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第三帝国 第124节

挡在面前的第21装甲师不过是些假坦克再加用来迷惑人的一小撮德军而已,这一仗奥斯汀将是胜券在握。他之所以不让坦克走在前头,一方面是不想过早暴露自己的战略意图……德军老远会听见坦克发动机的轰鸣声并做好准备。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这一带的地形较复杂,奥斯汀将需要步兵走在前头为坦克开辟道路。

秦川大气都不敢喘一声,因为英军士兵从面前不远的地方经过,有些甚至距离他埋伏的位置只有几米远,秦川连对方手里端着的汤姆森冲锋枪都看得一清二楚……这几个应该是负责搜索这片海枣树林的英军的侦察兵,只不过暂时没搜到德军的潜伏点。

由此也可知当时的情形有多危急,德军随时都会暴露并被迫发生战斗,而指挥官却没有发现这一点当然也不会下令开打。

卧在秦川身旁的维尔纳稍稍转头,朝秦川投来了犹豫的眼光……秦川知道他的意思,按级的意思是没有命令不能开枪的,但如果英军侦察兵发现他们呢?难道也不开枪?!

不过很快这个问题不是问题了。

因为下一秒,麦田传来一声爆响及几声惨叫……一名新西兰士兵踩到地雷了。

这枚地雷像是点燃了战斗的导火索。

一名军官高喊:“杀光他们!”

新西兰士兵们高喊一声挺着刺刀朝德军防线冲去。

这与历史是何其相像。

历史这一仗同样也是新西兰第2师打头阵发起突围,同样是端着刺刀在没有炮火准备的情况下冲向德军阵地。

这一点完全出乎德军的意料之外,因为英军一向都不擅长打夜战、打硬战,而且在冲锋前总会有炮火准备以炸毁敌人的地雷和工事,所以德军在夜里警惕放松了,没想到新西兰第2师会突然出现在他们面前面而且眨眼间闯进他们的阵营并进行一场混乱的肉搏战。

更糟糕的还是,新西兰第2师的主攻方向恰好是德军指挥部所在地,德军甚至连高级参谋都端起枪直接面对敌人。

这使英军顺利的从马特鲁突围并逃回了阿拉曼防线,在之后的战斗,第13军的这些兵力及坦克在阿拉曼防线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但是现在……

枪炮声很快响了起来,但是并不激烈。

这依旧是德军的骗术,斯特莱克将军希望有更多的英军跳进德军布下的陷阱,尤其是英第15装甲师。

所以德军第一道防线只有两个连三百多人,而且打了几枪抵抗一阵后沿着交通壕撤退。

奥斯汀将果然当了,他一看这情形坚定的认为面前的德国人没有多少兵力,于是冲着步话机大喊:“全体前进!”

“隆隆”的马达声很快响了起来。

由一百多辆“玛蒂尔达”、“瓦伦丁”坦克组成的混合部队早集在了马特鲁东面……英军坦克速度很慢,要迅速突围只有尽可能的缩短战时路程。

而且,奥斯汀将还让故障率小的“瓦伦丁”坦克及坦克状态良好的开在前头。

这是担心坦克在突围的过程发生故障挡住后面坦克的去路,要知道他们坦克主力是沿着滨海大道前进突围,一旦发生交通阻塞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几发照明弹打到了空,英军漫山遍野的士兵和坦克出现在德军士兵面前。

这其坦克主要是在滨海大道行驶,但还是有三十辆分散到公路右侧与新西兰士兵一同前进。

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英军为这次进攻做好充足的准备,他们让新西兰士兵在前头堪探,接着再引导坦克从路边前进参与作战。

但英军不知道的是,他们这其实不叫作战,他们是往德军设下的陷阱里跳!

