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军工霸主 第492节

“但就火箭炮而言,我更像用另一种全新的称谓来命名,那就是共架发射技术!”

“共架发射技术?”

卢嘉栋话音刚落,坐在一旁的军事科学院装备研究所主任宋仁明,便停下手中的笔,不解的重复了一遍,不止是宋仁明,其他与会的领导和专家,也都不约而同的抬起头,质询的目光中所流露出的信息,与宋仁明的疑问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但卢嘉栋却没有被这些领导们的质询目光所吓倒,反而微微一笑,点了点头:

“没错,就是共架发射,将普通火箭弹和战役战术导弹整合到一个发射平台的发射技术,所以也可以‘弹箭共架’发射技术!与传统火箭炮‘一炮一口径’发射模式相比,利用‘弹箭共架’发射技术的新式火箭炮,可以灵活集成不同口径、不同数量的定向管,发射不同口径的无控或者制导火箭弹,甚至是战役战术导弹,非常方便实现火箭与导弹的导弹与火箭的一体化发射……”

卢嘉栋在台上就“弹箭共架”发射技术侃侃而谈,台下,一众军工方面的领导和专家伏在桌案上奋笔疾书,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好似乖乖学生一般,卢嘉栋说什么,便记什么,就比如现在的宋仁明,就把比放在本子上,双手环抱胸前,盯着空白页面上“弹箭共架”四个大字,略显花白的眉毛渐渐蹙成一个“川”字,待到卢嘉栋话语稍停的间隙,便开口问道:

“‘弹箭共架’发射技术这个想法是不错,但怎么实现?既然火箭的定向管已经固定,就算能够拆解和更换,那所需的人力和后勤方面的压力绝对不是个小数,要知道就算是普通的火箭弹填装都是个耗时耗力的大工程。

如果再算上拆卸定向管,工作量之大简直不敢想象,在讲究快速实施大火力打击的现代战争中,要是无法解决后勤方面的快速换装能力,单单只强调实现多种口径的发射优势,我觉得这种思路的意义并不大!”

宋仁明的这番话无异于一盆冬日里的冷水,劈头盖脸的将众人刚刚燃起的希望之火,尽数浇灭,可既便如此,与会的领导们却没有一个站起来发怒和反驳,因为宋仁明说得没错,正所谓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真正的面对面的战争也是一样,从古代横扫天下的骑兵,到近代的坦克装甲车辆;从“闪电战”的创立,到“大规模纵深”作战理论的实践,快速和机动永远是战争的基调和主旋律,火箭炮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应运而生。

短短数十秒钟,就能完成齐射,将成百上千枚火箭弹,化作猛烈的暴风骤雨,把敌人的阵地化作一片火海,其威力之大在常规武器当中罕有人比,以苏联最为知名的BM-21“冰雹”122mm火箭炮为例。

一个营的BM-21“冰雹”122mm火箭炮(通常是十八门),一次齐射可以发射720枚火箭弹,其威力相当于二十个营,360门D-30型122mm榴弹炮的齐射威力,然而如此为例巨大的武器装备却又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再填装问题。

普通的身管火炮在发射完毕之后,直接拉开炮栓就可以实现再填装,但火箭炮在发射结束之后,却没有这般简单从容,在火箭炮完成齐射后,最起码要对灼热的定向管冷却,之后要弹药开箱、擦油、结合引信等一系列流程。

然后才能将一枚一枚的火箭弹填装到定向管里,至于连接导线,重新瞄准等等不一而足,整个过程即复杂,又繁琐,对于炮兵的体力消耗十分巨大,至于时间少的要四十多分钟,多的则要超过两个小时,在如此漫长的时间内,极容易被地方的反击火力打击。

所以火箭炮在发射时壮观无比,但在高烈度战争当中却和一锤子买卖差不多,打完一次之后,很少再有机会打第二次,霍拉姆沙赫尔战役当中,火力急袭伊拉克BM-21“冰雹”122mm火箭炮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要知道在场的人可都是军工方面的老鸟,很清楚普通的传统火箭炮在最简单的再填装问题上,都面临着难以想象的困境与无奈,要是为了实现共架发射,而进行频繁的定装管的拆卸重组,那所需要的时间和人力必然会成倍提高,所遭受的攻击的几率也会成倍增加。

甚至有可能这边还没更换完,作战行动便结束了,如此一来,这个看上去华丽无比的“弹箭共架”发射技术其实际效能的确并不是很大,想到这里,会场内的人无比停下笔,疑惑和质疑的目光犹如一道道闪亮的聚光灯,瞬间将讲台中央照得雪亮……

第653章 黑科技的登场

卢嘉栋面对场间无数道质疑的目光,也是微微怔了一下,他虽然对宋仁明早有耳闻,但却没想到竟然会问出如此低级的问题,再怎么说也是堂堂军事科学院装备研究所的主任,就算没了解过“弹箭共架”发射技术,也应该看过美国的M270火炮系统的简介吧,怎么基本的发射原理都不明白?

