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第三帝国 第339节

不过这个缺点在这里还不是重点,重点是卵形手榴弹会往回滚。

要知道此时美军是在斜面下方,而且手榴弹还是延时爆炸的,万一要是没能投过斜面……那会滴溜溜的回滚到自己阵营里爆炸。

美军都是一群新兵,他们当然不敢冒这个险,于是只能在下头被德军用手榴弹一批批的炸。

没过多久,美军又只能在迫击炮的掩护下丢下一堆尸体撤了下去。

“见鬼!”艾伦少将气急败坏的骂道:“德国人难道是炸不死的吗?他们难道是从地里钻出来的?!”

“他们是从地里钻出来的!”一个声音在艾伦少将身后响起。

艾伦少将回头一看,是巴顿将军,他赶忙迎了去与巴顿将军握手。

“将军,你不应该到这儿来!”艾伦少将说。

“不然我还能到哪去?”巴顿回答:“跟英国人那群蠢货呆在一块吗?”

说着巴顿举起望远镜朝恩纳高地望去。

其实艾伦少将说的没错,美军的制度其实是不允许像巴顿将军这样的集团军司令亲一线的,他们更应该呆在指挥部里协调全军作战、后方补给以及与级联系等工作。

但很明显,巴顿将军并没有把这些制度放在眼里。

第四百一十二章 修路

“我不知道怎么做,将军!”艾伦少将有些沮丧的摇头说道:“这与我们训练的都不一样,在我们的演习里,此时的他们应该被炮弹和炸弹炸得没有多少战斗力,但是……”

“这件事不只在我们身发生,艾伦!”巴顿将军说:“艾森豪威尔将军已经提醒过我们了,德国人会在山构筑坑道掩护自己,所以算我们再用炮火把这个高地轰十遍,只怕他们还会从地里钻出来!”

闻言艾伦少将不由愣住了。!

“相信我!”巴顿将军说:“他们会你想像的还要麻烦得多!”

接着,巴顿将军看着从旁边那座高地被抬下来的几具尸体,问道:“你在这座高地布置火力了?”

“是的,将军!”艾伦少将回答:“可是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我们面对的这些德国人显然是些老兵,他们用狙击手压制了我们的火力。”

顿了下,艾伦少将补充道:“我有想过同样用狙击手去掩护他们……可是你知道的,我们的狙击手经验不足,我们的步枪精度不如德国人的毛瑟步枪,尤其我们还位于低处!”

巴顿将军点了点头。

艾伦少将分析的有道理,步枪的射速的确是增强了许多,精度也不差,但与拉栓式步枪还是有距离的。

其实更重要的还是战斗经验,德国人的狙击手身经百战,而美国大兵却是愣头青,很难想像他们能在狙击战获胜。

“我想,你们其实在这修一条路!”巴顿朝高地扬了扬头。

“我们已经这么做了!”艾伦回答。

“但这远远不够!”巴顿说。

艾伦疑惑的问:“您认为我们需要修一条怎样的路,将军?”

“一条可以让坦克开去的路!”巴顿将军说:“然后给他们一点厉害瞧瞧!”

艾伦少将不由恍然大悟。

然后一转身命令道:“把工兵叫到这边来!”

“要多少人,长官?”

“全部!”艾伦少将高喊:“让他们把推土机开来!”

“是,长官!”

美**队是设备较全,在其它国家的工兵还普遍使用斧头的时候,美国工兵已经开始使用推土机了……此时“谢尔曼”刚生产出来不久,还没能改装成装甲推土机,工兵使用的还是卡特皮勒d4型推土机。

这种推土机是一种轻型推土机,不装推土铲时是拖拉机,可以装在滑翔机里实施空降,装推土铲成为推土机。

不一会儿工兵营来了,当然还开着几辆推土机。

“我需要你们把这条路拓宽加固!”艾伦少将说:“最终的要求是坦克能开去!”

“坦克吗?”工兵营营长问。

(注:此时的美军还没习惯使用英国人取的“谢尔曼”这个绰号)

“是的,是它!”艾伦朝附近不远处的两辆“谢尔曼”扬了扬头,然后问:“需要多久?”

“需要一天,将军!”

“你们只有五小时的时间!”巴顿看了看表,说道:“从现在开始计时!”

“是,将军!”工兵营长只能咬牙应了下来。

结果工兵营长还真做到了……工兵营营长将工兵分成三个部份,一部份从山顶往下,一部份从间,还有一部份从山脚往,三部份同时施工,于是缩短了很多时间。

工兵们甚至还在山顶阵地为坦克构筑了几个坦克堡。

巴顿将军对工兵们的工作很满意,夸奖了他们一番后命令三辆坦克开山去。

当三辆坦克成功的开山顶阵地时,所有的美军都欢呼了起来。

因为算他们都清楚一点,“谢尔曼”坦克在北非基本是无敌的……敌人几乎没有任何装备能够远距离击穿这款坦克的装甲,这也意味着这三辆坦克可以毫无顾忌的在山顶阵地为美军的冲锋的提供十分有力的火力掩护。

这些美军想的的确是对的。

德军手里如果说有什么装备能摧毁“谢尔曼”的话,那只有火箭筒了。

但火箭筒的射程只有160米,而两个高地之间至少有五百多米。

其实两个高地间算只有160米也无济于事,因为山顶风大,而火箭弹受风的影响是很大的,所以在山顶发射根本没有160米的射程,能在60米内还有准度算不错了。

然而,美国士兵们还是高兴得太早了……

接着又是一阵炮火轰炸。

不过这一回美军似乎对山顶的三辆坦克有信心,所以炮火准备只有短短的十分钟。

首节上一节339/785下一节尾节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