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崛起 第725节

“他们一定会的!”博鲁西诺夫对此非常的自信,因为他知道,这只匈牙利军团的指挥者是卡尔大公——未来奥匈帝国的皇位的有力竞争者!他现在其实就是为了给自己登上皇位积累威望,所有,他绝对不能容忍整个战线出现大规模的后退,否则,巴伐利亚那边是一路凯歌,奥地利虽然进攻不足但是守成有余吗,怎么就你指挥的部队一溃千里?所以,至少在他手的预备队用完之前,他是不会考虑撤退的。

而同样道理,匈牙利军团的实际指挥者也不会轻易撤退,因为无论是卡尔大公还是匈牙利人为了利益都不能轻易后撤!卡尔大公是为了声望,而匈牙利人则是为了殖民地。现在,奥匈帝国内部已经默许了匈牙利对罗马尼亚大部分的控制,但是这10万平方公里土地根本满足不了匈牙利人的胃口,所谓人比人气死人,不要说和普鲁士、巴伐利亚比了,奥地利能获得的土地都足够让匈牙利感到眼红的!

眼红不已的匈牙利自然不会就这样善罢甘休,那么好了,想要好处的话,那么就那战功来换吧!

今天三更~~~!第二更奉上~~~!求订阅求打赏~~~!

第1518章 垂死挣扎 4

按照目前的情况,奥地利至少可以从俄属波兰获得3到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以及至少三分之一个白俄罗斯。这些地方就已经不少于罗马尼亚了,但是这仅仅是个开始,后世的摩尔多瓦以及大半个乌克兰都会让巴伐利亚和奥地利平分!而如果匈牙利不能表现出足够的价值的话,那么奥地利至少可以再获得15万平方公里的乌克兰肥沃的黑土地、煤矿以及其它资源!那么好了,匈牙利怎么可能看着这么大一块蛋糕从自己面前溜走呢?

而正因为抓住了这一点,所以博鲁西诺夫才能确定对手会在浅层阵地和自己打一场消耗战!而同时发动多点攻击,而不是像之前那样集兵力一点突破也是有原因的,最重要的自然是匈牙利人比较弱,俄国人不用像突破奥地利阵地那样需要集兵力。「什么?你说突破巴伐利亚军团的阵地?这个啊?想想就行了。」而另外一点就是让匈牙利人不知道俄军的主攻方向是哪里,从而四处堵漏,造成己方体系的混乱,今儿为俄军第二阶段的突击创造条件!

战争这东西本来就是一个比谁能犯更少的错误的游戏,攻击方向判断错误,该堵的地方没堵上,那么离失败就不远了,通过多点攻击试探对方的阵地,然后找出薄弱点,一**死,就是博鲁西诺夫这次战役的精髓!

在经历了第一阶段的双方步兵大规模的消耗战之后,双方损失应该都很大,战线应该也被打的千疮百孔了,而这个时候,俄国人杀招就来了!10万骑兵是这场战役的杀手和关键!如果是阵地战,骑兵部队的战斗力还不如步兵,毕竟骑兵缺乏重武器支援,这就好比庖丁解牛,最开始劈开大骨头必须用重锤,然后再肢解对手的时候再用薄而快的利刃!

而博鲁西诺夫就是利用这柄利刃来扩大战果!俄国人兵力有限,装备也不足,所以无法向巴伐利亚军团那样在打穿对方阵地的同时合围对手,但是没关系,乌克兰糟糕的基础建设弥补了这个问题。

在波兰,单位面积上的铁路和公路密度是乌克兰地区的6倍以上!如果只是突破而不是兜住的话,败退的一方可以通过各种交通线迅速后撤,进入第二条防线,这也是波兰战役的难点。但是在乌克兰就没问题了,只要把几个关键的补给点感到,掐住为数不多的几条公路,那么崩溃的匈牙利军队不用打也被耗死了!

