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就在这里。
虽然发动战争,以及进行更加全面的战争动员,必须获得论议两院的授权,也就是提交战争法案,但是通过已经存在几十年,而且具有法律效力的“共同安全同盟条约”,就能够避开论议两院,在条约规定的范围内进行军事动员,以及采取必要的军事行动,事后提交给论议两院审议及可。
当然,有一个前提条件,即东方集团所针对的敌人已经提高战备状态,或者是已经采取军事行动。
条约针对的敌人就2个,迢曼帝国的西陆集团,以及以纽兰共和国为首的北孤集团。
此外,条约对军事动员与军事行动进行了非常完整与详细的定义。
在总体上,也就主要体现在防御方面,即军事动员与军事行动都得以实现东方集团的共同安全为前提。
现在,西陆集团已经提高了战备级别,还开始进行战争动员,有确凿证据,也就可以按条约采取行动。
虽然首次遇到这类情况,但是罗佑宾非常清楚,除非有奇迹发生,不然第三次全球大战在所难免。
上一次出现类似的情况,是在20多年前,帝国决定出兵参与针对波伊国的战争时。
不同的是,那一次是帝国为主动。
更加重要的是,在出兵之前,再度出任帝国首辅的廉旭升做足了外交功夫,向当时有能力进行干预的迢曼帝国做出了明确的解释,也通过第三方向发展壮大,具有一定威胁的纽兰共和国说明了情况。
在这个基础上,梁夏帝国才正式出兵,在接下来8年中遭遇了大战之后的首次惨败。
可见,当时并不存在爆发全球大战的可能。
此外,当时的国际局势也不允许爆发全球大战,迢曼帝国不是梁夏帝国的对手,纽兰共和国的羽翼也不够丰满。
其实,也就是在波伊战争后,东方集团对“共同安全条约”的内容进行了修改,删除了主动出击部分,强调了以防御为主的军事思想,以此让梁夏帝国再也无法借共同安全为由来发动战争。
这次,就不一样了。
迢曼帝国突然发难,前期连一点点征兆都没有,更别说提前知会!
摆明就是朝着战争去的!
关键还有,当前的国际局势,除了打一仗,还真的没有其他缓解之道。
周涌涛在吃了晚饭之后,立即召开了军事会议,跟国防部长,以及军方将领商讨作战的事情。
大战在即,别说是一个晚上,几个小时都耽搁不得。
只是,现在面临的问题,显然不是说在会议召开之后就立即能解决的。
要说的话,能在今天晚上讨论出一个所以然来,并且进入到实施行动阶段,那就非常不错了。
罗佑宾不是在胡乱猜测。
在专门腾出来的后花园书房里面,十几名将领已经争得面红耳赤,却连主要话题都没涉及到。
第43章 大战之局
在把宵夜送进去的时候,罗佑宾就注意到,气氛非常的紧张,充满火药味。
其实,现在才10点过。
接到首辅的呼叫时,罗佑宾就想到了,肯定是那些将军没法谈拢,所以提前上宵夜,让大家冷静冷静。
跟上午的外交官员,还有下午的内阁大臣相比,将军的脾气都不太好。
大概是觉得周涌涛会有别的吩咐,罗佑宾还故意耽搁了一点时间,只是到最后,首辅并没有别的吩咐。
其实,周涌涛让罗佑宾把宵夜送进来,不是要缓和气氛,而是大家都饿了。
那些将军,都没吃晚饭!
在来首辅官邸之前,他们在总参谋部开了一天的会,结果在吃晚饭前接到了首辅这边的电话。
在总参谋部讨论的就是作战问题。
当然,将军不讨论作战问题,还能讨论别的问题吗?
问题,也就出在这上面。
首先,按照什么方式打。
其次,以多大的规模做准备,也就是按照多大的规模打。
陆海空三军与陆战队的十几名将领在总参谋部扯了一天,一个问题都没搞清楚,而且分歧是越扯越大。
争论得最多的问题,就是能否在一个月之内结束在波沙湾的作战行动。
军事情报局了可靠情报,哪怕是西陆集团全力以赴,也需要一个月才能够完成发动战略进攻所必须的前期准备,因此帝国军队必须在这个时间之内,结束在波沙湾方向的作战行动。
简单的说,就是得避免两线作战。
要说的话,这也是一个非常关键,决定整个局势发展方向的问题。
在上午与下午的会议上,周涌涛就跟外交官员与内阁大臣讨论了这个问题,并且达成了一致。
如果能够赶在西陆集团完成战争动员,也就是发动战争之前,解放科威特,结束在波沙湾方向的作战行动,或许就能够迫使迢曼帝国接受既成事实,然后通过积极的外交斡旋消除战争威胁。
哪怕没法消除战争威胁,也能夺得道义制高点。
说得直接一点,没就是让迢曼帝国失去发动战争的理由。
那么,能够在一个月内解放科威特吗?
十几名将军讨论了一天,最终得出了“行不通”的结论,准确说是在来到首辅官邸,当着周涌涛的面争吵3个小时,最终才在周涌涛出面的情况下,得出无法在一个月之内以理想方式解放科威特的结论。
用一句话来说,除非愿意承受伤亡上万官兵的巨大代价,在完成空中打击之前发动地面战争,跟战斗力不算弱小的伊军打一场大规模地面战争,不然就肯定无法在一个月内解放科威特。
按照陆军参谋长的估测,靠现在这点兵力,2个陆军的装甲师与1个陆战队师发动地面战争,损失会非常巨大。
如果继续发动空中打击,那就肯定要耗费更多时间。
增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