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崛起 第383节

“你的想法很不错,按照你的计划去做吧,另外,我这还有一些东西,你可以回去看看。”会议进行的很顺利,在会议的最后,威廉二世亲自给王子一份东西,让王子有些意外。

第三更奉上~~~!求订阅求~~~!

第587章 打破封锁

“你不会又搞什么设计了吧。”王子脑海冒出了几个问号。

“算是设计,或者说是一种想法。”威廉二世笑了笑,回去看看。也许你已经有了类似的想法。

回去之后,鲁普雷希特****仔细的看了一下,这一次威廉二世确实没有再拿张纸画一艘战舰什么的,也没有弄别的什么船,而是对打破英国人的封锁提出了一些建议。

无论德国人怎么破坏英国人的海上运输线,但是自己的交通线几乎是让英国人掐断了,想要大宗进口物资是不太可能的,但是大量不行,少量还是可以的,而且德国也是靠代用品,从立国进口以及偷渡坚持了4年的时间,因为****的原因,德国高层已经对未来的情况有了一定的认识,物资短缺的问题让德国高层如坐针毡,实际上德国人最后造出这种类似德意志号的超大潜艇跑到美国用化工产品和宝石、贵金属换回来橡胶、有色金属就可以看出德国的物资窘境。

粮食这类的大宗低价值物品德国可以代用或者从同盟国体系内获得,但是终究有些东西是没法从体系内搞到的,比如说橡胶、大量的铜矿、锡矿、锰矿等等。这些东西需求量不像粮食那么大,但是缺少的话必然导致德国工业运转不畅,所以,德皇也在想如何突破英国人对德国战略物资的封锁。

所有悬挂德国国旗的船舶就别想了,这些船在第一时间即使不会被英国皇家海军肃清,也绝对不可能往返德国本土和立国之间。至于说悬挂其它立国的伪装袭击舰,怎么说呢?进出次数少了可能没什么事,比如说狼号走了2次,海鸥号走了4次,但是如果走多了,那就不行了,毕竟你是假的啊,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啊。

真正可以以较小风险穿行封锁线的就只有真正的立国船舶。英国人对历史上立国商船运输违禁品的处罚是没收或者强行购买。具体对那些物品算违禁品,对那些国家是强行没收或者是强行购买,王子不太清楚,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也许货物可能没了,但是船还是能保住的。

德皇的意思和王子非常接近,那就是德国在其它立国,特别是美国投资一个船运公司,这个公司在战争时期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给德国偷偷的输送物资,从表面上看,这就是商业活动,运气好了,物资运过去了,皆大欢喜。运气不好,最糟糕就是没收吗。如果英国人忌惮美国的力量的话,估计会强行购买,多少也算收回点成本......。王子能想到这一点,也确实这样做了,德皇更进一步,这一次,在这份件德皇提出了用高速船舶直接闯关!

这个乍一看有些难以想象,但是仔细琢磨一下,****殿下认为这一次德皇说的还真有那么一些道理。首先,高速邮轮在2战都算一种战略资源,因为他们的速度太快了!别看一些轻巡洋舰理论上比高速邮轮快,但是在北海这种高海况环境下,能跑出多快的速度还真是一个问题。而且英国人不可能把大量的轻巡洋舰用于对北海北端入口的封锁,原因很简单,战线太长了,英国人轻巡洋舰数量有限。

而且轻巡洋舰本身也不适合长时间的在北部巡逻,因为他们的续航力比较小,而且要携带大量的补给品和登船人员,以将近8000吨的旧式一等巡洋舰埃德加级为例,这样的船实际上都不太够用,补给品和人员过多导致了居住环境变得恶化,士气和效率都受到了很大影响。大部分5000吨左右的轻巡洋舰哪有那么大的续航力进行封锁?

实际上,历史上英国人在北海北线的封锁也就是这些慢速船,想想吧,诸如埃德加之流,到了1914年左右已经服役了20多年了,而且在超载的情况下又能跑出多少节的速度?要知道,这个时代的高速民船跑出23节以上和玩一样,全程高速也不是什么难事。只要不是运气特别差,直接冲过去就行了。埃德加还真指望用老式火炮和预备役人员逮住23节以上的高速商船?想什么呢?

