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崛起 第1050节

“使用效果如何?”卡里普特问道。

“感觉还不错,士兵们拥有了可靠的中距离中距离交战武器。”加兰德少校说道。至少比法国人的绍沙强多了。

“怎么说呢,就我个人感觉,这支全自动步枪是一款非常不错的民间收藏品,他外形优雅,重心也很不错,拿在手中无论是用于射打猎或者打靶都很好。但是如果用在战场上并不好,尤其是不适合用于激烈对抗的战场。”卡里普特大将说道。“如果说你射击的加兰德步枪可以打80分的话,这款武器最多65分。”

“可是士兵们感觉用的很不错啊。”就在这个时候,这款武器的设计者,约翰.布朗宁开口说道。他倒是没说谎,至少在之前,美国陆军举办的“老兵油子武器评价”活动中,这款bar机枪的评价就要比加兰德高不少,凭什么德国人说加兰德的设计比他的bar要好?

“是这样,加兰德先生的设计至少让m1半自动步枪很好的完成了他的定位,即作为一款不错的半自动步枪。但是这款bar呢?他的定位是什么?在德国陆军步兵体系中,即使在有半自动步枪的情况下,步兵班排的火力支柱依然是机枪,这就要求机枪有很高的射速以及较大的弹容量。但是我在贵军中没有看到,甚至在连一级中,我只能看到重武器排中的勃朗宁水冷机枪可以配得上支柱俩字。”卡里普特认真的说道。

这就是作战理念问题了,德国人考虑的是如何在大规模陆军交战中取得优势,所以他们对武器的火力要求比较高,而且因为欧洲战场补给比较顺畅,所以不用担心弹药补给问题,机枪射速可以调高一些。但是美国人的想法也有道理,毕竟这一次美军是在万里之外的太平洋岛屿上作战,美军是进攻的一方,尤其是在丛林战环境中,步兵的机动性非常重要。

德国的mg机枪相对于他的火力来说12kg的空枪重量已经是很不错了。但是对于美国大兵来说,这个重量依然比较大。而且美国人觉得在丛林作战中不会存在长时间机枪对射或者压制的情况。毕竟丛林战交战距离很近,反应更快,更敏捷的bar会更好一些。要说美国人选择bar完全没有道理,那也是不对的。

今天两更~~~!求订阅求打赏~~~!!

第2450章 在美国陆军中 3

“火力持续性上确实有个问题,所以,对于这个问题,我们的解决方法是在特定的步兵班中配属更多的bar机枪,在我们的精锐突击部队中,我们准备每一个13人班配属3挺bar,这种突击部队在定位上接近于贵国的风暴突击队。这样的话,就不存在火力不足的问题了。而且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在西线的风暴突击队中,也有配备丹麦的迈德森轻机枪和缴获的英式刘易斯轻机枪的。这些轻机枪很好的提高了贵军步兵火力的灵活性。”约翰.勃朗宁这样解释道。

“握草,这么土豪?!”对于勃朗宁的回答,卡里普特也只能说佩服。质量不够数量补从来就是解决问题的一个办法。而美国人把他们发挥到了极致……。至于说西线德军风暴突击队使用外国轻机枪的事情,这个也是事实,但是这绝对不是所谓的外国轻机枪更好用的问题,而是因为西线军团规模太大了,导致了普鲁士生产的mg机枪数量不足……。对于这个问题,卡里普特等人给美国军方解释过了,但是从目前来看,对方似乎认为这是德国人找的托词……。

而对于勃朗宁的解释,卡里普特也不好反驳,毕竟他的经验主要还是在欧洲战场环境下获得的,而且他的主业还是大战略战役以及装甲兵专业。对步兵武器这东西他的研究真的不多,他只是感觉到了美国人的说法有问题,但是又不好反驳……。于是,这就有些尴尬了。

“勃朗宁先生,我们不如做个试验吧?”就在这个时候,卡尔斯少将和马歇尔走了上来。“我们现在,让士兵用他们愿意的姿态来扫射某一个弧形扇面内的多个目标,怎么样?”

