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黑枪小三口 第35节

  余下找隐蔽的地方什么的就由李秀和二丫做主,王南累的躺在草丛里动都不想动。这也是他年青,要是换个中年大叔,腰都得累断了。

  天亮的时候,李秀和二丫才忙乎个差不多,连人带车已经躲在了草丛茂密处,外面也做好了隐蔽。

  还好王南过河的地方两边都是草密的地方,不象远处那段平缓的地方岸边全是厚厚的淤泥会留下明显的痕迹。

  三个人又回到了从汤原出来的样子,只是这回他累了,两个女人会给他按摩解乏,端水递吃的,时不时还亲昵两下。

第七十一章 离开哈尔滨的后手

  到了晚上,王南已经恢复了体力,从马家沟这边跳过土围墙。

  围墙这边的草丛不高,王南看了下四周,走出草丛,东边和南边都是菜地,西边是越来越稀落的草丛。

  王南就先往西边的草丛走,可是没走了几步就踩到了水,这片儿低草都是湿地,只好掉头。东边是马家沟城区的一角,王南就向南走出了草丛。

  顺着地边走了三四百米前,就转到一条土路上,土路那边是坟圈子,夜晚借着月光星光看过有些渗人。

  在小路上背着马家沟的方向往南走,没走多远就看到了前面有火车道,这下大概的方位一下子就清楚了,王南这才转头去接李秀和二丫。

  这条小路通的方向王南也不懂,可顺着走能离开城区就对了。

  三个人推着自行车就沿着小路就往前走,走过火车道,再往前走有些靠近木柴厂南面的一些房子,三个人小心又小心的走了过去,路从前面进了一个屯子,屯子口有个十字路口,一头接着木柴厂那片房子。

  走到这个十字路口,王南还在心里嘀咕着该往哪里走合适的时候,十字路口的前面有个汉奸警察从路边走了出来,王南立刻端枪对准了他。

  他看到了三个人,却愣了下,然后自顾自的背着王南站在路边解裤子撒尿,却半天也没听到水声。

  王南就端着枪看着他,看到他一副假装什么也没看见的样子,想了想,一条汉奸警察的人命他倒不在乎,就是不知道前面有多少人守着,开枪容易,可再推着自行车离开就有点难了。

  忍下了开枪的冲动,挥手让两个女人往背着木柴厂的方向走,李秀和二丫就推着自行车转过路口向右边走去。

  王南看到那个汉奸警察身上没带枪,人又老老实实的站在假装撒尿,有些好笑。这还是王南第一次看到这种明智的汉奸警察,想着他也不会傻到乱喊乱叫,就收回了枪,一边快步追上李秀和二丫一边回着头盯着看,直到远了看不清才收回了视线。

  那个汉奸警察在看到王南三人的时,刹那间就在晕暗的月光中从身形和组合中认出了是王南一家三口,尿当场就被吓憋回去了。接着急中生智假装撒尿,实际上两腿都已经软了,强挺着站在那里。

  王南已经走出视线之外他也不知道,等了很久很久,露出来的肚皮早被蚊子叮了一片大包,却还强挺着,等周围一点除了昆虫鸣叫什么声音也没有了,这才小心的扭回头,见路面什么人影都没有时,才快速提上裤子,跑回了路边的小窝棚里,倒在铺上就蒙上被子假装睡觉,只是心呯呯的跳的,到天亮都没停下来。

  就这样,王南三个人在王兆屯前横着向西走去,走了几里地,有惊无险的穿过了几个路边的屯子,这才算走出了哈尔滨市区,三个人提着的心放了下来。

  现在可比离开汤原那会的徒步好了很多,走着实实称称的土路,有自行车驼着包,又省力,带的东西又多。

  路弯弯斜斜,走着走着三个人的方向感就有些乱了,顺着路再往前走看到有屯子,更远处好象是条火车道。

  王南感觉现在是在往西走,却又没办法确认。经过个高点的土坡时跑了上去,在高处看了下前面,火车道这边有好几个屯子,离的又都不远,道这边还有条公路。可他的方向感一点都没有,站在那里有点头痛黑灯瞎火的往哪里走。

