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野心家 第372节

  就算这样的人有,利用火炮的优势,以工兵挖坑的方式接近,基本上就现在天下的城邑,没有一座半个月攻不下来的。

  在场的众人,一个个也都是傲气满满,觉得自己是正统的靠守城术起家的墨家,会守城必然会攻城,居然天下还有人觉得能够在墨家的攻城术下支撑半年之久,当真是笑话。

  笑过之后,适点了点魏国的成阳方向,说道:“这一次的关键,就在成阳。我们不能够让韩魏和齐平阴大夫会和,先行击破一部。”

  他说完,下面的人纷纷拿出纸笔准备记下来,适摆摆手道:“这个就不用记了。记在脑子里就行。我说一下咱们大致的军略,你们有什么想法都可以提出来。”

  “齐国既然决议出兵,梁父大夫帅军先到武城。我们已经建议费国的民众义师暂时等待,征集粮草,作出强攻武城的态势。我们等的,就是齐国确定进入到鲁国。一旦齐国入鲁,我们就可以出兵。”

  “武城尚未攻破,仍在修筑,梁父大夫既守,我们就趁势沿着菏水直攻成阳。”

  “如果我们朝着成阳进军,齐人会觉得我们在费国方向空虚,可能会选择进攻,公造冶那边随时可以进入费国。”

  “这场对齐之战的关键,不是在齐国,而是在魏国成阳。一旦成阳被破,魏国很可能和我们媾和,退出干涉。”

  “成阳方向能够获胜,齐国的两个拳头就算是被我们折断了一只。齐国这时候如果聪明点,可以选择退出。”

  “若是不够聪明,我们从成阳作出直击平阴的态势,沿着当年三晋伐齐的老路前行。”

  “齐国临淄主力的选择也就只能是两种,退回防守。要么,就是全力猛攻泗上,想看看是我们先攻破长城,还是他们先攻破沛邑……”

  他说完后,六指点头道:“没什么问题。”

  “前日的通报我看了。现在魏国已经和中山、赵、楚三国开战,想把齐国拉下水来对付我们,以防止我们和楚国结盟在大梁方向用兵。只要成阳获胜,魏国应该会立刻退出干涉。”

  “主要就是……武城方向,我们进攻成阳需要损失多少兵力?”

  通报是军内高级军官才能看到的战略分析,为了能够让每个人知道为什么选择这样的战略,如今他们是师长统领七八千人,将来可能都要负责一个方向的大战略,有些东西已经需要教授他们。

  六指的意思就是重要的行军时间差问题。

  如果齐国进军的速度太快,临淄的主力在墨家攻破成阳之前抵达武城,那么墨家的局面就会很不利。

  最好的局面,就是墨家在攻下成阳之后,齐国临淄的主力快要到达武城、不能够直接转而和被击溃的成阳、平阴方向的联军会和,从而达到分而攻之的局面。

  他走向地图,指了指成阳方向道:“齐人如果想要分头并进,平阴大夫和魏韩联军肯定要在成阳等待一段时间。我们认为关键是在成阳,但是在齐人看来,关键是在武城。”

  “临淄的大军抵达武城附近的时候,才是成阳那里的大军开始行动的时候。一面攻武城,一面沿菏水、泗水而下。”

  “如果平阴大夫和魏韩联军会和,集中在成阳,纵然咱们攻城有术,但是可能损失也会极大。”

  “如果我们先攻成阳,破了魏韩联军,平阴大夫可能会缩回去。”

  “既说魏国不可能有再多的力量干涉泗上,那么我们的敌人还是齐国。如果我们先于平阴大夫抵达成阳,攻破魏韩联军,魏国退出干涉……齐国知难而退还好。”

  “如果他们不知难而退呢?城阳一战,让齐人选择将大军集结,平阴方向的齐军并无损失,在齐国内线作战,和临淄大军会和一路……若是他们不攻,我们还得随时防着他们,不能放开手脚去接管越国南撤之后的东海……”

  几个师长纷纷点头,适问道:“你的意思呢?”

  六指手指指了指在成阳东北、平阴以南的几个城邑道:“如果可以确定魏韩联军在成阳并无太强的力量,我们可以做出佯攻成阳的态势,抓住机会……野战击溃平阴大夫,再转身去打成阳。”

  众人深吸一口气,都觉得这个想法有些过于大胆。

  如果胜利,自然是妙计。

  但如果有什么意外,就会很不利。

  从平阴到成阳,也就是后世出阿胶的平阴到菏泽,都没出省界,也就二百多里路。

  这地界还是齐国的土地,如果一旦有什么意外,或者说形成了焦灼,魏韩联军和齐国其余城邑的援军支援,也就七八天之内就能赶到。

  野战倒是不怕,就怕这两支军队会和之后,向后跑。这在齐国的内线,他们逃走的速度肯定快,墨家义师到时候又是外线作战,行动后勤等因素下,有可能追之不及。

  追之不及,溃兵收拢,实际上对于齐国并没有太大损失。

  而如果选择等到齐平阴大夫和魏韩联军会和于成阳,那就是瓮中捉鳖。

  当然,联军会和之后,墨家要保证武城方向的安全,必须要快速击破成阳,到时候强攻之下,损失也必然极大。

  但是从墨家的攻城手段上来看,攻下来不成问题。

  适皱眉考虑了一下,六指又道:“如果魏国干涉的决心不那么强,其实我们如果能够在平阴和成阳之间击溃平阴大夫,那么魏国其实就可以选择媾和了。”

