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崛起 第1040节

巴伐利亚的汽车工业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开始主要抓载重车辆,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zheng fu订单来维持生产,鲁普雷希特用了10年时间和超过上千万马克的订单总算把戴姆勒养起来了。这容易吗?

第二更奉上~~~!求订阅求打赏~~~!

第2421章 治国 2

至于说到了后来的航空发动机领域?瑞典更是洗洗睡吧!开始的航空发动机几乎都用于军事,瑞典本身就是一个小国,哪有能力在独立在技术最前沿领域打开局面?即使开始的航空发动机技术难度并不大,但是前提是你要有需求!这就好比,有需求的意大利可以搞出当时不错的发动机,但是瑞典是绝对搞不出来的!

而一步差,步步差,飞机发动机和重型车辆的发动机本身就有相同性。航空发动机搞不好的瑞典,在重型车辆发动机方面表现自然也不行,于是,毫无意外,瑞典在动力系统上的差距越来越远!

“殿下,您这样说有失公允,巴伐利亚王国本身就是德意志帝国中的一部分,而您的家族和奥匈帝国之间又有着非常悠久的血脉联系和超乎寻常的关系。你们有非常好的子系统,至少稍微整合就可以造出非常好的产品,你们有广袤的市场,而巴伐利亚王室的特殊地位又给贵国产品的出口提供了各种便利。”

“之前,您说到巴伐利亚需要承担比较繁重的军事义务,但是实际上,这也是巴伐利亚的优势。因为贵国要准备战争的原因,你们把大量的资金投入到军工、重工业、化工领域。而这些领域的发展给贵国的工厂带来了大量的订单。”布兰廷反驳道。他坚持认为是巴伐利亚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区位优势带来了巴伐利亚工业的腾飞,而不是瑞典本身治国方略有问题。

“真的只是因为巴伐利亚所处的位置以及王室的关系吗?”鲁普雷希特笑着问道。“我承认,你说的有一定道理,但是造成两国差异的根本原因我认为在于政府机构的作为上!贵国企业并不能获得政府意志的支持,有不少优秀的企业家他们能发现潜在的巨大商机,但是却因为无法获得足够的资金,以及销售合同而最终破产。巴伐利亚相对于瑞典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当我们认为某项产业值得投资的时候,政府可以以坚定的意志将其推广下去!”

“比如说,硬化装甲,在巴伐利亚搞硬化装甲的时候,世界上除了我们还有两家,一家是美国人,他们搞的是哈维硬化装甲,另外一架是德国克虏伯公司,他们甚至连生产硬化装甲的基材都不能生产,最终,有两家搞成了,是我们和美国。然后我们获得了丰厚的利润和回报。”

“当然,你们会说瑞典是爱好和平的,而且不谋求强大的军备,所以说这种军事专业领域的产业不会轻易涉足。那么我们说另外一个产品,比如说汽车用的汽油发动机如何?为了让戴姆勒先生生产出足够优秀的发动机,巴伐利亚王国先后为期提供了高达300万马克的资金、物资以及各种设施,并且保证在不低于其它厂家生产的产品情况下,巴伐利亚优先采购戴姆勒发动机。”

“同时,我们也为戴姆勒公司输送了大量相关专业的人才,并且向全世界招聘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慕尼黑大学甚至设置了专业的内燃机动力专业、航空发动机专业以及车辆设计专业。我们从技术上、资金上、人才上、销售渠道等多方面给予了企业充分的援助,那么好了,告诉我,戴姆勒先生的身后站着整个王国,而贵国的斯堪尼亚汽车公司身后是谁?”王储笑着说道。

瑞典的技术差吗?其实水平还是可以的,毕竟后世大名鼎鼎的沃尔沃公司、萨博公司、爱立信公司这些都是某一行业顶尖的存在。纵然在后工业化时期瑞典人都能搞出这些强大的企业集团,那说明瑞典的水平还是很高的。而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瑞典政府对这些产业孜孜不倦的支持。比如说萨博公司,能搞出萨博35、萨博37还有后来jas39战斗机,没有瑞典政府买单他能搞出来?再比如说沃尔沃公司,真以为沃尔沃只生产汽车?人家也生产航空发动机的!

