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崛起 第313节

“所以你害怕了?认为海军方面,我们要永远在英国人的阴影下?”德皇眉头微微一皱。“我们没有打算让帝国海军击败英国皇家海军,因为这个任务太难了,我只是想将其作为一个筹码,当我们击败其他敌人的时候,可以用这个筹码让英国接受现实。海权是英国人的命根子,他们不会轻易让自己最可靠的长剑受损的。”德皇说出了他的想法。

“但是我们依然要做好和英国海军交战的准备,面对优势的对手,和他们进行一场堂堂正正的战列线交战是不可思议的,我们应该尽可能避开舰队主力决战,我们应该像当初的蒙古骑兵横扫欧洲时那样,以机动灵活的战术来对抗对手。能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走!”

“而为了实现这个目的,我们的舰队航速必须提高,至少要比大部分的英国战列舰要快!”想想日德兰海战时,杰里科带领的2打以上的战列舰组成的大舰队,王子就有些不寒而栗啊!加上贝蒂舰队多达200多个炮塔组成的钢铁风暴足够让同时期任何舰队放弃与之死磕的想法!如果不是舍尔溜的足够快,恐怕日德兰海战就成了另外一个特拉法尔加海战!而战役结束之后,就连舍尔都承认,德国海军无法击败对手。

虽然王子极大的改变了历史,德国公海舰队会比未来更强大,但是即使这样,在经费这个紧箍咒面前,德国舰队依然很难正面死磕对手,既然站桩硬抗打不过,那就只能走机动作战路线了!

历史上,英国大舰队其实是分开部署,杰里科的主力舰队部署在英国北部,锁死了北海的进出口。其杰里科的舰队在斯卡帕湾,而贝蒂的舰队是在福斯湾。除此之外,老式战舰配合水雷防御英吉利海峡。还有一支以哈里奇为母港的舰队负责近海的骚扰和侦察。每一个星期,英国大舰队会两次巡弋北海。

面对这个局面,德国海军后来采用了有限作战的方针,以希佩尔的第一侦察舰队为主,不断的骚扰和消耗对手,并伺机寻找机会削弱敌人。这个战术不能算错,但是可惜的是希佩尔手的底牌太少了!

多格尔沙洲之战,贝蒂手有3艘超无畏战列巡洋舰(狮、虎、大公主)和2艘无畏战列巡洋舰。而希佩尔手只有4艘,其还有一艘布吕歇尔充数......。双方一交战,结果自然十分明白,跑吧!

虽然在日德兰海战,希佩尔报了一箭之仇,干净利落的一换三可谓精彩,但是可惜的是,于事无补,5艘强大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足够让英国人的快速舰队牢牢掌握住优势!

王子对未来的海战战略还没有一个清晰的计划,但是有一点,他知道,那就是,舰队速度必须尽可能的快!别的不说,碰上大舰队后,至少可以跑掉吧!所以说他希望德国舰队装备尽可能多的快速战舰,最好能压倒英国人的快速舰队!在侦察和信息感知上获得优势,在战略上获得不对称优势!

“快速舰队好是好,但是在吨位一定,经费一定的情况下,火力、航速、防御是此消彼长的关系,作为弱势舰队我们需要良好的防护,而你又强调火力,我们还要高航速,这个并不现实。”德皇说道。

“您说的很对,这确实是一个问题,但是并不代表无法克服,随着技术的进步,达到同等马力的情况下需要的动力重量会减少,只要我们设计合理完全有希望实现三者的完美平衡。当然,这是以后的事情,我们需要说的是未来我们的战列舰需要多高的航速才能保证及时脱离大舰队的炮火。并且伺机追杀对手!”

