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黑枪小三口 第25节

  她们只知道王南枪法好,一打二打三的甚至一打六,她们都是亲眼所见,感觉王南打日本人就象打猎一样。

  也许打猎会遇到危险,但是猎人们不都活的好好的嘛。

  她们这是第一次知道王南在开枪的时候会有这么凶险。

  李秀很想抱着王南大哭一场,王南这是为三个人搏命。他把日本人都打死了,他会觉得这是养家糊口吧,自然也不会向自己的女人炫耀什么。他倒下了,三个人就都没了活路,还用说什么?

  她突然明白了王南给她大眼撸子的时候随意说的“一把枪就够了”是什么意思。

  含着泪水提着手枪就冲向王南。

  二丫跟着李秀的后面,一肚子帮不上忙的悔恨,咬着牙发誓:我也要练枪,也要练那么准,我也要跟着他开枪。

  在两个女孩子跑到王南身边的时候,他已经缓过神来,刚才两场战斗已经耗尽了他全身的精力,可接下来扒些枪和子弹就得赶紧离开这里,日本人在周围肯定还有军队,没办法放松。

第四十六章 两个都是好生养的

  李秀提着大眼撸子冲到王南身边反而不知道说什么好,上上下下看了半天,发现王南的脸不知道怎么就变得有了些棱角,再配上刚刚血战完还残存的凌厉眼神,人一下子就立体起来,面前的人一股子果敢刚毅的气质,英气逼人。

  李秀呆了呆才把这个面孔与平常对着她笑呵呵的爱人哥哥模样混合在了一起,心中的依靠和爱意也就带上了些敬意,还有稍许的陌生。

  半晌才说:“没事吧?”话气不知不觉中变的更轻柔了几分。

  心里却开始想着小家庭以后一定要找个能安心生活的营生,到时一定少让王南碰枪,一定,一定。

  王南笑了笑,一脸的灰土只露出几颗白牙来,对着李秀白净的鹅蛋脸儿说:“没事,赶紧收拾下,扒下枪和子弹,再拿上吃的就走”。

  二丫站在李秀身边,忍不住说了句:“回头你教我们练枪吧”,圆圆的小脸上挂满了彷徨不安。

  王南说:“好,回头就教”。

  眼神却再一次扫过李秀那精致的鹅蛋脸,把那张脸的关心、紧张、悲愤、痛哭、轻松、开心和爱意的注视,都放在了自己心里的最深处。

  鹅蛋脸儿是东方审美中最具有美感的脸型,至少从唐朝用到民国,可随后就被人摘了牌子换成瓜子脸这个三五不搭的马甲。来源据说是建国后的无上夸奖某女演员时用了瓜子脸这个词儿,传开后很多人都忘了鹅蛋脸儿这种正确的历史叫法,也不知道有多少孩子拿着瓜子质问过父母,要是没见识的父母还真无言以对。前两年网红那种跟瓜子真就一模一样的脸型,正名叫锥子把脸,东北话里贬义词的现实版本。多说一句,大饼子脸指的是脸平,不是脸圆。

  三个人站在空旷的庄稼地里,地上的嫩苗只有一攮高,四周除了散开了的三匹还活的歪歪斜斜的战马,就是一地的死尸。

  王南重重的叹了口气,等腿不再发软了,才走到死去的骑兵前,开始收集枪支弹药。

  李秀也回到了现实,拉着二丫就跑向边上那一摊人。

  不一会王南就听到二丫在喊:“大南哥,两挑子全是吃的”。

  王南正在看几个骑兵的马枪,应了声好,开始挑起枪来。

  由于手头这把马枪的关系,王南对马枪抱有很强烈的好感。可是这5把马枪看过去,没有一把成色过得去的。

  也是,骑兵的马枪在训练和战斗中,磕磕碰碰,外观就已经不象个样子了。加上骑兵所处的环境灰尘更大、环境更脏,保养也更困难。这几把马枪,至少有这两天就没擦过,看着枪机里的泥油和枪膛里的灰斑,王南不打也能知道这几把马枪比普通步枪还不如。

  王南又从跟前死去那匹马的背包里掏了掏,里面不少小罐头,就从马背上扯下件雨衣包裹在里面。

  随后挨个翻着几个骑兵的皮前盒把子弹装入了自己的前盒后盒,同时扒一下口袋,骑兵身上的钱明显多了些,每个人身上都有些金银,不少上面还留有暗暗的血迹。

  王南有些物伤其类,这些畜生在中国欠了多少血债啊?

