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保安团 第71节

   从女子师范出来,郑卫国又忙着去找郭参谋长商量军火的事儿。郭参谋长笑道:“我就知道你耐不住xìng子。怎么样,去女子师范演讲还顺利吧?”

  郑卫国轻描淡写地说:“过程有些曲折,结局还算不错。”

  郭参谋长还不知道发生刺杀大案,笑了笑,扔给郑卫国一张纸,说:“你先看看这个,看中什么我们就想办法弄些回来!”

  郑卫国接过一看,见是苏联援助军火的清单,上面写着密密麻麻的军火数量和单价。他粗略地看了一遍之后,欢喜地合不拢嘴,说:“竟然有这么多!毛子挺仗义的呀!”

  这批物资确实不少,共计T-26坦克82辆,76毫米高炮20门并附全套防空设备,114毫米野炮80门,76毫米野炮160门,45毫米反坦克炮50门,37毫米反坦克炮80门,重机枪300挺,轻机枪1600挺,另外还有大量弹药,其中步枪和机枪子弹就各有1000万发。

  除了武器之外,还有不少辅助装备,比如载重汽车、火炮牵引车、坦克修理车等等,最让郑卫国感到惊讶是里面竟然还包括马具12副。(注:以上数据均为史实,为苏援的第一批军火,空军物资未列入)

  郭参谋长苦笑道:“多?你以为这全是给二战区的呀!苏联提供的20个师的装备全都在这儿了!”

  郑卫国愣了愣,说:“20个步兵师?轻步兵师也不只这么点儿重武器吧!火炮就不说了,轻重机枪是不是太少了些?”

  **重武器向来比较薄弱,一直依靠轻武器的火力优势在局部和rì军对抗,如果连轻武器的优势也无法保证,就根本无法跟rì军抗衡了。

  郭参谋长双手一摊,说:“谁说不是呢?我们的人跟苏联方面交涉,要求增加机枪数量,可苏联元帅伏罗希洛夫却说什么现代师编制小,机动灵活,有这么多武器就够了!”

  郑卫国气得一巴掌拍在桌子上,怒道:“这个老毛子真他娘的可恨,敢情死的不是俄国人!”

  郭参谋长叹了一口气,说:“如今我们中国是内外交困啊,苏联人能给咱们卖武器就算不错了。别的国家像美国、英国都是隔岸观火,比俄国人更可恨!”

  郑卫国有些沮丧地说:“就这么点儿武器,还能有咱们的份吗?”

  郭参谋长说:“多要是不可能了!军委会准备在武汉进行一场大会战,这些武器大部分都要运到南方去。不过,少量弄点儿还是没有问题的,八路军据说也能分到一份呢!”

  郑卫国心情略好,说:“那我得好好想想挑些什么武器好!参座,你能不能带我去军火库看看?”

  郭参谋长忙摆摆手,说:“这恐怕不行!军委会对这批武器非常重视,都是专人专办,我们硬凑上去太犯忌讳了。再说,为了防止rì寇空袭,武器都分散隐蔽在各个仓库,不可能每个地方都去看看吧!”

  郑卫国说:“那有没有对这批武器比较熟悉的人?咱们大老远来一趟,总得挑点儿好的弄回去呀!”

  郭参谋长想了一下,说:“嘿!你别说,还真有一个!”

  这个熟知内情的人叫王国章,是兵工署负责接收军火的技术官员,这批苏联援助的军火就是他去验收的。巧的是他这个时候刚好在西安,在郭参谋长的引见下,郑卫国很快见到了这位专家。

  这位王专家一见到郑卫国就激动不已,又是敬礼,又是握手,仰慕崇拜之情有如长江之水滔滔不绝,又如黄河泛滥一发而不可收拾。郑卫国则是莫名其妙,一头雾水,只好求助地看向郭参谋长。

  郭参谋长笑着解释说:“你在华北抗战的英勇事迹已经传遍了全国,王专家听说之后非常崇拜你啊!”