1战德国的动力系统得益于小水管锅炉的应有要比对手强一些。德国战列巡洋舰的航速实际上要比预定高上不少,纯血统的德国战巡一般都能跑出27节以上的高速,这个速度比英国战列舰快了6节,比伊丽莎白女王级快速战列舰高了3节左右。但是可惜的是,快是快了,但是却削弱了火力和防御。

除了真正的良心德芙林格之外,德国bc的防御和火力都很成问题,除了吨位有限,动力过大也是一个问题,毕竟舰队的速度取决于最慢的战舰,即使塞德利茨之流能跑出28节以上的航速又如何?总不能把最慢的冯德坦恩扔了吧,所以过大的动力其实是浪费。

“在未来,我们的大部分战列舰速度已经达到25节左右,对于一艘2.8万吨的战舰,如果设计良好的话,只要7万马力左右就有希望。这样可以节省大量的吨位,用于增强火力和防御。”

“这是一个不错的想法,但是现在想在其他性能保持良好的情况下,让动力输出达到7万马力恐怕还有一些困难。”德皇说的。

“所以我的计划是将日耳曼尼亚建造的最后一艘战舰做成快速战列舰!可以适当的放大吨位,让其达到25节的航速,以便可以在必要的时候和大型巡洋舰配合作战!而未来,所有的战列舰最好都已这个速度为标杆!”王子说道。

第三更奉上~~~!求订阅求~~~!

第394章 快速舰队2

“无论如何,我们的所有大型巡洋舰和快速战列舰的战斗力总和一定要超过英国,这是我们赢得海战主动的基础!”王子斩钉截铁的说道。

“但是对方一定会针对我们的舰队建设他们的舰队,大型巡洋舰和战列舰从体型上就能分辨出来。”德皇说道。

德皇说的没错,一般而言,战列巡洋舰的长宽比都会比较大,比如说英国人的虎号战列巡洋舰,长214米,宽27.6米,长宽比7.75。而英国人同时期的铁公爵宽度差不多,长度只有189米,长宽比6.68.。

而历史上德国人战舰也是这样,巴伐利亚,德国海军最强大的战列舰长度不过179米。宽度30米!长宽比不到6。而兴登堡级战列巡洋舰长212米,宽29米。长宽比7.3。所以同一个国家的战舰,战巡和战列舰单纯从外观上就能分辨一个不离十。

也许海战会认错,但是在战舰完工后,对方可以搜集n多的照片来对照,战列巡洋舰的船型本身就细长,战列舰相对短粗,这个想要蒙混过去可能会比较困难一些。

“所以我们才会搞一款航速并不是太快的战列舰”王子笑着说道。战列巡洋舰和战列舰长宽比差距比较大,但是类似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这样速战舰就不是那么明显了,比如说女王的长度是196米,而同时期的加拿大级战列舰长度是201米,r级战列舰都有190米。实际上从外部来看差距并不大。

(当然也许有书友会翻资料,然后说冯德坦恩和毛奇级的长宽比并不大来反驳作者,这个作者只能认命,毕竟我前面说的是大部分,没说全部,)

“你的意思是说,隐藏战舰的航速数据,借此来迷惑对手?是这样吗?”德皇若有所思的说道。

“可以这样做,总之我们必须要让我们的大部分战舰拥有较高的航速,以便可以形成对英国皇家海军的不对等优势。“王子点点头说道。

“很好,你和海军部的人谋划一下,然后拿出一个方案。”德皇说道。“算了,最后一艘在日耳曼尼亚造船厂建造的战舰你自己看着办,钱不够可以找提尔皮茨,有什么意见你直接找我好了。”想想现在至少提尔皮茨和廖勒两位上将和王子之间的关系短期内恐怕有些糟糕,德皇决定建立直接联系,同时在他看来,只有下面人有争斗,他才方便更好的控制局面。

而得到了德皇的授权之后,王子也开始考虑未来德国快速舰队的问题了,首先第一个问题是,德国的快速舰队要多大规模,如果看历史的话,德国战列巡洋舰一共建造了7艘。除掉戈本之外,剩下艘都编入了希佩尔舰队。这个规模看似很大,但是和对面的英国相比还是差太远,‘

英国人战列巡洋舰如下:无敌级战列巡洋舰三艘,分别为无敌、不屈、不挠号、然后是不倦级战列巡洋舰,不倦、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号。超无畏战列巡洋舰分别为狮号、大公主、玛丽女王以及虎号。单纯论纯血战列巡洋舰的规模,英国人就远比德国人多。

但是不要忘了,英国人还有5艘更加强大的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算上这5艘之后,英国24节以上的快速战舰总数达到了15艘之多!即使戈本不走,那也是德国舰队的两倍!虽然无敌等战舰性能较为糟糕,但是伊丽莎白女王级的强大是无容置疑的。

也就是说,德国快速舰队如果以25节航速画条线的话,那么必须能够对付多达10艘战巡和5艘快速战列舰!这时候王子才真真正正的感觉到巨大的压力,不说面对英国皇家海军,单纯一支快速舰队拾掇出来都够王子担心的!