  走到两个女孩子这边,他把在骑兵和战马身上扒来的东西都递给了李秀,因为上次在糖梨川小屯子的时候,他就发现了,现在三个人是李秀在掌钱。

  李秀看到了首饰上有暗黑色血迹时也愣了下,随后沉默无语。

  王南把地上十几条枪翻了翻,歪把子机枪没打响就被日本士兵压到地垄上,枪身上全是土,懒得捡。短枪又是把一看就是很久远陈旧的左轮手机也只看了一眼。东北军的旧步枪也只是稍看了下新鲜,也就被他丢在了一边。

  只拿了两把过得去的日本三八式步枪,合并两条后盒的弹药带,又拿了两条完整的标准弹药带准备给两个女孩子练枪用,这才重新有了富余的枪和子弹。

  李秀在两个挑子里翻出了一大堆吃的东西,猪肉、鸡肉、鸡蛋都有。更让她高兴的是挑子里调料齐全,还有一小葫芦的豆油。她把肉蛋油盐大葱花椒大料和一面袋子大米重新放在一个挑子里。

  王南混身还酸软中,看到李秀往挑子里集中着吃的,无奈的叹了口气,使劲揉了下肩膀。

  二丫还在一堆尸体中扒财物,收获也很丰富,不时的举起来给王南和李秀看。

  这是很古怪的场面。两个俊俏的大姑娘在一地死尸中翻来翻去,却不时传来的她们喜悦的呼声。

  王南呆呆的站在那里,看着她们,时间有些定格。让家人吃饱喝好是男人的宿命,有女人就有了未来。

  王南看着两个女孩子在眼前晃来晃去,不由的把视线往下看了些,自制的粗布衣服裤子宽实肥大,实在是看不出什么景致来,却在心想着,都好生养的,将来子孙满堂,再回去看大坟里的人也能让他们高兴。

  两个女孩子把东西划拉好都先放在挑子里,王南把扁担拿了过来,把枪和子弹都放到挑子里,挑着试试,还能行,没有想象的那么重。随后两个女孩子就往草丛那边跑,在那边两个女孩子背好自己的包,再合力抬着王南的大包小包,与王南汇合起来。

  王南挑着挑子带路,三人赶紧从庄稼地里向南穿行。李秀边走边讲,要到前面找个地方窝起来,晚上再走,以后都走夜路,宁可少走,也不要象今天这样。二丫后知后觉的帮着腔。

  穿过庄稼地走两三里路远,三个人才找到一条向南方向的小路。又沿着这条小路往前走了两里地,这一片没什么遮住人的地势,只能加快脚步。王南还不习惯挑东西,肩膀上的扁担压下来,象杀到肉里一样的刺痛,只能咬着牙快走,起码得找一个能藏住人的地方再慢慢调整。

  这时听到后面传来马蹄声,三人回头看到有人骑着马追了过来。

  三人看到的时候已经来不及跑了,赶紧东西一放,一人端起一把步枪,这回王南聪明了些,端起长枪的同时,把匣子枪也抓在左手上,却又发现忘了压梭子子弹进去,来不及压子弹了,只能把匣子枪再放回盒子去。

第四十七章 被撵着跑

  再近了些,来人开始挥手示意,速度也慢了下来,三人看出来不是日本兵,也没有敌意,这才就把枪口放了下来。

  到了近前,王南认出是义勇军的那个魁梧汉子,他跑到三人前面时,缰绳一甩就跑到马下,拱手大喊:“小兄弟,俺们团长让俺过来谢谢几位”。

  王南一问,原来那个团长带着他还有几个人这两天就在围着这一带转悠着侦察敌情,听到枪声就跑过来看动静,到了战场上没有看到活人,只看到了满地的死尸,还有骑兵的战马,却没看到是谁干的。团长站在马背上四处打量,看到了一男两女三个人,从装束上看象是王南他们三个人,正在往南方走。

  这个团长激动直拍大腿,日军一个分队的步兵外加5个骑兵,这要是东北军精锐也得一个排的兵力才敢说能做到全歼,战损还得比日本人高不少。至于他们现在这些人已经没有那么多重火力,哪怕再多上几倍的人都难做到全歼。

  他在之前见到三人时,第一眼就看出来只有王南一个人手上沾过不少血,两个大姑娘连杀心都没有。

  而王南一人拿着一把马枪就干掉十来个人外加五个骑兵,这可是团长从来没听说过的事儿。

  就赶紧派魁梧汉子追了上来,特意表达感谢和敬佩。这种高人,能结交最好,哪怕是擦肩而过,这起码的礼数也是丝毫也不能缺。

  这汉子看着三个人出他们的临时军营时只背了一把马枪和两把短枪,可这会又是一人一把步枪,外加一大挑子吃的和好几百发子弹,心里又敬佩又羡慕。

  王南借着这个机会详细的问了去哈尔滨怎么走,魁梧汉子讲的很细,方向和路上的可以定位的特征都讲的特别细,并且把义勇军和日本军队汉奸部队的大概情况也一一道明,一直说到渡口过江后怎么走合适。

