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野心家 第269节

  己方靠近潡水的右翼,此时集中了六个旅,所有的骑兵,二十五门轻便的火炮。

  这面其实是最不需要骑兵掩护的侧翼,也是最不容易让骑兵迂回攻击的一面。

  但是想要在短时间内逼得越人继续缩短战线支援他们的左翼、把兵力压缩到河岸附近,就不得不把骑兵部署在这边,迅速冲开越人的军阵,让越王恐慌,才能成功调动越人。

  所有大口径的火炮都在中军,中军的主力却都是彭城、留和滕地的几个旅,虽然有老兵和墨者支撑,但是战斗力肯定不如沛县的这几个旅。

  作为预备队的是墨家的那支精锐的旅,外加沛县的第一旅、第四旅,以及那些前来“助义”的游侠儿和游士。

  一方面是方便调动,另一方面万一中军被越人击溃,还能弥补。

  左翼,虽然不如右翼精锐,但也是战斗力和考核都比中军靠前的部队,十一门轻便的火炮布置在了左翼。

  左翼虽然适合骑兵激动迂回,空间很大,但适担心过早迂回步兵跟不上,或者导致越人先行溃散,不能够先把骑兵的底露出来让越人察觉到危险。

  虽然不知道越人如何布阵,但要设身处地站在越王翳的角度去考虑。

  越人最好的办法自然就是从中军或者己方的左翼突破,否则从河边方向突破的话,己方依旧会有一个堡垒作为军阵的支撑点,最多打成一个乱局,却绝对不会出现瞬间崩盘之类的情况,大不了撤到堡垒内固守,机动兵力犹在。

  之前几个月的乱转,适就是在和越王翳打心理战。

  让越王翳担忧义师的机动性和攻城能力,从而在决战的时候也会选择全歼而不是击溃的想法,否则后勤的威胁依旧在,墨家守城的名声在那摆着,不是轻易可以攻下的,机动兵力又没打掉,那围城也就没意义了,后路随时可能被抄,还围个屁?

  此时越人已经行进到了一里之外,适正要命令炮兵准备的时候,只见对面越人军阵中涌出来三辆战车,正在中军方向,朝着这边疾驰。

  适心说,这是搞什么,便问了一下旁边的一名原越人墨者。

  那墨者看了一下,说道:“此乃致师。”

  适也已经在这个时代学了快十年,顿时明白这是要干什么了。

  所谓致师,正是贵族尚武精神和春秋贵族车战的传统。

  致师者,挑战也,也就是派出勇将斩将夺旗来单挑,正常若是贵族交战,这边也会派出名将勇士与其单挑。

  《克殷》言:昔牧野之战,武王使尚父与伯夫致师。也就是说,让姜子牙亲率百余名勇士挑战。

  那名越人小贵族出身的墨者又道:“致师者,或御靡旌摩垒而还。或左射以菆,代御执辔,御下两马,掉鞅而还。或右入垒,折馘,执俘而还。”

  “这三乘,是欲学许伯、乐伯与摄叔之勇。”

  适不可思议地看着三辆疾驰而来的战车,眼看着烟尘大起,大笑道:“去他妈的贵族之战吧,九州乐土不需要这东西。谁人派勇士与其单挑,傻吗?”

  “传令下去,中军火炮准备猛轰越人军阵,火枪手将这三辆车给我打下来,一旦打掉,即刻擂鼓助威!”

  传令兵疾驰而去,适又叫来一名传令兵道:“去右翼通知孟胜,再告诉他一遍,一定不要打的太狠了!虽说要猛,要逼得越人把主力向他们左侧移动,担心左翼被击溃。但是若是打的太猛,真的把越人左翼打穿了,这就没法弄了!切记!”

