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军工霸主 第203节

听了卢嘉栋的这番话,朱海峰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尤其是卢嘉栋说的那句“在炮膛内装一面反射镜”这句话时,整个人不由得惊呆在那里,突突的眼睛顿时睁得滴流圆,如果此时朱海峰再憋一口气的话,两个眼珠子都有可能夺眶而出,说话的语气更是变得不可思议:

“卢总师……您……您刚才说在炮膛内安置一面反射镜片?”

“啊!对!”看着朱海峰震惊的神情,卢嘉栋有些奇怪,但依然点头解释道:“我也是偶然看书看到的,也不知道说的对不对,朱总工艺师您可别见笑!”

卢嘉栋这番话说的可是心里话,他并不是材料专家,有关激光淬火的相关介绍也是在后世参与军工研制的时候无意中看到的介绍,当时看得很多,但这么长时间过去了,卢嘉栋脑海中能记住的也就这么点儿,不过就算是这么点儿话,却让朱海峰如获至宝,在卢嘉栋话音刚落之际,朱海峰不由得狠狠的拍了下自己的大腿,兴奋的喊道:

“对!真是太对了!”接着朱海峰的脸上更是闪出阵阵激动的红润,嘴角轻启话语既急且快的自言自语道:

“在炮膛内安装反射镜,然后反射激光,进而完成炮膛内的硬化处理,这个方法我怎么就没想到!”

说着,朱海峰再次抬起头冲着卢嘉栋激动的说道:“卢总师,就凭这个方法,你绝对可以称得上材料工艺上的权威!”

卢嘉栋被朱海峰这一系列动作弄得有些诧异,于是不解的问道:“朱总工艺师,您这是……”

“卢总师,你这句在炮膛内安装反射镜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呀!”没等卢嘉栋把话说完,兴奋不已的朱海峰便迫不及待的说了起来:

“激光淬火装置确实很好,但像卢总师您刚才说的,因为火炮膛内结构的特殊性,激光这种直线光不可能将膛内各个角落全部照到,而且因为激光器比较大,也不可能深入七八米长的身管内照射,为此我正在想着用什么办法解决,为此也想了几套方案,可都不太可能!”

说着,朱海峰再次抬起头,突突的眼睛中透着难以抑制的钦佩目光:“而这个我想破头都想不明白的难题,被卢总师你这么一句在炮膛内安装反射镜,全都解开了,就凭这句话,卢总师绝对是当之无愧的天才!”

“呃……”听了朱海峰的话,卢嘉栋感到很意外,他没想到自己复述了一遍从后世资料中看到的一番话,竟然还解决了工艺应用方面的技术难题,所以一时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毕竟卢嘉栋不可能解释这番话的出处,但从他的内心来讲也没有觉得自己有多厉害,所以在凝思片刻后,卢嘉栋便笑着说道:

“朱总工艺师真是过奖了,我这最多算是抛砖引玉……”

“不过奖,不过奖!”卢嘉栋话还没说完,朱海峰便带着兴奋的笑容把话头接过去:“如果这叫做抛砖引玉的话,那卢总师抛来的砖也是一块上好的玉砖!

卢总师,您这个方法绝对是最佳方案,虽说咱们的激光淬火装置的激光探头没有国外设备那么精良,但也绝对够用,只要咱们操纵合理,火炮内膛的硬化处理绝对没问题!”

听了朱海峰这番话,卢嘉栋也不在抛什么砖上打转转,而是斩钉截铁的说道:“好!既然如此,那等明天回去,我立即向上级申请,将材料研究所的激光淬火装置调拨到湘南特钢厂!”

卢嘉栋的这番话等于是一锤定音,就这样新式火炮研制团队的人第二天便离开装备测试大队,回到各自的研制的岗位,而那门失败的样炮也拉到万山厂的仓库封存起来,而卢嘉栋也将自己的办公地点搬到了湘南特钢厂,亲自主抓新式炮钢的研制生产,与其同时朱海峰和秦景斌的关系也和好如初,两人再次携手开始对新式炮钢进行攻关。

至于重要的激光淬火装置,也经过卢嘉栋提出申请,王传琛从中协调,很快便由总参装备部发文,从材料研究所调拨到湘南特钢厂,如此这般又经过两个月的努力,朱海峰和秦景斌相互合作,将新式炮钢的制造工序进行了完善:

在冶炼工艺上,试用了电渣重熔工艺,保证了钢锭的利用率和钢材的最终纯洁度;在锻造工艺方面,为了防止钢锭晶粒度长大和晶粒大小不均匀的混晶现象,并提高生产效率使用了旋转锻造工艺;