  与魁梧汉子挥手告别后,王南按他说的路线,开始向南边隐约可见的小山岭山脚下走去,从那里往南就是巴彦县,巴彦县有两个渡口,顺着巴彦县向南偏东方,是巴彦渡口,只是日本人已经往那个方向去了。最好是往江的西边走,那里江边可以找到船。

  三个人按这汉子说的,决定先到巴彦县附近看看再定。

  魁梧汉子和王南都没有说正常的路线,因为那要从呼兰境内穿过,在哈尔滨对面过江。这条路早被日本人封的死死的,带着武器和两个大姑娘无论如何都走不通那条路。

  王南领头,没敢走大路,只是朝着大致的方向走。

  来回找路,经常要绕来绕去,还得注意隐藏身形,又扛着挑子,所以王南走的很不舒坦,好不容易在天黑下来前找到一个能藏住人的地方。

  眼看着天黑星亮了,又累又乏的王南赶紧简单的做了个很小的窝棚,随便吃了点肉干就开始休息。半人高的窝棚让三个人在两个连起来的蚊帐中挤在了一起。李秀挤在中间,她怎么躺着都不得劲儿,二丫识趣的不去惹她,可小窝棚就这么大啊,她想回个身都难。

  想了半天,李秀一咬牙,起身就把两顶蚊帐中间的门都打开,王南和二丫就躺在那里听着她的动作,她把枕着的衣服包往王南这边靠了下,然后抱着王南的胳膊贴在了王南身上,王南感觉到柔柔软软贴了过来,身体有些僵强。

  李秀红着脸壮着胆子说了声:“睡觉”,就抱紧了王南的胳膊。

  二丫在黑暗中睁大了眼睛,心里那个羡慕。

  早上起来,王南只感觉全身酸痛,这一夜李秀搂着他的胳膊紧紧的,他觉都没睡好。起来活动了下腰腿都听到了骨头节嘎巴嘎巴作响,胳膊上的肌肉都生硬的鼓出了个条,只能在心里暗暗发誓:下次要搂着她睡,绝对不能让她再搂着。

  等钻出了窝棚,王南立刻感觉到周围有异常,目光所及处有很多人在活动,有的在村子口,有的在路上,仔细的看过去象一伙人,从军装上看,应该是哪支义勇军。

  这时的义勇军,有红色的人民义勇军,也有地方武装的,还有马占山带着的东北军,也有土胡叫的字号,各有各的主张,各有各的活法,互相之间还有着各种矛盾,还好的是大家的主要目标都是抗日。

  三人不想跟这些义勇军再有什么关联,各杀各的好了。稍一合计,连早饭也不做了,打好包,三个人背着抬着扛着,赶紧绕开义勇军的方向南疾行。

  路边地边的草丛都不算密,三个人小心查看着四周的动静,慢慢的向南移动,一个多小时后才把义勇军远远的甩在身后不见踪影。

  三个人松了口气,坐在地边上歇脚。李秀看到王南在揉着他那酸痛的肩膀,就贴在他身后帮着揉,二丫只好假装乖巧的走到一边四处看风景,却看到一股日军从一个村子边穿过,二丫赶紧叫上二人,三人只好东躲西藏的绕着上路。

  这一天,四处都有大大小小的部队,好几次他们三个人都被这些人远远的看到,还好,义勇军也好,日本人也好,都没有派人追上来。

  三个人就游离在两军中间,被这些部队赶着撵着的,时而向南,时而向北,时而又东,时而又西,只是多数时候往北往西走,在傍晚的时候就被赶到了绥化县城的东南边,四面都是庄稼地,没太多草丛灌木可以躲藏,远远的看着了呼兰河道上的草丛灌木,却没办法过去躲藏。

  快到晚上了,三个人都看出这些部队都不会追他们三个,王南估计是他挑着挑子,长枪又都放在挑子里看不出来,两个女孩子大包小包的,远远看去让人觉得是一家逃荒的。

  于是就大胆的顶着远远几拨人的目光往一个小河岔子边上挪。这里只有不多的灌木和草丛,沙滩也没有,窝棚地窝都不好搞,可三个人一身的重东西,被当狗一样的撵着一天了,实在实在没了力气,就瘫在这里勉强着休息。

第四十八章 第二把匣子枪

  二丫坐在那里傻看着挑子里的肉,昨天的鲜肉现在都成了曩肉,再不吃就要变臭了,嘴里一个劲儿的嘟囔着:“被他们撵的连肉都没吃上一顿”。李秀用眼睛挖了下她:“臭了就扔了,命重人还是吃的重要?”二丫在她看不到时无声的嘟囔说:“都重要都重要”。

