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崛起 第19节

“这只是一个开始,贵国今后的产品在奥匈内可以享受各种税收和政策优惠,我们甚至可以给予巴伐利亚王国最惠国待遇。”塔夫伯爵打出了政策牌。

“意义不大,因为在王室制定的未来发展规划,巴伐利亚王国的工业就不是以低品质大量的基础产品为主的,单纯的煤铁工业并不能让巴伐利亚强盛起来,鲁尔区、洛林、萨尔区的工业拥有极其巨大的资源优势。普通产品税务上的小额让渡对我们来说意义十分有限。”

穿越者心哼了一声。奥匈不过是哥的一个市场而已,还不是那么重要的市场,想用芝麻换西瓜,还是先省省吧。

如果继续这样谈下去的话,结果很容易不欢而散。奥匈帝国提出的要求太高,而且不是巴伐利亚王国需要的!而巴伐利亚想要的一些先进技术支持奥匈帝国压根就没想过给。一时间会场陷入了沉默之。

遇上了困难怎么办?****殿下看了一眼自己的儿子和坐在旁边的弟弟利奥波德亲王。又看了看对面的塔夫首相和旁边的奥芬贝格将军然后说道:“有一些问题需要专业认识来交流,如果可以的话,您和奥芬贝格将军可以先和利奥波德亲王以及我的孩子探讨一下大家都感兴趣的事情,然后再谈合作。”

在塔夫伯爵看来,这是一个委婉的拒绝,不过对方似乎又留下了一个口子,毕竟另外两位王室重要成员愿意继续接触,有机会总是好的。

巴伐利亚王国现在最需要什么?自然是奥匈帝国的军事技术啊!好在自己手也有些能拿得出手的,大家互通有无才是合作之道。既然是军事技术,那么就需要专业人士。

穿越者开始盘算着敌我双方的实力对比,塔夫伯爵不太懂军事,但是他懂形势,军事政治不分家吗。旁边那个奥芬贝格一般人不清楚,不过穿越者可是很明白,历史上这哥们是奥匈东线第四军的司令啊,不能说猛,但是至少也是及格水平。而且在奥匈军队说得上话。

自己前生是自身宅男和半瓶子战史爱好者,有见识上的优势。而自己旁边的利奥波德亲王打过仗立过功,无论是理论和实战功底都足够身后。自己这边是大优啊!不过在此之前,穿越者还是打算先让奥地利人见识一下自己新搞出来的好东西。强悍的速射炮和机枪,以及便宜好用的迫击炮相信能让对方感兴趣吧?

“叔叔,您觉得奥地利人会对我们的新东西感兴趣吗?”按照****殿下的安排,由谢林伯爵陪着奥地利代表团去参观王国的新装备去了,而利用最后这2天的时间,穿越者要和利奥波德亲王弄出一个让对方感兴趣的东东!

“记住,在越不稳定的国家,君主对自己手的兵力越重视!他们试图掌握一种在必要的时候可以镇压一切反对声音的力量。这一点在奥匈帝国身上非常明显!老弗里茨需要一支精悍的部队同时承担对内镇压和对外作战的任务。”

“但是这支部队规模不可能太大,这是由奥匈帝国的情况来决定的,到现在为止,即使再奥地利境内,德意志人所占的比例连一半都没有!奥皇的人口基础非常不稳定。而为了对付那些随时可能叛乱的其它民族,他对军队规模又必须保证,精锐部队和总兵力之间的巨大差距形成了一个难以弥合的矛盾。”亲王十分认真的分析道。

“所以他需要一支精悍的力量,需要装备最先进的武器。同时奥匈帝国产能的不足也给我们带来了机会是这样吗?”穿越者眼前一亮说道。

“不光如此,如果细说的话,奥匈帝队内部的问题非常多。早在普奥战争时期我就认为奥匈不可依靠。虽然我参战了,但是我曾经建议不介入这场战争。而在几周时间里,奥匈帝国就战败了,并且从此变成2元帝国。”

“说实话,我对这么不靠谱的盟友很不安心,如果可以的话,我宁可选择同等数量的俄国人作为我对战友,而不想和一个民族混杂,内部各种掣肘,吵架多过制定计划的军队一起作战!”在亲王的话毫不掩饰对奥匈军队战斗力的不屑。

“叔叔啊,即使是猪对手,那么也是我们这边的队友啊,说话的时候留点面子好不好?”穿越者内心在咆哮。生怕在正式谈判时,叔叔说出一些不恰当的话。不过正是因为如此,为了应对一战,穿越者还真需要加强一下德国这个堪称弱鸡的小兄弟。毕竟再差,也比意大利强啊!

“巴伐利亚人想和我们展开军事技术方面的合作。”两天时间过去了,塔夫伯爵终于明白了对方的目的。

“而他们现在手确实有一些资本。”奥芬贝格点点头说道。

“那就看看他们的开价吧。”塔夫决定先谈一谈再说!

感谢书友zhouyu1976、温莎、heavensailer的打赏~~~。昨天收藏比前天少了40个......。作者很郁闷啊--!