在最关键的热处理方面,对奥氏体、淬火和回火进行了优化处理,连续进行奥氏体、淬火和回火工序,并尝试用激光工艺对膛内表面进行硬化处理,经过一连串复杂的工艺和制造,新式炮钢终于研制成功,新式火炮的最后一道障碍就此跨过,从而进入最终的冲刺阶段……

第258章 新式52倍口径155mm榴弹炮

新式炮钢的研制成功意味着52倍口径155mm火炮关键性技术难题就此攻克,而与此同时火炮项目的其他分系统也没就此举步不前,各分项目负责人在回到各自的岗位后,无不根据样炮测试的数据对自己负责的分系统进行认真而又细致的深入分析,并对在试射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相应的改进和完善。

在火炮的总体方面,负责该分项的齐俊文通过对样炮测验的详细数据和实测结果进行分析发现,新式火炮的制退机和复进机还过于复杂,炮口制退器的应用效果不明显,除此之外从样炮试射的急速射击的射速上看,新式火炮的炮闩结构也有待改进,尤其是应用了半自动填装机后,原有的螺旋式炮闩已经不能满足规定的射速要求,所以要进行重新设计。

而在弹药方面,该分系统的负责人胡庆华在分析样炮试射中的炮弹情况后认为,新式155mm配套弹药威力还有提高的可能,弹药在落点时飞行的稳定性还有待提高,不仅如此,胡庆华还根据枣核型榴弹的特点以及之前研制过的底排榴弹的经验并参考火箭增程榴弹的部分性能,创造性的提出基于枣核型榴弹为基础的底排增程榴弹方案,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火箭增程技术在这种新型弹种中融合的可能性。

辅助动力和和液压系统方面,虽然此次没有参与实际的测试,但滇南特种车辆厂依然对所研制的分系统进行不断的完善,主要是在整个分系统的可靠性、可操作性以及可维护性方面下功夫,使得新式火炮在辅助动力和液压系统方面的可靠性更高,可操作性更简便,可维护性也更便捷。

总而言之,样炮试射后,整个新式火炮研制团队通过实际测试结果和之后的详细测验数据,确定新式火炮大的改进项目十几处,细小的改进意见更是多达几十项,使得52倍口径155mm火炮整体性能更加完善。

随着新式火炮改进方案的确定和新式炮钢的研制成功,这款52倍口径155mm火炮正是进入制造总装阶段,正因为如此,这些日子里位于万山厂的火炮总装车间内可谓是一片繁忙景象……

“慢点儿,慢点儿,慢点儿!”万山厂军工车间主任崔明军,头上戴着安全帽,手里拿着对讲机亲自指挥车间内的龙门吊,将一根刚刚完成膛线加工的炮管吊起,准备转移到接下来的炮膛镀铬装置进行下一步加工操作,本来这样的指挥操作由一般的指挥员完成就行。

可是因为上次火炮试射失败的原因,无论是研制人员还是负责生产制造的职工,心中都憋着一股气,无论如何也要将新式火炮项目完成好,为此万山厂上下更是掀起学习生产技术的新高潮,作为车间主任的崔明军更是身先士卒,在新式火炮制造中深入一线,亲自指挥甚至在某些关键的加工方面会亲自进行操作。

经过一番努力,这根凝聚无数人心血的新式火炮身管已经完成大部分的加工程序,此时的崔明军就像在看着自己的孩子一样,紧紧盯着已经被龙门吊高高吊起的火炮身管,生怕会出现任何意外伤到这根宝贵的身管,于是他手拿对讲机嘴边更是不住的提醒道:

“再用向左,向左,对!对!慢慢放,慢慢放,再轻点儿……唉……对……”说着,崔明军放下对讲机,然后看了看手表,接着便对着正前方的几名准备接受身管进入火炮镀铬装置的职工急切的问道:

“装置准备好了吗?”

“放心吧崔主任,早就准备好了,就等‘米’下锅了!”

“好!”听了职工的回答,崔明军点了点头,而后再次拿起对讲机喊道:“往下放,再放一点……好!停!”

随着崔明军这一声令下,八米多长的火炮身管平平稳稳的落在镀铬装置的固定支架上,紧接着几名工人师傅将系在火炮身管上的缆绳解下,并固定好身管,而后按下按钮,镀铬装置开始通电启动,火炮膛内的镀铬加工随即展开。

崔明军见此不由得满意的点了点头,刚才火炮身管吊装时紧绷的神经在松弛下来的同时,不由得感到喉咙有点隐隐作痛,估计是刚才指挥龙门吊时喊的声音太大的缘故,于是便想回过头把放在身后小桌子上的水杯拿过来喝上一口,可是当他刚转过身还没等迈步走时,一道年轻且高大的身影赫然出现在他的面前,这让崔明军眼神不由得一凝,当看清来人后,脸上便露出兴奋的笑容:

“卢总师,您……您……您什么时候来的?”