  就跑回来小声跟李秀说了下,三人虽然也就走了10里地这样,可还是在路边找个小树林先安顿了下来。

  反正已经出了哈尔滨市区,没有了大队人马的堵卡搜查,三个人又没有着急赶路的意思,看不明白路就在这里休息好了。等天亮了,再看周围是什么情况,实在不行就找个人打听一下往南的路怎么走。

  话说哈尔滨市区里,秦家岗经过了一天的搜查,没有发现与王南三人相似的目标。日本人又转向了道里和偏脸子(火车站西北的一小片地方),因为这两块地方小人少,只留下傅家甸做最后搜索。

  在哈尔滨大戒严时,王南的徒弟李朝甲就被父母看管起来,他爹怕这孩子学了点本事就拿着枪冲动的跑出去闯祸,就把他的枪和子弹都收回去,人也不让出门。

  直到道里搜完了,他家也没什么人怀疑时,这才放松了管教。

  可这半大小子也不是个安份人,趁夜里父母都睡觉的时候,把藏起来的20响和子弹起了出来,从家里翻墙出去,拿着双枪在不远处的街道上端掉了日本人的一个岗哨,打死了不说,还一个个补了枪,又把尸体身上值钱的和看得上的东西扒了回来。

  王南教他的这点东西他一样也没漏下。

  日本人一下子炸了窝,连夜把道里围了起来,一家一户的搜查王南三个人。

  这半大小子回到家里,父母也不敢大声骂他,只是他爹气的踹了他几脚,又把枪和子弹藏了起来后,全家装作没事人一样配合着日本人和汉奸警察的搜查。

  日本人拿着王南一家三口的照片一遍一遍的搜,凡是能藏人的地方都翻遍了,什么房顶、仓房、地窖、障子缝一处不漏,可就是找不到正主。这是自然,徒弟干的好事,却拿着王南三口的相片找人,怎么能找到?

  所有的军警集中在道里这片折腾了几天,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直到后来两个人同时出手时,日本人才知道在哈尔滨市里还有一个手法跟王南一样的枪手,这人不象王南还有个照片留下,日本人不知道他是谁,就没法通缉,更没办法找人,只能被动的防守,别提有多苦恼了。

  这半大小子记吃不记打,隔了半个多月,又把枪拿了出来,出去打了几枪,回来虽然还是被他爹踹,可隔上段时间他又往外跑。

  他爹拿他没办法,他自己也怕出了事牵扯到家人,就搬出去找个了小房子单住,倒还有些小心谨慎,起码隔上半个月一个月才出一次手。

  几次之后,他堂叔就找了过来,这俩人合作起来,他也不瞎打一气了。

  李四给他提供情报,他就专挑那些值钱的、值个儿的日本人和大汉奸出手,让哈尔滨的日本人和汉奸吃尽了苦头。

第七十二章 不经逗的二丫

  王南三个人后半夜就在树林里休息了,早上天亮的时候王南爬到小土坡上,有了太阳就分清了南北,王南朝火车道方向看过去,几百米外的火车道边上有条南北向的大马路。

  等下来这么一说,三个人决定就顺着这条大马路往南走,反正大马路通的肯定是大些的地方,走错了都比乡间野路省力省事。

  可是稍一琢磨又发现这个白天还是走不成,因为自行车太惹眼了。

  这时代的自行车是高级奢侈品,一辆要一百五六十个大洋,走在公路上更会远远的就吸引人的注意。

  早上公路还算安静,可走在可走在路上一遇到日本人和汉奸,在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推着自行车都不知道往哪里躲。总不能见到日本人就硬冲?或者人跑掉把自行车丢给日本人?显然,这样的路,最好还是昼伏夜行好了。