至于说对方的支援吗?如果巴伐利亚军团处于间,紧靠着匈牙利军团的话,那么博鲁西诺夫还要顾忌一下,但是现在,巴伐利亚军团在乌克兰北部和白俄罗斯一带,就这个距离好几百公里,所谓的机动优势,在糟糕的路况下跑完全程需要多少时间就真的说不准了,而且冥冥之,博鲁西诺夫感觉巴伐利亚似乎不会对匈牙利军队的伤亡感兴趣!

至于说集火力,这个就不用说了,秉承一贯俄国式的冷血,不对人员伤亡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只要武器能留下……。然而现在,为了保证主要突击点的输出足够,以及骑兵的轻炮数量足够,博鲁西诺夫也不介意让大部分的部队用鲜血和轻武器撞开对手的防线。

然而这种集火力固然有优势,但是缺点也是明显的,那就是火力支援缺乏灵活性,这一点在历史上2战都有所体现,哪怕是到了2战后期,苏军的大纵深战略玩的炉火纯青了,他们的炮兵机动依然呆板,火炮部队只能按照预定的线路机动,如果一旦脱离,那么补给就很成问题。而且所谓苏军的万炮齐发,火力密度超高这个说法对不对呢?有道理,但是要分情况!

苏军的火力主要体现在突破对方阵地时的毁天灭地,然而你要说战役深入对方阵地几十公里后,或者100多公里后,一线能用到的炮兵能有多少,那就难说了。美军一个师一天消耗600吨左右的物资,而苏军一个同等级别的部队一天消耗300多吨,从物资消耗程度上也能看出差距。除了一线战斗部队的消耗外,相当大一部分消耗其实就是部队机动性的代价!

「实际上德队也是丝,部队机动性也相当依赖骡马,似乎德军就没有一个完全的全机械化军。每一支部队后勤单位或多或少都有一些马匹。」

于是,随着计划的最终敲掉,40多万俄军一线兵力沿着长达500公里的战线展开,大量的部队开始从北线向南调动,而原本用来承担往莫斯科、圣彼得堡方向运输任务的车辆也开始被调往前线,在广袤的乌克兰平原上,一道道人流和车流犹如血管一般将成千上万吨的物资和十几万的兵力运输到前线。

在这一刻,原本已经被打成重伤的俄国犹如一名临死前挣扎的巨人一般。开始强行为自己续命!你可以说他是回光返照,也可以说是垂死挣扎,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作为一个列强,这一击的威力还是十分恐怖的!

然而就在博鲁西诺夫指挥的俄军正在精心准备这个位面的博鲁西诺夫攻势的同时,同盟国一边也没有闲着。指挥乌克兰——白俄罗斯方向的巴伐利亚和波西米亚军团的利奥波德亲王正在谋划着如何渡过第聂伯河。指挥奥地利军团的奥地利总参谋长康拉德也准备在巴伐利亚军团突破第聂伯河之后紧随其后。而匈牙利人呢?目前正在第聂伯河以北和俄国人有一搭没一搭的打着。不过即使他们,也等来了名义上的三个师的普鲁士军队!

而指挥这支军队的将领也是一个名人!这就是在另外一个外面是被称为魏玛时期“十万国防军”之父,并且曾经作为民国时期,德事代表团团长的汉斯.冯.赛克特将。此时这支部队在他的带领下已经越过了奥匈帝国的边界线,进入了乌克兰境内,而在这里,他见到了自己的友军!

第三更奉上~~~!求订阅求打赏~~~!

