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军工霸主 第543节

“既然如此,那我们就送给他们一份大礼,以满足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民族的自尊心,格鲁曼的老家伙们不是一直在抱怨中国吝啬得比铁公鸡还要一毛不拔吗?那你就告诉他,让他们换个方式,既然没有那么多钱,那我们可以跟中国合作嘛,由他们出少量的钱和原型机,我们则用最先进的航空技术帮他们改造,所有的生产线都是他们的,知识产权也归他们,我们只是帮他们改造!”

“改造”这个词,拜尔德罗农场主说得很玩味,很阴森,任谁都能听出来,这个改造可不是单单的对中国某型战机的改造,更是对中国的航空工业,乃至整个国家的改造,直听得对面的拉米蒂奇都有些不寒而栗;

顿时便想起了四年前在拜尔德罗农场的一幕,那个时候坐在对面的那位搅动世界风云的大佬,如同邻家老农一般在剪羊毛,并颇为意味深长的说到名叫中国的那头羊还没长到时候,如今四年过去了,难道……

想要这里,拉米蒂奇心头不由得一惊,急急的说道:“先生,中国不会发展这么快吧!四年,短短四年,中国航空工业怎么会……”

“我早就说过,中国是个可以创造奇迹的民族,在这个世界上唯有两个民族,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没有被淹没,一个是犹太民族,另一个就是你总是轻视的中华民族!四年,或许在其他国家,连一片蒙皮都做不出来,但是在中国人手上,他们就可以给你一架崭新的飞机!”

说着,拜尔德罗农场主遥遥的看向舷窗外依然漆黑如墨的天空,隐隐的笑了笑,似乎是很享受中国带给他的惊讶:

“不过这样也好,一头速成的肥羊,总会让他的主人欣喜不已,我就是养羊的,很清楚里面的门道,所以现在是该我们进入中国航空业的时候了,帮助他们,控制他们,最后在如苏联一样无情的宰杀他们,当然在这之前,我是不介意让两只发了情的公羊在一个围栏里斗上一斗,或许真能给我一些意外的惊喜!”

“您是说在南海?”

隐在灯光下的拜尔德罗农场主赞许的看了拉米蒂奇一样,笑着反问道:“哪里的围栏难道不够大吗?”

“可是……”

“是想问为什么是南海吗?”

拉米蒂奇很诚恳的点了点头,而拜尔德罗农场主却脸色一沉,旋即冷漠的一笑,不无讽刺的说道:

“你们这些号称精英中的精英,号称是放眼全球,可充其量也只不过是放在欧洲,要知道亚洲也是有苏联的利益的,金兰湾,越南的金兰湾就在南海沿岸,真不知道你们每天对着世界地图在想什么!”

听着幕后BOSS不假辞色的批评,饶是如拉米蒂奇这般政治场上的老手,也不免脸色微微一红,但依然无法相信这便能促成中苏在南海的对抗,要知道中国的周边形势他也是分析过的,即便是越南前几年在南海有过侵占岛礁的情况。

但碍于中国军方在边境线上的强大压力,以及内部亲华派和主和派的再次抬头,越南当局不得不选择暂时退让,也正因为如此,这几年的南海局势稳定的不能在稳定了,又怎么可能在这里出现对抗性的热点呢?

拜尔德罗农场主显然是看透拉米蒂奇的心思,正因为如此,还没等这位心腹部下提出疑问,便斩钉截铁的说道:

“苏联需要给军方一个展现实力的舞台,没办法,戈尔巴乔夫那个蠢货这几年把军方压制得太惨了,光去年一个鲁斯特降落红场事件(发生在1987年,一位德国年轻人驾驶小型飞机飞越上千公里,降落到莫斯科红场,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度娘一下)

便将包括索科洛夫元帅在内的二十多位高级将领的职务免去,再加上这次阉割性的裁剪计划,苏联军方的已然无法忍受,如果能不在国内一展拳头,那只能在国际上亮一亮肌肉,而南海恰恰是他们最合适的地方……”

“不过……”

“放心吧!”