“来了一会儿了!看刚才你忙,就没打扰你!”来的人不是别人,正是万山厂的常务副厂长,新式火炮的总设计师卢嘉栋,此时的他脸上带着淡淡的笑容,望着已经开始镀铬处理的火炮身管,然后把目光转到崔明军身上关心的问道:

“怎么样?这次火炮加工制造得还算顺利吗?”

“比上次顺利多了!”崔明军抹了抹额头上的汗珠,毫不犹豫的答道:“这段时间在卢总师的号召下,全厂的技术学习再次掀起新高潮,尤其是咱们火炮总装车间的职工们,更是夜以继日如饥似渴的学习先进技术知识和本领,现如今咱们整体的加工技术照比试制样炮的时候提高了不少!”

说着说着,崔明军的脸上露出自豪的笑容:“正因为如此,这两门试制的新式火炮在制造进度上也快了不少,而且这次的炮钢质量也比之前好得多,从镗孔切削和身管自紧加工就能看得出来,比上次好的可不止一个层次,所以咱们这次就更有信心啦,现在我们的第一门火炮身管已经加工完毕……”

“崔主任,崔主任,炮架已经进场了,要不要吊过来……”没等崔明军把话说完,手上的对讲机便再次响起,卢嘉栋见此赶紧示意崔明军继续忙,而崔明军也知道正式的总装即将开始,无论是谁都不能马虎大意,于是崔明军略带歉意的点了点头,然后把放在桌子上的水杯拿起来,咕咚咕咚喝了几口后,便拿起对讲机大声喊道:

“把炮架吊进来,其他各部门准备,开始总装!”

崔明军话音刚落,整个火炮总装车间再次忙碌起来,龙门吊将车间门口刚刚卸下来的带有辅助动力系统的炮架吊运到车间里,而后把之前已经加工好,并撞上制退机的身管小心抬起,慢慢的向炮架靠近。

而负责总装的工人师傅们也早已就位,准备将火炮所需的零件和设备安装起来,与此同时王传琛、齐俊文、胡庆华、朱海峰、秦景斌等新式火炮研制团队的各级领导和研制人员也陆续来到总装车间,静静的等待着这门新式火炮的诞生……

经过一个下午的紧张组装,在临近下班的时候,一款崭新的52倍口径155mm火炮终于揭开它的神秘面纱,从一张张平白的图纸,成为眼前真真切切的现实,这款新式火炮可谓凝聚了火炮研制团队众多研制人员和工厂职工的心血,曾经经历过失败,而今却如同一尊战神屹立于天地之间,为了让这座战争之神焕发出它应有的神采,以卢嘉栋为首的火炮研制团队可谓是煞费苦心:

整个新式52倍口径155mm榴弹炮,共分为三个部分:一是身管、填装装置、摇架在内的起落部分;二是坐盘、上架、辅助推进装置、大架和炮轮等装置在内的炮架部分;三是备有直接瞄准和间接瞄准两种瞄准方式的瞄准装置部分。

火炮重量为15吨,口径为155mm,炮膛长8035mm(51.85倍口径),身管倍数为52倍口径,标准膛压为6600兆帕,装有高效率的同身管三侧室反冲式炮口制退器,最大后座距离1500mm,后座装置承受阻力为28千牛,最大仰角发射时后座承受最大阻力为40千牛。

由于火炮后座比较大,所以后座装置容易损坏,且不易更换,所以卢嘉栋提出将后座装置安置到火炮的身管下方,除了可以给后座提供一定的防护外,也可对其进行快速更换和维修,除此之外,为了满足半自动填装机快速填装的要求,火炮的炮闩采用半自动立楔式炮闩,从而大大提高了填装速度。

炮架中安装辅助动力系统,采用轻型结构,包括上架、下架、大架,自动埋入助锄和大架轮子,动力装置采用75千瓦柴油机,与其同时还可以推动液压装置,为半自动填装装置和炮轮及助锄放下收起提供支持,从而减轻人力负担,增强快速反应时间,而在后勤保养方面新式火炮也进行了优化,尤其是在野战条件下,对该火炮的日常维护极为方便和快捷!

而在制造工艺上,新式火炮采用电渣重熔、激光淬火、身管自紧等先进制造技术和工艺,正是应用了众多先进的设计理念和制造技术,使得这款新式火炮成为可与世界任何火炮媲美的先进大口径火炮!

第259章 令人震惊的性能

“轰~~轰~~轰~~~”

G军区装备测试大队的测试场上,新式52倍口径155mm榴弹炮身管因为炮弹急速出膛,急速的向后面压缩,但在性能优异的炮口制退器、身管下方的制动机和复进机的作用下,身管再次快速且平稳的回到原来的射击位置。

首节上一节203/729下一节尾节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