第1519章 冯.塞克特的东线见闻 1

汉斯.冯.赛克特是一名非常出色的普鲁士军官,即使没有像历史上那样同时在东线和西线参加众多的战役,但是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冯.赛克特将的表现也绝对堪称身经百战了,从最开始闪击法国,他就在克鲁格的第一集团军担任军参谋长的职位,然后在巴伐利亚军团进入西线之后,同样担任普鲁士军团的矛头发动了对法军的突袭,随后在拉锯战和英国人、法国人、澳新军团都打过,可以说什么样的敌人都见识过了,而且战绩颇佳。

同时,这哥们和东线普鲁士军团指挥官马肯森的关系也算可以,所以,德皇派遣他作为“乌克兰军”的指挥者。按照德皇的指令,这支部队和马肯森军团、巴伐利亚军团没有关系,直接配属给匈牙利军团,“务必”要接受卡尔大公的指挥,而原本他只是一个少将,为了彰显德皇对卡尔大公的重视,在出发前,有给他临时晋升为将……。

冯.赛克特秉承了普鲁士军人的一大优点——少说话多做事,这哥们仅仅用了不到预定6成的准备时间就完成了部队集结、物资配送和运输等一系列的工作,「当然,所谓的部队运输的终点是奥匈帝国边界,并不是直接到前线」然而当他比预定计划提前十天踏上乌克兰的领土之后,他不由的回望自己来时的方向,感觉自己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位面。

一望无际的广袤平原,以及上面的烂泥地、残破不堪的铁路线、懒散的兵站人员以及匮乏到极限的运输工具、补给、等等,这一切让他感觉自己碰上的友军似乎并不是这个年代的军队,而应该是普法战争时期的军队……。

对于基础设施条件的匮乏,冯.赛克特是有准备的,毕竟这里不是发达的西欧,交通线密度偏低,基础设施匮乏这些都可以理解,甚至将都已经做好了相关的准备,比如说自带大量的压缩食品、削减部分不必要的重装备来应对乌克兰糟糕的路况。但是眼前的情况依然让他感到不知所措,甚至有些心惊胆颤。因为,他发现自己碰到的匈牙利友军实在是太不靠谱了!

第一个问题就是交流问题,按照将的想法,即使不能保证所有匈牙利军官可以熟练的使用德语进行交流的话,那么给部队配上足够的匈牙利翻译总归可以了吧?然而事实证明,他的想法和事实比起来还是太天真了。

在进入边境地区,碰上前来迎接的匈牙利军事代表团之后,经过短暂的交流发现这个代表团居然有匈牙利人、罗马尼亚人、波兰人、斯洛尼亚人,甚至还有一名说着意大利语的人……。双方会面之后,基本上属于将和对面的匈牙利代表团团长交流,然后一堆穿着匈牙利服装的人在下面用各自的民族语言开着小会……。不过好在,代表团的总体素质还算说得过去,基本上用匈牙利语交流问题不大。但是下面的部队就没有这个运气和条件了!

“我简直不敢相信,在不到100公里的距离上,我们必须和至少以3个种以上语言和各个兵站的人员进行交流,在这个地方,你必须带一名至少会4种语言,至少8种以上方言的翻译才能保证交流的畅通,而这样一个人应该在大学担任作为外语教授而不是来这里给我们当翻译!”一名参谋在向将汇报时这样写道。

而赛克特将也表示自己很晕圈,在去东线之前,他曾经拜访过从东线回来的普鲁士军团将领,这些军团将领是这样评价奥匈军团的:“虽然战斗力很一般,战斗意志也不算坚强,但是总体上来说规矩,只要不是特别的逆境,他们也算靠得住的朋友。在必要的时候会给予友军各种帮助。”

在得到这个评价之后,赛克特将还可以把标准调低了一些,多做了一些准备,然而他还是搞错了一件事,那就是,这些将领接触的绝大部分都是奥匈军团的奥地利人,而不是匈牙利人……。

虽然同样是一个国家的旗帜下战斗,虽然同样是多民族国家,但是奥地利军团凝聚力显然更强,单纯从语言上来说,所有参与波西米亚军团的捷克人都必须会德语,而少数民族部队虽然单独成军,但是从连长以上也必须能流利的使用德语,交流上的障碍少了很多。不少德国官兵时候认为自己几乎是在和同胞进行交流,而不是和外国人。

