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黑枪小三口 第77节

  在日军即将进入王南的柔佛工业区时,在柔佛准备迎战的王南却在大量‘善良’的华人和本地人的围劝下,不得不带兵转身离去。

  这片工业区已经成为历史上从未存在过的一个新兴滨海工业城市,里面有10万华人和本地人组成的小社会。当年戏称的将军城,已经成了这座城市的正式名字。

  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已经把这座小城市看成了自己的家乡,留下来的基本都是普通人,他们即不想打仗也不想生存的环境被摧毁,很多人就串联着推举了一些人找到王南,劝王南把防守的部队带走。

  这些人带着成百上千的平民百姓苦苦哀求着王南,劝王南不要在这周围抵抗日本人,他们还要在这里继续生活下去,他们会帮王南保住他的财产。

  王南有些无语:整个城都一半多都是他和柔佛苏丹的,这话说的没毛病。

  可看着这些人身后的老弱妇孺,只能无奈的下达了张庆元带一部分人去增援前方的李朝甲,一部分随他撤进新加坡岛的命令。

  王南离开了,一些没走华人名流站了出来,向这块工业区的居民宣布:如果日本不杀中国人,有枪的中国人不得主动开枪。其中有人都说出了:日本人已经保证了不向平民开枪。

  他们说这话时,王南已经带着部队回到了新加坡岛。

  在中国农历小年的那天,日本开始用舰炮和飞机反复攻击英国的岸炮阵地。

  日军近卫师佯装从东北方强行登陆,吸引着英军的主力。

  可夜里,第5师团和第18师团合力攻击长堤西侧,也就是新加坡岛的西北,那是澳大利亚军队防守的海滩地。日军从这里强行登陆成功。

  等澳大利亚军队溃败之后,日军近卫师又转了回来也在同一地点的正北方向登陆,随后三个师团并肩向新加坡腹地进攻。

  英军的岸炮都是不能转身的,这让日本人如入无人之境。

  王南在后半夜时才带着一部分保安部队赶到廷加高地的北方,一队队紧急布防到这里的英军已经准备好了战斗,只是怎么看,前沿阵地里的英国都象是在准备随时撤回来。

  王南的保安部队还没形成夜战能力,以这些人短期训练出来的战力,根本没办法跟日军的精锐主力在野外做战,只能叹着气让李秀和二丫带着人先撤向英军主阵布防。

  经过两年的休养,王南的身手也基本恢复了,他准备一个人这里打上几枪,守到天亮再回去汇合。

  很久没有摸枪杀人了,王南觉得他的手特别的痒。

第一百四十四章 象被狗撵的兔子(二更)