所以说,一个关键的战略项目,如果没有政府和国家意志的支持的话,那么是绝对起不来的。也许有些项目并不赚钱,但是他们的存在可以保证国家工业和技术体系能够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然而可惜的是,这个年代瑞典政府对产业的支持和扶持力度都比较糟糕。

“不可否认的是,从政府执行效率,以及国家意志的角度来看,巴伐利亚要远强于瑞典。我们可以在某一个关键项目上十几年如一日的投入。这些投入最终换来了辉煌的成就。但是贵国可以吗?在贵国,民族党是一个想法,社会民主党是另外一个想法,而自由人民党和你们前两者都不一样。那么好了,每一个政策都可能无法持续执行下去,这个问题在原来也许不是问题,但是在未来肯定不行。”王储说道。

“好吧,我承认,您不仅仅是军事上的天才,同时在工业和技术上也拥有常人难以企及的敏锐性。更重要的是,您还是巴伐利亚王国未来的最高统治者,权利集中在您的手中,所以您可以顶住各方面压力来实现自己的计划。”布兰廷叹了一口气继续说道:“我知道您想让我说什么,我承认,在一个犹如您一般睿智的人的领导下,一个中央集权的政府效率会更高。”

实际上,从个人角度来看,布兰廷对于德意志帝国是没有什么好感的,因为他追求的是公平、平等以及和平。所以军威赫赫随时准备大打一场的德国肯定不会受到他和瑞典相当一部分领导者的认可。而同时,德意志帝国又是实权君主制,在已经把君主架空,实现议会党派治国的瑞典看来,也是一个异类,意识形态划分这东西从古到今都有。

瑞典虽然不找事,但是你要认为瑞典本身对军事不关注,那是不可能的!实际上,无论是瑞士还是瑞典,这些国家奉行的是武装中立!以武装力量来保证自己中立位置,所以,当世界大战这么大规模的战事在自己家门口爆发的时候,瑞典的高层怎么可能不关注?

今天两更~~~!求订阅求打赏~~~!

第2422章 未来 1

实际上,在开战之初,瑞典人是看好英法俄的,毕竟无论是人口、资源还是从军队数量上看,协约国都是巨大优势!然而伴随着战争的进行,瑞典人突然发现这个世界和他们的认知有些不一样了......。

在西线,法国人和英国人勉强挡住了德国人的猛攻,而在东线,那个曾经亲自把瑞典从强国的宝座上打下来的俄国在面对巴伐利亚的兵锋的时候简直脆弱的如同纸一般!尤其是让瑞典人难以理解的是,一个不过1200万人口的巴伐利亚如何能攒出如此强悍的军团,轻松的将优势的俄军一次次重创。这让瑞典产生了一种,为何巴伐利亚可以,但是瑞典为何不可以的想法?

在这场战争中,德意志帝国的较高的效率、军队的顽强已经民众的凝聚力远超出瑞典人的想象,他们很难理解为何德意志帝国的民众愿意前仆后继的参加战争,他们不知道最终获利最多的永远是特权阶层吗?腐朽的容克贵族为何会有如此高的效率?他们不应该是一群社会的寄生虫吗?

“绝对的平等是不存在的,社会总会有各自的阶级。我所理解的公平并不是均等分配,而是说付出和回报是一致的。无论是贵族还是平民,当他们为这个国家付出的时候,那么就应该享受应有的回报,战争并不仅仅是贵族和资本家的晋升道路,同时也是普通民众也可以从帝国的胜利中获得好处。”

“我虽然是国王,但是我并不是贵族阶级,我超脱于社会各个阶层之外,我协调他们的关系,调整他们的收益。让这个社会中愿意付出和努力的人获得尽可能丰厚的好处,军事贵族可以通过从小就培养起来的军事才能在战场上实现自己的价值,有经营才能的资本家可以在经济方面一展拳脚,而普通民众可以获得良好的教育,而我会为他们提供升迁的渠道,我会尽可能的增加社会中产阶级的人数和他们的财富,因为他们都是努力而且爱国的。而对于弱势群体,我们应该给予必要的帮助,让他们不至于被这个社会所抛弃。从这个层面来看,其实你我的理念是很接近的。”鲁普雷希特说道。

“也许帝国的胜利出乎瑞典高层的意料,关于军事上的问题,我并不会给你说太多,因为你并没有学过军事,而我从六岁开始就已经接触军事了,我的第一任军事启蒙老师是我的叔叔。利奥波德亲王。无论是巴伐利亚还是普鲁士,相当一部分军官从小就接受过军事教育,你可以不理解,但是你必须尊重事实,那就是,这场全民战争我们已经打赢了,而这场由数千次战斗融合在一起的战争让所谓的偶尔和运气成分降到了最低!帝国的强大和在军事方面的天赋毋容置疑!”