  那传令兵复述了一遍后,便急忙朝着右翼传令去了。右翼的指挥是孟胜,他需要在必要的时候带着几个旅和骑兵快速机动到左翼。左翼有公造冶,前期需要死守,后期需要整体指挥几乎是全部精华的右翼进行突破包抄,把越人压缩到河边。

  命令下达,数门可以发射八斤铁丸的中军的大炮早已经准备就绪,轰轰几声,先行朝着一里之外的越人轰击。

  那三辆战车上的越人,显然正是贵族勇士,车技极佳,让身边的几名贵族出身的墨者也忍不住叫好。

  自小的脱产训练,让贵族们有很强的驾车技术,车辆飞驰的极快,一旦靠近就会先用弓箭射散阵型,然后迅速转向以戈攻击敌人。

  只不过既做致师之勇,还要靠近后等到这边的步卒混乱,下车割去死尸的耳朵,俘获一人返回才行。

  这是贵族的战法,因为徒卒比纸糊的还不如,一旦看到战车冲过来,贵族在战车上射几箭,可能徒卒就会溃散。

  当年泌之战许伯乐伯便以此成名,在五十步外射箭,徒卒惊慌失措,致使一辆战车如入无人之境,割了耳朵夺了俘虏后从容撤走。

  只可惜,义师的步兵不是那样的步兵。

  适眼看着那三辆致使的战车已经冲到了五十步之内,就看到前面的火枪手冒出了一阵白烟。

  四个连队的火枪手,来了一次三排齐射,虽说火枪此时的精度不高,可五十步不到的距离,又是三百余支火枪对准战车这么大的目标,哪有射不中的?

  只看到那三辆战车顿时倒地,有两人从马车上爬起来,却也忘记了贵族的勇武,转身就往后跑,却被第二轮的补射击中,顿时倒在了地上。

  若在春秋,或许必是可以入史留名的勇士,然而在这里却只是无名被铅弹击中之辈。

  命令既传,眼看着三辆战车被击倒,这边鼓声大起,用以助威,前排的士卒纷纷顿矛高呼“万胜”,对冲过来的那三辆战车充满了不屑。

  他们本是庶民,对于贵族原本是一种天然的恐惧,但随着墨者的活动和宣传又变为了天然的憎恨。

  随着庶轻王在商丘擒获楚王的故事,越传越……奇怪,什么当年楚王被吓得尿了裤子、右尹昭之埃用尿泥巴抹脸之类。

  再加上那些陈灵公、齐懿公、楚平王奸淫妇女、玩弄儿媳、四人同乐之类故事,更是用一种矫枉过正的方式,让庶民觉得王公贵族不过如此,那种天然的恐惧感消失之后,便是一种无畏和不屑,以及突破千年等级制度后的平等心态。

  当然,这故事只是暗中流传,考虑到与楚国的关系,并不好刊行在书面上到处传播,终究面上还是与楚王“为利天下而成盟”。

  此时中军炮声既响,左右两翼还无动静,还在等待越人再靠近一些。

  适看着那三辆在地上已成废物的战车,心道:“贵族的时代,该结束了。”

  他看着有些模糊的右翼,心知那里才是关键。六指的那个旅也在那边,自己寄予厚望,也不知道这一战他们能不能把握住机会。

第三七五章 庶卒君子金鼓交(十六)

  义师右翼。

  中军传来的炮声,并不意味着右翼就要开始进攻。

  第七旅布置在最右侧,与中军的阵型不同,这里的步卒的队列比起中军更薄一些。

  火枪手在阵前等待,连队空隙间,那些轻便移动、被义师戏称作“大火枪”的小炮也在等待命令。

  六指和七旅的旅帅在后面百无聊赖的等着命令。

  旅帅是老墨者,参与过多次守城战,血海之中杀出来的人。六指年纪虽不大,可也是在彭城平叛的时候杀过不少人的主儿,两个人对于即将到来的战斗并不紧张。

  炮声隆隆,那旅帅便问道:“昨日适所言的,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你理解了多少?你最早跟着他,也是从他那学到最多的,如今天下,你听他说谁人可算是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六指敲了敲顶在手指上的、旅帅一级的军官才有的铁片札甲头盔,想到了一个名字,说道:“适以前倒是常提魏西河之吴起,他应算得上吧。”

