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崛起 第630节

当然,德皇也想过,要不某一天,把巴伐利亚军团抽调到西线,然后东线换成普鲁士军团。但是这最多也就是想想罢了。原因很简单,先撇去政治问题、调动问题以及两个王国之间由此产生的隔阂,把一切问题最终都还原成军事问题,巴伐利亚军团可以供应起快速穿插所需要的大量汽车。而普鲁士虽然总量很多,但是需要承担的运输压力更大,富余的车辆数量反而不如巴伐利亚。

就连马肯森在给德皇的信都提到了,如果没有巴伐利亚军团提供的大量汽车的话,那么东线的围歼战将根本不可能。而实际上,巴伐利亚军团的装备体系同时是由巴伐利亚王国和波西米亚地区一起提供的。作为奥匈帝国最重要的工业区,这里的工业产能同样不可小视。而对于这两个工业区,普鲁士是不能直接插手的。所以,只有巴伐利亚军团在东线才可以打出大规模的穿插和围歼。德皇再没品,也不能把巴伐利亚军团的大量车辆调给普鲁士部队吧?军队是属于国王们的,这是德意志国内的政治正确。巴伐利亚军队可以服从普鲁士总参谋部的命令,但是绝对不包括把自己的装备无偿提供给普鲁士......。

“这条线怎么样?”王子想了想,然后比照自己脑海那张后世苏联解体后的地图,拿起手的铅笔,然后在巨大的地图上划了一条线。“如果奥匈军团在今年再次遭到重创,那么,在总参谋部不调走马肯森军团的情况下,我可以把战线推进到这里!”

“成交。”自己的看了看地图之后,德皇点点头,威廉二世发现,自己和鲁普雷希特相处的时间久了,身上也有一种商人的做派。而在没有外人的情况下,他也适应了用这种态度和王子进行交流。

“那么好了,现在讨论第四个问题,如果,我们的战线推进到了你我说预想的地方,你有没有什么其它的想法呢?”德皇问道。

“在第三年,我想当一年的乌克兰—外高加索总督。”王子笑着说道。

“那真是浪费啊。你应该带着精锐的兵团前往西线。然后我们一起干掉英法联军。而不是在基辅蹉跎人生。”德皇摇摇头说道。

“沙皇俄国崩溃之后是混乱,整个俄国会陷入更大的动荡之,这是一个机会,一个可以控制和巩固我们所占领地区的机会。我不认为那些容克贵族或者资本家官僚可以处理好这些事情。当然,陛下,如果愿意派人接收波罗的海沿岸的控制权的话,那么随便好了。给我一年的时间,德意志帝国将立于不败之地。”王子说道。

历史上,在诺曼诺夫王朝垮台之后,白军、苏联红军、各种民族和地方力量风起云涌。俄罗斯积攒了上百年的民族矛盾在这一刻爆发,这是俄国最不稳定的时候,各种思潮和民族独立运动让这个曾经用骑兵和大炮打出来的广袤国度空前的虚弱。这是削弱未来那个曾经可以和美国相提并论的超级大国最好的时机,在王子心,自己坐镇俄国的作用比带领军团在西线厮杀要更好。

第二更奉上~~~!求订阅求打赏~~~!

第1265章 未来的路

要是论种田的话,王子认为,不说世界第一吧,至少德国第一是没问题的。乌克兰和外高加索地区可是大有可为的。而且按照协议,这里的地区未来会是奥匈帝国的领土或者同盟国的附庸国。并不是普鲁士要并入的土地。王子可以省去很多麻烦事。

“还是感觉有些可惜啊。”德皇说完看了王子一眼,对王子这个回答并不满意。但是没有直接否决王子的要求,这说明,原则上是可以通融的,但是在具体条件上需要商量。

“如果诺曼诺夫王朝崩溃,并且和俄国政府达成协议之后,巴伐利亚的军工生产可以向西线倾斜,我们会陆续会派出不少于8个师的作战兵力,8个整编师,足有15万人!这已经是极限了,从战争开始,巴伐利亚军团在东线、西线和巴尔干地区奋战。我们已经尽到了应尽的义务,整个德国有7000多万人口,而巴伐利亚只有1300万。我们的付出已经够多了。”王子咬咬牙说道。

“抽出8个师到西线,同时兼顾对占领区的统治以及巴尔干战区,这个条件还算可以。”德皇在心盘算道。8个师多吗?当然不算多。但是考虑到巴伐利亚军团的规模以及东线需要控制的庞大面积,能挤出这些部队就不错了。这个距离德皇的心理价格已经很近了,不过他依然想要继续争取一些。