一旦正式开战后,想要再开工新式战舰并且完工几乎是不可能的,历史上萨克森和马肯森就是这样的例子。没有一艘完工的,所以,德国舰队必须在战前完成相关舰队的建造工作,最多将4到5艘战舰拖到战争完成。如果按照这个计划的话,那就意味着德国舰队必须在开战前完成10艘快速战舰,10艘啊!这等于把1战前完工的快速舰队数量翻一倍!

而现在呢,到1905年前,德国能完工第一批6艘无畏舰就不错了,即使最后一艘在日耳曼尼亚造船厂完工的战舰能改成快速战列舰,那也只有3艘,如果一切按照历史进度走的话,到1914年开战,德国海军至少要完成另外6艘快速战列舰。才可以在开战后获得对英国皇家海军快速舰队的压倒性优势。

从1905年开始到1914年,每一年德国都要开工1艘快速战舰,才能确保快速战列舰的数量能够稳压英国人。没错,就是每年一艘,考虑到不是每一个造船厂都有布罗姆—福斯造船厂的效率,其它船厂完工一艘战列巡洋舰大概需要3年的时间,那么在1914年开工的战舰理论上到了1917年才能服役,而一旦开战后,战舰的资源供应一定会受到影响。时间恐怕会拖得更长。

所以一年一艘战舰,到开战后德国拥有至少9艘快速战列舰以及4到5艘可能尽快服役的战舰是最低要求。而如果英国人万一发现了德国的企图,并且扩大自己快速舰队的规模的话,那么这个要求还必须提高!

不过和英国人10艘bc,5艘快速bb的阵容相比,德国人纯血战列巡洋舰和快速战列舰的比例恐怕要反过来,德国快速战列舰编队必要的时候要和英国人的大舰队过两招的(毕竟北海的天气和能见度有时候很成问题。)防御和火力都是不能削减的,那么唯一可以做手脚的就只有航速了,船型和先进的动力系统确实可以减少动力系统的重量,但是想要造出高火力高防御还高航速的战绩的话,恐怕代价就很高了,所以王子对德国战列巡洋舰和快速战列舰的比例暂定为7比8!7艘战巡,8艘快速战列舰。

不过现在这只是一个初稿,具体怎么做还有充足的时间考虑,反正这5年的舰队扩充计划基本上是敲定了。德国人需要时间摸索和尝试。而王子再忙活完海军的事情后,陆军方面的事情也要处理一下。

感谢书友白丁往来、慢慢游k、海有边的~~~!以及书友寒羽剑心、风色幻想emiya、潜水yy、hellcat1985、hamato的支持~~~求订阅求支持~~~!

第395章 我们需要强大的突击力量

卡里普特的战报在漂洋过海半个多月后终于送到了柏林,这份战报被刊印了数份,分别送到了普鲁士总参谋部、德皇、鲁普雷希特以及巴伐利亚军方手。而对于这份暴揍了英国人的战报,各方的反响是不一样的。

以施利芬为首的德国陆军总参谋部承认卡里普特在南非的表现非常不错,将骑兵的机动性和炮兵的火力完美的融合到了一起。而且这种穿过正面防线,直接进行大纵深穿插和机动作战的战法也十分优秀。但是可惜的是,这一切并不适合欧洲战场,对于德国陆军的参考价值非常的有限。

“实际上这样的战术能成功具有很大的偶然性或者说特殊性,在南非,英国人的兵力非尝有限,根本无法形成一条连贯的战线,而且他们缺乏火力,骑兵部队可以轻易的穿插。加上少许的炮兵之后就可以攻击英国人防御并不严密的后方。但是在欧洲这一切都不可能。”