  郑卫国恍然大悟,感情是粉丝啊!呵呵,这就好办了。他心里乐开了花,嘴里却说:“不敢当,不敢当!郑某不过尽了军人本份而已,略有薄功也是靠将士用命!王专家千里迢迢赶赴苏联,为国家弄回来这么多军火才是劳苦功高啊!”

  王专家满面惭sè,忙道:“郑将军过奖了,王某也就是帮忙验了一下货,可不敢居功!郑将军,您是民族英雄,有什么事儿尽管吩咐,王某一定尽力!”

  郑卫国说:“不瞒您说,这回还真有事儿求您帮忙。”说着就把来意道明了,希望从王专家口中了解一下这批苏援武器的xìng能。

  王专家笑道:“这个忙王某还真帮得上!郑将军,这批军火种类可不少,不知您想要了解哪些武器?”

  郑卫国说:“哎呀,我现在也是两眼一抹黑啊!王兄,你就捡你知道的说吧!只要是好东西,咱儿都想要!”

  王专家说:“要说好东西吧,也就两样。一是76毫米高炮附带着全套防空设备,照空灯(即探照灯的早期称呼)、听音机(通过声音监听rì机动向的仪器)以及其它仪器一应俱全。这个炮啊,我去苏联的时候亲自验看过,命中率非常高,比眼下国内各类高炮的xìng能都好……”他一边说一边比划,恨不得现场给郑卫国打两炮看看。

  一说到技术上的事儿,这个王专家就收不住嘴了,直讲得手舞足蹈,唾沫横飞。郑卫国忙给他倒一杯茶,说:“那个,王兄,您慢点儿说,先喝口茶!”

  王专家轻咂了一口,见郑卫国兴致不高,有些疑惑地说:“怎么,您对这种火炮不感兴趣?我跟您讲,这炮真的……”得,话匣子又打开了!

  郑卫国听了一脑门子的汗,忙道:“王兄,你且听我说。这个炮啊,我知道它好。可是这种武器在我国也算得上是战略xìng武器了吧,而且才20门,肯定是要归军委会直辖的。我手中不过一个师的兵力怎么可能配备这样好的武器呢?再说我们33师在华北多以运动战、山地游击战为主,防空呢也多采用机动防空,像这么大口径的高炮也不是很适用。”

  王专家一拍脑袋,说:“哦,郑将军,您这么一说我就明白了!”他叹了口气,连说可惜了,又问道:“那T-26战车您看如何?虽说是三十年代的产品,可它重量轻,火力猛,非常适合我国的战场环境,xìng能也比rì本鬼子的强一大截!”

  郑卫国苦笑道:“战车虽好,恐怕也不是我们能够染指的。”历史上,这些火炮全部装备到了第200师。这个师是中国第一个机械化师,曾在昆仑关和缅北痛击过rì军。不过说实话,仗打得很不好,主要是因为中**方高层对于机械化作战一窍不通。像号称“小诸葛”的白崇禧竟然让机械化部队进攻连公路都没有的昆仑关,差点没把第五军给打残。

  王专家搔了搔脑袋,一脸为难地说:“郑将军,那个,除了这两样也就没什么别的好货sè了!”

  郑卫国吓了一跳,说:“不至于吧!我看清单里面还有114毫米口径的重炮呢!”

  王专家一拍桌子,恼火地说:“您快别提了,一说起这重炮我就一肚子的火!”不等郑卫国答话,他就开始大倒苦水,说:“这批炮式样陈旧,构造笨重,炮身上刻着的制造年份是1890年,距我们接收时已将近40年了,还是第一次欧战以前帝俄时代的东西。全炮重量特大,shè程又近,只有5000多米(还不如轻迫击炮),原来是用6匹马挽拽,但是中国马体小力弱,随炮来的挽具尺寸太大,和中国马体不相配合,用8匹马拉都根吃力。”

  这确实是一种很坑爹的武器,是斯大林专门从旧仓库里淘出来的。历史上把这种火炮运回来后,因为炮太陈旧,光清洗整修就花费了不少时间。由于移动困难,shè程又近,炮兵们都不敢用,所以进口的80门基本上都算是摆设。在抗战各军史中,没有关于114榴弹炮的参战纪录。

  王专家激动地说:“郑将军,您是懂炮兵的!您想想看这种进入阵地困难,移动困难,shè程又很近的火炮,在战场上多危险!而且像这么陈旧的火炮搞不好就会炸膛,依我看简直就是一堆废铁!”