  推自行车走有好处也有坏处。

  好处是带的东西很多,王南端着枪在前面开路,两个女人一人推上百八十斤没问题。上下坡或者难走的地方,王南就前后帮着推着。

  坏处是只能走硬实路,地里和树林容易扎车胎,也很难推动。而硬实路上肯定会有来往的人,目标太大,任谁都能一眼看得到,跑都没法跑。

  这时的自行车远没有后世那么皮实耐用,懂修自行车的人可以开个大铺子,堪比后世的4S店。可三个人现在都没有修理能力,只是自行车还没出现什么问题而已,可一旦坏了的后果可想而知。

  三个人只能原地休息,等天黑再从公路上往南走。

  王南还好些,白天或夜里都常出去开枪,想睡就睡。

  在哈尔滨住了这么长时间,李秀和二丫已经习惯了城市的生活作息,熬下夜还行,还不太习惯白天睡觉,头两天已经在野外休息的够够的,今天躲在蚊帐里了强行迷糊一会,可翻来覆去的,怎么也睡不着。

  索性坐在蚊帐里找事做。

  这是新买的蚊帐,黑龙江用蚊帐的人很少。一个是因为没那么多楼房,也没有先进的取暖方式,睡火炕的老百姓们挂蚊帐不方便。再个就是气候与房屋结构的关系,东北的房屋封闭性好,气候原因全年开窗时间也短,少开门窗自然蚊蝇就少,蚊帐用的也自然就少。

  王南在夏秋间徒步往南走,主要是野外住宿,这蚊帐就是必备的东西了。这顶大蚊帐应该是南方大双人床挂的大蚊帐,一个的空间就比三个日本蚊帐要大,李秀看带这一个就够了,就丢掉了日本人的小蚊帐。当然,三个人待在一个蚊帐里,也只是够用。

  两个女人先是低声嘀咕,王南同样睡不着,就贴过来,闭着眼睛搂着李秀的腰在那里养神。

  李秀没刻意躲着自家男人说话:“咋就又要来了哪”。

  二丫说:“要不我给你烧点开水?”

  这话显然没揣中李秀的心思。

  只听李秀自顾自的说:“我都按着那接生婆说的做了”。

  二丫又劝:“她不是说了,什么时候有是天意嘛”。

  李秀:“不会是我有问题吧?要不你来试下?”

  二丫期待太久了,闻言心中大喜,浑然不知李秀只是随口一说,扭捏的说:“我那个刚过去,又不是时候”。

  李秀撇一撇嘴说:“要不要现在就试?”

  二丫低着头没看到李秀在说反话,大羞道:“姐,大白天的,那可不行”。

  李秀眼睛一瞪,说:“哎,我就是说说,你还真敢想啊?”

  二丫呆在了那里,半天才反应过来:“姐,你逗我啊?”