第一百五十五章 跳雷

新西兰士兵的攻势很猛、很快,虽然一路不断有地雷在他们周围爆响,但他们还是一路端着刺刀往前冲。

这种作战风格令人敬畏,但同时这种作法也十分愚蠢。

说它令人敬畏是因为是德军在阵地前安装的是“s”型弹跳地雷,这种地雷被盟军称为“弹跳贝蒂”。

顾名思义,弹跳地雷是在被触发后能弹到半空的再爆炸的地雷……普通地雷在地下爆炸,其大部份能量会被土地吸收只能在很小的范围里造成杀伤。

“s”型弹跳地雷用了个很有创意的设计,它在弹体下端装了一个端开口下端封闭的套筒,这套筒相当于炮管。

当地雷被触发后,首先引爆的是弹体底端的发射药,于是弹体会像迫击炮炮弹一样从套筒里发射出去,弹跳到大约一米五到两米高的时候弹体被引爆……于是,预设在弹体周围大慨360枚钢珠会朝周围爆射。

有时一枚这样的地雷都能将周围数十米范围内的步兵打倒在地,更糟糕的还是这些士兵大多伤而不死……在战场,一名受伤的士兵永远会一名死亡的士兵更麻烦,因为它不仅失去了战斗力还需要几名士兵救助。

这使“s”型地雷成为盟军最可怕的梦魇。

而新西兰第2师的士兵居然在这种威力巨大的反步兵地雷前强行冲锋……只怕德军都没有这种勇气。

说新西兰士兵愚蠢倒不是因为这个,他们这么做虽然是在用生命去踩雷……但战场有时得这么做。

说他们愚蠢是因为他们不是英国人而是新西兰人。

从“国与国之间只讲利益”这个角度来考虑,新西兰士兵凭什么帮英国打仗?而且还常常被英国当枪使做炮灰。

类似的还有少澳大利亚军队……这两支殖民军在战场甚至英军步兵还英勇,一战、二战全世界到处参战结果对他们本国却没有多少利益。

究其根源,其实是这两个国家在政治的不成熟,另一方面是在心理对“日不落帝国”的奴性被其“世界第一强国”的光辉给蒙蔽,再加一些对“母国”的情怀于是不加思索的抱英国大腿。

在“s”型地雷的威力下,新西兰师冲到第二道防线时势头弱了许多,而此时德军的火力更强了一些,几次将冲锋的新西兰师压了下去。

这在奥斯汀将眼里是很正常的,对手是德军嘛,其素质和火力都是英军没法的,稍稍受阻也正常。

同时奥斯汀将还不断的收到报告,新西兰士兵在冲锋的过程发现许多隐蔽在树丛的假坦克。

这让奥斯汀将确信自己是对的,而且相信自己会取得胜利……他打算借这场胜利来鼓舞下士兵们的士气,尽管在面前的德军并不多。

然而,在英第15装甲师的坦克开足了马力往前冲英军也跟在新西兰士兵后朝前涌时,三颗红色的信号弹冉冉升天空。

奥斯汀将第一时间感到事情不妙,这三发红色的信号弹是德军方向打的。

信号弹……

它的意义当然是命令分布在各个位置不同的部队进攻……在某些情况下信号弹通讯设备还管用,用通讯设备下达命令还可能被干扰等原因导致有些部队没收到,信号弹一升空,命令同时而且确定的传达下去了。

这意味着……德国人有其它部队。

奥斯汀将隐约意识到自己跳进了德国人的陷阱,于是急忙对着步话机下令道:“撤退,全军撤回马特鲁!”

但这时撤退已经来不及了,坦克这玩意要调头十分困难,尤其是英军大多坦克还在滨海大道,调头不可避免的会占用大半个公路,而且还要反复进行前进、倒车、转向几个动作……这也是现代坦克大多要求能原地调头的原因之一,这个动作不是为了炫酷,而是在战遇到紧急情况时可以缩短坦克转向的时间并避免交通堵塞和混乱。

几声巨响从公路传来……那是德军在滨海大道埋下的炸药,其位置是在英军坦克队形的后半部,两辆坦克恰好在炸药位置的方,于是“轰”的一声被炸了个底朝天翻倒在路边。

公路瞬间多出了个大坑,后面一辆坦克收势不住,或者也是因为在坦克里观察不到外面的情况以为只是一发普通的炮弹,于是缓缓的开进坑里……

首节上一节124/785下一节尾节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