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崛起 第421节

“能否并入奥匈帝国我并不清楚,这是您需要和威廉陛下以及和土耳其进行协商的事情。但是,我可以保证的是,只要条件允许,我麾下的巴伐利亚和波西米亚军团一定可以控制住外高加索的形势。内高加索也可以占领一部分地区。”鲁普雷希特王子想了想说道。

“条件合适的话?这个说法很不错,那么对于你来说,什么叫条件合适?”弗里茨皇帝问道。

“海军方面,彻底击败俄国黑海舰队,后勤方面的话,能保证运力就可以了,再加上合理的报偿,陆军上的事情交给我们。”鲁普雷希特说道。

历史上,同盟国部队确实推到了现在的外高加索地区,这个位面,经过连番强化的同盟团要是连历史战绩都没有的话,你简直是不可能的,所以王子对此非常有信心。

“你不会希望在东欧有一块飞地吧?”费迪南说道。

“当然不会,但是我认为在外高加索地区的油田,我们应该拥有4成以上的股份。我们只要这个。鲁普雷希特说道,外高加索地区后来年产石油2000万吨以上!几乎是除了美国之外世界上最大的产油地,像伊拉克、伊朗、荷属东印度之流估计加一起也比不上。这样重要一个油田怎么可能不分一杯羹呢?

“呵呵,看来鲁普雷希特王子打算垄断德意志帝国的石油供应啊。也不知道威廉是否会同意。”费迪南笑着说道。

“普鲁士的步枪是毛瑟公司垄断,火炮是克虏伯,既然商人可以,我们为什么不可以?”鲁普雷希特不以为意的说道。

“那么现在,这些事情我们是不是算谈妥了?”王子心盘算道,这段时间几万人来回折腾,不就是为了这件事情吗?总体来说,波西米亚—摩拉维亚已经处于王子的掌控之,并且拿到了外高加索油田的股份,这好处基本已经到头了,如果想要再要好处的话,王子恐怕要把莫斯科拿下来才行......。

“当然,你的目的达到了。”弗里茨说道。关于玛丽的封诰,我会在2个月之内完成,希望到时候,你能亲自去维也纳参加这次盛典。

“不过现在,我希望听一听军事上的安排,康拉德将军,请你先说说你的看法。”弗里茨皇帝话锋一转说道。

“如果王子的承诺能够兑现的话,,那么我们的防御局势会变得好一些,我们只用防御加利西亚以及匈牙利一线,防御正面削减了将近三分之一。如果这样的话,我们原本用于对付俄国人的5个集团军可以削减到4个,然后将一个集团军部署在南线,去对付塞尔维亚人。”当弗里茨皇帝询问康拉德的时候,后者这样自信的说道。

奥匈帝国对于塞尔维亚的觊觎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俄奥的巴尔干冲突一半的原因就是因为塞尔维亚,所以一旦开战,只要力所能及的情况下,那么奥匈帝国一定会在第一时间干掉塞尔维亚的!

“我建议依然保持对俄5个集团军群的编制,至少在第一时间不要削减,塞尔维亚不过是小角色,和俄国的对战才是关键,如果我们对俄国赢了,那即使巴尔干战线出点问题也没事,而如果相反的话,那么压力就大了,不要高估贵国少数民族的抗压能力。”王子建议道。

“你是怕挡不住吗?”费迪南大公说道。

“我是真怕奥匈帝国挡不住。”鲁普雷希特说道。

“一旦开战,俄国人的可能会有6到7个集团军,其2个集团军会对付留守东普鲁士的德军。剩下5个集团将用于对奥匈帝国和巴伐利亚军团作战,王子,您的部队至少可以挡住两个集团军,这一点没问题吧?那么剩下的话,我们4个集团军对付俄国人的2到3个集团军,我找不到输的理由。”康拉德说道。

“我靠,这哥们还是一如既往的自信啊!”鲁普雷希特王子突然明白了一个道理,什么叫不作死就不会死。俄国一个集团军和德国一个集团军不是一个概念,一个奥匈军团和一个俄团也不是一个概念啊!

历史上奥匈军团在37.5个步兵师和11个骑兵师的兵力对抗俄国西南集团军的34.5个师和12.5个骑兵师的兵力,让人家杀得一败涂地。要知道这个规模基本上就是5个奥匈集团军被4个俄国集团军压着打。如果俄国人是2个集团军的话,那么奥匈还好一些,如果是3个集团军的话,兵力上说不定俄团还会反超,毕竟俄国最大的一个集团军拥有15个师。而奥匈军团是12个师。俄国师编制更大一些,只要兵力差不多的情况下,奥匈基本上是打不过俄国人的......。

当穿越者闪动翅膀引起一系列变化之后,俄国人也肯定可以从学到一些的,即使受到经济、准备时间等负面影响,但是俄队也有比历史强的可能。双方都增强的话,奥匈这边对战争的准备显然不如俄国人啊。

