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崛起 第116节

三辆火车和后面的3节挂斗几乎解决了当时条件下一个连的所有补给问题,而这辆车的行驶速度在每小时15千米左右。理论上,第三节车辆可以提前赶到部队休息的地方然后升火做饭。部队到达地点后就可以吃上一口热饭喝上一口热水。“这简直是去旅游......。”对比了一下自家普鲁士军队后,兴登堡不得不感叹人家的待遇可真是高啊!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连都可以配属3辆卡车,大部分的一般都是2辆。这是根据某些连队携带的物资和承担的任务来决定的,前卫部队随时准备战斗,而且行进速度要快,他们自然需要携带更多的弹药和给养。单纯一个师的连队需要的车辆就有200辆左右。而剩下的载重车辆都用来拖曳火炮和师直属物资。

即使施利芬等人再支持马政,屁股再歪,他们也不得不承认,用汽车拉炮果然爽啊。一辆载重卡车就可以将一个炮兵班和需要的工具以及一门150mm榴弹炮拉走。一个12门的师属150mm重炮部队用不到40辆车全部搞定。并且可以让炮兵部队以每小时15千米以上的速度行进。

坐在专门为施利芬等人准备的汽车上,看着远处上百辆各种车辆组成的洪流,施利芬也被眼前的壮观行军场面震撼了。如果这个时代有航拍的话,那么就可以发现,几支分散在驻地的部队最终汇入了主道上。

延绵十几公里的灰黑色队列犹如一条巨龙一般在快速推进,正前方是骑兵和装甲车组成的混合侦查部队开路,一个巨大的扇面在队伍正面展开。而随后是师所属的一个主力团,和一般德**队重装备位置靠后不同,拜较强的运输能力所赐,配属给团的105mm炮群位置非常靠前,按照施密特上校的说法,如果前面发现对手的话,在步兵完成展开之前,炮兵就可以把炮弹砸到对方的阵地上。

数百台发动机的咆哮让从来没见过如此大规模的机械化机动的施利芬等人震撼不已,沿着蜿蜒的道路前进,整个部队行进计划井然有序。因为剔除了大部分的马拉大车,部队需要的补给量反而是下降的。毕竟一匹马一天至少10kg各种饲料,还有大量的淡水。要拖曳一门75炮和一辆弹药车的话需要至少6匹马。但是这个位面的汽车,一天走40千米可用不了60升的汽油......。

“总有一天,车轮将彻底取代马匹成为陆地上的主要运力,马车终究会退居二线。而现在,谁能抓住这个机会,那么在未来的战争将占据优势。”看着如虹的长龙。王子殿下也十分的自豪。用一种土豪看**丝的目光看着旁边的施利芬等人。

不过说实话,王子的话有些言过其实,毕竟到了2战,德**马依然在运输占据重要地位,真正实现机械化的也就只有美英这种土豪,或者陆军规模不算特别大的主。

在演习过程,也确实安排了数次遭遇战模拟。大量的步兵迅速离开道路,就近寻找掩体并且构筑简易工事,而连属和营属支援火力在步兵尚未展开之前就通过卡车机动到位。

“只要侦查不出现问题,在对方步兵发动集团冲锋之前,我们的机枪和迫击炮阵地就可以完成部署。虽然我们将连属火力集布置,但是依靠掷弹筒和自动步枪,我们和其它国家营连级部队遭遇时至少不会吃亏,而等到支援武器假设完成后,那就是碾压了。”王子解释道。

在第一天的行军,整个部队的行进距离居然达到了45千米左右,这几乎超过了同时期普鲁士军团行军速度一倍左右!而再随后两天,依然达到了40千米左右。结果整个行军过程比预期还要提前5个小时结束!德国总参谋部的官员详细记载了这次行军的过程和各项数据,看着他们将这一份份件封好打包,王子知道,自己的目的算是达到了。

干系书友酸奶加水果好好次、第一近卫坦克旅、海有边的打赏~~~,以及书友step~的月票支持~~~!第二更奉上~~~,求订阅求支持~~~!

第282章 要不过过招?