如果说语言问题仅仅是暂时的交流障碍的话,那么随着冯.赛克特将的大军在乌克兰的荒野穿行的时候,他对所谓的友军就越发的不看好!这些部队给他的最大的感觉就是懒散、犹如一盘散沙一般,也许他们的制服都是一样的,但是从他们的言行举止,他们并没有把周围的匈牙利军队当成自己真正的友军!其甚至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在途经一座兵站的时候,一支俄国骑兵袭击了兵站外的一支克罗地亚人组成的奥匈军队,而驻扎在兵站里面的匈牙利人则冷漠的看着一个个同胞死在了哥萨克的马刀下。最终还是路过的德军拉了克罗地亚人一把!

当一名德军军官愤怒的质问兵站的匈牙利人为何不帮助自己的同胞的时候,后者的回答非常让他震惊:“那些克罗地亚人并不安分,而且说着和我们不一样的语言,做着令我们感到厌恶的事情,对于匈牙利来说,如果这样的人数量少一些的话会更好。”

而这绝对是目前对匈牙利国内民族现状的真实写照,进行这样一场战争本来就让实力不济的匈牙利政府力有未逮,而巨大的压力终究会加剧剥削和民族之间的矛盾,而这些矛盾经过积累和放大之后,甚至直接反映到了战场上,也无怪乎当历史上一战结束的时候,匈牙利失去了一半多的领土!

今天继续三更~~~!求订阅求打赏~~~!

第1520章 冯.塞克特的东线见闻 2

随后,随着冯.赛克特和其他奥匈军团的将领接触的比较多之后,他发现这名军官遇上的情况绝对不是一个个别的现象,这种严重的对立已经到了高层,在会谈他能明显的感觉出匈牙利人对自己的到来是欢迎的,但是克罗地亚人、斯洛尼亚人、罗马尼亚人对于自己的到来是非常反感的。

“在他们的眼,我这支军队似乎就是德皇交给卡尔大公的督战队一般,他们并不把我们当成可以信赖的友军,而是以囚徒对待狱警一般的态度来看待我们!我很难想象,这支军队居然和奥地利军队同样在一面军旗下作战!和匈牙利军团比起来,奥地利人简直可爱的如同天使!”冯.赛克特在日记这样写道。

好吧,这个问题看样子也不算太大,毕竟按照德皇的命令和卡尔大公的意思,这支部队主要和匈牙利人组成的部队配合作战,至于匈牙利人和其它民族之间的恩怨情仇,冯.赛克特将军并不关心,也没法关心……。

随着自己通往前线的道路一步步延伸,冯.赛克特将很快就感受到了后勤带来的巨大压力,虽然已经最大程度的减少了重装备的数量,比如说,把所有150mm以上的加农炮和重榴弹炮从部队编制暂时剔除出去。「本位面,150mm加农炮和210mm重榴弹炮是军一级武备,三个师的德军已经算军级了,理应配属这些重武器。」又削减了150mm重榴弹炮数量,增加105mm轻榴弹炮。并且尽可能的减少弹药携带量以便可以尽快抵达一线。但是这些措施终究证明还是不够的!因为,从进入乌克兰之后,马匹开始大量死亡了!

实际上,马匹和弹药一样都属于消耗类物资。过重的负担让即使是按照高标准饲养出来的马匹一般的工作时间也不是超过3个月,3个月之后这些已经伤痕累累的马匹要么是直接死在战场上,然后让一群人吃一锅马肉,要么就是退役,留给后方民用。而在进入波兰之后,因为饲料供应不足、过高的负荷,让赛克特的部队所抱有的马匹直线下降!