第45章 弱鸡不是一天炼成的!

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从表面上看,奥匈帝国也是一个拥有65万平方公里土地,开战前5000多万人口的欧洲大国!怎么真正打起来就那么肉鸡呢?以至于奥匈帝国在战争都将一些荣誉部队的称号取消了。原因很简单,打得太丢人了!

正所谓成功和胜利不是一蹴而就,卖相如此之好的弱鸡之所以能成为弱鸡那也是有原因的!奥匈帝国的悲催不是某一个因素导致的,因为世界上没有哪个因素有这么强大的作用!

说起奥匈帝国为什么会悲剧,只要对历史稍微有些了解的都会说道奥匈境内悲催的民族问题。以1914年1战爆发时为例,人口占总人口比例3%以上的民族就有11个,其最重要的两个民族德意志人和匈牙利人所占的比例分别为23%和21%!这两个所谓的主体民族即使在自己的国家内的人口也占不到总人口的一半啊!

然后捷克人12%,波兰人11%。捷克人还好一些,算是哈布斯堡王室的老臣民了,而波兰人加入奥匈帝国可是当年三家瓜分波兰的产物!塞尔维亚人和斯洛尼亚人一共占人口总数的9%.这些人和俄国人是同一个民族,再加上塞尔维亚的鼓动,分离倾向日趋严重,历史上费迪南大公去哪干什么?然后又发生了什么,大家都懂!所以说整个奥匈帝国再民族性上就是一盘散沙!

而民族的问题自然影响到军队的问题。毕竟军队也是人构成的!没有一个民族能作为军队可以信任的主体民族。如何一边保证部队规模一边强化军队的对内控制作用成为了弗里茨皇帝必须面对的问题。

所以奥匈帝国将部队分成了两种,一种是帝国国防军,一种是地方部队,前者是奥匈帝国的精锐部队和机动兵力,作为对外作战和对内镇压的支柱。他们的指挥官大部分从贵族选择,从指挥层开始保证对皇室的效忠。这支部队是奥皇最信任的部队。

而就这支被奥皇视为精锐的、可以信赖、大力培养的部队依然被民族问题搞的一塌糊涂,按照规定,这支部队按照通用语言分为两种,分别为奥地利团和匈牙利团,这种用所说的语言来区分部队的做法也算是空前绝后了吧!

但是不要忘了,这两个民族的人数都没有一半!你从各地招过来的诸如捷克人、波兰人、乌克兰人、斯拉夫人、马扎尔人他们都有自己的语言啊!再加上各方方言横行。造成了即使统一以某种语言作为标准用语依然无法高效的指挥部队,当时的教育水平非常有限,尤其是战争开始后扩军后临时征兆的部队,你能指望也给刚放下锄头语言不通的农民有多高战斗力吗?

相反,反倒是地方部队至少在语言和民族的问题上要好很多,至少大家都是来自一个地方的,语言相同,甚至入伍前抬头不见低头见。关系好得很,所谓上阵父子兵吧,期表现反而更好一些。

除了最基本的指挥问题之外,随着战争规模的持续爆发,各种民族思潮等等问题被残酷的战争激发并且不断放大!原本被寄予厚望的帝国防卫军,随着战争的进行而发生了各种严重的问题。以往的设定和预防措施被证明没有卵用!

贵族军官依然可靠,但是战争随着有经验的贵族军官不断牺牲,新上来的军官是否可靠就难说了,对帝国能有多少感情也难说了,享受较高待遇的帝国士兵开始也是可靠的,但是那些补充的各个民族下层人士就完全和可靠两字不挨边了!勃鲁希诺夫攻势为何能成功?和不少民族士兵抵抗意志脆弱,不战而降有极大的关系!不是俄国人太猛了,而是奥匈太水了!

同样,在帝国防卫军表现不好的时候,守护本土的地方守备部队却在防御作战表现不错,比如说蒂罗尔射手部队,当意大利人突然宣战后,这支部队在近乎悬殊到无法计量的情况下拖住了意大利部队的进攻,而被奥匈政府授予了皇家射手部队的称号。不过这也一支部队在防御自己家乡勇猛异常的同时,对于其它战场的战局同样漠不关心,如果不是被指挥官忽悠的话,他们甚至不愿意支援相邻战区的友军!

于是乎拥有这样一支部队的奥匈帝国还敢打世界大战,穿越者不得不对老弗里茨的自信和骄狂说一声佩服!没有民族凝聚力、没有共同信仰、各种分裂和民族思潮横流的部队能坚持4年,也是怪不容易的!

除了人的问题之外,奥匈帝国的装备问题同样非常严重。以开战时为例,看看奥匈帝国的部队和火炮数量比例你就能知道奥匈部队到底是个什么水平!先不说西线了,英法德三国的精锐部队云集,用这些部队来对比奥匈部队那是欺负它!单纯就东线来说,奥匈部队甚至连俄国都不如!