“这些部队必须携带不少于7000辆的坦克、突击炮以及装甲车辆,巴伐利亚空军也应该有一半的兵力部署到西线,并且划归到西线总参谋部的指挥下。”德皇想了想说道。

“可以,我没有必要保留那么多的重装备,但是,我的部队在西线可以作为冲锋的利矛。但是绝对不可以作为炮灰!”沉思片刻之后,王子说道。7000辆战场自然不可能全部都是坦克和突击炮,这几乎是现在巴伐利亚军团一线装甲力量的7成以上,虽然王子的军团会扩充,但是即使考虑到明年,当王子实现了自己的计划之后,巴伐利亚的坦克、突击炮以及重型装甲车的数量也绝对无法超过1500辆,这基本上算是抽调了巴伐利亚军团5成以上的装甲单位。

但是王子认为,这依然是划算。首先,德皇只能抽调巴伐利亚军团的兵力,但是无法对名义上隶属于奥匈帝国的波西米亚军团动手,王子能指挥这支部队是因为有自己的老婆——玛丽王太子妃的授权。所以说,虽然巴伐利亚军团的装甲精锐被抽调大半,但是波西米亚的装甲力量完全够用。

其次,在诺曼诺夫王朝崩溃之后,在红军、白军以及各种杂七杂八的势力交战的过程,自己手的重型技术装备其实用处已经不是很大了,毕竟,无论是红军还是白军,战斗力都无法和之前成建制的俄国正规军团相比。说白了就是各种打剩下的俄军。

红军战斗意志会高一些,但是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最终和王子签署这个位面的《布列斯条约》的应该是红军,在内部没有理清的情况下,红军是不敢和王子的军团交战的。至于对付白军和民族独立实力,还需要上大量的坦克吗?这些东西已经不是必需品了,相反,保养和维护还要用掉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倒不如支援西线战斗。

至于说未来可能应对奥匈帝国和德国国内一些事变的兵力?这个王子也考虑到了,注意之前的前提,在东线大规模交战结束后,王子需要维持乌克兰、外高加索地区以及巴尔干战区。在这个基础上,在刨去前往西线的军团以及空军后,巴伐利亚剩余兵力并不多,但是如果到时候,王子只需要维持两个地区呢?

没错,就是两个地区!当东线战事基本结束之后,其实巴尔干地区的战事也差不多要到尾声了!不是说王子会集优势兵力把英法从巴尔干地区逐出去,而是到了那时候,估计英法会自己先走吧?至于为什么?原因很简单啊!

东线俄国人完蛋了,那么相当一部分力量将被抽调到西线,德国将发动有史以来最猛烈的一次进攻!这个时候,连法国人的主基地都不知道能不能守住,谁还会管巴尔干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而没了英法军队,那么希腊只能呵呵了。什么?你问塞尔维亚?放心吧,也许在达达尼尔战役进行的过程,就被南下的巴伐利亚军团给顺手解决了!希腊可以依靠英国人的轰炸机和舰炮提供保护,但是塞尔维亚可不行。

“如果考虑允许匈牙利人自治的话,那么在弗里茨皇帝默许的情况下,搞定奥地利并不困难。至于德国本土吗?巴伐利亚王国内还有自己的守备军队,社会民主党和斯巴达克团这一类激进的左翼力量虽然可以蛊惑一些人,但是并不能面对真正的军队,他们能成事无非是两点,第一点是厌战情绪,第二点是大量的军队被固定在前线,而现在,第一点恐怕会比历史上弱一些,第二点吗?呵呵,参考历史上自由军团的清洗行动,根本不用太多的兵力,只要有人敢做,那么那些刚刚拿起枪的人绝对不是巴伐利亚军团的对手,哪怕没有坦克和重炮。”

王子对于2年后的形式有一个基本的预判,实际上在诺曼诺夫王朝挂掉之后,在这个位面美国人保持沉默的时候,其实德国已经基本上立于不败之地了,那么在德国上下“统一思想,推一波法国人”之前,王子就必须考虑自己的利益,以及未来德国内部的形式了!如果说明白点那就是,准备从外战转行内斗了......。毕竟王子这么努力的准备和战斗可不是为了单纯的千年老二啊!

“这个条件可以接受。反正我们必须在东线、巴尔干地区留下一定的兵力。”德皇点点头表示赞同。至此,双方的目的都达到了,德皇认为自己最大程度的利用并且限制了巴伐利亚军团。而王子同样留在了一直在东线的权利。皆大欢喜,不是吗?

下一章开始讨论王子上位问题。嗯,求订阅求打赏~~~!