而且这还是货真价实的立国美国的商船,你要是真打沉的话会出事的,这个位面美国和英国人的关系可是不好,英国在和同盟国开战的时候还会过分刺激美国?想什么呢?

虽然这样的运输方式不可能从根本上扭转德国物资被封锁的情况下,但是至少在一些高价值物资上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而且实际上如果德国可以使用潜艇或者其它战舰对这条封锁线不断打击的话,也可以增加英国人维持封锁线的成本,同时也会让这个封锁线漏洞更多。

对于德国海军来说,其实最下限也很低,只要能保证在波罗的海的绝对优势,以及保证近海不会被英国人攻破,承受一些损失还是可以。从某种程度来说,用一艘潜艇换一艘辅助巡洋舰的话,还是大赚的......。虽然说法有些残酷,但是战争吗?就是某种程度上兑换。

对于德皇这个建议,王子是支持的,而且王子本人还对这个建议进行了修改,在必要的时候,如果一次到达的商船比较多的话,那么德国战列巡洋舰或者轻巡洋舰也可以选择在合适的时候北上和潜艇一起扫掉北海的封锁网,当然,介于航程会比较长,风险也会稍微大一些,但是如果成功的话,收益显然不小,在王子殿下看来,至少比去英国本土轰击不设防的城市要划算多了。

想想看,一队战列舰,冒着被英国人bc堵住的风险,冒着可能在近海触雷的风险,就为了跑对方城市边上用昂贵的炮弹和燃料来轰掉几座建筑,炸死几个平民,除了给英国海军带来一些政治压力的话,其它作用很一般啊。

但是能保证一队快速运输船成功突破封锁线就不一样了,按照德皇的设想,每一艘运输船怎么着也要2万吨以上的排水量吧?装的货物至少也是5位数起跳吧?不要说装一些高价值的资源了,就是一万吨小麦和大米,意义也很大啊。

感谢书友金螃蟹、我就喜欢猫、第一近卫坦克旅、开心雄军、慢慢游k、肥牛大王的~~~!以及书友马蹄铁、什么叫敏感词、hugetiger、cyfkx、梦想无限99的支持~~~!昨天均订居然下降了--!三更和两更的新增没啥区别啊--!作者君郁闷--!

第588章 纠结的美国人

“在南海大战结束后,马卡诺夫将军和埃森将军汇合后成功的将日本舰队暂时甩到了后面,但是进入东海之后,他们再一次被日本人的通报船盯上。为了避免再一次被日本舰队咬住,马卡诺夫舰队决定带领舰队从对马海峡穿过,因为这是去海参崴最近的道路,如果进入太平洋然后再北上的话,日本舰队极有可能抄近路堵在俄国舰队的家门口等着俄国海军。”

“但是不幸的是,在对马海峡,马卡诺夫将军率领的舰队误入了日本人的雷区,两艘留里克级快速战列舰不幸雷,不过好在他们的破损比较有限,回海参崴恐怕不行了,但是还可以去旅顺口。另外还有一艘轻巡洋舰触雷沉没。”在白宫的办公室,国务卿伊莱休.鲁特向罗斯福汇报了最近收到的情报。

“本森将军,你怎么看这个局面?”罗斯福皱了皱眉头,半响之后才说道。在他看来,现在的情况非常不好,俄国海军还没集结完毕就被重创,而日本海军损失却非常有限,随着时间的推移,北半球的冬天就要来临了,海参崴一定会被封冻,这样的话港口俄国舰队至少在数个月之内无法行动了,获得了海上优势的日本舰队只要能盯死旅顺的俄国人,那么他们的海上运输线就畅通无阻。

“这个和我们开始设计的剧本不一样,不是吗?”国务卿鲁特叹了口气说道。

“俄国海军已经没有机会了,我们所有的计划,无论是开始利用俄国舰队将日本舰队牵制住并且消耗,还是趁着日俄交战扩大我们在远东的影响力都已经失败了,海上的交战已经没有悬念了,俄国人输定了,唯一的疑问是他们能撑多久。”本森将军有些惋惜的说道。