“所以,在对这场战争结果的预测上,胜利的是我们,失败的是你们。你们只能找自己的原因,看看是不是自己某些方面想错了。然后你们才能真正的接触到事情的真像。”王储说道。

谈判就是讲究软硬兼施,所谓的软,不过是让对方放下戒心,更容易接触,然后产生认同,就好比刚才鲁普雷希特王储和布兰廷讨论治国问题,其实瑞典人治理国家的水平还是不错的,在本身实力已经不可能参与大国争霸的情况下,明哲保身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福利是正确的。

但是所谓人比人要死,货比货要扔。但是在面对鲁普雷希特王储这种开挂的存在,现在的芬兰无从民生还是从国家经济技术各个方面都是不如巴伐利亚的!虽然布兰廷嘴上反驳了,但是他毕竟是个讲理的人,不如就是不如!经过一番交流之后,他感到了瑞典在治理国家问题上太和稀泥了,没有一个完善的国家发展战略!他对王储提出的国家应该引导和调整社会、经济和技术发展的想法还是比较认同的,因为巴伐利亚的成功佐证了这一点。

那么好了,前面铺垫了这么多,自然不是为了拉家常!西奥多.罗斯福曾经说过,温言在口,大棒在手!德国这一次是准备拉小弟的,纵然不是军事上的同盟,那么至少也是经济上的朋友。在对方不那么抵触之后,鲁普雷希特必须告诉瑞典人,你们必须学会正视现实!必须知道,在欧洲,自从罗马帝国逝去之后,一个真正可以控制欧洲的超级霸权已经诞生!说句不好听的,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我们已经表示了自己的诚意,那么接下来就看你们的态度了!

“我们现在正在经历一个巨变的时代,一个欧洲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时代,在我之前,从来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将整个欧洲纳入到自己的控制之中,很早以前的西班牙帝国不行,奥地利帝国也不行。荷兰人和瑞典也只是强盛一时。拿破仑大帝看似将整个欧洲踩在脚下,但是也不过是昙花一现,纵然拿破仑最强大的时候,英国和俄国依然是足以匹敌法国的国家。但是现在情况不一样了!”

“日不落帝国已经成为了一个历史名词,他们现在是夕阳,一天不如一天。俄国人被重创了,他们失去了近4成的人口,过半的工业。之前我们用一只手就可以把俄国人摁在地上。那么之后,我们更容易!法国人选择了和我们改善关系。从现在开始,欧洲结束了几百年来的大国内耗的情况,依靠欧洲的技术、工业和经济实力,我认为,我们完全可以创造一个更辉煌的未来!这个未来式建立在各国齐心协力,互通有无,互相帮助的基础上的。”鲁普雷希特说道。

“那么代价呢?”布兰廷面色复杂的看着对面的王储说道。布兰廷知道德国想要在欧洲建立一个以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为核心的联盟体系。这将是一个涉及到经济、政治、科技甚至是军事方面的综合性联盟。

第二更奉上~~~!求订阅求打赏~~~!

第2423章 未来 2

德国人很早就开始为这个欧洲联盟造势了,并且做出了很高的姿态,比如说在关税、人员流动方面提供了各种便利。曾经的协约国成员,比如说罗马尼亚、希腊、比利时已经决定加入,荷兰、挪威、西班牙、意大利也表示出了浓厚的兴趣。甚至就连一直秉承中立的瑞士和卢森堡也表示了参加的意向。

甚至于就连刚刚和德国在战场上拼的你死我活的法国也表示两国之间的新型关系可以先从经贸方面展开。法国人向德国人进一步开放了能源市场,而德国人则投桃报李,表示愿意在殖民地商贸活动中为法国人提供便利。

对于法国人经济上的行为,布兰廷是表示理解,毕竟在战争前,法国人就每年从德国进口大量的煤炭,比如说开战前一年,法国人从德国进口的煤炭占到了全国总需求量的20%。(历史上1913年这个比例是18.4%。)

而德国人生产的焦炭更是占到了法国市场需求量的78%!而需要说明一点的是,在战前,法国人最高年份从英国进口了1276.6万吨的煤炭,而现在,英法之间的贸易几乎断绝,那么对于法国人来说,这部分的煤炭进口自然只能依靠同样十分靠近的德国,而让人们感到意外的是,这份每年超过2000万吨的煤炭订单中的一部分居然给了奥匈帝国。这从某个侧面反映了法国这样做不是短期的权宜之计,而是准备真的建立和德奥之间的新型外交关系了。

毕竟,奥匈帝国的煤炭再便宜,算上运费什么的,也绝对不会比德国的鲁尔区煤矿更便宜。而法国这样做的目的自然是政治上大于经济上。当然,在有些人看来,这是法国对德国心存芥蒂的表现,准备在德奥之间玩平衡,但是在布兰廷看来,正因为法国人这个表现才能证明法国人这次是认真的,毕竟,如果仅仅是短期的权宜之计的话,法国人没有必要在经济困难的时候还从奥匈买高价煤!