“防御部队的规模大概在一个营,同时加强了一个火力连,在后方,还能获得半个75mm榴弹炮连的火力支援。而进攻方大概是2个营,拥有一个75mm榴弹炮连的火力支援,应贵方要求,进攻方由普鲁士参谋部指挥,而施密特上校将负责防御方的指挥。演习计划从上午8点开始,进攻方必须在5个小时之内攻陷对方的阵地,否则进攻方将被判定为失败。”

就在拉练演习结束后,按理说剩下的攻防战演习走个过场就行了。但是不知道是巴伐利亚军团逼格太高让对方受刺激了,还是其它什么原因。原本计划好的演习剧情杀,居然要弄成pvp性质的对抗......。这点让王子殿下有些始料未及。

不过当施利芬表示同意让王子选择防御一方之后,王子心最后一丝不快也烟消云散了,防御啊!一战的防御啊!那绝对是大大的优势啊。面对一个经过精心构筑的环形防御阵地,轻松挡住进攻方两倍兵力一点问题都没有啊。

既然施利芬等人想要被吊打,那自然需要满足他们的需要。王子殿下表示可以随时获得额外的物资和单位,2个营的部队如果不够的话,还可以再加2个连。炮兵也可以适当增加,只要不上105mm榴弹炮以上的武器,王子表示无所谓。

防御方有3天的时间构筑阵地,而土工作业至少是大师级的近卫团官兵们在这段时间内的努力还是卓有成效的。别的先不说,至少几个核心暗堡的防御力足够给力,暗堡距离地面只有0.6米。上层用原木封顶,并且有厚实的夯土层,关键点布置了额外的支撑物。理论上挡住105mm榴弹炮的攻顶没问题。

想要摧毁这种暗堡只有两种选择,第一种是用150mm级别的榴弹炮。第二种是类似75小姐的加农炮直射,而且还要使用穿甲弹,榴霰弹和燃烧弹之流别想了。

在2战之前,进攻部队面对较强的防御地区都需要有足够的直瞄火力支持,原因就在于低速榴弹炮的攻顶攻击太容易防御,而且精度较差,直瞄火力的毁伤性能比较强,以2战为例,除了筑垒区这种bt级别的防御,很少有单位可以挡住88mm级别火炮的反复打击,毕竟这种火炮正常穿深也有100mm以上的钢板。修个掩体不可能把正面加强到100mm钢装甲的级别吧......。

但是在这个时代,或者说在1战坦克出来之前,这个直瞄火力的环节是缺失的,75mm级别的野战炮虽然还没有超过人力的极限,但是移动速度却慢的够呛,而且缺乏防护,一发82mm迫击炮发射的榴弹就可以轻松的将一个炮组抹去。没有机动性、没有防御力的直瞄火力在攻坚的意义十分有限。

当然如果说道这次演习的话,那么进攻方的表现会更不济。原因很简单,至少现在这个位面的军人还没见识过大纵深防御体系。上次王子和自己的叔叔的那一次只能说是玩玩,部队太少,根本无法纵深布置。但是这一次不一样了,至少,自己手有大几百号人呢,而且为了应对堑壕战,王子还准备了很多小玩意。

而就在王子准备的时候,兴登堡等人也在研究这次战斗。不管施利芬伯爵和小毛奇之间的矛盾如何,但是经过这次拉练演习之后,两人都觉得有些丢人。单纯就机动性来说,德国所有的步兵师都达不到巴伐利亚机动师的水平,一个人突然发现原本穷的叮当响邻居突然高大上了,那么心肯定是不痛快的。而为了痛快一些,德国总参谋部甚至直接命令用火车将一个团的普鲁士士兵运往巴伐利亚。当然了,武器是不用带了,直接按照原有编制,从巴伐利亚军火库拿就行了。

既然不痛快,施利芬等人决定找回场子,也顺便看看巴伐利亚军团的战斗力如何,于是决定提出对抗演习。而让施利芬像不到的是,对方居然同意了,而且负责担任防御方指挥的不是已经经历过多次大战的利奥波德亲王,也不是曾经在远东指挥过蓝色军团的施密特上校,而是王子殿下本人。