  “其实,我倒是大约明白这个阵而后战,兵法之常算是什么意思了。阵法布置之初,那是静止不动的。可一旦打起来,想要获胜,就需要动起来,这就是变阵。”

  “如咱们的计划,很明显适是准备让越人集中在河边,压缩在一起。可咱们要是一开始就布置左翼重兵靠前,中军靠后的阵型,越王翳就算是再傻,他也不可能把重兵布置在靠河的一侧让我们围住啊。”

  旅帅若有所思,半晌道:“是这么回事。”

  六指嘿嘿笑道:“其实,我觉得适吧,也是在用‘以史为鉴’之策,来让越人更容易落入陷阱之中。”

  这是他昨晚上想了许久想出来的,将他这几年所学所听的与打仗有关的事都琢磨了一遍后,战前心痒,便说了一些。

  “当年晋楚争霸,战于城濮。你可别忘了,适给咱们讲的时候,说那楚人因何而败?”

  这个之前就讲过,旅帅道:“因为子玉看到右翼崩溃,依旧想靠中军和左军突破晋人,没去管右翼的崩溃。”

  六指拍了一下头盔道:“是啊,我们既知,这城濮之战越王如何能不知?他若是看到自己的左翼有崩溃之势,必然会想当年城濮之事,不愿重蹈覆辙,定会支援左翼。这就将他们调动起来啦。”

  旅帅琢磨了一下,又问道:“那你说,越人就无获胜的可能?”

  六指笑道:“昨夜想了许久,半夜不睡,倒也想出来一些。”

  旅帅看了一下,命令还未下达,也正无趣,便道:“说说看。”

  六指指了指右侧一里之外的潡水,又指了指背后的堡垒道:“咱们义师两个撑点。右翼靠河保护侧翼,左翼靠堡垒防止越人包抄。”

  “越人只要想办法调动我们,将两个支撑点变为一个,那就有可能打成焦灼,最多小败。”

  “我若为越王,当在河边布置纵深,第一道以弱兵,溃散之后,义师一旦追击,便离开了支撑点,侧翼就会暴露,就有可能获胜。”

  “追的靠前了,就脱离了大军,便有围歼一部的可能。这是小胜。”

  “追的不靠前,大军也向前维持阵列,那么我便收缩左翼,以右翼为轴,逐渐画出一个锐角,这样义师的右翼就远离了潡水,就剩下堡垒一个支撑点。”

  他习惯性地用了许多从适那里学到的词汇来解释,说道:“这就像是原本我们的阵线与潡水垂直,而越人若是收缩左翼我们却前出,那就相当于以堡垒为圆心我们做半径滑动,不再与潡水垂直。若是越人继续引诱,让我们以堡垒为圆心,阵线却与潡水平行,那么我们就要输了。”

  “这样,少了一个支撑点,同时越人兵又多,便有获胜的可能。只不过……这也只是说说,越人多农兵,靠他们诈败后退……只怕一哄而散,便成了真败。再者,以轴为点慢慢把阵线转向,那也不是越人的步卒能够做出的。”

  他想了想,笑道:“唯一不败的可能,就是不打这一仗。可是适之前已经逼得他不得不打,也不敢围城,更不敢避战。所以还是没用。”

  旅帅闻言,打趣道:“你这想法,也只是建立在同等数量的步卒军力,我们远胜越人之上。”

  六指也大笑道:“要非如此,越人四万余,我们才两万余,那还打什么?适和公造冶也都说自己非是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之将,既是要打,那显然是觉得咱们的步卒更强,无需名将一样可以少胜多。”

  正说着,一名传令兵从后面奔驰过来,喊道:“准备进攻。”

