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读几遍就明白了!”
“额……”
听闻这一连串决绝果断的话语,卢嘉栋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好,而程远航却表现的很平淡,就如同一位年长的老教师,再跟自己的学生交代课后作业一样,即娴静又不容置疑,平静的脸上没有半分波澜,更没有丝毫的怨毒,只是一句平平常常的交代,然而只有他自己知道,他的那颗心却如烈火烹油一般,煎熬不已……
正如卢嘉栋进门时所说的,他十分想继续大飞机的梦想,曾几何时,当他还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留美博士生时,看到犹如大鹏一般的波音707客机翱翔于蓝天,他便在想,什么时候自己的国家能有这样的大飞机,承载着受尽苦难的中国人,畅游于天际。
于是,程远航将自己学习和研究的方向,对准了大飞机,并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当他学成毕业时,来自波音、麦道、洛克希德等顶尖航空制造巨头的高薪应聘书纷至沓来,只要他稍稍点头,便可凭借所学富贵一生。
然而因为心中那个质朴的中国大飞机梦,程远航毅然拒绝了数家航空制造巨头的高薪聘请,与钱学森等留美科学家一道,远渡重洋,回到百废待兴的祖国,就此投入到中国大飞机的研究当中去;
只不过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在多年的战火蹂躏下,这个古老的东方古国彻底变成了一穷二白的落后农业国,别说是考验国家工业实力的大飞机了,就连一个螺丝钉,一根蜡烛都无法自己生产。
面对几乎没有基础的困难境地,程远航并没有后自己的决定,于是提起行李,毫不犹豫的住进了简陋的小平房,在洋钉、洋蜡等“洋”字头货物充盈于整个中国之际,开启了满满的大飞机研制之路,没有相应的设备,那就先从最基本的理论搞起,找不到理论论证的实验设备,那就用土办法、笨办法自己造,自己算……
就这样经过十几年的基础理论研究,国家的工业实力也显著增强,尤其是随着两弹一星的实现,中国在高端制造业领域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因此程远航便觉得实现自己梦想的时机到了;
于是他上书中央,提出大飞机的研制计划,当时正直特殊时期,当政者苦于没有拿得出手的政绩收服人心,恰在此时,程远航的建议正好切中当政者心中那根渴望的神经,加之大飞机够大,够壮,够吸引眼球,是个绝好的形象工程。
由此不但予以批准,而且还给予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无论资金还是人员,亦或是生产设备都享受优先调配和使用权,甚至为此将数家航空所的重要技术人员抽掉一空,来支持大飞机的研制工作,从而让代号“运十”的大飞机项目成为全国瞩目的热门项目!
面对当政者这般有违常理的扶持,程远航也觉得有些不妥,然而他毕竟只是个搞技术的科学家,并不是目光如炬的政治家,更何况他心怀多年的梦想有可能即将实现,即便是觉得不妥,但也没有明显的反对,而这却给大飞机项目最终停摆埋下了无法更改的伏笔;
当时间的指针定格在1980年,运十终于在他的眼前腾空而起,实现首飞,眼见自己多年的梦想变成现实,程远航虽然流下了激动的泪水,但却始终高兴不起来。
因为随着国民经济调整,特别是军工行业的重新整合,原本支援运十研制的骨干,被陆续调出,以便充实急需的战斗机研制计划,这对运十项目的打击是不言而喻的,然而这并不重要,只要咬咬牙,在原型机的基础上重新培养新一波人才并不是不可能。
但这需要庞大的研制经费,可这个时候,运十的经费已经被削减至只够人员糊口之用,想要继续研制已是举步维艰,但程远航依然没有放弃,他四处奔走,用尽一切办法保住仅有的队伍和技术资料,直到项目正式停摆,整个团队搬出原来的老厂房,划归万山航空研究所,程远航的心中依然充满了希望。
可没想到大半年的时间过去了,运十的命运依旧是被束之高阁,直到此时,他才猛然发现,阻碍运十的或许不是项目的资金,也不是老旧的技术,更不是美国的强势介入,而是他自己,因为他是特殊时期的宠儿,他是一个旧时代的代表,面对一个新时代,他又有什么资格贪恋这个能给人带来无数荣耀的位置呢。
于是,在思考一夜之后,他写了辞职报告,虽然很违心、很不舍,但却依然如此,因为在他看来,这或许是延续运十的一个办法,毕竟他还深爱着运十,毕竟他还期望运十能够搭载中国人畅游蓝天,正因为如此,他选择放弃,因为有一种爱就叫放手……
只是心里很痛,很煎熬,梦想毕竟是梦想,怎能说放弃就能够彻底了断?但既然决定,那就要必须做下去,至少表面要做下去,于是程远航表现的很淡然,只是眼眸深处的黯然却总是抑制不住的流露出来,虽然一闪即逝,可依然逃不脱卢嘉栋的那双锐利的双眸,这让他心下稍定。
然而此时此刻,他已经被反应过来的运十技术团队成员团团围在中央,七嘴八舌的问话,犹如闷雷一般向他轰来,根本无暇分身,去劝说程远航……
“大家静一静,静一静,听我说两句,听我说两句……”
卢嘉栋站起身,将嗓门提到最高,终于让周围静了下来,于是他扫了一眼运十技术团队的成员,最后将目光定格在程远航那张故作镇定的脸上,随后一字一顿的说道:
“不是政治家,更不是什么历史学家,所以我不懂什么是历史包袱,但我却明白什么事情该做下去,什么事情不该做下去,至于评判的标准也很简单,对国家整体实力有益的事情那就必须做,不利于国家发展的那就不做,以这个标准来衡量,运十应该做下去,也必须做下去……”
“可我们怎么做下去,厂房被人给占了,核心的人员也被调走一空,资金只剩下糊口之用,除了两架原型机和一大堆无用的图纸意外,我们一无所有!”