“这什么意思?”在兴登堡等人的记忆,王子似乎没有直接指挥过较大规模的对抗演习。巴伐利亚的情况他们不是很了解,反正在普鲁士,这位王子最多也就是观摩一下,然后顺带玩一把兵棋推演。要说实战经验,几乎为零吧。

“对方有些托大啊,空挂着一个军衔,但是最多连一个团级单位的指挥经验都没有。”施利芬有些不屑的说道。

“不过对方这工事修的很有特点啊。”小毛奇用望远镜仔细观察了一下远处的防御体系后说道。

“第一道防线距离主防线较远,设置也比较简陋,没有机枪和迫击炮的炮位,但是折线形的堑壕让我们的步兵进入之后很难在短时间内清除,无论是用手榴弹还是手枪,都要一点点的清理。”

“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之间只有简单的联络堑壕,想要通过堑壕渗透几乎不可能,在我们成功攻占了第一层防线后,距离他们的第二道防线大概还有700米。这一段距离正好在对方机枪和迫击炮的打击范围之内。”

“我们的榴弹炮曲射的话,很难击毁那些掩体,而如果要推进的话,即使能冒着对方的炮火推到第一道防线的位置上,想要直瞄摧毁也很有困难,因为对方位置较低,我们的火炮俯角不够。”小毛奇说道。

“那就是说,我们要想彻底摧毁这些掩体的话,就只能用工兵爆破了?”兴登堡想了想说道。

“理论上是这样,不过掩护火力是个问题,莱茵金属生产的机枪太重了,还有那个雪橇形支架,稳定是稳定,但是重量太大。一个机枪班至少要9个人,如果要保持足够的备弹和人员的话,至少要11个人。”小毛奇说道。

一想到11个人拿着上百公斤的各种配件、弹药箱挤在一起在枪林弹雨狂奔,小毛奇就有些蛋痛。这玩意坑爹啊!看看人家巴伐利亚的机枪多好,重量不过莱茵公司生产机枪重量的一半多一点。虽然是三脚架吧,但是也能凑合,伴随步兵冲锋非常轻松,7个人完全够了。

感谢书友酸奶加水果好好次、叶重2015、bighill1982的打赏~~~,以及书友上辈子是猫的月票支持~~~!第三更奉上~~~!求订阅求打赏~~~!!

第283章 模拟攻防战1

“还有那些反斜面阵地,也很麻烦,他们角度太刁了,不要说直射火力了,榴弹炮都够不着。”旁边的一名参谋说道。

“我们理论上可以用迫击炮清理这些阵地。但是迫击炮射程太近,火炮重量虽然不大,但是炮弹太重了。”兴登堡无奈的说道。

现在,眼前这个工事对于兴登堡来说简直就是一个烂泥塘,一旦掉进去,像出来就难了,那些隐藏在暗处的机枪和火力点犹如一条条毒蛇一般,随时准备上去咬一口!

不过即使困难重重,这场演习还是要打下去,而且兴登堡等人也做了相当多的准备,他们相信在绝对优势兵力的情况下,压垮对方的防御不成问题。

榴弹炮的轰鸣拉开了进攻的序幕,一队队士兵在士官的指挥下向着对方阵地冲过去,因为机枪的提前大规模列装,德国人已经意识到密集队形无疑是送死,所以他们的队形已经拉的很开了。

不过这个时候进攻队形依然没那么成熟,拉的很开那是相对于原来,如果有人从高处俯瞰整个战场的话,就会发现,他们在班之间距离足够大,但是一个班的人还是抱成了一团......。所有人都围绕班长展开,

即使兴登堡等人目光敏锐,但是依然搞不出类似后世三三原则的步兵进攻队列,也搞不出风暴突击队,毕竟人都是在磨难成长,还没有经历磨难,怎么会进攻?步兵班稀稀拉拉的前进,当步兵都走过了半个无人场区之后,后面的机枪和迫击炮组才刚刚出发,而后者的移动速度明显慢于前者,以至于当前面的步兵已经跳进堑壕准备战斗的时候,后面的机枪还没到位......。