  王南也很无奈,从昨天上午打那一场,结果到现在都没消停下来。脚上的鞋都不跟脚了,只能脱下来让李秀用针再补一下。

  王南有点后悔当初怎么没找双日本人的铁钉鞋子穿了。他扒回的背包多数都有日本兵的备用鞋子,他打死的日本兵脚上都有皮的铁钉鞋。要是一个老兵的话,肯定第一件事就是找双合适的鞋子套脚上。可王南没当过兵,更不是老兵,也没有这个见识。这边的老传统更是忌讳穿死人鞋,所以他见到的所有的鞋子都没有留。

  这一路走来,自己缝的鞋不结实,只能坏了就缝,都不记得补过了几次了,李秀和二丫没有合适的针和线,只能先对付着,就一直将就到现在。

  三个人准备晚上光线阴暗的时候再搭上蚊帐,现在就扒着小河岔子的土梗四处看风景,两个女孩子轮流给王南揉着肩膀。不一会,就看到了一大队的东北军由几个日军兵带领着,向北方行军。三人借着草丛灌木让过了这些人,看着前后没有人,顺着小河流往南边又挪了几里地,这周围路边溪边的草丛高了些,相对而言在这里过夜也能睡的安稳点儿。

  在王南寻找休息的地方时,看到远远的有一群人。

  天色已晚,只有余晖。天空上飘着几条彩色的云彩,地面上还有最后一点余光。王南决定过去看看,如果是义勇军,说不定可以安心的生个火。

  让两个女孩子先在边上的草丛中休息,他拿上马枪和匣子枪就潜了过去。

  这个时候都能感觉到天空在快速的黑下来,王南借着草丛的遮掩弯腰跑了过去,在一百多米处才看清了那路上有几辆大车,一辆坏了的大车堵在最前面,马都被压在车辕下,大车周围有几十个东北军军服的人,还有一个哇啦哇啦叫的日本人在那里,一个应该是翻译在边上对着这些人说着骂着这些人的话,昏暗不定中能看翻译的对面有个挂着匣子枪的军官在骂着手下赶快卸车。

  不用说也知道,这些人都是汉奸。

  这个时期还没有把伪军这个词传开,在满洲立国被中国人称为伪满,意思是不正统的满洲政府。而伪军这个词的出现是日本人开始组织和训练满洲军队时,也就是一个多月前,才开始出现的,还没流传开,直到全面抗战才遍晓中国。

  王南看了看四处,都是黑乎乎的,稍远一点儿就看不清什么了,这才是真正的黑枪机会。

  就又往前挪了二三十米,在几十米的距离上,抬起马枪对勉强能看清人形的日本人开了第一枪。

  紧接着就将已经快分不清的汉奸军官和翻译打倒在地。

  余下的东北军汉奸在几个排班长喊话下都在往后面跑,根本不管日本人和军官的死活。王南没有对他们开枪,只是慢慢靠近那辆大车。

  站到跟前才看清倒在地上的三个人已经死去,远处已经全是黑暗,余下的东北军汉奸也不知道躲在了哪里。

  看不见四周的情况,王南只好竖起耳朵仔细听了下周围的声音,近处没什么人声。就端着枪慢慢挪到那军官的身边,站在他的身边时黑的只能勉强看清他身上的匣子枪形状,王南心中有些高兴,这是第二把了,以后倒是可以左右手同时练了。

  把这把匣子枪摘了下来,又从这个军官的口袋里的翻出来几个桥夹的子弹,翻译没带枪,日本人带的是王八壳子。

  正想往回走时,看到军官的右手腕闪闪发光,王南就又蹲了下来,把三个人的手腕摸了一圈。东北军军官和日本人都带着手表,有手表就会有钱,又开始掏他们的口袋,把三个人的口袋里还真有不少纸票子和银元。

  随后走到斜在地上的大车边上,摸了下车上的麻袋,感觉里面都是粮食。这个王南不需要,他就拿着匣子枪和子弹慢慢退了回来。

  回去时地面全是黑的,走到大概是李秀二丫藏身的位置上,小声喊了两下,两个女孩子应了声,才发现已经走偏出去几十米远了。

  王南觉得在这里还是不安全,黑灯瞎火的带着两个女孩子就从地里往大概的南方走,三人忍住了困乏,走了很久才找到一个草深的地方,这才用枪支起蚊帐打了个地铺休息。

  天蒙蒙亮的时候,三个人没敢再出发,只是借着光亮在这里周围又找一个能藏住人的地方,挖了个地窝,躲在里面补觉补充体力。

  从草丛看出去,四面都有些拿枪的人影在活动,还时不时传来几声枪响。

  三个人就轮流放哨,一直等到晚上。

  火也不敢点,一整天就嚼着肉干充饥,等到了晚上,这一路上存下来的肉干都被吃光了。

首节上一节25/15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