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上五年,无非是痴人说梦。
这个结论,赫伯特不愿接受,却又不得不接受。
赫伯特也想过,通过向西陆集团输血的方式来稳住迢曼帝国,可最终还是放弃了这个略带天真的想法。
首先就是,国会肯定不会批准任何不求回报的对外援助方案。
其次还有,迢曼当局未必肯接受纽兰共和国的援助,毕竟在获得了援助的同时,需要付出对等的代价,而在纽兰共和国的势力渗透进来后,西陆集团的成员国就未必会听从迢曼帝国的号令。
迢曼帝国一直不肯妥协,也就是想要保持西陆集团的独立性,准确说是在西陆集团里的霸权地位。
最后还有,梁夏帝国绝对不会装做没看见。
从梁夏帝国推行的一系列战略看,底线就是把纽兰共和国挡在世界岛之外,绝对不允许纽兰共和国与迢曼帝国正式结盟。
道理也很简单,两个超级霸权结盟会立即打破战略平衡。
哪怕两个超级霸权的国力总和也就跟梁夏帝国持平,并不占优势,也能在两个方向上对梁夏帝国构成威胁。
这意味着,梁夏帝国从一开始就得在两线作战!
再强大的帝国,也经不起两线作战的折腾。
除非愿意交出全球头号霸主桂冠,不然梁夏帝国就必然会在这个时候出手。
从战略的局面来看,大战最终的结果也很有可能是肢解西陆集团。
总而言之,发展到现在,当以迢曼帝国为首的西陆集团的战略潜力被完全榨干,再无法维持下去,全球大战已不可避免。
如果纽兰共和国没有在第一时间参战,就几乎没有胜算。
关键就是,军事实力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拿至关重要的海军来说,纽兰共和国总共只有4艘航母,还有3艘是中型航母,搭载的是垂直起降战斗机与直升机,主要任务是掩护运输船队,跟在次大战期间大规模建造护航航母差不多。另外的一艘,也只是6万吨级大型航母,虽然配有弹射器,但是总体战斗力最多跟梁夏帝国的“陈炳勋”级相当,无法跟“薛远征”级,也就是10万吨级的超级航母相提并论。
当然,海军差距一直在缩小。
在纽兰的造船厂里,现在有3艘大型航母在建,新一代超级航母已经完成设计,前两艘也有望在今年开工,并且在明年增加建造3艘,争取在3年之内,把大型航母与超级航母扩充到9艘。
要说的话,这是挑战梁夏海军的最低要求。
按cia的情报,如果梁夏帝国扩大加快建造航母的规模,就有望在3年内把航母的数量增加到15艘,并且将其中的9艘部署在东望洋上,针对扩充的纽兰海军,获得相对的兵力优势。
只是,这里面没有考虑梁夏海军封存的十几艘大型航母!
如果战争爆发,梁夏海军启用封存的航母,就能一口气把航母的数量翻倍,将部署在东望洋上的航母扩充到20艘以上。
这个数量,有压到性的优势!
可见,哪怕在3年之后,纽兰海军的处境都未必有太大改善,最多能说获得了跟梁夏海军一决雌雄的资本。
那么,有什么办法让纽兰共和国获得更多时间?
换种方式来说,就是有什么办法能让纽兰共和国晚几年参战,从而有更多的时间来打造海军。
显然,这也是赫伯特最为关心的问题。
在此前几个月,跟迢曼当局秘密接触之后,赫伯特已经就此问题召开了十几次会议。
可惜的是,讨论到现在,也没有得出几个可行之策。
首先就是,在战争爆发之后,尽可能置身事外,不能在第一时间参战,更不能给梁夏帝国任何宣战的理由。
其次,必须竭尽所能支持迢曼帝国与西陆集团,消耗梁夏帝国的战争实力。
用卡伦的话说,让两大帝国拼个鱼死网破。
当然,肯定没这么容易。
如果是在30年前,或许还有得一拼。
在经过了30年的长跑之后,迢曼帝国早已被拉下,西陆集团也矛盾重重,真打起来恐怕会自乱阵脚。
最后一个办法,就是在避免直接参战的情况下,让梁夏帝国两线作战。
如果可以,还得尽量争取多开辟几条战线。
其实,这也是开了十几次会,一直都没有商量好的一个问题。
简单的说,就是在哪里开辟第二战场更加合适一些。
主要的选择有三个,一个是布兰王国,一个是奥洲,而最后一个是南方次大陆。
布兰王国最为简单,毕竟布兰王国跟纽兰共和国是同文同种,往来也非常密切,布兰王国的公民也早就不想臣服于梁夏帝国之下,因此只要纽兰共和国振臂一呼,布兰王国肯定会揭竿而起。
只是,布兰王国产生的影响非常有限,即梁夏帝国完全可以放弃斯卡帕湾,而且在战略上不会有太大损失。
奥洲的难度大一些,不过意义也更大。
原因也很简单,在上次大战之后,梁夏帝国一直就在向奥洲移民,以加强对这块大陆的控制力度。
关键,奥洲一直就是梁夏帝国的主要资源产地,比如铁矿石与铜矿石。
因为梁夏移民已经超过1000万,占奥洲人口总量接近3成,所以在奥洲的投入未必能见效,未必能逼迫梁夏帝国出兵。发动当地的梁夏移民,控制奥洲的武装力量,就足够稳住局面。
那么,剩下的就只有南方次大陆,也就是大名鼎鼎的梵罗地区了。
梵罗地区,拥有大约6亿人,其中只是梵罗国就有4亿多人,而巴铁还有1亿多人。
关键,次大陆是梁夏帝国的后院!
只要梵罗地区爆发战乱,梁夏帝国肯定会出兵。
可是,在梵罗地区制造战乱,难度实在太大了。
巴铁早已经跟梁夏帝国结盟,而梵罗国的领导人又不是笨蛋,没有足够的好处,绝不会为纽兰共和国或者迢曼帝国火中取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