兴登堡能看出,正面的第一道防线只是牵制甚至是警戒的作用,没有重火力,没有足够多的人数,属于那种一打就能打下来的。甚至连王子也没对第一道防线的防御力抱多大希望。

但是让人想不到的是,当第一批约一个连的进攻部队跳进堑壕准备清理残敌的时候,伴随着一阵如同爆豆一般的密集枪声。进攻部队的一个连就损失过半,整个连队被判失去战斗力。

罗恩一直忘不了当它第一次看到这种被称为c96式长管连发手枪时的场景。“幸亏这是一次演习,我的班长带着我和其它的兄弟跳进了堑壕,然后在一个拐角处碰上一个略带戏谑的巴伐利亚人,然后他惬意的抬起了手的手枪,几乎对着我们的脸将立马的空包弹全部打光......。随后,我们被判定全员阵亡。”

“这是一支很奇怪的枪,应该是一把手枪,但是却非常大,也很重,枪管长的可怕,还有一个可以安装在枪尾的木盒。然后可以在几秒钟的时间里将弹夹的20发子弹如同暴雨般的射向对手。在特殊环境下,这是一件十分恐怖的武器。”战后,罗恩曾经这样回忆道。

没有冲锋枪的年代,最好的近战武器是什么?自然是盒子炮啊!c96毛瑟手枪存在各种问题,比如说结构复杂、造价昂贵、重量太大、设计落后。最终被卢格手枪取代算是很正常的事情。毕竟在那个时候,德国人需要的是一款军官配枪和自卫武器。轻便、造价都是很重要的因素,毛瑟手枪在改成长管自动之前,除了子弹威力可能有些优势之外,[25mm弹长对19mm弹长]几乎全是劣势。德国人要真的买这款手枪才鬼呢......。

但是奈何c96有改进潜力啊,可以改成连发,在没有冲锋枪的时代,这东西就是最强悍的近战大杀器和堑壕扫把啊。当然了mp08出现之后,这东西的价值也没了。不过在此之前,在冲锋枪面试之前,c96还是能找到市场的,所以王子给自己的近卫团装备了一批......。

而且决定把9*25mm子弹作为巴伐利亚军团的制式弹种,无它,因为这货威力够大,后世**沙子弹威力比mp强不就是因为子弹长吗?不管你普鲁士怎么弄,反正我巴伐利亚就这样定了。

在第一波进攻就被碰了钉子的兴登堡意识到了问题的复杂性。不过现在很显然不是全力清缴残敌的时候,在留下部分人员压制堑壕的残敌之后,主力部队开始在机枪和迫击炮的掩护下冲向主防线,而这段长达700米的距离成为了双方拉锯的重点地带。

摄于对方的迫击炮和机枪,处于较为开阔地带的进攻方火力点根本不敢靠的太近,双方机枪在超过1000米以上对射,这个在实战只能压制,而无法精确的摧毁目标,所以判定只是僵持。普鲁士军团同样装备了一些掷雷器类似的武器,不过他们射出的都是烟雾弹,希望能掩护工兵进行抵近爆破。

工兵携带着炸药在匍匐前进,依靠烟幕的掩护和地形的遮蔽,他们成功的通过了千米的400多米,而剩下的300米距离却成了一道无法逾越的距离。突然从侧翼响起的枪声让至少三分之一的工兵被判阵亡。狡猾的巴伐利亚人在主火力点周围还设置了掩护阵地。

这些掩护阵地是由一个个双人掩体构成的。如果他们手拿的是毛瑟步枪的话,也不会给工兵构成太大威胁,毕竟这射速太慢了,但是当有一把半自动步枪后就不一样了。即使另外一名步枪手只是上弹和提供弹药,就足够压制一定范围内的工兵。猝不及防之下,工兵损失惨重,而剩下的人也被订在战场上动弹不得。

兴登堡不是没想过迂回攻击,但是在正面陷入僵持状态的同时,侧面的进攻同样受挫,防御方受制于兵力不足的问题,侧面并没有布置连绵的散兵线。但是依靠众多的支持点,和掷弹筒、机枪的火力,还有因地制宜布置的工事,依然将整个侧翼的进攻通道切割的支离破碎。

首节上一节116/108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