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黑枪小三口 第29节

  只是对报复的方式有不同的意见,大部分日本人希望抓几倍的中国人报复性枪毙,但一些地位高比较重要的汉奸和一些日本人中的中国通不同意这种无意义的做法,认为这会引起更强烈的反报复和中国人普遍的反抗,不利于今后的统治。

  但日本军方的报复声音最终还是有占了上风。从随意枪毙中国人的做法改成了在开枪的这一片区域里搜索,搜到的所有可疑人员和违禁人员无需审讯直接拉到街头枪毙。

  军方的参谋分析了昨天王南最后几次开枪的位置,他认为袭击者应该向东跑掉了,但他的同谋或者包庇者还在这一片居民区里。

  谁想,王南对因他牵累而无辜死去的那些中国人很内疚,一大早就抱着两把匣子枪背个小包,鬼鬼祟祟的躲在离正街不远的地方,看日本人是不是还敢报复。

第五十六章 谁在报复谁

  日本人计划动用一个中队的兵力,放一个小队带着大量的汉奸把外面围住,再打散了一个小队的日本士兵带着100多号汉奸分散开,按街道和胡同砸门入户进行搜索。

  还有一个中队放在了东边防止万一。

  王南并不知道日本人的排兵布阵。却在在日本人开始往这片区域集中的时候,看到一些街口和小胡同都没有人看守,就从胡同口扒着向外,看到日本人和汉奸都在往一个街口集中。

  王南立刻在胡同里往那个方向跑。

  在外面围着的小队接到了展开命令,正在展开时,王南移动到了不远的地方。

  看见日本人扎着堆,抓住时机两把匣子枪全力开火,光天化日之下,一下子放倒了十几个日本宪兵,随后又钻入了胡同。

  找个角落压好子弹好,王南又跑了回来,与追上来的日本兵打了个照面,王南靠着小巷子口露个眼睛,把手上的枪一伸就开火,两只枪都打空仓后,二十多个日本兵已经被劈头盖脸的打倒了一半多,余下的刚找到藏身之处,王南已经闪开了。

  日本士兵看着小巷子里倒在地上或死或伤的同伴,心中骇然。这些人不少都是在战场上打了几轮的人,哪怕是刚补进来的新兵,也是经过近一年的严格训练。

  不管新兵老兵,从来没想到小巷子里会遇到这样迎面的袭击,子弹迎面而来,根本没有还手的余地,还没等大家找好掩体还击,对方又不见了。

  士兵们被打的压抑、郁闷、委屈、无奈,新兵老兵好几个手脚都发抖了起来。一个分队长大声的喊话,让余下的人立刻往前冲,可等这些人拐进小巷子走出巷子口的时候,王南又绕回到他们的身后,一阵枪声过后,这些日军全部倒地。

  随后王南又开始补枪,他恨这些日本人拿无辜中国人的性命威胁他,所以宁可浪费子弹也要确认杀死。

  等刚进入街道散开搜索的宪兵和汉奸们集中起来赶到这边时,胡同巷道里只余一地的死尸。

  日本人和汉奸们面面相觑,只好先在那收拾残局。可正准备叫军车过来拉尸体时,枪声又响了起来。

  这次是在军车那里,这些汽车本来是准备在这里等着拉一些可以敲诈的人和抄家来的财物回宪兵大队的,现在司机们都倒在了地上,汽车的玻璃正面都留下了一个个子弹洞,那是王南为了把枪里的子弹都打出来,无聊之下开的枪。

  这回日本人和汉奸们都感觉到头皮发麻,这个袭击者根本不怕他们,白天就敢在街上开枪,现在的情况,也不知道是谁在报复谁。

  王南在日本人大部队来之前,又打倒了十来个人,这才飘然而去。

  回到家里,他补子弹的时候才发现,三次行动,就用去了几百发子弹的三成还多。

  匣子枪里子弹多,可实战的距离短,不能静心瞄准,很多时候都是在双方移动中开枪,还要经常用子弹压住对方,有时为了压弹方便还得把余下的两三发子弹打出去,命中率远远没有步枪高,子弹消耗的飞快,于是就琢磨哪里有子弹好去抢。

  王南觉得日本士兵们的战术安排就是三大件:歪把子机枪压着,小手炮打着,余下的都是三八式步枪,当官的只用王八壳子手枪。根本没有匣子枪,当然也不会有匣子枪的子弹。他倒是从警察手中抢到过一把红9柄的匣子枪,估计警察手里有不少匣子枪,就开始琢磨怎么到警察手里补充子弹。