然而在下一刻,卢嘉栋便觉得自己的想法是在太过不讲道理,作为后世穿越而来的军工专家,生活在21世纪的那个卢嘉栋对于美国的M270火炮系统自然不陌生,因为自从海湾战争之后,对于这款引领世界潮流的火箭炮系统。

可谓是宣扬的无以复加,相关的细节讲解和功能介绍、技术特征更是汗牛充栋,多得无法计数,这一方面是美国在苏联解体之后,毫无顾忌的宣扬自己的强大,震慑可能的潜在竞争对手;另一方面,也是为本国的军工企业造势,以便在国际军火市场上卖上更好的价钱。

然而不管是宣传还是造势,这些详尽的内容都是几年之后发生的事情,现如今,正处在冷战僵持阶段的美国,虽然也是宣传,依旧造势,但面对平起平坐的苏联,就算是爱显摆的美国人,也不得不收敛几分。

更何况,无孔不入的克格勃阴影始终盘亘在美利坚的上空,所以在最新装备的公开文章里,此时此刻的美国人也是做了不少手脚的,强大的作战能力可以随便说,但具体的技术细节却不能露出一个字;

威武雄壮的精美照片可以刊登出来,但涉及核心的区域和重点的特征却不能有丝毫泄露,所以,这款刚刚装备的美国M270火炮系统,从里到外都透着一股浓浓的“玩具”特征,因为没有核心的参考价值,只能当做“玩具”的说明介绍和图片展示,并没有太多的实际意义。

卢嘉栋为了这份新式火箭炮方案,这几天查阅了不少相关资料,美国M270火炮系统自然是其中最为重点的资料,然而寻便国内外所有参考文章,卢嘉栋竟然没有发现任何有价值的东西。

好在卢嘉栋是后世穿越的军工专家,即便手头没有相关的技术资料,他也能够利用大脑中残存的记忆,将自己的方案保质保量的做出来,然而,正所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当下经验丰富的军工专家是不少,但有卢嘉栋这种穿越者爆炸性技术知识的,却一个都没有,即便是位列军队高级干部行列的宋仁明也不例外。

于是卢嘉栋在微怔之后,便稍稍蹙眉,随后有舒缓开了,脸上的神色有些耐人寻味,不过最终还是把心中的困惑想通,只不过在场人的哪里知道卢嘉栋脑袋里是在想某些含义深刻的“历史和哲学”命题,看着他神色不定,还以为卢嘉栋真的没有把方案想好,特别是刚刚发问的宋仁明,更是坚定的摇了摇头,不再理会台上的卢嘉栋,而是把头转到不远处的郭青山一边,冷冷的说道:

“临出发前我就说过,不要抱太大希望,这种技术看似很有吸引力,但却并不实用,唉……看来,应对越南人的‘飓风’220毫米火箭炮,还是采用同类型的口径比较好,即便相对保守一些,但最起码也是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宋仁明的话虽然不大,但会场中的众人却听得清清楚楚,很多人都赞同的点了点头,至于一项是卢嘉栋支持者的郭青山,也是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是好,看了看身旁的宋仁明,又瞧了瞧台上的卢嘉栋,无奈的转动着手中的笔,片刻之后才缓缓的说道:

“方案还有三分之一,咱们还是听完再说!”

“老郭,你可是带过兵,打过仗的人,火箭炮的作战方式是个怎么回事,我想你比谁都清楚,咱们千里迢迢过来可不是来这儿听故事的,而是要一种能够解决问题的方案,要知道,越南人已经把箭抵在咱们的脑门儿上了,再要磨蹭,边境士兵的血就要流干了!”

宋仁明本就是个执拗异常的性格,兼有着技术人员那种与生俱来的直来直去,所以他的话说得非常的不讲情面,然而在场的人却找不出一句错处,虽说郭青山很像再为卢嘉栋争取几分机会,但在张了张嘴后,还是几位无奈的闭上。

如果没有最近苏联援助越南220毫米“飓风”火箭炮,与会的众位军工方面领导,也不会如此这般,要知道这款火箭炮有着极强的机动性,超过四十公里的巨大射程,最重要的是其巨大的威力。

就在一个多星期之前,中国军队在中越边境牢山段,发动一次营级规模的进攻战,初期的进攻非常顺利,主攻部队以最快的速度,攻上山顶,可就在这时无数的火箭弹倾盆而下,将占领山顶阵地的主攻连,以及后方的营指挥所、预备队集结点,悉数摧毁,致使整个进攻战役彻底失败。

事后查明,越南这批威力巨大的火箭弹,正是刚刚到货的“飓风”火箭炮所为,短短十余秒钟的时间,便将整个战局彻底扭转,以至于连新式炮兵雷达刚刚定位,整个战斗便就此结束,等到中国炮火反击时,越南“飓风”火箭炮早已转移阵地,逃之夭夭……

此战结果,让军委和高层异常震怒,在整训前线部队的同时,严令军工部门以最快的时间,研制出一款足以抗衡“飓风”火箭炮的新式高性能火箭炮,为此,主管军工的高层领导,在批示中只写了一个字,那就是“快!”

