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务之急是打好第一仗,不但要争取旗开得胜,还要取得决定性胜利,最好能够一举夺得制海权。
如果能一举夺回霍瓦依群岛,那么不管是见好就收,还是不得不打持久战,都有不小的胜算。
现在要做的也就是尽快掌握第五舰队。
第99章 战略欺骗
哈立德国王军事城。
没等运输机完全停下来,丁镇南就发动越野车开了过去。
那是一架海军的舰载运输机,下来的是白华伟上校。
在此之前,他在“廉旭升”号上担任第31特混舰队的作战参谋,而第31特混舰队一直在穆阿海活动。他原本可以直接乘坐舰载运输机去巴铁。绕道来这里,就是要跟丁镇南见上一面。
当然,不是来叙旧。
要说的话,两人的私交还真不错。
虽然丁镇南是陆军军官,还来自平民阶层,看上去跟诞生在海军世家,而且是海军军官的白华伟没有瓜葛,但是实际情况却截然相反,两人不但在几年之前就认识了,还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其实,也是不打不相识。
这里,就不得不提到帝国军队中的少壮派,也就是“青年军官组织”。
在第二次全球大战结束之前,由周涌涛代表的这些年轻军官,组建了一个跨军兵种青年军官组织,其主要使命是研究大战期间的战例,总结取胜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为下一场大战做准备。
当时,几乎是所有人都认为,第三次全球大战会在20年后爆发。
此外,还有人觉得等不了20年。
道理也很简单,纽兰共和国并没承认战败,而且在协约集团内部,因为梁夏帝国与迢曼帝国的矛盾表面化,出现了很明显的裂痕。大战宣告结束的时候,没有诞生一份用来维护和平的条约。
哪怕在历史上,条约更像是用来擦屁股的废纸。
没有条约作保,和平局面能维持多久?
如果迢曼帝国与纽兰共和国迅速和解,那么在10年之后爆发大战也不是没有可能。
总而言之,这个青年军官组织受到帝国高层的高度重视。
等到大战结束,在第一次军事改革中,准确说是国防部成立之后,该组织成为了半官方机构,也就是常说的“帝国青年军官交流社”。
在战后的那几年里,该社团对帝国的军事改革,以及现代化建设做了巨大贡献。
只是,波伊战争到来了。
要说的话,帝国卷入波伊战争其实就是“青年军官组织”的功劳,至少发挥了最关键的作用。
根据传闻,引发波伊战争的原因,是一份根本不存在的“绝密”文件。
该情报让波伊地区的领导人相信,即便到了约定的时间,忒尔共和国也不会让波伊地区独立建国。
关键还有,该情报很有可能是来自帝国的“青年军官组织”。
至于其中原因,那就不只是引发一场地区战争那么简单的了。
换个角度来看,如果波伊地区没有为了独立建国而发动战争,忒尔共和国未必会在战后迅速没落,梁夏帝国也就无法控制波沙湾南岸的产油国,并且通过一个共同的敌人,让这些产油国投入梁夏帝国的怀抱。如果没有控制波沙湾的产油国,梁夏帝国也不可能通过石油让金元成为全球贸易结算货币。
没有金融霸权,没有全球头号产油区,梁夏帝国还能称霸全球吗?
只是,帝国当局肯定不会承认是自己点燃了让忒尔共和国分崩离析的波伊战争。
到波伊战争的后期,阻止帝国撤军的同样是该组织。
不同的是,这次是为了私利,即部分青年军官认为,只有战争才能够让军人实现存在的价值。
总而言之,在第二轮军事革命开始后,青年军官组织遭到了全力打压,一度边缘化。
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第三轮军事改革开始。
要说的话,还多亏了周涌涛。
虽然在成为帝国海军元帅后,周涌涛与青年军官组织脱离了关系,但是没人能否认他在青年军官心目中的地位。
当然,周涌涛着手提拔青年军官,并不是因为个人感情。
第三轮军事革命的核心,其实是增强高科技在军事上的应用,以科技手段增强军队的战斗力。
显然,年轻人肯定更容易接受科技带来的变化,也更加愿意采用科技手段。
关键还有,武器的进步,必然会改变战术。
在根本上,战术建立在技术之上,也可以说有什么样的技术就有什么样的战术。比如在有了机枪之后,才有打阵地战的物资条件,坦克则催生了机械化战争,轰炸机性能提升带来了制空论。
那么,更加需要针对新式武器来探索新式战术。
毫无疑问,这依然是青年军官的强项。
也就是在这此基础之上,国防部在周涌涛的授权下,重新组建了青年军官组织,还给了青年军官大量表现机会。
丁镇南就是在此时受到重用,还认识了白华伟。
关键就是,丁镇南他们并不是无缘无故的受到重用。
白华伟受重用,还说得过去,毕竟他爹是帝国海军战神,最后大元帅,全球海军无冕之王白止战。
再说,白华伟的个人能力不算差。
那么,顺风顺水的获得提拔,也算是顺理成章。
像丁镇南这类平民军官,能在30岁之前就获得战区司令官重视,而且在战区司令部里获得高位。
毫无疑问,必须具备十分突出的才能。
还需要非常关键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