一个运十团队的技术人员带着哭腔道出了当下运十项目的苦楚与无奈,在场的人停罢之后,无不低头无语,一抹黯然的悲凉之气,顿时萦绕在整个屋子,使得气氛变得更加压抑难耐,但卢嘉栋却没有被这股气氛所扰,摇了摇头:
“没有厂房,我们再造;没有人员我们可以重新培养,没有资金万山厂虽然不大,但每年的利润也有两三个亿,支持运十的基本运作还是不成问题!”
听了卢嘉栋这么一说,周围压抑的气氛顷刻便缓和下来,但坐在一旁的程远航却始终皱着眉头,而后抬起眼,直接了当的说道:
“那上面又怎么办?要知道并不是所有人都如老首长那样心胸开阔,现在运十项目是勉强维持下来,可维持下来的却是如今不死不活的局面……”
程远航的话如同冷水,将刚刚缓和的气氛变得更加压抑,他说得没错,高层在运十去留问题上一直存有分歧,虽然老首长因为卢嘉栋的一番小手段,渐去心结,没有将运十项目彻底毙掉;
然而高层当中的其他成员却不见得有老首长这份见地,这从运十项目的拨款就能看得出来,按道理划归万山航空研究所之后,是有一笔类似“安家费”的资金划拨下来,通常的情况下数目应该很客观,可等到资金批复下来后,整个团队却傻眼了。
钱是有,但与“可观”这两个字相去甚远,如此这般,就算没有政治常识的人也看得出来,运十在高层心目中的恶劣地位依旧没有改观,而这也正是程远航最终选择辞职的重要因素。
正因为如此,当程远航提出这个根本无法破解的难题后,在场所有的人,包括角落里的宋晓旭都把惋惜的摇着头,因为那是高层的意志,更是铁定的政策,无论是谁,哪怕是天才般的卢嘉栋,也无法扭转这股强大的意志,所以运十的命运真的注定了……
第710章 以“高新”的名义重生运十
程远航住所内的空气好似凝结了一般,压抑的令人窒息,涉及到高层的事情,总是让人在不知不觉中生出一种无力感,不能说高层的决策就是错误,站在全局的角度上来看,暂缓、甚至停掉运十项目的确有着一定的合理性。
毕竟运十并不成熟,很多大飞机必备的制造设备和生产工艺国内并不具备,相应的组织架构和配套体系还不完善,或许其中掺杂了某些政治因素,但整个项目难以达到一个理想的应用程度,却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然而这样的态度,对于以程远航为首的运十研制团队来说,无异于是残酷的,要知道运十在他们的心目中已经远远超出一个普通的研发项目,十余年如一日,他们早把这架堪堪能飞上蓝天的大家伙当做自己的朋友、同事、甚至是家人,那种感情是不能用语言来形容的,因此,在面对无法逾越的山峰时,那种颓丧、惋惜以及无奈才会更强烈……
卢嘉栋也是一样,其实他比在场任何人都清楚高层的想法,自从转变老首长的态度,将运十团队转到万山航空研究所之后,海军司令员江汇川便给他打过预防针,那就是高层对运十的还存在分歧,而在这期间,任何意外的情况都有可能发生;
正因为如此,运十团队转到完善航空研究所之后,卢嘉栋没有贸贸然的重新启动这个颇具敏感性的项目,而是用一种雪藏的方式,将整个项目搁置起来,之所以这样做,一来可以将整件事冷却下来,避免因贸然的举动触动他人敏感的神经,招致不必要的麻烦;
二来,则可以为重新启动项目争取时间,虽说卢嘉栋并没有如运十团队对这架技术状态并不出众的飞机有那么深厚的感情,但依然认为运十项目应该,而且是必须保留下来,究其原因,则是卢嘉栋一直遵循的关键原则:
那就是对整体工业实力的提升,运十的技术状态并不是很好,满打满算相当于美国五十年代的技术水准,相较于最新锐的波音747落后十余年,如其巨大的差距,按道理不应该再向这个毫无用处的无底洞砸钱;
正常的情况下应该是这样,只不过像大飞机这种技术要求极高的高端工业品,却永远不能按照一般的商业逻辑来推理,没错,运十飞机如果按照一款产品来衡量,的确不是一个合格的工业品,就算强行摆在货架上,估计也是无人问津;