一个快字就意味着要跟时间赛跑,一个快字更意味着不能再让前线的将士们再做无畏的牺牲,所以,这些主管军工的领导们才会如此心急,郭青山也是一样,因此,他没有再说话,只是皱着眉头看着台上的卢嘉栋,意味深长,却又颇为无奈的说道:

“小卢,你应该知道,这个项目要得很急,所以……”

“所以,你的方案在后勤方面不符合实战要求,因此,无法通过,就这么简单!”宋仁明实在是不想在拖延时间,所以没等郭青山把话讲完,便直截了当的盖棺定论,因为在他看来,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既然认定无法实现,那就没有必要再说那些冠冕堂皇的弯弯绕,所以他说的直接,所以他在说完便直接起身,所以他才会头也不回的直接朝着门口走去……

“如果新式火箭炮的再填装速度不超过五分钟,后勤压力又会如何?”

一声淡然却无比自信的话语不知何时,在会议室内再次响起,已经行到会议室门口的宋仁明微微一僵,硬如钢丝的眉头微微皱了皱眉,但很快被一抹嘲讽的笑容舒展开来,再填装速度五分钟?你以为是在收拾行李?

不对,就算是收拾行李也不会这么快,除非你会变魔术,想到此节,宋仁明稍滞的脚步再次迈出,左手更是伸出,准备去握住门把手,此时此刻他已经懒得再解释,而是用实际动作,来表示他对刚才那句话的不信与不屑,然而就在这时,那声熟悉的音调再次在他的耳畔无遮无拦的响了起来:

“我想很多人会问,这一定是天方夜谭,但我想说的是,其实,实现起来很简单,无外乎是将火箭弹在出厂时,就密封在定向发射管理,然后按照既定尺寸固定在钢制的框架当中,如此一来弹药的日常运储存、运输过程,就好像在一个密封完好的‘集装箱’里。

填装时,只要将‘集装箱’放入发射器中,就可以成为一个完成的发射箱,如果能在炮车上安装自带吊车,经过我的计算,整箱吊装的完成一个齐射所需弹药的填装时间,一般不超过五分钟,至于具体的操作方式,大家请看示意图……”

来自台上的声音刚刚落下,台下便响起一阵不可思议的惊呼,而这时,宋仁明的手已经摸到了门把手,只要向左一拧便可打开房门,可是身后的惊呼却让他不由得蹙了蹙眉头,好奇之下。

不由得回过头,朝着讲台上那块巨大的白色幕布投影望去,不看不要紧,只看了一眼宋仁明我在门把手的大手不由自主的松开,身子也在此刻僵直不前,那双饱经世事是沧桑眼眸里,忽然圆整,紧紧盯着闪烁的幕布,震惊不已的喃喃说道:

“我的天呀,这是什么?难道真的有魔术?这怎么可能?”

“没什么不可能,只要敢想,就能实现!”

台上的卢嘉栋带着淡然的笑容,虽然他没有听到宋仁明的感叹,但所说的话却更像是回答:

“所谓的黑科技,也就是这么来的!”

第654章 将火箭炮的功效发挥到极致

只要敢想,就是黑科技。

只要敢做,就能实现……

卢嘉栋可不是上嘴唇碰碰下嘴唇这么简单,而是将相应的细节通过一张张精致的幻灯片,毫无保留的展示出来,无论是密封的定向发射管,还是长方体式的金属管架结构;不管是集装箱式的火箭发射装置,还是结构独特的绞索液压自主填装机构,其想象之大胆,着实令人惊叹;其思路之奇特,更让人震撼,好似未来的产物,更似外星科技。

然而这样一款无论结构还是造型完全颠覆常人想象的火箭炮,在技术细节上应用的却是地地道道的成熟技术,比如说长方形框架采用的是LY6型高硬度铝合金,这对于搞铝合金加工制造起家的万山厂来说,简直就是小菜一碟;至于定向管的增强型玻璃钢,因为便携式单兵火箭筒的普及和装备,也并不是什么实质性的困难。

首节上一节492/72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