“扫射某个弧形扇面内的多个目标?”加兰德少校皱了皱眉头。

“没错,就是扫射。您看,这款bar机枪有两个射速模式,一个模式是单发射击,一个是连续射击,如果是单发射击的话,那么这款重达7公斤多的武器其实和加兰德半自动步枪一样。没有区别,m1半自动步枪的数量更多,而且更轻,所以,我认为这款武器的单发射击模式是没有太大意义的,那么就只剩下连发模式了,各位认同我的观点吗?”卡尔斯少将笑着说道。

“没错,单发模式只是应对特殊情况,毕竟我们有加兰德。”马歇尔少将想了想说道,bar是一款自动步枪,但是同时在美军的火力结构中也在承担轻机枪的使命,所以扫射也是必须的。

连续射击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点射,另外一种是扫射。点射还分为短点射,一般是3到5发子弹,长点射一般是10到15发子弹。在卡尔斯少将看来,bar这款武器同样存在火力延续性差的问题,麻蛋,才20发的弹夹,一个长点射几乎就没了,弹容量太少!作为轻机枪是不合格的。

(有些事情吧,怎么说呢,总不能说存在就合理,也不要以为美国军事史上的选择都是对的,至少在班组机枪这个问题上,bar问题就很大,一般观点没人认为bar是最好的班组机枪吧......。)

而如果是扫射的话,好吧,那问题就更大了,弹容量少是一个问题,射速是另外一个问题,当需要密集火力压制的时候,只有20发弹夹和500到600理论射速的bar是肯定远远不如德国的mg机枪的,甚至还不如英国人的刘易斯!当然,这是从纸面上就可以看见的数据,实际上在使用方面也有很多问题的。

“其实,在我们未来的交战环境设计中,我们并没有考虑长时间的火力压制问题,所以火力持续性差一些也可以理解。”马歇尔少将出来圆场了。

“不说火力延续性,我说的是另外一个问题。”卡尔斯少将说道。

“好吧,我们实验一下。”马歇尔少将点点头说道。

在随后的20分钟时间里,美国陆军挑选出来的机枪射手用bar和德国的mg机枪多次对远处的300米外的密集靶进行了小弧度扫射。而在不考虑火力延续性的情况下,设计完之后,当一行人走到靶子前面的时候,所有人都知道问题的所在了,bar的精度不行!

“bar机枪的重量只有7公斤出头,这是一个优势,但是同时也是一个劣势,我能很清楚的看出布朗宁先生为了减轻这款武器的重量使用了轻型枪管,并且没有使用机枪支架。然而,枪支的重量在连续射击中对于稳定性是非常重要的,纵然bar可以抵肩射击,但是这不过是权宜之计,因为连续射击的时候枪身震动很大,直接影响了精度。而如果想要趴下射击的话,这款武器又没有支架……。各位能想象一挺没有支架的速射武器如何能保证精度吗?我原来没想过,现在我知道了。”卡尔斯少将笑着说道。

实际上历史上bar机枪在连续射击的时候精度也非常糟糕,以至于历史上美国人在随后的bar改进型中增加了机枪两脚架。至于换重型枪管,早期的m1922上换了一些,但是大量的bar并没有更换。考虑到历史上美国陆军是一个班一把bar,剩下的步枪全是加兰德,在和德国人标准配置的mg机枪加毛瑟步枪的搭配中对抗也算凑合,所以,bar的火力问题并不算突出,毕竟德国人的步枪火力和美国人差了一个次元。至于说德国人的stg那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了,而冲锋枪中,因为射击距离较近,所以暂且不放在一起讨论。

(没错,历史上2战中美国海军陆战队和美国陆军步兵班的火力是不一样的,美国海军陆战队是一个步兵班3挺bar加栓动步枪,美国陆军是一挺bar加半自动步枪。)

“没关系,如果我们需要长时间火力压制的话,我们会用m1913型布朗宁中型机枪的,bar的性能完全可以满足我们的使用要求。”马歇尔出来圆场道。

第二更奉上~~~!求订阅求打赏~~~!!

