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全能兵王 第363节

孙斌闻言便不吭声了。

轻叹一声,夏明又道:“快派人去梅渚镇、新塘镇还有新庄村,让陈营长他们把部队都拉回到县城来!连夜回来!”

……

凌晨六点,特战大队的队员再次被尖锐的哨声唤醒。

两小时后,200余名特战队员就像是刚从水里捞出来的,出现在郎溪以及高淳两县交界的深山密林中。

这次外训,并没有带上昨天抓获的21名鬼子战俘。

主要是这21名鬼子战俘经过昨天的摧残之后身体还没有复原,继续进行格斗训练,钟毅担心会把他们活活练死。

再一个,马上又要跟鬼子交手,所以钟毅想先教一点小组战术。

招手示意队员们围坐成一大圈,钟毅说道:“今天的学习科目是,三三制战术!”

三三制战术就起源于抗日战争,成熟于解放战争,但是真正展现出巨大威力的,却是在抗美援朝战场。

中国人民志愿军之所以能够以小米加步枪,跟美军的钢铁洪流相抗衡,除了志愿军将士钢铁般的意志,主要就得益于这套三三制战术!

对于不具备兵器优势的弱势方,三三制战术尤其好用!

毫不夸张的讲,三三制战术的威力绝对不亚于黑科技!

之前也是因为连续的行军作战,而且367团很少野战,所以钟毅并没有将三三制战术教给367团,但现在他终于有了时间。

钟毅决定首先把特战大队教会。

等到了武汉,367团全团整训之时,特战大队的队员就可以作为教官,将三三制战术教会给全团的官兵。

钟毅又说道:“所谓三三制战术,就是由三个人组成一个战斗小组,三个战斗小组组成一个战斗小分队,三个战斗小分队组成一个战斗突击队!”

停顿了一下,钟毅又随手一指,喝道:“二狗子,杨封,出列!”

二狗子和杨封便赶紧弹身而起,一溜小跑来到钟毅的跟前站定。

钟毅示意二狗子和杨封端起枪,面朝前方,以十米的间距站好,然后钟毅也端着枪站到了两个人的身后,三个人呈品字形。

站好队形后,钟毅又开始讲解:“注意我们三人的站位,两人突前,一人靠后,组成一个倒三角形,这就是一个最基本的战斗小组!”

“进攻之时,突前两人的一人向前推进,另一人负责提供火力掩护。”

“每推进一段距离,突前两人角色互换,如果有人负伤或体力不支,则后面负责支援的组员就立刻顶上!”

第360章 与郎溪共碎

先不说钟毅临时抱佛脚给特战大队传授三三制战术,回头再说夏明的补充团。

的补充团,跟鬼子的补充兵团不是一回事,鬼子的补充兵团就只是补充兵团,存在唯一的作用就是给作战部队输送补充兵。

但是的补充团却完全不是这样。

的补充团,其实也是战斗部队。

说起这,还要从中原大战结束之后的裁军说起。

中原大战之后,中华民国完成了形式上的统一,但是仍旧存在着两个致命的隐患,一是张少帅收编晋绥军、西北军之后已经拥兵一百多万,这对中央政府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再就是由中央财政负担的军队超过了两百万,压得财政喘不过气!

鉴于此,常校长就提出五年大裁军,计划在五年时间内、分三个阶段将全国的军队裁减到60个师70万人。

说白了,这个裁军计划主要就是针对张少帅的。

常校长的嫡系表面上虽然也裁军了,但是裁下来的官兵,并没有解甲归田,而是以补充团的名义保留下来。

这就是中央军序列中补充团的由来。

不过搞笑的是,张少帅也不是善茬。

常校长的做法是将中央军的每个旅由辖三团改为辖两团,裁掉的那个团改头换面变成补充团继续保留建制,而张少帅没办法学常校长,因为东北军要裁撤的数量太多,所以张少帅用了最粗暴的办法,将裁下来的兵打散直接编入最基层的班!

结果东北军中就出现了四十人甚至五十人的超级步兵班!

……

言归正传。

天亮时分,11师补充团的三个主力营就撤回到郎溪县城。

一回县城,三个营长就径直来到团部,向夏明讨要说法。

“团座,我们1营在梅煮镇驻防半月,弟兄们都在镇外挖出一座小型要塞,结果却让我们放弃梅煮镇?”

“我们2营也是,好不容易把新塘镇的防御工事打造成形,为什么要放弃?”

3营长虽然没吭声,但是他的表情跟1营长、2营长没两样,显然也很不理解。

夏明原本就心情烦躁,这会就更没心情跟手下几个营长解释,当下怒道“行了,吵什么吵?让你们回来就回来,哪这么多废话?”

1营长道“回来容易,问题是之后呢?”

2营长道“是啊,放弃了外围的防线,小鬼子就能长驱直入,直接向郎溪县城发起进攻,到时候又该怎么办?”

“怎么办?”夏明的目光冷下来,阴狠的道,“很简单,与郎溪县城共碎!”

“啊?”

“什么?”

“与郎溪县城共碎?”

三个营长听了之后顿时有些傻眼。

“怎么?”夏明冷然道,“你们不愿意?”

从夏明的目光中,三个营长感受到了杀机。

首节上一节363/1087下一节尾节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