  下午的时候三个人在家里闲聊,王南按他知道的街道情况做了一个计划,李秀拾遗补缺的完善了一个引蛇出洞的方案。

  晚上的时候,王南费了很大的劲,才借着黑暗没有惊动守在街面上的人,移动到一个警察派出所不远处的街道。

  自清末有警察一词,古今大抵层次一致,底层的派出所,中层的警察局/署,高层的警察厅。傅家甸的警察署比较大,王南不敢硬碰,只能打这种最多十几二个人的派出所的主意。

  躲在正街的阴暗角落里,王南这才发现隐蔽移动比跑步开枪都要惊心动魄,要自己的眼睛耳朵全都用上去感觉其他人的所在,还得琢磨着对方的视线能看到什么不能看到什么,有时几个人守着一段街道,还得等着对方的头和眼睛看不到自己时才能移动。

  人的眼睛有120度左右的平面视角,瞳孔的正前方看的最清楚,侧面对移动物体敏感。从侧面跑去,也得等人的头转过去才行。后世射击游戏把人视角定在面部正前方左右加起来有90度左右,那个就有点不真实了。

  潜行对身法要求非常高,起码的不能有什么声响,基本都是踮脚尖走。还要利用各种角落和阴暗的位置,或贴墙,或蹲坐在地上,或者半倒着,躲着对方的视野。遇到路不通的时候,还得翻过一些死胡同的隔墙,体力消耗很大,这一路比飞贼大盗还要小心。

  更神奇的是,王南发现如果自己瞪大眼睛看人的时候,对方往往会感觉到有人在看着他,不住的往他所在的位置打量,甚至有的人还要过来查看查看。

  而眯着眼睛看或者用余光瞟看的方式就没有这个问题。关公不睁眼睁眼就杀人,除了表现关公的忠义,也有这种战场上的学问在内。

  王南歇了会,才躲在小胡同口儿开枪,把堵在正街面戒严的两伙日本士兵和汉奸警察都打倒在地。距离不远,枪枪有准,杀人反倒是王南这一路过来最容易的事儿。

  把这两伙人都打倒后,王南没有离开,而是在这里继续守着。

  不一会就看到派出所里的人蜂拥着跑了出来,王南蹲在那里,看着这些汉奸警察们冲了过来,人不多,也就七八个这样。

  这些人有胆大的冲在前面,胆小的就落在后面躲躲闪闪的,王南眯着眼睛等着所有人都进入枪的火力下时,一一打死,一个胆小的人听到枪声就躲在了一个门洞里趴下,王南只好冲出去跑了几十米,才一枪打死这个人。

  远处立刻传来呼喊声,王南没时间从地上的尸体身上察看枪弹,立刻折返回来,冲到胡同后面的街道上,又对着已经惊恐起来的日本人和汉奸们开了枪。

  把街面上目光所及的人影都躲的躲倒的倒,王南就又往回跑,钻过小胡同,跑过一地死人的正街,进了对面的小胡同。

  而其他地方的日本人和汉奸们,一点点抽出人手来开始向枪声响起的地方围堵。

  这个时期,全世界都没有什么成型的巷战战术,更没有反恐战术,不管哪个国家的警察也没有演练过对付象王南这种花样黑枪,多数都是枪声在哪里响就往哪里跑,最多放几个人在街口做下拦截。

  日本人就这样被他调动着,人都集中在了这两条街道上,两百米外的派出所那里就空了下来。

第五十七章 新枪与新娘

  王南从小胡同里面翻过一家院子的两道墙,这才到了路边,派出所就在眼前。

  派出所的正门挂着一把大锁头。

  王南不知道这些人为了争谁留下来差点开了枪,所以当班的小头头不得已把大门锁上,让所有人都去,结果所有人的一个没剩,都倒在了王南枪下,几个人一起携手共赴了黄泉。

  要说汉奸警察中冤死的肯定有不少,可这是没办法比冤的乱世,除了自己的亲朋好友,谁会为他们多流一滴眼泪哪?

  王南看了一眼周围,用手抓住锁头用力别着拉,可大锁头铜锁鼻纹丝不动,王南愣了下,总不能用手里的匣子枪管去撬锁吧?赶紧在左右地上墙上的找家伙。

  可街面如此的干净,连块砖头都找不到。还好记得翻墙过来时,那家院子里好象有一堆木柴,应该能找到斧头一类的东西。

  又翻回那家院子,翻到了一把长木柄的大斧,抓了大斧再拿上两根木柴,又跳了回来。

  用木柴卡在锁圈里,抡进大斧头对准木柴的位置,“碰”的一下子,大锁应声打开。

  王南被自己劈开锁头的声响吓的赶紧丢下斧子,拿出枪四处张望,可能距离有些远,他紧张了好一会也没人过来。

  这才用最快的速度进了派出所,里面的房间多数都是锁着的,有铁皮的那个房间,一看就是跟枪柜有关的。

  王南又跑出去把大斧和木柴都拿了进来,从派出所的里面把门关好,砸开了枪库。里面没有几把枪,好点的枪都被人拿走了,剩下的都是老旧的长枪短枪,多数都是左轮手枪,王南对这些枪没什么兴趣,直接去翻子弹的柜子。