然而它的意义,并不在于它的工业设计有多么独到,它的产品有多么的舒适,而是其背后初见雏形的工业基础、研发团队、熟练工人,以及未来无限可能的升级潜力,目前是没有五万吨以上的重型压水机,没办法锻造出符合标准的承重梁和起落架,但并不意味着未来不会拥有;
现在也没有万吨级别的油压机,无法让得到坚固耐用的我扇发动机轮转盘,可并不意味着不久的将来就不能实现;当下,飞机的涡扇发动机始终是中国的短板,就连正加紧研发的海军新式导弹攻击机也只能用性能并不出众的英国“斯贝”发动机,难道这就意味着再过十年、二十年,难道就不会有推力更强,性能更先进的航空发动机?
关键还是要看项目的引导,一款小小的便携式火箭筒,让复合材料在中华大地落地生根;一门52被口径155毫米火炮,将特殊冶炼技术从遥不可及的幻想,变成走进千家万户的寻常用品;一辆新式坦克,让中国的汽车动力更强,操纵更好;一架炮兵侦查校射雷达,将电系信息化水平提升数个台阶……
因为项目的需要,所以需要不断的创新意识和无尽的创造力,只有如此才能满足项目的技术指标,在这个过程中,整个配套在发展,在升级,在向前大踏步的迈进,从而完成一次华丽的产业升级,当整体基础产业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时,便会反补最初的项目,进而以改进的方式,完成具体项目的性能提升……
比如说78式枪械的轻量化改造,就是得益于复合材料的发展,在如同坦克的信息化升级,就是在数据链和信息技术取得突破后,才进行的改进措施,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但不管是怎样的例子,关键要看项目能否延续下去,怎样延续下去;
运十项目也是一样,无论它的技术状态有多差,产品质量有多不乐观,只要项目在,只要有升级改造的潜力,那它就会像一块强有力的吸铁石一样将周围一切配套的产业落落吸附住。
随着它的生产而生产,随着他的升级而升级,当有一天运十完完全全达到技术状态,也就意味着,中国不单单拥有自己的大飞机,还拥有五万吨级以上的水压机、万吨级的油压机、先进的涡扇发动机,而这些重器所代表着将是一个崭新的时代,崭新的未来……
正因为如此,卢嘉栋才极力保住大飞机的团队和设计资料,哪怕是团队的核心已尽数散尽,哪怕是有些资料已是残缺不全,但只要人在,东西在,重生便有可能,可一旦整个项目就此消亡,依附其上的配套产业也会就此没落,在想凝聚起来,便等于从零开始,艰难无比……
所以,卢嘉栋才会不顾高层的分歧,力主保住运十项目,只是卢嘉栋可以不顾分析保下项目,可无法做到完全无视,毕竟没有高层的首肯,整个项目依然无法重启,因此,在运十被冷藏的大半年的时间里。
卢嘉栋多次北上京城,或有心,或无意的向几位相熟的主管领导叙述特种支援飞机的必要性,加之近期越南在南海上面的一些小动作,正好切合几位军队领导和高层的心思,就在一天前,卢嘉栋刚刚接到海军司令员江汇川的电报,原则上同意卢嘉栋有关发展特种支援飞机的意见……
“你看看这个!”
压抑的气氛,并没有让温和而又坚定的笑意,在卢嘉栋脸上减去半分,反而更加浓郁,便在这时,他从公文包里拿出一封海军司令部转过来的电报,递给程远航:
“这是昨天傍晚刚刚收到的,本来想着安排完新式导弹攻击机的事,就来告诉你,却没想到您比我还要急……”
接过电报的程远航很是诧异,等看完电报的内容后,原本的诧异彻底变成了忧心不已,现在的问题是如何让高层重启运十项目,可卢嘉栋到好,直接给了他一份海军特种支援飞机的研制计划,如此驴唇不对马嘴,都是哪跟哪的事儿,于是还没等看完,程远航便把电报“啪~”的一声拍到面前的书桌上,极其失望的摇了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