  英军交上火就退了回来,守在了身后的廷加主阵地上,在小山丘上准备继续阻击追来的日本人。

  可面前这支日本人却只在后面慢慢的往前推,似乎在等西边占领了英军机场的部队过来。

  王南独自带着一身装备就潜伏英军撤退前的位置附近,附近都是不算茂密的丛林。

  这身装备唯一不同的就是把20响换成了乌兹冲锋枪,还不是他主动换的,是女人们一定要让他配置上枪厂给他那把特制的。

  他无奈的把短武器只留下了一把新款的大眼撸子和一把乌兹冲(二者子弹一样),三把20响的配置从此远离了他。

  王南忙里偷闲去练枪,可时间还是太少,只能去枪厂察看时就练一下,这费了好长时间才把乌兹冲练了出来。

  他现在世界主流的什么步枪都有样品,可与日军作战,他还是习惯性的拿着他的马枪,因为可以更好的潜伏在日军身边开枪而不被发现。

  可今天他听到日军方向的枪声有点不大对劲,好象枪声有点闷,步枪如此,机枪更不同于那个歪把子。

  进入南洋的日军,装备的都是九九式步枪。简单的说,就是三八大盖扩大口径版。

  王南很久没与日本人交手了,手里也没有日军步枪的新资料,只是觉得子弹不一样了。

  等王南与日军混在一起时,他开始把自己的枪声混在日军的枪声里开枪,谁知道日军才死了几个很快就有人反应过来,掷弹筒噼里啪啦的连照明弹带手雷就对着他打了过来。

  王南极为惊讶,日本人什么时候火力这么强大了?却被压制的无法回头,只能象被狗撵的兔子一样,四处躲着这些小手炮。

  暗淡的夜色本来是他的保护色,可照明弹打出来,他就无处可躲了。

  被子弹追了一会,王南找回了当年纵横弹雨的感觉,开始有余力向四处观察。

  他感觉到除了身后有步枪的射击和机枪的扫射,还时不时有狙击手对着他开枪,因为有些子弹总是准确落在他前进路线上的身形转折点上,不是专业的狙击手不会开枪打这提前量的,而这些子弹随便一发猜对了就可以把他放倒在这里。

  好不容易绕过一个小土包,躲开了那些疯狂追击他的日本士兵视线,王南不敢放松,立刻潜行着找了一个可以藏身的地方。

  他想看下现在的日军都装备了什么。

  等一队队日军经过他身边时,他才发现,这些日军配置的机枪外观与捷克式轻机枪差不多,夜里只能看到一点区别。很多人都背着步枪却拿着掷弹筒,在这不算茂密的丛林里,一步一步的平行推进,借着一发又一发的照明弹仔细的查看着四周,还时不时对怀疑的地方捅几剌刀。

  前后左右不时有日本士兵汇合了起来。互相还喊着一串日语组合上王南名字的读音,让王南听着直接鸡皮疙瘩。

  要不是王南潜行躲藏的经验足够,这样的搜捕换个人立刻就会被找出来。

  大队的士兵过去了之后,还有不少人鬼鬼祟祟的跟在后面,王南仔细看着,他们手里都拿着狙击步枪的,默默的交替着往前移动。

  王南盯上了路线经过身边的一个日本士兵。

  等那个士兵往王南身前慢慢走来时,王南看准了两个照明弹之间的昏暗,一下扑出去抓住他的正要落地前脚往边上一甩,这个日本士兵没来得及出声,就趴在了地上,喉咙正正迎上了着王南的拳尖,喉间脆骨一声闷响,随后王南另一只手对着他后脑壳根儿摸了过去,两个手错了下力,这个日军士兵的脑壳就斜拧在了那里。

  王南抓起他的狙击步枪只看到了装备的是4倍的狙击镜。直到扒子弹时,才发现是7.7口径的子弹。王南这才知道,原来现在的日本士兵把枪和子弹都换了,难怪觉得枪声不对,也难怪日本士兵立刻知道不是自己人。

  王南把这个士兵的枪和子弹都扒了下来。从日军的背后绕回到了阵地上。

  一路上,王南一直在想,日本加强了火力是标准配置还是针对他的?

  王南怀疑的有道理。

  日军在进入新加坡前,就组织了一支专门追杀王南的特遣中队,其火力配置比今天他遇到的这些人更加强悍。

  那些人就没有一把普通枪支,轻武器配置了特别渠道拿到的王南设计的乌兹冲锋枪、步枪是九九式狙击步枪、重武器就是仿捷克式轻机枪的九九式轻机枪,其他就是大量手雷和掷弹筒,还有两个迫击炮组的编制,制定的都是针对王南做战特点的战术。