所以,整个欧洲,无论是曾经的敌人还是中立国,所有国家都在考虑加入这个新的联盟。想想看现在的欧洲,以及欧洲各国所属的殖民地,如果真的可以整合在一起的话,那绝对是一个非常恐怖的联盟!一战中,光德奥两国都已经恐怖如斯了,那么一旦欧洲其它国家也加入这个联盟的话,那么布兰廷必须承认,在这个世界上,恐怕都没有能对抗这个联盟的存在了。

什么叫大势所趋呢?这就是大势所趋,不管你愿意或者不愿意,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在国内,布兰廷虽然整天强调瑞典的中立地位,但是现在,当他面对鲁普雷希特王储的时候,他是真的很难说出拒绝的话。

“代价?也许战争在未来还会爆发,但是帝国并不需要瑞典在下一场战争中表态,你们只要不做有损德意志帝国利益的事情就可以,贵国依然可以保持中立。我们会降低彼此之间的贸易壁垒,以求双方的资源可以更好的利用和发挥,我们甚至可以开放一些军工市场允许瑞典企业参加我们的部分项目。之前,你不是一直抱怨巴伐利亚王国有更好的区位优势吗?现在这个机会摆在了你们面前,你如何认为?”王储问道。

“这不是一个军事联盟?”布兰廷说道。

“没错,至少现在我们只是一个单纯的贸易联盟。我们只是希望瑞典政府不要因为某些政治原因而对帝国不利,我们表示出了自己的善意,但是并不代表我们不会维护自己的利益。”王储话说的很含糊。

“如果贵方建立了一个欧洲联盟的话,那么对于非联盟国家会区别对待吗?”布兰廷问道。

“肯定会有区别对待,联盟内部的贸易优惠政策不会扩展到联盟外部,在未来,联盟还会成立一个发展基金会,对于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项目予以支持,并且合作研发和开拓某些行业,比如说民用航空领域。所有国家都会从这些项目中获利,但是区域外国家不会。我们还会互相持有联盟内部各国的货币,用来保证各国币值的稳定。同时采用信用货币的方式来减少货币兑换的损耗。而在某些国家遭遇经济困难和自然灾害的情况,我们也会给予一定的帮助。”王储说道。

其实,现在鲁普雷希特的想法和后世欧盟的想法有些类似,都是首先从能源方面入手,然后是关税和贸易。再然后是一体化的经济政策和体系。最后就是准军事同盟。各个成员国可以根据自己需要选择某种程度的合作。

“然而这个条约是排除俄国和英国的?那么如果我们想要和这两个国家保持正常的经济贸易联系,贵国会怎么选择?”布兰廷说道。

“正常的经济贸易联系自然可以允许,但是对于可能损害我国利益的行为,帝国是坚决抵制的,比如说,如果有的国家想要和英俄两国从事军事项目的合作或者是转手了帝国的技术的话,那么我们是绝对不会容忍的!”王储说道。

“那么如何界定军事项目呢?”布兰廷问道。

“所有可以用于军事的项目,具体方面如果贵国需要我们可以列出一张详细的名单。这并不是单纯针对贵国,所有与帝国合作的国家都是这样。”王储说道。

“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我是希望与贵国合作的,但是在某些领域,我们的认知可能有些偏差,我认为一个国家的独立首先就在于可以和任何自己想合作的国家合作,而这一点,别的国家是不应该干涉的。”布兰廷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再争取一把。

“你们有选择合作对象的自由,而我们也有对自己不满意的行为实施惩罚的自由,所谓的绝对自由是不存在的,无论是作为个体的人还是作为群体的国家都是这样。当然,这涉及一个权衡的问题,如果贵方想明白了,并且愿意承担某些后果的话,那么自便。”王储笑着说道。

今天两更~~~!求订阅求打赏~~~!!!!

首节上一节1040/108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