第1266章 包藏祸心 1

王子很早以前就在心反复权衡自己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破局的可能。如果德国安安稳稳获得了胜利,如果普鲁士内部不发生大的动乱的话,那么王子可以保证,自己到头来不过是一个巴伐利亚王国的国王以及拥有波西米亚—摩拉维亚的治权。自己的老婆甚至可能连奥地利王国的桂冠都无法带在头上。因为德皇是绝对不允许的!由此产生激烈的对抗都是有可能的。打完外战,还要冒着打一场内战的风险?这个王子可不愿意。因为结果可能是大家都完蛋,或者巴伐利亚完蛋。

所以,即使王子和德皇的关系不错,到了关键时刻,德皇也绝对不会手软,而这个标志可能就是玛丽公主变成皇储的时候。不过好在,王子和弗里茨之间有默契,后者没有公开表示对自己女儿的支持,反而增加了几个新的继承人“竞争者”。让原本就有些耐人寻味的皇储之争变的更加扑朔迷离。

但是实际上,这一手反而分散了公主殿下最大的竞争对手——卡尔大公的支持,因为玛丽公主的支持者是十几年的时间慢慢积累下来的,他们的利益已经和巴伐利亚以及玛丽公主绑在了一起,忠诚度是有保证的。他们不会因为冒出几个默默无闻的竞争者而动摇,但是卡尔大公就不一样了,毕竟,费迪南大公是之前的继承人,在费迪南大公遇刺之前,卡尔大公算什么?卡尔成为继承人的竞争者之后,就是一战,他根本没有太多的时间来培养嫡系。而如果新的继承人想要获得支持的话,自然是去挖卡尔大公的墙角更好!

暂时撇弃奥匈帝国内部的情况不说,因为在王子眼在做好舍弃的情况下,搞定奥匈帝国并不难,而且对于一些闹事的民族主义者,王子相信自己的刀子是足够快的。历史上霍尔蒂同学利用几千海军官兵都可以迅速夺取匈牙利政权。老子手有几十万大军,怕个毛线啊?

所以,最关键的问题依然是德国的问题,或者说是普鲁士的问题!王子想要让玛丽公主变成玛丽女王或者女皇,最大的阻力就来自于德皇。毕竟玛丽公主成为奥匈皇帝之后,鲁普雷希特的家族力量就太过强大了!

所谓苍蝇不叮没缝的蛋。如果普鲁士内部足够团结的话,那么王子还是洗洗睡吧。把波西米亚—摩拉维亚暂时控制到手,然后按照之前和普鲁士的约定,弄到一些领土就可以了,做一个千年老二万事了。但是可惜的是,普鲁士虽然强大,但是内部可是有一群鲨鱼等待着分润利润呢!在这场千载难逢的盛宴,有太多的人要跳出来瓜分呢!说明白一些就是有些人想要闹事!但是闹事的性质又和历史上有很大的不同!

历史上德意志第二帝国崩溃是怎么开始的呢?自然是因为德国的战败不可避免,德国社会民主党自然不会放过这个从帝国议会第一大党向执政党转变的机会!只不过社会民主党内部后来也玩脱了。变成了社会民主党、独立的社会民主党以及德国「」。然后才出现弗里德里希.艾伯特通过和军方的妥协而最终建立魏玛共和国的事情。

这是历史上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崩溃,但是很显然,这个过程现在只能参考而不能照搬,因为德国这一次不会失败!但是社会民主党和德国的大资产阶级却依然要搞事!归根到底依然是利益问题。

实际上,普鲁士内部民主派和保守派之间的权利争夺始终没有停止过。比如说早在1916年夏天,德国工人首次通过激进的政治罢工彰显自己的存在的时候,恰巧是德国民族自由党重要成员古斯塔夫.施特雷泽曼提出加强帝国议会权利的时候,从那个时候开始,一个包括了德国社会民主党、德国民族自由党、进步人民党、央党在内的庞大政治联盟开始形成,虽然他们对战争目的的理解不尽相同,但是有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要求帝国议会在未来拥有更大的权利,并且在1916年10月,同样还是这位哥们,提出了要建立一个宪法委员会的建议。

而为了协调德国四党联盟在改革方面的要求,德国首相贝特曼.霍尔维格在1917年2月17日的时候提出了颇有争议的“新路线”方案。这个方案简化而言就是反对西方式的民主,而实施“民主制加皇帝制”。在现有体系内将新阶层纳入其。

然而即使这样,普鲁士内部的保守派依然不买账,普鲁士上院「贵族院」在3月19号的回忆抨击了首相的做法,并且攻击了帝国议会。然而霍尔维格首相就里外不是人了,被触犯了利益的普鲁士贵族院自然不喜欢他,而改革派4党虽然谅解了霍尔维格在3月14日关于内部团结的演讲,但是他们依然认为改革必须在战争时期内进行,看了改革派也知道,一旦战争结束后今天说的极有可能作废......。

再把时间往后推一些的话,那么情况就更加复杂了,再1917年4月8日,霍尔维格发布了新的公告,提出了改革贵族院,以及未来普遍的、不记名的但是不平等的选举体系,这其实是对普鲁士国内保守派的妥协。

而德国社会民主党对于这份公告自然不买账,再1917年4月19日,其党内多数派以前所未有的语气“立即废除全国、各邦内再公民权利方面一切不平等的现象,消除官僚统治,以人民代表的决定性影响来取代官僚统治”

而到了这个时间点,德国距离最终败亡还有1年多的时间!当时诺曼诺夫王朝刚刚完蛋,德国完全有机会集兵力对西线来一次大规模进攻。仅从战场形式上来看,谈及德国失败还为时过早!而随后就是普鲁士上院和议会各党派之间的长时间对抗,直到最后,德国败局已定,社会民主党和激进派发动起义为止,才让这场争斗最终落下了帷幕!