  只是他们运气不好,上岛后跟近卫师的人混编在了一起,没有碰上王南。

  除了这支专门对付王南的特遣部队,所有参加新加坡战役的普通的士兵都知道遇到王南的战术应对,战前这被当成了一个战术科目进行考核和训练。

  面对这些有了防备的日本人,王南似乎只能偶尔打下黑枪,想象南京那样能大量的杀伤普通士兵的事情几乎不会再发生了。

  在阵地上,王南带着华人部队与英国守了一个白天,日军做了几次冲锋见打不下来,就退回去等重火力运过海峡。

  王南在这期间试了下他手上这把九九式狙击步枪,与他见识到的各种狙击枪相比,也就一般般。

  晚上时日军运上来几门小山炮,随着炮火的加入,阵地上的压力就开始大了起来,几个华人士兵被炮弹击中后,血肉四落尸骨无存,所有人都做好了一夜难熬的准备。

  谁想夜里只有零星的战斗和炮击。

  恶战发生在白天。一大早日本人就开始了炮击,同胞们的伤亡并没有磨灭华人们的斗志,每一个人都冒着枪林弹雨勇敢作战着,愤怒的日军甚至一度放弃与英国阵地的作战,全力攻击华人的部队。

  战况激烈时,王南都没办法用枪法支援别人只能自保,炮火下,要不是士兵们的拼命掩护,李秀和二丫也难说活的周全。

  到了晚上,英军派人过来通知撤退,王南带着伤亡过半的华人部队开始掩埋同胞,背起伤员退向后面的武吉知马山。

  武吉知马山放着英国的大量粮食和装备,英军、澳大利亚师、印度师和王南的华工保安部队的残部延着山势开始构建阵地,这时另一支华人自发的部队星华义勇军,也增援到了前线。

  新加坡岛的各个战略地点都在激战着,各处参战的不只这几支部队,英军、华人保安部队和星华义勇军、马来军团还在各处与日军反复争夺着每一寸阵地。

  海边舰炮范围内的战斗都已经停止了。岛内纵深的战斗却越加激烈起来。等到傍晚时王南手头的部队很快就余下几十个可以做战的。夜里,几个华人伤兵拼死拉着李秀和二丫与伤员们退了下去。

  王南本想潜入到日本人的阵地上,可一发接一发的照明灯让他无功而返。拿起机枪刚打了两个精准的远距离点射,又被日军的山炮瞄了上,只能拉着身边的士兵老老实实的躲起来。

  第二天,日军在坦克的掩护下发起了总攻,几个军队的残兵无力抵抗,在下午时,白人们不知道哪里起的头,一块阵地一块阵地的投降了起来。

  王南见势不妙,立刻带着不到十个人向新加坡方向撤退。

  英国在新加坡市区的外围还有一条防线,等王南带人进入已经成了惊弓之鸟的英军防线内的时候,时间已经到了11日夜里。

  12日白天,新加坡市区的防线已经有两处开始接上了火。

  岛内各处还有多次地方还有部队与日军激战中,日军用坦克带着步兵一路横扫着接近了新加坡,

  到了夜里,盟军马来半岛的最高指挥官白思华已经开始考虑体面的投降问题。

  王南也在思考接下来如何保护华人的问题。把日本人拖入巷战是个很不错的主意,可平民们都在城区里,并且岛内其他地方的人也躲到了城区里。这时再打巷战就等于把平民也拖进战场中,王南一时有点陷入无法决策的地步。