历史上俄国人调动个集团军不是因为只有个集团军,而是因为时间紧迫,法国那边压力太大,凑够6个集团军之后就压上了。根本没有完成计划的兵力配置。如果准备的时间稍微长一点的话,再上去一个集团军真不是什么大问题。对于奥匈帝国的部署,王子可是相当不看好的。

如果说了,普鲁士受了这次刺激后,会痛定思痛,好好的扩军备战,提高战术水平,这一点王子相信,但是你要说奥匈帝国会这么干?那恐怕就要打个折扣了,也许弗里茨皇帝和费迪南皇储是有心的,但是下面人,尤其是匈牙利人怎么想那可就难说了。而最后能落实多少,能提升多少,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了。

当然,虽然王子十分担心奥匈帝国这样作死会不会导致什么后果,但是这并没什么卵用,毕竟奥匈怎么布置,王子只能建议却无法决定。

第三更奉上~~~!求订阅求打赏~~~!!

第691章 改进版西线战略 1

“你是说玛丽公主获得了波西米亚—摩拉维亚大公的头衔?”威廉皇太子有些震惊的说道。

“是的殿下,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正式的册封会在2个月内完成。玛丽公主将是实权大公,负责波西米亚—摩拉维亚的全部内政和军事。但是在议会没有权利。”首相标洛回答道。

“还真让他做成了啊。”一旁的德皇虽然表面平静,但是内心也是十分震撼的。这其会不会有什么深意呢?不过现在,现在德皇显然没时间考虑这些事情,德意志帝国和他还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那就是德意志军事体系的改革。

现在4年多一点的时间,不算长,但是也绝对算不上短,如果能抓紧这段时间的话,那么德意志军力还会有很大的提升。而现在,小毛奇和鲁普雷希特正在就德意志军事体系的改革进行商讨。

“军事体系的改革要和战略相匹配。看来陛下和你依然认为结束战争最好最快的方法是在西线?是这样吗?”鲁普雷希特问道。

“是这样的,在西线获得胜利后,我们就一劳永逸的解决了欧洲问题,德意志帝国将再无对手,而如果我们只是在东线胜利,西线平手的话,那么我们和英法迟早还会有一战,更何况,现在东线不是有了您吗?我认为足够了。”小毛奇笑着说道。

“要是这样的话,我认为西线军团首先要做的就是增加大量的卡车和半履带车。无论是坦克还是飞机,他们都需要消耗相当多的资源。而限制部队在西线进攻速度的是后勤,提高重装备水平对于突击能力的提高用处并不是很大。所以,首先要保证卡车和铁道兵的数量,前者至少要保证每一个师拥有120辆1.5吨汽车。而军部要拥有额外的150辆汽车,也就是说,一个军,4万人应该拥有400辆左右的汽车。而如果西线有120万军队的话,那么至少要拥有1.2万辆卡车。”

“这个数字是不是太多了?”小毛奇皱了皱眉头说道。这个数量远超历史上德军的汽车数量,要知道,当时整个德军也只有4000辆卡车。

“只能比这个数量多,不可能比这个数量少,想想吧,最靠近北面的集团军要在敌占区穿行350到400千米的距离,估计有一般车辆无法承受这种高强度的使用。而当你们到了法国后,才会和严阵以待的法军交手。你懂我的意思吗?如果你的师还配有额外的装甲单位的话,那么需要的车辆更多,我们每一个装甲营配属了一个拥有80辆汽车的运输和保养队。而这也不过保证装甲营可以以每天40千米的速度突击3天。”

鲁普雷希特王子侃侃而谈。将自己多年来研究出来的毫无保留的提供出来。装甲突击更需要补给,航空部队也是这样,甚至1战航空兵对补给的需求比2战还要高,因为1战飞机的航程短啊,如果是2战的话,就算bf109航程再短,配上一个300l的副油箱后,也足够从德国出发执行作战任务了。但是现在可不行,如果想要发挥战斗机和轰炸机的作用,那么飞机和成套的辅助设备需要推进到离战线不超过150千米的地方,然后建立机场......。

鲁普雷希特建立的装甲战斗群和飞机根本就不是给速战速决的计划准备的,他完全是为了在东线,以尽可能少的代价来解决俄国的大兵团。而如果想要适合西线的话,那么首先设计的标准就必须改变,其核心应该是以下两点,第一,增加后勤补给能力,说白了就是增加卡车数量。而第二就是尽量在补给有限的情况下让军队拥有最强大的战斗力。

想要整体提高德国陆军的进攻速度是不太可能的,因为速度这东西永远取决于大部分最慢的那部分,巴伐利亚也只能保证有部分军队高速突进,快速兵团对付兵力密度较低,装备较差的俄国人够了,但是面对光速射炮就有4000多门的法军,以及源源不断的英国远征军,而且是在人家家门口作战,那上去恐怕情况就很不妙了。而现在显然不可能出现集团军级别的大规模快速军团。

“最关键,也是最困难的不是开始,甚至也不是攻破列日要塞在内的一系列比利时和法国边境要塞,最困难的是当你的部队穿过比利时,进入法国之后,与法军交战的时候!这个时候进攻部队已经走了200度千米的铁路,筋疲力尽了,后勤还不知道在哪,而你们还要离开铁路线走80到120千米才能投入战场!而对方严阵以待,想象一下,这是何等握草的情况!”鲁普雷希特说道。

