一款大型相控阵预警雷达的研制工作,相关的雷达特性以及TR组建的构成都非常清楚。

只不过由于军工电子水平的限制,在小型化方面遇到了诸多困难,也正因为如此,曾经对此颇感兴趣的空军和海军,也是在漫长的等待和无尽的投入中耗尽了所剩不多的耐心,最终为了节约本就不多的军费,不得已终止投入;

如此一来,改进型雷达网只能依靠电子信息集团微薄的投入勉强维持,几年下来虽然进展缓慢,但却依然取得不小的成果,最起码承担目标跟踪和照射的指引雷达,以及低空补盲雷达实现了相控阵体制。

可这也耗费了电子信息集团最后一份元气,毕竟对于这个成立不久的军工集团来说,家底是在太薄,根本不担不起如此庞大的科研经费,要不是有新式防空导弹系统的介入,估计这套雷达监测系统过不了多久就又得被锁进仓库;

然而即便如此,这组雷达监视系统的先进性却是毋庸置疑的,不说作为经历过实战检验的远程预警的三坐标机械扫描雷达,也不说性能更加精进的低空补盲雷达,单说刚刚研制成功的JYL-6目标指引雷达,由于采用相控阵体制。

所以对多目标的探测和引导能力得到极大提高,单单一部JYL-6雷达就能够同时跟踪二十个目标,并引导十六枚导弹攻击其中最具威胁的八个目标,虽说在可靠性以及可维护性方面还打不到部队制定的要求,不过作为外贸产品用于新式防空系统却是绰绰有余,正是有着这样过硬的技术底牌,宋晓旭不认为大气层内除了弹道导弹之外,没有这款雷达监测系统发现不到的目标,所以他的话也是非常自信且坚定:

“对于这一点,我必须承认,这款新式雷达监测系统的确存在不足,毕竟弹道导弹色速度和机动性摆在那里,尤其是射程在三千公里以上的弹道导弹,由于具备重返大气层的能力,一般的低功率雷达根本无法发现,即便是发现想要拦截也是来不及,当然,对于这一点也的确是未来防空系统的一个课题,想要攻克它,我觉得还需要一个漫长的时间……”

宋晓旭这番话与其说是再解释,还不如说是一种对未来的宣言,而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宋晓旭跟在卢嘉栋身边也不短了,对于卢嘉栋的某些习惯和作风自然是极为了解,所以很清楚卢嘉栋在某项方案制定完成后。

都要留下今后改进和完善的道路,也就是所谓的型号的完成并不意味着结束,而是新的开始,因此在每次论证会上卢嘉栋都会提出很多未来发展的方向以及型号今后的规划,正因为如此,宋晓旭觉得这一次也不例外,所以他应对起来也是轻车熟路,非常自如……

在场的其他人都是东北重型工业集团的专家,对卢嘉栋的习惯还没有充分了解,不过也都是目光敏锐的老狐狸,听宋晓旭这么一说也都明白其中的含义,当下都不由得松了一口气,纷纷点头赞同宋晓旭的观点,就连身为总设计师的童文烈也郑重表态,新式防空系统的后续改进计划会尽快完成……

面对众人的纷纷表态,卢嘉栋也是一愣,旋即便哑然一笑,伸出手制止住周围热烈的声响,紧接着抬起眼扫了一下全场众人,最后将目光定格在斜对面的宋晓旭身上:

“现在还不是讨论未来方案的时候,因为当下我们这套方案就存在严重的漏洞,特别是雷达监测系统上,如果不解决,咱们这款新式防空系统在新的威胁面前简直是不堪一击……”

卢嘉栋话音一落,会场内顿时便寂静下来,无数道目光顿时汇聚在宋晓旭的身上,而此时的宋晓旭也是愕然,他无论如何也没想到,卢嘉栋这次并不是例行的畅想未来,而是真的在如此先进的雷达监测系统内找到漏洞,这让他很是不解,因为在他看来除了弹道导弹之外,几乎没有其他的航空器能够让这套系统不堪一击:

“卢总,弹道导弹方面,我想您也知道,这其中涉及……”

“不是弹道导弹!”

不等宋晓旭把话说完,卢嘉栋便伸手将其打断:“弹道导弹我们当下解决起来还比较困难,但作为刚刚出现的一款新式战机而言,我却不得不高度重视!”

闻听此言,童文烈和宋晓旭同时一惊,旋即异口同声的问道:“什么新式飞机?”

“美国,F-117,隐形战斗机……”

卢嘉栋一字一顿,而随着卢嘉栋的话音落下,全场顿时陷入死一般的寂静……

第810章 令人震撼的F-117

听卢嘉栋这么一说,全场人顿时面面相觑,鸦雀无声,对于这款美国几个月前刚刚公开的神秘战机,在场的人也是略有耳闻,但绝对谈不上熟悉,毕竟当时美国只是在一个非正式场合,由几个低级别官员证实美国拥有这一款隐形战机,至于相关数据,基本特征,乃至飞机外形都没有提及,更没有见报;

正因为如此,这份消息虽然在当时引起轩然大波,但其来源的真实性却让人生疑,以至于有很多人都觉得这只不过是美国的一次战略欺骗而已,目的就是用这么一个虚无缥缈的烟雾弹,震慑苏联,迫使其投入到新一轮的军备竞赛当中,从而彻底拖垮苏联经济……

所以,中国方面虽然注意到这个消息,但却并没有往心里去,更何况在当时的情况下,也没谁能够认为一款大气层内的有人驾驶飞行器真的能够隐身,要知道就算号称能够避开所有雷达跟踪的美国“黑鸟”战略侦察机。

在执行任务期间也无法摆脱雷达照射的命运,只不过由于其飞行高度高,飞行速度快,才能躲避所有攻击,成为来无影去无踪的偷窥狂,正因为如此,对于隐身飞机一说,很多人都觉得这是一个无稽之谈……

虽然不少人觉得这是美国一种纯属臆测的科幻产物,不过作为后世穿越而来的军工专家的卢嘉栋却知道,隐形飞机既不是科幻,也不是无稽之谈,而是一种真实存在的新式作战飞机;

而这种飞机的开创者,正是1988年11月才正式曝光的第一代隐形战机F-117“夜鹰”隐身战斗攻击机,这款看上去婉如多面体三角形的怪物,不但将空军作战方式推向一个崭新的战斗机,更开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隐身时代!

当它幽暗的身影趁着夜色堂而皇之的略过古巴监控雷达出现在格林纳达的上空时,当它大摇大摆的飞向防空导弹与高炮密布的巴格达时,一声声爆炸,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轰然炸响,然而虽然看到阵阵腾起的硝烟,但却找不到投掷炸弹的元凶,这般犹如鬼魅的攻击直直让对手惊恐不已……

这便是F-117,正如他的绰号一般,犹如夜鹰一样,将对手在黑暗中悄无声息的干掉,而整个世界却在它那般来无影去无踪的诡异身法下,开始变得颤栗,因为它的出现便意味着原本密不透风的防控网顷刻变得毫无作用,谁也不知道这只悄无声息的“夜鹰”会何时飞过,将一连串炸弹,倾倒在自己的头顶上……

首节上一节611/72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