“俄国舰队至少还有一大半的力量,我们还可以继续卖给俄国人战舰,战争在明年还可能会有转机。”鲁特持反对意见。

“不,不会的,在海参崴的军舰可以驶出港湾之前,日本人就会攻下旅顺港,然后将那里的6艘战列舰全部击沉或者俘获,在明年3月之后,俄国海军在远东就只有一个军港了和一支规模有限的舰队了,马卡诺夫将军确实很厉害,但是可惜的是,他们的环境太糟糕了。在战争结束后,俄国人也许依然会在远东有一些利益,但是想要再靠他们牵制英国和日本显然是不可能的。”本森将军说道。

“这还不是最糟糕的,我有一种预感,在日俄战争结束后,俄国人会倒向英法一方,一个旧时代的强国联盟将出现在世界上,英法俄控制着欧洲、亚洲、非洲、然后日本控制远东。美利坚合众国将被这个庞大联盟死死的锁在美洲,他们甚至还会向南美洲渗透!”罗斯福阴沉的脸告诉所有人他现在的心情非常糟糕!

“这真是一个糟糕透的消息,而对于这个情况我们还真没有好的办法解决。国内的资本家们恐怕又要为如何应对生产过剩而烦恼了。”鲁特无奈的说道,作为美国专门负责对外事务的国务卿,他对整个国际局势还是十分了解的。就在今年早些时候,英法,这对斗争了上百年的宿敌居然决定握手言和!他们重新分配了彼此在世界上的利益,然后决定一起应对共同的危机!

任谁都看得出来,随着英法的结盟,日俄战争结束后,无论是为了获得足够的英镑和法郎渡过经济危机还是为了在国内被削弱的情况下对抗奥匈对巴尔干地区的蚕食,俄国都会选择和英法结盟,即使英国人在日俄战争帮助日本,俄国人也必须这样做,因为这是唯一的道路。

想想吧,这个联盟的力量有多恐怖!三个本土和殖民地面积超过1000万平凡公里的国家结盟,在这个世界上还有那个国家或者组织可以和他们抗衡?美国和英日的矛盾太深了,无论是在远东市场上还是美西战争的一箭之仇或者说现在金融界的冲突,让这个位面的美国只能走到英日的对立面,而对方的强大对于美国来说显然不是一件好事。

“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个组织可以抗衡这个恐怖的联盟,如果我们能够支持他们,并且让战火在欧洲点燃,那么我们在最近十几年的时间里还是有机会破局的!”半响之后,罗斯福突然说道。

“您是说德奥吗?这两个国家只有德国有一定的实力,奥匈实力太弱了,根本无法和那三个大国的任何一个相比,至于意大利人?虽然他头上还挂着一个同盟国的标签,但是我相信,无论是我们还是德国人都不会再认为意大利是可以合作的朋友。”鲁特说道。

“是啊,意大利人的摇摆不定,甚至倾向于英法的态度让这个原本看起来势均力敌的同盟立即变得不一样了。说实话,我并不看好德奥,德国虽然很强,但是海军方面不如英国,陆军需要同时对付法俄这两个欧洲传统陆军强国以及英国远征军,再加上海上交通线的断绝,我不认为他们能打赢这场战争。”本森说道。

“但是对于我们来说,德奥是否胜利并不重要,只要他们和英国人打起来,消耗英国人的力量就可以了,我们绝对不会参与到这场战争,只是会在旁边给双方加一把火,让他们打的更激烈就可以了,不是吗?”鲁特说道。

“恐怕不是这样,如果德奥很快就失败了,英法的消耗完全可以在德国人身上获得弥补的话,那么恐怕战争结束后,他们会更强!如果他们能拿到德意志帝国几十年来的积累的话,我们将被远远的甩在后面!”本森说道。

“您在开玩笑吧?海军我认为协约国占据绝对优势,但是陆军方面,德国可是现在最强大的陆军啊。而无论是英国陆军在南非的表现还是俄国陆军在远东的表现,我看都说不上优秀。”鲁特半认真半开玩笑的说道。

第二更奉上~~~!求订阅求~~~!