  这是孟胜那边传来的命令,六指和旅帅各不说话,带上了头盔,六指前出到火枪手那里,指挥旅内全部的火枪手。旅帅自在后面指挥各个连队的矛手。

  越人左翼的步卒已经前进到三百步内,那些被戏称作“大火枪”的小炮已经可以够得到。

  火枪手前列,庶轻王擦了擦额头的汗水,几只烦人的苍蝇围着他乱转,嗡嗡的声音说不出心烦。

  装填早已经结束,火绳燃烧的微苦味让人头脑清醒。

  斜眼看了一下,头盔顶插着野鸡毛的六指就在队列的左侧,军鼓手和吹笛子的少年就在六指身旁。

  连队的纵深配置,庶轻王和於菟也有考虑。

  因为要轮换射击,头排都是墨者和老兵,后排也都是做了两三年的现在尚在役期的原本步卒。

  只有中间一排才是一些新兵,只要前排不崩,他们就会按部就班。

  轮换的时候,后排也是可能承受敌人最近距离的一批人,唯独中间的那一列算是最安全的。

  新兵恐慌,往往会在装填的时候乱了手脚。

  什么先塞进去铅弹,后塞火药;什么装填后把通条忘在里面;什么紧张之余火绳烧到了自己的火药这种事,都可能发生。

  第七旅一共四个火枪连队,每个火枪连夹在两个矛兵连队中间,还有一个连队的火枪手和矛手在侧翼。

  这是一种进攻阵法,以现在的阵法叫“玄襄之阵”,各兵种夹杂,方便进攻。

  右翼从一开始就不是为了防御,六个旅加上骑兵炮兵都在右翼,就是为了能够快速给越人的左翼造成威胁。

  早晨吃过早饭后,各个连队的连队长和代表都和旅帅六指等人谈过,让他们大致明白这一仗应该怎么打。

  其实用处并不大,连队不能单独行动,必须遵守旅帅的命令,在保持平齐的状态下作战。

  大部分时间练习的,也都是如何保持阵线的平齐,以及出了漏洞该怎么弥补。

  之所以和他们讲,主要就是让他们大致明白战争到底是怎么回事,让他们知道贵族打仗所谓的兵法阵法,其实并没有那么玄妙不可触摸。

  旁边的“大火枪”炮兵们已经将炮口对准了正在集结进攻的第一波越人,庶轻王听到炮兵的司马长们在大声地喊着:“两个楔子……”

  那是在调整炮的角度,他不是炮兵,但是有认识的人是炮兵,听说每个人手里都要发一本古怪的九数表。多远用几根楔子踮起来什么的,都写的清清楚楚,很多人背的说梦话都是那一套。

  “这是要开炮了。”

  庶轻王心里想着,旁边的炮兵就像是听到他心里想了什么一样,二十五门集中在右翼的小炮同时开火。

  黑乎乎的铁球带着古怪的笑声,砸向了越人军中。

  越人遭受了炮击之后,队形已散,已经出现了混乱,原本尚算密集的阵型中出现了大量的缺口,能够撑到现在还没溃散,看来也是越人的一支强军。

  这时候,旅里面的军鼓咚咚响起,庶轻王下意识地命令道:“火枪手准备!”

  军鼓响动的声音,随着节奏的变化有着完全不同的涵义。

  这一声军鼓是准备进攻射击的军令,旁边连队的矛手也都各自下令,庶轻王心中安心。

  只要矛手不散,自己的连队就是安全的。

  他既在头排,就将火枪重新检查了一遍,稍微重新夹了一下火绳,最前面的越人已经冲到了一百步之外。

  第二次炮击又响,原本就已经出现了大量缺口的越人阵型更散。

  庶轻王想,看来这边并不是越人的主攻方向,越人是有战车和什么君子军的,看前面这些冲来的越人,倒像是之前听适讲诉的越人中的囚徒或是奴隶。

首节上一节269/691下一节尾节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