东线开始时,由普利特威茨指挥的德国第八集团军一共拥有4个军和数个独立师级单位,总兵力为16个师,20万人和1044门火炮。(重炮数量少一些,一共才156门。)一个师平均65门各种火炮。

俄国人则集了6个集团军,一共拥有52个步兵师和21个骑兵师,一共拥有3203门火炮,平均每个师有43门火炮。其兵力最强的第二集团军,拥有14个师,702门火炮。

好了,咱们现在开始看看奥匈军团!奥匈怎么着从表面上看也是一个大国,摆出来的架势倒是挺吓人的!一字排开了4个集团军,35.5个师的步兵和11个师的骑兵,总兵力也有85万!但是,但是作为最重要的支援火力的炮兵才拥有1728门火炮!平均一个师才37门火炮啊!而且就这样一支部队还充斥着大量的旧式火炮。

然后双方在加里西亚地区进行了第一次碰撞,在320到400千米的站线上,俄国5个集团军和一个支队的兵力对抗奥匈4个集团军和1个后备军的兵力,在长达一个多月的交战,奥匈部队损失40万,其10万人被俘!而俄国损失23万,在德法英三国看来装备不咋地,部队素质也不咋地的俄国终于在奥匈帝国身上找到了自信!要知道,这些部队可是当初奥匈最精锐的部队啊!(这个资料出自毛子资料,不过对比其它数据后,感觉差不多。)

开始就这么怂,后来就更怂了!火炮库存量少的可怜,当意大利参战,奥匈帝国甚至要动用一门不知道什么时候制造的65mm青铜炮......。正因为这样,穿越者认为奥匈帝国的军火市场还是大有可为的......。

第二更奉上~~~,求收藏~~~,求点击~~~,求推荐~~~~~~。

第46章 军事合作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很难想象巴伐利亚军队居然有射速堪比步枪的火炮!这种火炮一夜之间让所有的旧式火炮变成了垃圾,只要我们能和他们达成军火合作协议,我们也不虚此行。”奥芬贝格将军有些感慨的说道。

“可是我们已经有斯柯达了。”塔夫伯爵有些为难的说道。

“但是斯柯达的产能其实很有限,我们的部队装备无论从数量还是从质量上都无法和德国相比,德国枢在奥俄之间并没有作出选择,现在德俄之间又有靠近的倾向。我们必须做好最坏的打算。”奥芬贝格委婉的说道。

“至少我们要先从一部分部队做起,这些武器即使使用十年、十五年都不会过时!奥地利的精锐部队必须要有一流的战斗力,至少不能比普鲁士人差,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在巴尔干和俄国人争雄的勇气,现在谁都靠不住了,只能靠我们自己!”看着犹豫不决的伯爵,奥芬贝格焦急的说道。

虽然德国已经通知了奥匈帝国《再保险条约》的内容来缓和奥匈帝国的紧张情绪,但是作为政府首脑塔夫伯爵还是感到了极大的压力,如果说德奥之间争雄失败了还能体面收场,意奥之间只能算小打小闹的话,那么一旦和俄国这个欧洲压路机交手的话,那么失败的代价就太大了!

塔夫伯爵对奥匈的虚弱和外强干有很深刻的了解,他知道,没有德国帮助的话,奥匈不要说和俄国争夺巴尔干了,自己能否自保都是个问题,而现在,在德国态度不明朗的情况下,即使再难,奥匈也要把手的军刀磨亮!

“我们需要斯柯达的基础技术,而你们需要新式速射炮的制退系统和新式步枪的设计,在这一点上我们有共同点,而且我们完全可以使巴伐利亚王队和奥地利军队装备统一,如果奥匈帝国有事的话,我们至少可以提供装备支持。”当塔夫伯爵再次回到谈判桌上的时候,鲁普雷希特王子直接开出了条件。

“我们可以购买专利。”塔夫提出了反建议。

“然而在斯柯达生产的武器成本偏高,在整个欧洲腹地,没有那里的煤铁会比鲁尔区和阿尔萨斯——洛林区更占优势,我们虽然在这些区域之外,但是我们的原料成本还是低于贵国。”

“而如果要考虑配件的话,我们更占优势,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在巴伐利亚生产武器即使加上运费和关税依然比斯柯达要强一些。”穿越者试图将巴伐利亚和奥匈帝国部分军队的装备统一起来是有其用意的。历史的经验告诉穿越者,在没有奇迹发生的情况下,西线是没有前途的,西线的战斗就是消耗、消耗直到其一方彻底崩溃。而东线操作空间却很大。

巴伐利亚有权自己采购军备。如果和奥匈部分部队装备统一的话,那么提请德国总参谋部,让巴伐利亚军团参加东线战斗无疑是可以。更何况,历史上自己的叔叔就是后来的东线总司令。无论是从历史惯性角度来看,还是从客观情况分析,如果巴伐利亚和奥地利部队装备统一的话,十有可以再东线作战!

“作为巴伐利亚未来的国王,即使本着为本国老百姓造福的角度来说,也要参加东线作战啊,西线简直太残酷了!”穿越者暗暗下决心道。

首节上一节19/108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