  李秀在他身边提醒他:看英国人怎么做吧。他们打咱们就把命留在这里,他们要投降,我们就得把人撤下来了。

  这个决定很困难。王南索性拿着九九式步枪从自家的阵地前潜出去,在日军掷弹筒的射程外开了几枪。

  可随后,照明弹就高高的挂在了天下,这可不是掷弹筒能打出来的。

  王南看到了迫击炮打出来的照明弹,心中大骇,立刻飞奔开,几秒后,几发迫击炮弹象梅花一样落在他刚刚开枪的地方。只能赶紧潜回自家阵地上。

  13日,城外的战斗都到了最后的时刻,第一马来军团已经全军阵亡,王南留守在码头的士兵只跑回来一个报信的,星华义勇军在城外的几支小部队早就联系不上了。

  王南决定让保安部队的士兵和义勇军们能回到家的全部回家,新加坡所有的华人都知道日本人很可能会专门屠杀华人,可英军要是投降,华工保安部队无力在日军面前支撑。

  与其被日军全歼,再让他们屠杀身后的华人,不如把日军拉到平民中,斗个鱼死网破好了。

  这时英军司令部的命令送到了王南手里,解散华工保安部队、解散星华义勇军,临时少将王南调到司令部待命。

  王南知道英国人已经下了决定。转身命令所有华人士兵:换上平民服装,全部转为平民的命令。

  后面的命令不用下了,华人们都知道该怎么做,在场的人都留下了眼泪。

  王南却看着李秀和二丫,说:“这回又是我们三个人了”。两个女人并不言语,都只看着他微笑。

  一个士兵忍不住问了出来:“将军,您和夫人们怎么办?”

  王南笑了笑:“干老本行去”。

  是日,新加破华人的军事武装正式解散,但王南的心血没有白废,大量的华人平民拿起了手中的武器,准备迎头痛击进入家门的日本人。

第一百四十五章 华人们的反屠杀行动(一更)

  15日,中国人的春节。

  英国司令白思华正式向日本人投降。

  日军大将山下奉文坐在新加坡市政府里的第一句话,就是问王南的下落。他跟身边的人说,只要王南不授首,新加坡就不是日本人的。

  待日本间谍们把新加坡的详细情报奉上后,山下奉文这几个人就开始研究如何肃清反抗情绪高昂的中国人。

  这一期间,他命令进入新加坡城市的部队只守在城市道路的节点上,不得进入民宅,他也怕中国人手里大量的武器。

  想想他就生气,现在日军都已经做不到每人一把新枪了,王南居然把那么多新武器散发给普通平民。

  两天后日军刚上任的新加坡警备司令河村三郎收到了四条命令。

  第一条命令是就地成立南洋华侨协会。

  第二条命令是执行勒索华人的计划。南洋华人要向日军交出五千万元的俸纳金,理由是:华侨支持重庆政府抗日,这笔俸纳金,是向日军赎罪的买命钱。新加坡岛将承担两千万元(历史上是一千万元)。

  第三条命令是针对王南的,南洋的华人何地能交出王南和他的两个夫人,何地不用交俸纳金。

  第四条命令是肃清命令。哄骗华人办理良民证,携带自己一周的粮食,等照片洗出来后才可以回家。等集中适量的人员后,凡是符合9条标准的人,使用不开枪的方式当即处置。

  这9条标准是筹赈活动积极的、慷慨捐款的富人、陈嘉庚与王南的追随者、海南人(日本人眼中海南人全都是共产党分子)、1937年后来南洋又是中国出生的人、纹身的(他们认为都是私党徒)、参加了王南保安部队或义勇军的人、公务员和亲英的人、有武器并尝试扰乱治安的人。以上多指指男性(来自真实史料)。

  一同参与这些命令制定的河村三郎将这条命令补充为:将潜伏着的持敌对的华侨连根铲除,以绝我军作战的后顾之忧。

  随后日军通过汉奸找来了一些华人名流,强迫他们成立南洋华侨协会。他们的第一件事就是通知华人到指定地点交一家人的俸纳金,然后就在那里等候审核和办证。

  在这个过程中,原英国警察、印度警察、马共的叛徒、日本侨民、台湾线人、柔佛州的一些警察和汉奸们都被日本人组织了起来。开始了这项工作。(历史上就是如此)

  新加坡华人的第一枪打的不是日本人,是一个汉奸。

  一个偏激却又穷困潦倒的华人在日军进来后,立刻求一个台湾人把他带到了日军那里,随后又被安排到南洋华侨会里。

  他负责通知一片居民区,让男人们带上七天的粮食去办良民证,照片洗出来再回来。可因为王南的宣传,华人们基本上都不相信这种话。

  这个汉奸见没人听他的话,就与一些华人的吵了起来,华人们越围越多,汉奸并不知道日本人要开始屠杀了,可被四周的人骂急眼了时,居然肯定了华人们的说法:就是要把你们这些人骗过去杀掉。

首节上一节77/15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