  李秀瞟了二丫一眼,想埋汰二丫几句,话到话边只是重重的哼了一声。

  被逗着玩的感觉不太好,二丫知道王南没睡,说:“那南哥来碰我不算”。

  李秀恼了:“那也得等我先怀上,你听到没有”。

  二丫虽然不还嘴,可心里也有些不高兴,暗自想着一些事情。

  李秀发了会牢骚也就清明了过来,回过头来想也觉得自己太着急了。

  看到二丫无精打彩不经逗的样子,抓起腰上王南的手,就按了上去。

  二丫一下子僵在那里,动也不是,不动也不是,眼睛直勾勾的看着李秀的手。

  王南知道怎么回事儿,手上的感觉让他不由的使了下劲,可随后啪的一声,他的手挨了一巴掌,耳边就听到李秀在说:“有蚊子”,随后就把他的手掰开了。

  然后李秀又若无其事抓着王南的手的跟二丫闲聊,二丫低着头没有说话的意思,只一声没一声的应对着。

  李秀看这丫头真伤着心了,就抓着王南的手调戏着她,二丫只能抱着脸说:“别碰我,别碰我,再碰我抢啦”,不一会两个女人就抱着王南的手笑作一团。

  自家两个女人的小胡闹让王南心痒痒的,又不好做点什么,只得强行一边一个搂在怀里强迫她们老实点睡觉。

  二丫高兴的应着,她就是不想睡也要这么舒舒服服抱着王南的胳膊躺着。可李秀不干,硬要趴在他身上睡觉,东扭西扭的就把二丫挤一边去了。

  就这样着闹会睡会的待到晚上,三个人把自行车抬上路,沿着大路上向南方走去。

  当天夜里顺着大路走了30多里地,才找个地方休息。

  这一片全是地,能隐蔽住三个人和自行车的地方不太好找,三个人找到了一块勉强可以挡住别人视线的洼地,做了个地坑,大白天又开始睡觉。

  第二天夜里三人走到了双城子边。

  这时的双城是有城墙的。年初的双城保卫战,让日本人损失了不少人,现在各个主要路口都有关卡。

  前面就是双城了,三个人就下了大路,转走小路绕过双城。三个人谁也没想进双城转转,特别是李秀,她可也不想着在路上东看看西瞅瞅的拖拉下去。

  这一带都是庄稼地,完全没有可以遮掩的地方。三个人只能慢慢的向东绕行。

  推自行车不象徒步,可以任意转换路线,三个人找路找的比较辛苦。尝试了几下各种方式,就由王南先在前面趟路,两个女人躲在合适的地方守着车子休息,等王南找出一段合适的路,再回来接应两个女孩子,就这么辛苦的一点一点往前挪。

  临到早上天快亮了,也没绕出多远,三个人只能找个土岗子在背着双城方向待着,稀稀拉拉的几棵小树,不高的草丛,勉强能挡上远处的视线。

  三个人在这里看到周围远处经常有人走过,偶尔还有人扛着枪,就没有都睡觉,留一个人轮流看着周围。

  起身警戒时,王南手里拿什么枪都可以,李秀却只拿短枪,二丫不知道在再想什么,把马枪拿在手上,子弹退出来就趴在那里练习瞄准。

  傍晚的时候,王南看出四面的田地、地垄和田边的路,都是顺茬的南北走向。想了想,干脆叫醒两个女人,三个人就在夕阳下推着自行车顺着地边快速的向南移动。

  一路上经过好几个大屯子,王南没有理会偶尔出来看到三人吓的发呆的村民,趁着有亮,只是一个劲的往南走。

  天黑下来前,三个人看到了远处出现了一条成片的树木草丛,应该是一个河道。看着近,走着远,紧赶慢赶在午夜才到了那里,找个合适的地方休息起来。

  等天亮了,王南走河边一看有些傻眼,这河可不浅。王南估量了一下,自己不带枪弹勉强用狗刨游过去,可女人和自行车上的东西不知道咋办了。

  站在河边也看不清两边有什么,只好回去先吃早饭。河边的屯子不多,三个人干脆就准备白天走一段,找到大路了再睡觉,于是收拾收拾就往西边大路的方向寻去。

  河边草木茂盛,推着自行车很不方便,在河边的地边费劲的走了两里地,自行车重的没办法推,只好往北返回段,从屯子边的村路推行。有路才好推车,王南也就不管能不能被周围的村民看到了,顺着这路上推着自行车就往西边大路的方向走。

  一路穿过五六个小屯子,三个人有点苦闷,每过一个屯子都被老百姓围着看西洋景,有些孩子甚至还一路跟着,都是来瞅自行车的,这时的农村就没几个人见过这东西,差不多全屯人一拥而上的看新鲜。

  大人们还好,看到枪,也不往前面凑,至于他们说什么问什么的三人一概不理,低头赶路。

  可跟着走的孩子们有些太皮了,不象老实孩子那样跑过来摸一下自行车就跑,而是使劲推或者拉,枪都不怕,两个女人气的不得了,又拿这些孩子没办法。

  皮孩子们一直跟着三个人,王南只好端起枪走在自行车边上,这些皮孩子们才离的远了些,一直到饭点儿时才散开跑了回去。

  在路上找个人问明白了大路的方向,三个人对方向心里有了底。在午后走到了离大路不远的地方,把自行车停在了河道的草丛里中。

首节上一节35/15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