  各种子弹分门别类的放着,匣子枪用的毛瑟有一小堆,用油纸盒装着,大概七八百发,王南估计外面死去的警察手里应该会有几把匣子枪。

  王南在枪库里找到了个皮挎包,把子弹收到包里,就往外走,可没几步看到一个门牌上写着所长,心有所感,临时起意一脚就把门踹开。

  狭小的所长办公室里,一个三门柜一个办公桌,都是挂锁,王南听了下外面没有人声,四周看了下也就桌上的铁壳子电话有份量,随手抓起电话砸开了办公桌抽屉上的小锁头。

  在抽屉里一大堆纸的下面压着八封大洋。

  过去的大洋民间会每50个包成一个纸卷,叫一封。纸的颜色有两种,四封一种,估计是两拨人送给这个所长的。

  东北人对数字没有太多忌讳,地广人稀嘛,肯出力气就比关内绝大多数地方的人生活要好。移民又占多数,没法计较风俗上的细节,所以只要是双数就行,好事成双嘛。如果是山东人,四还是比较吉祥的数字,所以送礼时取4很常见。

  王南在抽屉里没看到纸票子和其他财物,估计不占地方的都拿走了。

  再砸开木柜子,就看到中间门的隔层里面放了个大木箱子,盖子是虚盖着的,拿开盖子就看到一把匣子枪的木盒子。

  王南看到匣子枪心中大喜,急切的拿起木盒子,哈,木盒子下面居然放了一长一短两个弹匣,这把匣子枪居然是弹匣式的。

  王南两眼放光,把枪拿出来在手里端详。全新的枪身,还带着工厂的味道,烤蓝似乎在闪着荧光,有些地方还能看到枪油的痕迹。

  除了用枪匣装弹,枪管有些长,其他的地方都和王南手里的10响匣子枪大差不差,就多了一个拨动的开关一头标着N一头标着R。枪下面的木箱子底还放了50发子弹一盒的10盒子弹。

  这把枪是德国毛瑟刚刚出来不到两年的新枪M1930,因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匣子枪市场,这批新型枪出厂没多久就有相当的产量进了中国。王南还没见过这种新型的快慢机型,可不妨碍他知道这是好枪,拿起来就爱不释手。

  这把原厂毛瑟是这个所长无意中搞来的,还准备拿来送礼用哪,就这么被王南截了胡。

  王南兴奋的一时间忘了离开,站在那里就把子弹压入大小枪匣,大的能压20发子弹,小的是10发。试了几下更下换弹匣,这可比压弹夹要快多了。王南更是欣喜若狂,立刻把这把枪端在手里,恨不处马上试下。

  这年代还不流行快速换弹的说法,这把枪在多数情况下还是从上面的抛弹口用弹夹压子弹,所以厂家才仅配了一长一短两个弹匣。王南不懂,还以为拿出匣压弹是最新潮的上弹方式。只是用了几次才会知道,那要有多余的弹匣才会方便一些,只有一个弹匣时,还是从抛弹口用弹夹压的快些。

  王南又在这房间里翻腾了半天,却没有新的收获。

  提着新枪在外面翻出了块布,把木箱子和驳接的木壳子都丢掉,大洋和子弹包在里面,也懒得再踹其他的门去翻找什么,提着布包就往外走,站在门里感觉外面街道路面上人影晃动,又提着枪回头,从警察局的后面推开了扇窗,跳到了外面。