“无论是西线还是东线,如果我们和法国人或者俄国人交战的话,上百万甚至几百万的大军会挤在一条并不宽阔的战线上。欧洲的军团拥有大量的重炮、机枪。在配上要塞和堑壕体系,骑兵想要通过层层封堵几乎是不可能的。”

“所以我们之前所有的计划都是在开战后,利用时间差在对方反应过来之前将其击败。如果战争一旦转入相持阶段的话,那么资源稀少的德意志帝国必然会陷入劣势之。”

“至于说提高车辆数量,这是一个很不错的建议,但是这对于兵力较少的巴伐利亚来说可行,对于兵力众多的普鲁士来说却未必可以,因为我们的军费是有限的,不过我们会尽量提高机械运力的。”

王子将施利芬伯爵的回信放到了一边,不能说伯爵的观点是错误,从1战情况来看,任何在西线想要搞突破,穿插或者远距离蛙跳的行动最终都不会成功,无它,兵力密度太大了!而火力密度同样大的可怕!

以1918年年初为例(美军大规模达到之前)德国在西线一共拥有一百十四个半师!总兵力400万人,拥有1.5万门火炮合3000架飞机以及十辆坦克。而对面的协约国呢?一共拥有一百七十个步兵师和十个骑兵师!一共拥有近500万军队、1.7万门火炮,3800架飞机和800多辆坦克!而所有这些部队都集在不过500多千米宽的战线上!一公里战线平均1万人!再加上堑壕、地雷和机枪,试问,1战什么样的部队可以将这样的防线彻底打穿?

所以说,王子殿下对施利芬伯爵的想法认同一半,即,西线想要获得胜利是非常困难的,即使所谓的快速兵团也不行。但是这种快速兵团的打法如果用于东线的话,却是大有可为的,原因很简单,第一,东线的战线太广阔了。第二俄国的军队无论从人数还是装备上都无法和西线相比。比较容易打穿。第三,俄国的铁路网非常稀疏,一旦攻破一个点,会导致相当长的一段战线无法获得足够的补给,即使正面攻击很难奏效,但是缺乏物资的俄军也必须选择撤退!

历史上东线是个什么模样呢?先说俄国,俄国一线兵力(参战人员、作战部队)一直维持在300万人上下。这样规模的军队部署在长达1625俄里的漫长战线上,这样的兵力密度和英法在西线的兵力一比完全不成比例。而且如果以单位面积上德国的铁路密度为10。奥匈帝国的铁路密度为6.7来计算的话,那么俄国的铁路密度只有1!

无论是1战还是2战,俄队的补给都完全依赖铁路,俄国人兵力有限,装备更是没法和英法相比,而战线长的可怕,这就意味着他们的防线十分好突破。快速突破的机动兵团在俄国人后方还是大有可为的。不求打出类似2战水平的闪电战和大纵深合围,只要能把战线后方关键的交通枢打掉,规模庞大的俄军自己就完了,因为不管如何坚强,饭总要吃吧。

为了能以最小的代价,尽快搞定俄国,王子认为单纯的地面平推作战效率太低。俄国人知道他们打不过德国,所以俄国人采用的对策就是,拖字诀,就和历史上对付拿破仑那样。必要的时候,瞅见德军主力不在东线了,就发动一两次大规模攻击,好好敲打一下奥匈。(比如说勃鲁希诺攻势)不过可惜的是,历史俄国最终没能耗死对手,在内忧外患下挂掉了。

而在王子的时间表里,在开战2年内必须解决俄国!然后才能从俄国抽身,解决奥匈帝国、以及西线的一系列问题,同时从俄国获得的赔偿也是支持德国打下去的关键。各种物资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粮食!

正面推进加有限度的机动穿插作战就是王子未来在动线谋划的战术框架。前者好说,依靠德军的素质和装备优势,不可能做的比历史上还糟糕。而后者弄起来就麻烦了,因为这个年代的物质条件十分茶几啊

首节上一节313/1084下一节尾节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