第二更奉上~~~!求订阅求打赏~~~!

第1267章 包藏祸心 2

所以说,德国国内的各大政党和资产阶级对于领导权的争夺并不是因为德国要败了,才去争取的,而是一直在争取,在德国没有败的时候,通过议会斗争或者罢工等较为柔和的形式争取,而德国要败的时候,则直接拿起武器来争取.....。

而这个位面呢?德国各大政党和背后的资本家依然也在争取权利。不过因为形式发生了变化,让普鲁士内部的政治斗争呈现了另外一种情况。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在某些方面,资产阶级和贵族以及皇权的冲突比历史上还要强一些!当然,其一些变化和王子也有关系。

比如说现在,德国资本家们过的远不如历史上那么滋润。克虏伯的军工生产和历史上相比完全是全面溃败,不仅仅失去了硬化装甲,同时原本应该是克虏伯控股的威廉皇家造船厂以及日耳曼尼亚造船厂依然是皇室资金主导,再比如说莱茵金属公司,在德事订货远高于历史的情况下,他们获得的订单反而还不如历史。其一部分自然是王子的巴伐利亚国家工业体系的锅,而另外一部分则是德皇为首的德国皇室和贵族资本开始重新大规模进入工业导致的!

实际上,德国皇室在很久以前是保有大量的实体工业的,比说前说道的威廉皇家造船厂,再比如说毛瑟公司发家的时候也是买下了皇家公司后开始的。然而现在,在看到了巴伐利亚国有经济的蓬勃发展之后,威廉二世同样也想重新让皇室控制国家的部分经济命脉。并且在王子代表帮助下卓有成效!那么好了,对于资本家来说,德皇这是和他们抢饭碗啊!

普鲁士内部的争斗无法影响到巴伐利亚,但是并不代表王子不关心,实际上,在之前的多项实体产业王子向德皇的妥协其实就是为了今天!当资本家的利益受到损害,当社会民主党要求的权利无法落实的时候,那么双方走到一起并且紧密团结起来就成了必然!

但是现在看来,因为战局的稳定,议会和国会的改革派以及资本家的政治诉求并没有得到满足。保守力量比历史上更强大。如果不发生什么变故的话,那么可以预料,在战争结束后,普鲁士依然是普鲁士,巴伐利亚依然是万年老二。而王子的计划八成要泡汤......。

然而,这些改革派总归是有些脑子的,他们似乎也意识到了单纯凭借嘴炮无法取得最后的胜利,而军工资本家是有武器的......。而社会民主党也不缺乏极端的人物。从目前分析的蛛丝马迹上来看,这有可能向“武斗”方向转移啊!

改革派的力量不足以战胜军队?没关系的。历史上,即使算上基尔港海军起义的数万海军官兵,起义的社会民主党和类似斯巴达克斯团这样的党派才能有多少武装人员?他们怎么可能是德国一线部队的对手?最后艾伯特领导的政府推掉汉堡起义、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才用了多少军队花了多长时间?

改革派之所以最后胜利的根本原因在于两点,第一点是德国当时已经跌入了战败的深渊、绝望的情绪笼罩了整个德国,战斗已经无以为继。而第二点就是军方的不作为。威廉二世询问过28个将军是否可以镇压,但是只有一个人表示可以。不可否认容克贵族有支持德皇的。但是总体来说他们选择了观望和待价而沽。而当艾伯特同意了新政府不触动军方利益后,你看看德队的动作,多么干净利落,干掉反对派那真是摧枯拉朽啊。似乎巴伐利亚苏维埃政府没能撑过一周?「这个作者真记不清了。」

而在今天的环境下,改革派和保守派真正闹大到需要一方彻底挂掉的可能性不大,因为这样会导致德国的战败,而无论那一派恐怕都不希望这样!当然,这是在双方原本的计划是这样的。德皇拥有名义上的最高指挥权和君权。而由社会民主党等议会党派以及大资本家组成的改革派则控制着普鲁士的经济和军事生产命脉,并且和部分容克贵族暗通款曲。

首节上一节630/1084下一节尾节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