拜尔德罗农场主所说的话并不难理解,但拉米蒂奇听起来依然是云山雾绕,本想在深入追问追问,可还没等把话说出口,拜尔德罗农场主便摆了摆手将其打断,旋即以一种君临天下般的自信,不容置疑的说道:

“苏联人绝对会去的,至少他们没有理由不去,而中国;我们也要尽其所能的帮助他们,因为我们也没有理由不去帮他们……”

拜尔德罗农场主的话依然有些听不懂,但拉米蒂奇似乎听懂了,因为他的脑海里突然闪现出在布拉格期间,神秘的BOSS与苏联的幕后大佬突然在同一时间消失不见,难道他们……

“恩,我们只等着看好戏,在苏联脖子上套上最后一道绞索的同时,也让中国的航空工业彻底烟消云散,恩……不错,这个计划很好,很不错,所以要取个漂亮的名字,叫什么呢?恩……南海……据说盛产珍珠……那就叫和平珍珠吧,只有这两个红色国家全部消亡,这个世界才会真正的和平……”

闻听此言,拉米蒂奇简直是震惊无比,脑海中早已是一片空白,因为这盘棋下得实在是太大了……

第721章 苏联的迷茫

一粒珍珠晶莹剔透,洁白无瑕;

一份和平充满美好,令人渴望;

当两者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应该是极为绝美的组合,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颗看似美妙无比的“和平珍珠”却在无人察觉昏暗深处,隐隐的透着慑魂的诡异光芒,并在随后的几个星期内逐渐显现……

越南,金兰湾,苏联驻军指挥部情报处的办公室内,已经在此担任三年情报主任的苏联克格勃上校弗拉基米尔·布京,看着由莫斯科总部发来的急电,淡蓝的眼睛逐渐变得深沉,两道钢丝一般黄色眉毛,猛力的皱在一起,这封不足百字的电报,他已经反反复复的看了十几遍,上文的文字都几乎能倒背如流,可依然还是看了又看,恨不得将其中每一个词,每一句话都深深刻在脑海里,这辈子都不要忘怀……

“他想干什么,难道真的要这个国家变天吗?”

布京放下手中的电报,重重的靠在自己身后的椅子背上,鲜红却又轻薄的嘴唇喃喃自语着,寒冰一样的面庞变得更加阴郁,高速运转的大脑中不断回想着一个星期前,那通来自列宁格勒的电话:

“这个国家已经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了……”

“整个领导层都已经腐朽不堪,他们所谓了的变革,就是带着我们向地狱狂奔而去……”

“我们不能再这样等下去……”

“我们应该做点什么了……”

就在接到这通电话的时候,布京还很纳闷,为什么那位在自己身命中起到至关重要的贵人,会在这个时候,以这种方式,给自己打这样一通电话,要知道,申请到越南担任情报主任与其说是政治流放,还不如说是布京的自我放逐!

自打从驻伊拉克援助团撤回到国内,布京便被自己的老上司,苏联国土防空军少将库罗奇金,介绍到刚刚担任苏联中!!央委员的鲍里斯·叶利钦那里,随后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又从叶利钦幕僚主任,一跃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戈尔巴乔夫的机要秘书;

其升迁之快,际遇之奇特,不知羡煞多少苏联的有志青年,然而在光鲜亮丽的外表下,只有布京自己知道,他之所以能够突然崛起,除了自己超强的工作能力和判断能力之外,最主要的还是出于叶利钦的政治野心!

这位来自叶卡捷琳堡的典型俄罗斯人,并不甘心只做个地方大员,他想要主宰这个国家,甚至是整个世界,于是在担任地方首长期间,叶利钦便开始招兵买马,一方面以改革派的形象示人,积极争取对僵化体制不满的底层民众;另一方面积极与军方人士交好,无论是欲仙欲死的奥加尔科夫斯基和库罗奇金等人,还是强硬的军内保守派索科洛夫和戈尔什科夫等一众将校,都是叶利钦的座上宾。

与此同时,他与苏联最高领导人戈尔巴乔夫的私交也不错,在戈尔巴乔夫刚刚登上苏联权力顶峰的几个月里,两人经常把酒言欢、彻夜长谈,其亲密程度比孪生兄弟还要密切,要不是有这层关系,身为叶利钦的幕僚主任的布京也不会顺顺利利的成为戈尔巴乔夫的机要秘书。