  “就算不选择媾和,魏韩联军加在一起,也就两万多人,大梁方向的主力都在陈地和楚国对垒,成阳方向的魏韩联军也做不了什么,最多也就是观望。我们输了咬我们一口,我们赢了便会老老实实。”

  “这样,我们如果能够在济水歼灭平阴大夫,那么主动权就完全握在我们手中了。”

  “到时候平阴主力被歼,长城因为当年三晋伐齐被拆,齐国无险可守。”

  “到时候,我们想攻以逼齐国退兵也行;想要借武城、费等地引诱临淄主力和我们换家,让他们觉得我们主力在外从而长驱直入进入沛地从而围歼他们也行。”

  适盯着地图看了一阵,点头道:“嗯。如果平阴大夫和魏韩联军会师成阳,那么纵然我们攻下了成阳,因为是攻城战,可能也要修整半个月之久。齐国各个城邑会有更多时间准备。”

  “但如果在济水歼灭平阴方向的齐军,那么平阴方向的城邑齐人无兵可用。我们可以迅速越过长城,直逼临淄。也可以选择从平阴南下,攻破梁父、泰山一线,从而切断齐军临淄主力的退路。逼着他们和我们决战,一举削弱齐国。”

  “关键就是……”

  适的目光盯向了地图上济水一线,如今大野泽还在,南济水和北济水在此合流,加上夫差修建的菏水运河,如果能够在济水获胜,的确可以直接威胁到齐国的腹地。

  长城防线因为当年公孙会之乱被三晋强制拆除,齐国平阴一失,临淄也就岌岌可危。

  到时候战略的主动权的确就握在自己手中了。

  得到平阴,齐国不管敢不敢赌换家,那都无所谓了。

  敢换家,义师回撤,征召退役义师,足以守住墨家的腹地,到时候切断齐军退路,齐国一下子损失了大部分的兵力……

  就凭着齐国现在的政局,田氏一族如今内部和当年赵籍临死之前的局面差不多。一旦弄出来这么大一场失败,齐国必然内乱。

  齐国一乱,东海方向越国南撤之后的局面,墨家想怎么控制就怎么控制。

  不得不说,六指的策略过于大胆,这等于是要求平阴那边出兵之后,墨家要在七八天之内与齐军决战,从而杜绝齐国其余城邑大夫援军的可能。

  但是,获胜之后的好处也极多,各方各面都可谓是优势极大。魏韩联军也就是个打酱油的,和齐国会和会增加墨家的压力,但若不会和,就凭他们那点人,只要墨家主力不全军覆没,他们就算不媾和也只能摇旗呐喊。

  这必须要情报部门的全力配合,确定平阴方向出兵、齐国临淄的大军已过泰山汶水的时机。

  也就是说,要做到让齐国以为自己取得了主动权,在各个方向都已经展开,无法重新部署的时候,选择出兵时机夺回主动权。

  关键就是这个时间差。

  从围成阳开始攻入济水算起,到济水野战,破平阴,至泰山、梁父山一线威胁齐临淄主力后路这一系列的动作,可能最多只有一个月的时间。

第一百二十一章 定心

  墨家如今在西线有四万五千余人,尽皆精锐,若能有机会在济水沿岸抓住战机,劝谏平阴大夫所率领的齐国西线城邑的主力,并非不可能之事。

  尤其是尚且还有半个师的骑兵,只要能够抓住战机,是可以打成一场歼灭战的。

  六指的想法,相对于围攻成阳瓮中捉鳖的策略有些行险,可收益也是最大。

  有菏水、济水作为补给,加上之前以利天下为名修筑的义仓,这个时间差也不是不能抓住。

  适闷着头背着手在地上踱步,其余人也都是眉头紧锁,知道这件事的决定意义重大,不愿打扰适。

  适想了一下,叫来一名传令兵道:“速速去一趟彭城,叫人将楚魏、中山、赵魏那边的消息,随时用快马传递过来。如有可能,希望巨子和诸悟害能够考虑,赵与中山那边的消息,先传到这里。”

  众人一听,便知道适已经颇为中意于六指在济水歼灭平阴大夫率领的齐国西线主力的想法。

  适停下踱步,看着众人都盯着他,有人问道:“那么,看来是要在济水寻机决战全歼平阴大夫率领的齐军?”

  适笑问道:“怎么,我的想法这么容易看破?”