第589章 新的合作对象 1

“不,绝对不是这样,无论是英国人还是俄国人的军事力量并不像你们看到的那些宣传那样草包,实际上,就单纯他们面对的情况来看,这个世界上已经很少有人能做的比他们还要好了。”伴随着大门被推开的声音,一个壮实的将军印入大家的眼帘,来者不是别人,正是刚从南非回来不久的潘兴将军。

“好吧,让我们来听听专业人士的分析。”罗斯福说道。

“无论是南非还是远东,英国人和俄国人都是在远离本土核心区的地区作战,不同点是英国人需要在面积200万平方公里以上的地区和拥有强大机动兵力的布尔人作战,而俄国人则是和一个强大的远东强国进行阵地战。”

“让我们先说英国人,虽然从外界宣传上来看,英国人输的很惨,整师整团的部队被布尔人吃掉,而作为一个亲历者,我可以明确的告诉大家,这种事情有,但是主要发生在前期,当英国人的兵力持续增加之后,这种事情就再也没发生过了,我们抽调了美国陆军最精锐的部分参与了这场战争,但是我只能告诉大家,我们的交换比并没有什么优势,如果抹除装备和游击战带来的加成的话,我们现在和英国陆军的差距和独立战争时期并没有什么区别。”潘兴严肃的说道。

独立战争是美国人打赢的吗?显然不是啊,没有法国荷兰舰队的海上封锁,没有法国人的数亿法郎的投入,没有后期堪比美军数量的法国和荷兰部队,13州的北美土鳖如何能敲得过大英帝国的百战之师?别的不说,最后的约克镇大捷,外海是法国舰队,参加作战的法国和荷兰部队比美国人都不少,就冲这一点,美国人好意思说这是美国人自己打出来的胜战?而在座的所有人都十分清楚历史上美国独立战争时美军到底是个什么德性。

如果是在公开场合,别人敢这样说的话,出于美国人的自尊,鲁特肯定要反驳的,甚至斥责对方几句,但是现在……。大家都是明白人,不用多说什么了。

“至于俄国人吗?他们的战术呆板,士兵麻木不仁。和日本人相比确实有不小的差距,但是我需要大家正视一点,那就是,日本现在已经是个强国了,至少在军事上是这样!也许他们的经济和工业对于合众国来说不算什么,但是军事上已经让他们可以独占东亚了!我们海军是个例子,而我也不认为我们的陆军会比日本陆军更优秀。”潘兴说道。

潘兴的意思很明白,别信媒体说的,也别觉得别人栽了跟头,自己就很强似的,实际上布尔陆军几乎是按照德军的标准训练出来的,开始拉出来的时候战斗力确实强悍,潘兴都认为这样的陆军从质量上来讲是世界一流的,所以将布尔人称为民兵本来就不恰当。他曾经在给罗斯福的信这样形容布尔战争双方——一支世界准一流的军队和一支世界第一流的军队之间的交手,从某种程度上英国人实际上是和德国人交手!

至于俄队?美国人自己和日本人pk了一把都被揍得找不着北了,你又有什么脸面来嘲讽俄国人?说实话,俄国人现在的情况可比美国人当年糟糕多了,如果说当年菲律宾之战是遭遇战,那么这次,开战的时候,俄国舰队已经处于日本舰队的包围圈里了……。

和德国人将自己看得太高,把对方看得太弱不同,美国人这次还是生怕德国不够厉害似的。美国人怎么说呢?他们从来都是高估对手,尤其是对于打败过自己的国家更是这样。甚至在历史上2战,太平洋战争刚开始的时候,美国人发给士兵的手册对日本人的描述简直是超人!

在美方人士表态之后,整个会议的风向立马变了,变成了如果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国打起来,同盟国上来就输了怎么办……。德国和奥匈可是美国这个位面不多的比较坚定的盟友了,美国再强,那是工业和经济上的,现在军事上?好吧,即使到了2战初期,美国陆军也被英国人戏称为“我们这边的意大利人”。

“我们需要给德国人一些支持,以便让这场战争打的时间更长一些,让英法损失更大一些。比如说,我们可以给他们贷款,然后让他们从美国购买产品和物资。用来扩充他们的军队。但是现在有一点需要确定的是,在未来,德国目前和英法俄开战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罗斯福问道。

战争这东西从来就不是说着玩的,即使在开战前,德皇对两线作战和与英国人交战还是心存顾忌的。而现在双方的局势还远远没有发展到后来那种随时可能剑拔弩张的程度,连罗斯福都不认为德国会轻易和协约国开战。

首节上一节383/1084下一节尾节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