然而,这一切在1986年春季,随着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一声剧烈的轰鸣,彻底被炸得支离破碎,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为严重核灾难,可戈尔巴乔夫所领导的苏联政府的反应迟钝的简直令人发指,直到爆炸后几天才了解到事情的真相;

即便这个真相也不是从切尔诺贝利发生地得知,而是从瑞典的相关报道中得知,可当时,生活在切尔诺贝利附近的数十万的居民,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在强辐射的环境中暴露数天之久,等到戈尔巴乔夫等苏联领导层反应过来时,周围居民早已被辐射将身体侵蚀得无以复加……

于是,苏联民怨沸腾了,他们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一个拥有强大武力,超强执行力的超级政权,怎么会在自己民众受到生命危险时行动会如此缓慢,甚至连蜗牛都不如,想想十几年年前的布拉克之春的疾风骤雨。

在回忆回忆七年前如今阿富汗时的摧枯拉朽,只要脑袋没坏的苏联民众便会发问,为什么对外会如此迅速,可对内却如此迟钝,是人民的生命不重要,还是这个政权本来就不把本国的人当人看?既然如此,这样的政府又如何配得上人民的拥护……

就这样,由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所引发的政府信任危机,在苏联大地上犹如病毒一般传播开来,从波罗的海的摩尔曼斯克,到南部沿海的克里米亚;从西部边陲的奥德河畔,再到东部边疆的库页岛,汹涌的民怨犹如滔天巨浪在苏联大地上汹涌的沸腾起来!

本来就因为一系列革新失败,而陷入困局的戈尔巴乔夫更是焦头烂额,为了保住来之不易的领导地位,此时的戈尔巴乔夫急需一位强有力的盟友给与最可靠的支持,而他的好友叶利钦无异于是最合适的一个。

却没想到,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叶利钦突然翻脸不认人,调转枪头反戈一击,不但将戈尔巴乔夫打得支离破碎,也使得本就不牢的领导权更加摇摇欲坠,直到此时,戈尔巴乔夫才猛然发现,叶利钦并不是所谓的谦谦君子,而是一只阴险无比的毒蛇,与自己的交好无非是虚与委蛇,伺机寻求破绽,一旦发现可以攻击的漏洞,便可毫不犹豫的露出那颗潜藏已久的毒牙……

于是戈尔巴乔夫愤怒了,因此他开始反击了,虽说戈尔巴乔夫的领导地位已然不稳,但他毕竟是苏联的最高领导人,克格勃和军队这两把利剑依然为他所用,所以他的反击很犀利,很狂暴,恰在此时,德国青年鲁斯特驾驶一架小型螺旋桨飞机降落在莫斯科红场。

这位年仅十九岁的德国青年,在凭一己之力刺穿犹如铜墙铁壁的苏联防空防线,并给世界带来强烈震撼的同时,也给戈尔巴乔夫一个千载难逢的大好机会,于是跟叶利钦交好并常常与自己作对的苏联国防部长索科洛夫元帅被免职,紧随其后包括国土防空军、战略火箭军、空军等二十多位高级将领被陆续解职,料理军方事宜之后,戈尔巴乔夫的矛头便直指叶利钦……

而作为叶利钦一手提拔起来的布京自然不可能独善其身,只不过还未等风暴来临之前,拥有敏锐政治洞察力的布京便早早的向戈尔巴乔夫提交了辞呈,自请前往国外执行任务。

于是他被调到克格勃,并被派驻到越南金兰湾,担任驻越苏军的情报主任,或许在外人眼里,这种降级使用并被发配边疆的做法,与流放无益,但又有谁会知道,正是这次所谓的“流放”让布京远离了莫斯科的政治旋涡,从而独身其身呢?

然而正所谓世事难料,就在布京在金兰湾过着与世无争的悠闲生活之际,一个更大的麻烦却突然降临到他的头上,而由此三年的平静的生活就此打破,稍有缓和的南海局势也必将再次掀起波澜,也由此,布京终于明白叶利钦的那通电话的真正用意……

“叮铃铃~~~叮铃铃~~~~”

首节上一节543/729下一节尾节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