  几人点头道:“临阵指挥,那是你所擅长的。既然询问魏楚、赵魏、中山那里的消息,那就很明显了。”

  “只要魏国确定无力增兵,那么六指的计划就是可行的。”

  适嗯了一声,再次踱步到地图前道:“只要魏国四面受困,成阳那边的魏韩联军根本不用在意,能不和他们交战而让他们弭兵休战,那是最好的。”

  他的手指点向了成阳,挪动到大野泽,又沿着济水朝着齐国方向挪动道:“济水如今正值枯水期,河流并不是阻碍,我们行军的速度肯定是快于齐军的。”

  “一百里!一百里之内,足够我们机动寻机。附近的这几座齐国城邑,城防在二十年前,算是坚固的。那时候只需要防备云梯、地穴之类的手段。”

  “现在嘛,脆如草帛。”

  “既确定了这样一战,那么这一战的重中之重,就是行军。我们行军的速度够快,每天能比齐国快出三里,这一战就算是先胜了三分;一日能快五里,那就是胜了一半。”

  “到时候,各部要把行军当做决战那样对待。各部的墨者代表,要做驷马先锋,有些道理也要讲清楚。”

  “一旦到了百里之内,就和士卒们说清楚,告诉他们为什么要走这么快。到时候就算说清楚了,就算齐国人知道了,那么他们也只能干看着被我们围住堵住。”

  在场之人皆表示清楚,适又留下了几个人说了些别的。

  剩余的事,就是等待。

  如今大军驻扎在滕,齐国不会不知道。

  滕地可以迅速支援武城,也可以转而向北直击成阳,齐国没有就位之前,自己这边不能动,只能等到齐国人全面展开之后才能行动。

  齐国这一次主力在两个方向,按照推论和考察,每个方向的战兵最多也就是七八万,再多的话那就是一场后勤的灾难,齐国支撑不起来。

  真要是齐国人集结主力在一处,抱团学乌龟缓缓推进,想来齐国也没有这个胆子:之前两次墨家和齐国越国的交手,已经证明过墨家有跳到外线切断后勤、攻城略地断绝补给的能力,十年前已经埋下了今日一战齐国所能选择的战略。

  ……

  齐国,博阳邑。

  从临淄集结的大军正在此地,此地地处汶水之北,距离泰山不过几十里。

  当年孔子过此地,因妇人之惨而感叹苛政猛于虎也。

  博阳以北三四十里的泰山,对于儒墨两家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孔子曾登泰山,而感叹小天下;子墨子其哀禽滑厘,乃管酒块脯,寄于泰山,昧葇坐之。

  如今的泰山早已经不是孔子时候可以逃避苛政的世外桃源,虽然出城仍有猛虎,可是人口渐多,这里被齐国从鲁国夺走之后,已然开始管辖治理。

  齐国的政策,分为内外。

  齐国的旧地,农夫只需要缴纳二十分之一的赋税,但是需要承担军役。

  而齐国占据的鲁国土地,农夫需要缴纳五分之一的税,基本上不用他们承担军役,但是仍需要他们承担一定的劳役和随军出征的运输役。

  此地既在汶水沿岸,又在泰山之脚,人口也算是万户大邑。

  最近临淄的大军又在此集结,更让这里人潮如织。

  各色的商贩往来于军队的附近,兜售货物。

  齐国军中尚有军中乐园和营妓,这是当年管仲留下的,因而流莺在这里的生意不是太好做,可是诸如各色食物、饰品、布匹之类的小玩意卖的还好。

  附近几个邑都要出民夫,运送粮食,满满当当,将四周城邑的府库之粮都集中在这里。

  人声鼎沸,乱哄哄的。

  在军队扎营附近的一处摊贩市场处,几名商贩正在叫卖一些粗陋的食物、酒水。

  有些人是用泗上流传过来的双辕的马车、牛车之类。

  有些人,则是用泗上那边流传过来的独轮墨车,上面承载着的,就是他们发家致富或是养家糊口的全部希望。

  一辆牛车上,摆放着一些食物和酒水,老牛就在后面拴着,牛屁股的后面兜着一块脏兮兮的布,上面用来接牛粪,这些牛粪都可以卖钱,哪怕是这样一点小钱,看样子这个牛车的主人也不想浪费。

  大部分的摊贩都是这个样子,偶尔会有一些兜售诸如泗上的玻璃、镜子之类昂贵器物的商贩,他们一般都是赶着马车,做生意的对象也多是一些士人或是小贵族。

  这辆牛车的主人看样子是一对夫妻,女的穿着一身棉袄,棉花出现之后春日初寒,这种衣衫也早早在底层开始普及。

  脸蛋被冻的红红的,唯独缺的就是那些商贩女子脸上风吹日晒的皲裂和红阳,但是脸上铺着灰尘,寻常人倒也看不出什么区别。

  男的粗手大脚,这倒是一副长年赶远路的样子,尤其是肩膀一边低一边高,大约是买不起牛车之前靠的是肩膀担着扁担挑着货物做货郎——自从泗上那边稀奇古怪的手工业品出现之后,货郎这样的职业便也成为了城邑的一道新风景。

首节上一节372/691下一节尾节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