第2451章 在美国陆军中 4

“好吧,就当我多嘴了。”卡尔斯少将做了一个无奈的手势,随后便离开。

“这个,bar机枪能不能改改?”在德国人离开后马歇尔对约翰.布朗宁问道。“这个火力持续性确实很糟糕。而且我也一直担心这个问题,实际上,现在那些小伙子们喜欢bar是因为他的重量比较轻,在没有上战场之前,他们绝对不会对火力延续性的重要性有太深刻的了解的。”

拿着轻,这绝对是和平时期一件步兵武器最大的优势......。毕竟步兵吗?现在还是用两条腿走出来的兵种,不打仗的情况下,你愿意扛着一支重量7.2kg的bar还是愿意扛着一支重量12kg的mg通用机枪?肯定倾向于前者啊!毕竟又不用上战场。

马歇尔少将是去过一线考察过的,他在战场上能看到很多德国士兵,尤其是承担突击任务的德国士兵为了增加装弹量对自己的武器进行丧心病狂的改进!比如说20发长弹夹的毛瑟步枪,使用了弹鼓的鲁格长管手枪。

甚至于本来火力持续性就不错的mg机枪也进行了改进,在不配弹链的情况下,mg机枪使用的是50发弹鼓,但是结果德国突击小队士兵认为50发弹鼓备弹量太少,于是在战争中,德国军方专门为机枪手配属了一种特殊的装弹量高达75发的马鞍形弹鼓。(这个历史上mg34之类的也配过)总之一句话,无数事实告诉马歇尔少将,在士兵个人体力能够支持的情况下,多装点子弹总不是坏事。

“德国人的弹鼓确实不错,我们也考虑过,但是弹鼓比较难保养,您知道的,弹鼓使用的是螺旋弹簧,甚至在战前,每一次装填的时候都要调整弹鼓的弹簧弹力,我很担心在太平洋战争的环境下,这种弹鼓的可靠性。”布朗宁想了想说道。

他说的这一点也确实有一定道理,弹鼓确实要复杂一些,历史上2战中苏联后期使用的波波沙冲锋枪不少就是用弹夹的,因为弹鼓太麻烦了。

“好吧,我不是专门的技术人员,对这个问题我不能轻易做出决定。但是我会上报给潘兴将军的,我会提到德国代表团对于bar机枪在扫**度、弹容量上的问题。”马歇尔说道。他不是技术军官,也不是一线打出来的,所以,在这种方面他是肯定说不赢布朗宁的,而且现在bar也确实很受一线官兵欢迎,所以,对于他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先写个报告,一旦未来出了事,这个报告也许就可以发挥作用了。

“好的,这个问题我会想办法解决的。一切为了美国陆军。”布朗宁正色道。而事后,勃朗宁也确实对bar机枪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比如说,为了增加卧姿射击的稳定性,他给机枪前部加了一个两脚架。为了提高火力的持续性,他给机枪配了40发的弹夹(这个历史上bar确实配过40发弹夹,但是在1927年全撤装了。)然而在经过一番改进之后,bar的重量增加到了将近9kg......。至于说实战中美国陆军人员对轻机枪使用弹夹的怨念那是后话,暂且不提。

至于说美国人的布朗宁重机枪,这东西怎么说呢,虽然重量有些大,即使使用了风冷散热,勃朗宁机枪的枪身重量依然有14kg。枪架重量是6公斤,换装枪管与没有德国的mg机枪方便,但是胜在稳定性好,美国人曾经用水冷的布朗宁机枪在48分钟的时间里连续射击2万发子弹没有出现任何故障,单纯说这一点表现就很不错。

虽然在使用上肯定不如德国的mg系列机枪,但是也是一个能给到85分的武器。对于这种些许差距,美国陆军不会太在乎,除了弥补武器产能暂时的不足以及用于装备特种部队之外,不会再采购大量的德国mg系列机枪充实美军了。实际上步兵武器这种东西吧,并不是说外国有了更好的,自己就一定装备更好的,以步枪为例,一战中德国的毛瑟步枪就不如英国人的李恩好用,然而到了2战之后,德国依然使用毛瑟的后代,依然不如李恩......。有些事情没法说。