不得不说,德国总参谋部配属给将的部队还是很给力的,虽然名义上只有3个师,但是算上军所属单位,总人数达到了7万人!而开战时期,德国一个军也不过4.2万人上下!军队数量多了,马匹自然不能少,德国人已经考虑到乌克兰糟糕的环境和匈牙利悲催的后勤对汽车的挑战性了,所以这支部队一共配属了2.8万匹军马!

按照德军一般的标准,如果主要以马匹作为主要运输工具的话,那么平均三个人就要一匹马。也就是说一支7万人的军队,配属2.4万匹马就可以了,然而,这是开战前的标准,现在打了一年了,部队都开始缩编了,一般部队马匹怎么可能给你全部配满?!然而就这一次,小毛奇咬了咬牙,不但给赛克特把马匹配全了,甚至还多给了4000多匹!这也算下了血本了!

然而计划依然赶不上变化,从踏入波兰大地开始,赛克特的后勤马队就再也没吃过一顿饱饭……。诚然,马匹需要的谷物、麸皮、豆制品等精饲料可以制作好了然后打包带过来,但是粗饲料依然需要当地提供啊。马匹一天吃10公斤的饲料,精饲料4公斤,粗饲料6公斤,那么好了,也就是说这2.8万匹战马一天需要吃掉28万公斤的饲料,换算成吨就是280吨……。这要是粗饲料还自带的话,那就别带武器了,部队全带饲料吧……。而且就算有材料也不能直接拿来吃,一般都需要粉碎、搅拌甚至有的还需要煮一下,你要是凑合的话,也可以,马这东西从某种程度上比人还娇贵,大不了就是不干了呗……。

于是,现状的情况就是这样了,即使赛克特的部队如同蝗虫一般直接把路过的所有长在地面上的绿色植物都啃干净了,依然无法支持这支部队的正常运转,匈牙利人是在努力提供一些帮助,但是只能用杯水车薪来形容,在赛克特看来,匈牙利军队的整个后勤体系完全就是混乱和低效的。如果说北面的奥地利人还知道腾出人手来修土路方便运输,再北面一些的巴伐利亚军团已经开始铺设窄轨铁路或者木轨道路的话,那么这里的匈牙利人能保证交通情况不再恶化就很不错了!

于是在抵达终点之后,冯.赛克特的2.8万匹马最终能跟上来的只有一半了,部队的机动性算是彻底废了,然而赛克特将依然要为战争做准备,于是,另外一个问题又来了……。武器装备怎么整?!如果说普鲁士有克虏伯、莱茵金属、毛瑟,巴伐利亚有南方工业集团、戴姆勒奔驰、「没错这个位面,戴姆勒奔驰的主要生产基地在巴伐利亚」奥地利有斯柯达和斯太尔。那么好了,你告诉我,匈牙利有什么……。

匈牙利什么也没有!而你要是想要装备来自斯柯达的火炮,匈牙利政府也是要掏钱的!虽然不至于像对海军那样漠不关心,但是,囊羞涩的匈牙利还真拿不出多少钱来武装自己的军队,即使有奥地利提供的贷款也是如此!

“你能相信吗?我在战场上居然看到了1866年生产的火炮!而且,这家伙还是铜的!”看着这几门和自己同一岁数的火炮,赛克特将心那叫一个唏嘘不已啊!

然而对于目前火力已经“弱化”的德军,匈牙利军团并没有表示什么,一方面是他们也确实无法给这支部队补充重炮和加农炮。因为他们自己也没有,而另外一方面,他们发现,即使被严重削弱了火力的德军依然比奥地利军队最精锐的部队还要强!别的不说,虽然口径和重量被削减了,但是一个师72门火炮还是可以保证的!近百门的迫击炮还是有的!就这个火力强度,就够了,还补充个毛啊!

第二更奉上~~~!求订阅求打赏~~~!!

第1521章 中将和大公的会面

在来到匈牙利军队控制区之后,热情和信心就不断被消磨的赛克特将终于在匈牙利军团的总部见到了这支军队的名义指挥者,卡尔大公。

首节上一节725/108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