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第三帝国 第367节

说着康拉德呵呵笑了起来。

冯布劳恩有些尴尬的摊了摊手:“原谅我,尉!你知道的,发明一个在这个世界不存在的东西是很困难的,有时候虽然很简单,但重要的是要能想得到,像哥伦布竖起的那只鸡蛋!”

这是一个有关创意的故事,有人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不算什么,只要坐船出海,谁都能找到那片陆地。

哥伦布拿着一个鸡蛋反问:“你能竖起这个鸡蛋吗?”

当然,没人能做到这一点。

哥伦布拿起鸡蛋往桌一砸,然后对大家说道:“瞧,这没什么了不起的,你们也能做到,但重点是……我是第一个!”

“教授!”康拉德说:“我完全赞同这一点,但我却有种感觉……尉要做到这一点似乎并不困难,他总是会有让你意想不到但又很实用的想法!关于‘靶机’的建议只是其之一!”

“我完全相信这一点!”冯布劳恩再次握了握秦川的手,说道:“所以,我们相信我们今后的合作会很愉快的!”

秦川不由尴尬的笑了下,关于用飞行员修正数据的创意其实是冯布劳恩的想法,秦川只不过是将其提前了两年而已。

科研人员一赶到目的地马开始了工作。

他们选择了一个地方搭起了钢架……钢架分成一段一段的由卡车运来,然后再拼接焊在一起。

它的长度让秦川有些吃惊,一共48米,搭完后像一个斜向的一门火炮。

然后科研人员又在发射架装了一个活塞槽,活塞槽里装一个类似哑铃的活塞,并对它进行滑动测试。

“这是发射架!”康拉德校说:“因为我们这款装备的定位是廉价可以大批量生产的装备,你知道的,战场最需要的是这种能又快又多的生产出来的东西。因此我们给‘靶机’选择了一款脉冲发动机,它成本低廉但也有推力不足的缺点,所以我们必须将‘靶机’弹射出去,像弹弓一样。当‘靶机’飞到空的时候,脉冲发动机的推力足够它飞行了!”

秦川点了点头表示理解。

其实他在此之前已经知道这些了,只不过当真实的发射架摆在面前时,他还是感到有些震撼……难以想像,现代的导弹以及蒸汽弹射器是这么演化来的,简陋、原始,但却有用。

科研人员一直干到晚,原本秦川以为他们到晚该休息了,但事实并非如此……天黑后他们换了一批人去接着干。

“我们不能浪费任何一点时间!”头戴着安全帽脸有些漆黑的布劳恩一边吃着面包啃着土豆一边解释道:“因为我们所争取到任何一点时间,或许都会改变战争的结果!”

秦川闻言不由有些愣了,他有些不敢相信这话是从冯布劳恩嘴里说出来的。

冯布劳恩,之所以战后还能成为火箭专家将人类送月球,是因为他在战争末期找机会主动向美国投降。

不过这一点对欧洲人来说无可厚非……在无力改变战争结果的情况下,选择投降对他们来说并不是什么不光彩的事,这与亚洲儒家化圈那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观念有很大的差异。

“我们是否可以将发射架缩短?”秦川打开一个牛肉罐头递到冯布劳恩面前。

“谢谢,尉!”冯布劳恩用汤匙舀了一勺牛肉糜填满自己的嘴巴,一边点着头竖起一根拇指表示味道很好一边含糊不清的回答道:“当然可以,只要增大弹射器的推力,发射架的长度可以成级数的缩短。可是这并没有什么意义,不是吗?我们寻求的一种廉价的,可以大面积攻击敌人的装备!”

“是的!”秦川说:“但是你要知道,教授,我们是用它来作战,像这种固定的发射架很容易会被敌人的侦察机侦察到,当敌人来轰炸时我们也无法躲藏。而且,当我们战线往前或是往后推移的时候……我们又必须得将这种发射架切割才能带走,到另一个地方又要拼接,这都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布劳恩不由愣愣的望着秦川,说道:“你的意思是……”

“我的意思是,我们能不能弄个车载发射架!”秦川回答:“将发射架缩短到一列加长的卡车那种长度,或是设计一种可伸缩的发射架,这样我们可以带着发射架机动!”

布劳恩手的动作不由停了下来,他望了望秦川,然后又望了望康拉德。

康拉德不由得意的“呵呵”笑了起来,向布劳恩伸出了手:“10马克,谢谢!”

“什么10马克!”秦川疑惑的问。

“我和教授打了个赌!”康拉德解释道:“看看你们俩谁是竖起下一个鸡蛋的人!”

“这不公平!”秦川没好气的说道:“也应该有我的一份!”

第四百四十七章 魔女汉娜

如果秦川将自己脑袋里所有的想法一古脑儿的倒出来的话,只怕冯布劳恩会因此而输得倾家荡产了。!

但秦川当然不能这么做,因为这会让人对他产生怀疑而自己也无法解释……那会是麻烦的开始了,而在这战争年代,谁也无法保证麻烦是什么,更不敢保证自己能解决这些麻烦。

所以,秦川只能像现在这样,有意无意而且很合理的“透露”出自己的一点想法。

冯布劳恩当然知道秦川这种想法很适用,尤其是在战场。

于是二话不说马又组织了另一个改进发射架的小组。

这个小组的任务在技术并没有太大的难度,他们主要是验证秦川所说的两种方案:

一:是否可以通过增强弹射器推力而达到将发射架缩短为一辆卡车的长度,并预估是否经济。

二:如果第一种方案不可行或是经济无法承受,是否可以设计一种可伸缩的发射架,并预估是否经济。

当然,这个项目与调试“靶机”是分开进行的,两者互不干扰,这样明显可以在很大程度缩短研发时间。

经过科研人员的日夜赶工,发射架在第三天安装完毕。

冯布劳恩和康拉德校对发射架进行了严格的测试……测试过程是将一个与“靶机”等重、等体积的模型安装在发射架发射,观察发射是否成功以及是否平稳。

康拉德解释道:“往常我们并没有这么严格,像我们之前所说的,‘靶机’是廉价装备,我们可以短时间生产出‘靶机’的一切,但是……这一回我们需要飞行员,现在这时候找一个飞行员协助我们研发并不容易,我们必须要保证飞行员的安全!”

秦川点了点头表示同意,飞行员显然是战场的稀缺资源。

“可是,飞行员呢?”秦川问。

“她会来的!”康拉德校说。

“她?”秦川不由有些疑惑。

“是的!”康拉德说着,望向了北方,然后说了句:“她来了!”

秦川顺着康拉德的目光望去,见空一架飞机远远的朝他们飞来,秦川认出那是斯托(鹳式)轻型飞机,因为其有优异的短场起降功能且操控性十分优秀,德国空军将其大量用作侦察机,因为它的机翼又大又长,所以德军通常称它为“大鹳鸟”。

秦川很快发现这只“大鹳鸟”有些特别,因为它在空很随意的来了几个侧翻朝地面的人打招呼。

之所以用“随意”这个词,是因为这个动作其它德国飞行员也能做得出来,但做这个动作之前总会看到一点准备的痕迹,如平稳飞行一段距离或是拉高一点机头使自己不至于因为失误而突然撞向地面等等。

但这个飞行员却是一点准备的痕迹都没有,整个动作浑然天成,像一个西部牛仔在随意的把玩着自己的手枪。

然后飞机慢了下来,接着再稳稳当当的降落在营地的空地,降落的位置距离发射架仅仅只有几米远。

首节上一节367/785下一节尾节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