要说美国人的轻兵器有没有让德国军人感到耳目一新的?肯定有啊,比如说同样是历史上2战中才出现,但是现在已经突然蹦出来的m1a1卡宾枪就是一个例子。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使用了7.62mm*33mm卡宾枪弹的m1a1卡宾枪已经勉强可以算一种突击步枪了。

“这件武器的重量非常不错,而且重心设计的很好。”卡尔斯少将拿起来一支卡宾枪,这把枪的枪托不是木制的,而是可折叠金属枪托,配属15发和30发两款弹夹,在分别用打开枪托和收拢枪托的方式打了几个点射之后,少将对这款武器赞不绝口。

“非常不错的武器,火力持续性上堪比冲锋枪,但是重量只有不到3公斤,配有折叠型枪托,枪支的长短也大小适中。而且这款武器的有效射程比冲锋枪还远,后坐力不大,稳定性很好。非常不错的中近距离交战武器。”卡尔斯少将几乎没有找出什么缺点。

“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未来德国陆军中能大量装备这种武器。”卡尔斯少将对旁边的卡里普特大将说道。随后,已经熟悉了这款武器的卡尔斯少将端起手中的卡宾枪对远处150米外的靶子打光了一个弹夹。

“嗯,确实很不错,在这个距离上,精度远超我们的冲锋枪。如果大战的时候英国人也装备这种武器的话,我们可能要多死上万人。”卡里普特大将说道。

“关键是子弹的选择,这是一种介于步枪和手枪子弹之间的一种子弹,非常好的兼顾了威力以及重量的关系。实际上,在绝大部分的情况下步枪95%以上的时候是在射击400米以内的敌人。而步枪的子弹在800米外依然可以有效穿透人体。这个要求其实有些高了。而子弹威力过大带来的影响不仅仅是弹药重量还有后坐力,你想想看,刚才的bar机枪在手持射击的时候,即使依靠重达7公斤的枪神,精度依然很成问题。而这款卡宾枪只有3公斤不到,但是后坐力很小。”卡尔斯少将分析道。

今天两更~~~!求订阅求打赏~~~!

第2452章 在美国陆军中 5

“所以,美国人做到了最好?”卡里普特大将问道。

“还有改进的空间,这款武器的有效射程还是近了些,如果能达到400米的话,那么我们甚至可以将整个步兵班的武器全部换成卡宾枪,而且这款子弹使用的圆头弹,寸速性可能会差一些,200米上杀伤力可能差一些。”卡尔斯少将小声说道。

“好的,回去写个报告,然后我直接给王储殿下。”卡里普特大将说道。实际上,一战德军是没有大将这个军衔的,而实权元帅又不能轻易授予,所以,为了照顾那些出身比较低,功劳很大,但是依然没有到杠的将领,就被给予了大将军衔。

比如说这位曾经在1898年就在布尔战争和英国人交战的卡里普特,德国政府专门授予了他大将的军衔,而这个军衔和元帅军衔在未来和平时期是不会实授的。可以说,如果不打仗的话,那么实权元帅和大将都是不会增加的!而作为巴伐利亚王国第一批大将,卡里普特最大的权利就是可以绕过所有军事组织直接和鲁普雷希特王储汇报一些事情,即使未来他退役了也是如此!

“这是我们新研发的一款弹药,之前,我们发现在实战枪真的只能做自卫武器,威力太小,而步枪太重,射速也慢。所以我们决定在子弹上动,搞出了这么一款卡宾枪弹,出口动能是正常的枪子弹的2倍,但是只有步枪的分之一。不过在正常距离上是够用的。”对于这款步枪,美国人也没有保留。虽然在两国高层,美德彼此之间互相猜忌甚至使绊子,但是在低级交流,尤其是军队,双方还是很和谐的。

至于说这款卡宾枪到底怎么样?肯定是不错的单兵自卫武器啊。至于所谓的缺点也就和卡尔斯少将说的一样。射程稍微近了一些。而威力也小了一些。和历史上德国人2战出现的stg44比肯定差不少。但是这个时代确实是领先的设计!有值得借鉴的必要。

首节上一节1050/108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