“法国人不会在边境线上和我们交战,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太好了,稍事休整之后,直接a过去就能赢。如果我是法军总司令,在遭到突然且迅猛的打击之后,我会选择后撤,整合部队,在英国人到位之后,我会选择在一个较为宽阔的正面进行决战。而这个时候才是我们最弱的时候。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至少稳定住战线,并且尽可能的向前推进一些。”

“装甲单位别想了,这东西确实厉害,但是能过去的数量不多,最关键的还是机枪和炮兵!未来普鲁士军团负责进攻的部队一定要尽可能的多装备卡车炮和牵引式火炮。这才是可以依靠的力量,我们甚至可以为这些火炮集起来,单独依靠公路进行快速机动。”

“道路方面在保证铁路的同时,我们应该在内测保持数条畅通的公路用来运输军队和补给,处于最外端的军团可以配属独立的快速突击部队,但是他们携带的重炮一定要少。因为他们的距离最远。”鲁普雷希特说道。

“但是这样的话,会造成攻坚能力不足,而且如果英法意识到我们的想法之后,他们同样会向海边跑去,然后尽可能的包抄我们的侧翼。如果侧翼出问题的话,我们1到2个集团军可能就危险了。”小毛奇说道。

订阅持续下降--!今天三更,在努力一把--!求订阅求打赏~~~!

第692章 改进版西线战略 2

“但是我们砍向西线的镰刀,刀柄和刀头距离目标的距离是不一样的,而为了保证对法国大军团的包围,我们就必须要速度。”

“我们要外围军团的速度,那么就必须舍弃一些东西。以装备换取军团的速度我认为在一定程度上是可行的,而且我也给他们一定程度的加强,最外围的第一集团军可以拥有一些独立装甲单位。”

实际上历史上在边境会战的时候,德军就已经显露出一些问题,位于最外围的第一和第二集团军其实并不是满员。理论上双方的兵力差不多,但是不少德国后续部队还要很长时间才能赶到,法国人有数个军的优势,然而因为装备和战术问题依然打不过德军,当然,德军也不可能大规模围歼法军。

随后,法国人在霞飞的指挥下开始后撤,然后重整部队准备反击,而这让德国人感到了不安,实际上在马恩河战役之前,最边上的第一和第二集团军已经没有能力执行原有的围歼计划了。

想想看,当时整个战线的长度高达230千米,而第一和第二集团军需要穿过220千米的左右的纵深才可以到达马恩河,而且还要遭到英法联军的不断阻击,右翼的第一和第二集团军每天攻击距离不超过13千米。这个速度还怎么围歼对手?法国人可以轻松的重整部队,然后集力量给予对手一次反击。

所以王子的计划就是在边境交战,至少要让最边上的第一和第二集团军依然拥有较强的机动性和突击性。在边境会战吃掉一部分英法军团。这样的话,才可以从根本上改变马恩河会战德国被击退的情况。

如果不能在边境作战围歼对方一部分兵力,马恩河会战其实是无解的,这一点是王子回忆了史料之后得出的结论,在马恩河会战开始的时候,德国右翼最边上的第一和第二集团军一共只有18个步兵师和5个骑兵师,而对面集了法国第五、第、第三个集团军和英团,一共有35个半步兵师和8个半骑兵师,这种情况下,你让德国人怎么打?虽然在其它方向德国人有优势,德国第三、第四和第五集团军集了26个步兵师,但是对面也有19个半步兵师和1个骑兵师。总体而言,另外一条战线进攻不足,但是考虑到德国师的状态,双方都不可能压倒对手。

只要不存在代差,德国第一和第二集团军可是拼死也打不过对面的英法4个集团军!而实际上克鲁格的第一集团军确实挡不住对手,被迫拆了东墙补西墙,这造成了第一集团和第二集团军之间出现空缺,皮洛夫的第二集团右翼遭到了威胁,空隙太大,补不上了,为了防止被围歼所以只能撤退,要知道,德国当时开战时第一和第二集团军一共有12个步兵军,1个骑兵军以及5个后备旅,按照一个军2个师的编制,这至少也有26个步兵师啊,实际上呢?到位的才18个。

所以鲁普雷希特的做法才是强调了德国战术的精髓,快速机动,打包围歼灭战,而不是击溃战,大量消灭对手有生力量,不给对方喘息的机会。

鲁普雷希特将整个计划也分成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通过比利时进入法国边境地区,这个阶段其实不用怎么关心,历史上德国人做的就很不错了,第二阶段是边境战役,王子的要求是德国右翼集团军有能力合围英法一到两个集团军。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第一和第二集团军依然拥有强大的机动能力和野战能力。而第三阶段就是当5个德国集团军进入到马恩河一线之后,可以稳住阵地,打退英法联军的反击,但是能再往前走多少,就看他们的本事了。

首节上一节421/108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