  派出所的后面是条窄胡同,一般是用来冬天贴窗户纸的。王南顺着走就进了一个大点的胡同,胡同口很安静。

  王南本想试试新枪,可很快改了主意,这周边已经全被日本人和汉奸围上了,不开枪他们还只是堵着街口,一开枪肯定会围过来。

  王南用尽耐心,什么翻墙走壁,什么蹲爬滚窜,打黑枪当大盗用的十八般武艺什么都用上了,慢慢的绕开人声沸扬的街口,用了两个小时多才回到了家里。

  虽然有拿到好枪的兴奋,可被两个女人迎进了家门后,满身的疲劳反了上来,全身一股子懒散劲儿,人往小火坑上一倒,指头都不想动一下,干脆就躺在坑上眨起眼睛养神。

  李秀让二丫用准备好的热水给他洗脚,她自己给王南脱衣服擦身。王南懒着不想动,她就和二丫一起翻动着王南,等擦到腰部时,二丫就抿嘴笑着盯着她看。

  李秀知道二丫在看她,抬头凶凶的对二丫无字的说了几个字,二丫就笑着低下了头继续一遍遍用热水擦脚。

  随后李秀用发抖的手给前后都擦了一遍,王南全身激灵了一下,一下子瞪大了眼睛,差点没坐起来。某个部位的变化让李秀呆了下,脸上的红晕眼见着就涨到了耳后,满身的皮肤也开始泛红起来。然后忍着惊讶抓在手里,匆匆擦了几下,心里呯呯的乱跳,不敢回味就赶紧把王南的大裤衩子提了上去。只是暗暗偷想自己当新娘时会发生的故事,越想脸越红。

  王南有贼心没贼胆,不敢主动起身,只好合着眼睛等着两个女孩子上坑,谁想太累了,等着等着,慢慢就这么横在坑上睡着了。

第五十八章 武林秘笈

  也许是被那幕街头洋景启了蒙,短短两天,李秀就蜕变成了真正的大妇,开始在各方面经营小三口的家庭。家里的油米柴盐,衣包被铺,让王南白天出去时从外面采买回来,有些就自己开始动手做,二丫被她支使的屋里屋外溜溜转。

  不大的小屋里有了真正家的样子,在两个女人逗嘴中,在与李秀的亲亲我我中,家味越来越浓,王南都能感觉出来两个女人经营出来的小家无声的融化掉他从外面带回来的血腥味。

  与家相反的是哈尔滨的街道,处处紧张的气氛。日本人抓不到王南,就不敢再互相报复下去,只是四处搜索,抓不少倒霉撞到他们手里的人。

  日本人从一进哈尔滨开始,就无恶不作,给中国老百姓带来了财产损失和无尽的耻辱。

  这个时期的日本人对中国人几乎只有杀戮和压迫,直到1935年日本人才改变了对东北人的态度,因为他们发现,东北人多地广物产丰富,光凭日本人自己也利用不了这些资源,最后还是需要大量的中国人,才转为怀柔政策,用各种方式奴化中国人。

  可那是三年后,现在的中国人被日本人往死里欺压,路上见到日本人必须要让路敬礼,见到日本国旗也必须这样,否则就会被日本人打骂,如果被宪兵队抓住就会往死里打。

  再就是被汉奸们欺压,他们做为日本人的走狗和具体事务的执行人,坐在中间姿意妄为的,日本人压榨中国人到八分,可能还会留两分让中国人苟活着给他们继续创造财富,而这些汉奸执行日本人的命令时要加码到十二分,根本不想给同文同种的中国人留下活路。很多时候老百姓们最痛恨的人不一定是日本人排在最前面,而是这些天天打交道的汉奸。

  而日本人则乐见其成,凡是需要背黑锅的坏事都指使这些汉奸们去做。

  很多中国人的产业被日本侨民强占,中国人的工资也到了最低点,市政工程也没有了。更让中国老百姓怕的是日本人在修工事四处抓劳工,成年男子在哈尔滨市区内都失踪连连,大量的中国人能回关内的回关内,要不就跑的远远的,走不了的也尽量早出早归不敢乱跑。

  这几天的天气开始变坏,天一直阴着,雨说下就下。

  王南就在每天晚上跑出去开上几枪,为了让日本人不盯着“家”的这片区域,他不得不每次都潜行到四周几百米外的地方再往远走着寻找机会开枪。

  白天就听从李秀的分派给家里买各种各样的东西。

  粮食是最重要的事情,王南准备多备些大米放在家里。一大早出了门溜到附近的粮店。不大的粮店里只有杂粮,细粮一样都看不到。

  这时日本人还没限制中国人不得吃大米,可是市面上的大米也都被他们搜刮了过去。

  王南和伙计多唠了几句,才知道汉奸们把控了细粮进城,头两次先让各粮商进货入城,而后又用军购的名义明着抢劫,所以没背景关系的粮店也不敢卖细粮了。

  与伙计熟悉了些,伙计就小声跟他讲:“你要是有钱,可以到后面那个胡同里问下,那边有人卖自家的”。

  王南就转到后面的胡同里,果然有人遮遮掩掩的走过来问:“买大米吗?”

  王南问了下价格,分两趟扛回去半麻袋的大米、一面袋子白面。

  又转回去买了一些油盐酱菜。

  这期间倒是知道了现在市面上花什么钱。

首节上一节29/15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