  郑卫国忍不住说:“既然是这样,干嘛要买回来呢!”苏援跟后来的美援有所不同,是有偿的,需要用粮食、毛皮、矿石等物资交换。

  王专家气愤地说:“毛子太狡猾了!他们给咱们演示的和出售的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儿,明明有新货的,也掺了大量用过的旧货。可眼下就他们愿意卖给咱们,旧货咱儿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郑卫国气得大骂了几句,又颓然道:“哎,我也只能骂两句让心中痛快点儿,徒劳无益!你还是说说那个76毫米的野炮呢?”

  王专家说:“这批炮算比较新式,比114毫米重炮要好一点,但也是第一次欧战时的东西,是沙俄用过然后被苏联军队淘汰下来的,距今也有30年了。各方面xìng能必然也会下降。另外,俄国货都是傻大黑粗,像这种炮虽然轻一点儿,但用6匹马挽拽还是很吃力。”

  第三次长沙会战时候1门苏制m190076.2mm野炮炮管灼烫红透,引起膛炸事故,好在没有伤到人,同时一起参加炮击的德制,瑞典火炮都没有同类问题!唯一值得高兴地是,该炮shè程,jīng度尚且还算可以,能够和rì本野炮抗衡,并不明显处于下风。

  郑卫国自我解嘲地笑了笑,说:“算了,看来大口径的火炮是指望不上了。好在敌后战场用得着的地方也不多。王兄,你再说说别的武器吧!”

  王专家又介绍了37毫米和45毫米两种口径的战防炮,以及各种型号的轻重机枪。其中45毫米战防炮和转盘机枪还算不错,也比较新,其余的武器不是旧货就是坑爹货,价格还都不便宜。像45毫米战防炮开价7000美元,简直就是明抢!

  听王专家讲完,郑卫国忍不住说:“我怎么觉得咱们是被毛子给坑了呢!”

  王专家生气地说:“可不是咋滴?依我看苏俄和帝俄都是毛子,一样的狼子野心!”

  郑卫国骂道:“还不如德国人呢!起码德国人没给咱儿卖次品!”

  王专家却说:“德国人也不是什么好东西!”据他讲,德国人在抗战初期,故意更改战防炮炮弹上的密封材料,致使多门火炮炸膛,严重影响了我军备战。之后卖给中国的毛瑟步枪也是军方检验不合格产品,也就是把次品卖给了中国。

  最后他以多年接收军火的经验总结说,这些西洋人没一个好东西!德国人背信弃义(指德国中断与中国的合作,改为支持rì本),英国人落井下石(指英国在上海、香港阻挠中国抗战,并一度封锁滇缅公路,切断了中国的外援),俄国人趁火打劫(指俄国用旧武器套换中国的粮食和矿产,大发战争财,导致大量国人饿死),美国人火上浇油(指美国对中rì实施武器禁运,却将大量战略物资买给了rì本。)

第一百三十二章 争夺军火

   郑卫国从王专家那里回来时天sè已晚,郭参谋长他们等不及早就走了。好在留下了汽车和司机,不然人生地不熟的还真是麻烦。汽车一路急驰,很快到联络处前的一个街头。郑卫国突然看见张长贵站在路边使劲儿的招手。还以为出了什么大事呢,忙让汽车停下。

  张长贵着急地说:“不好了,师座!我们现在回不去了,记者多得都把大门给堵上啦!”

  原来,女子师范的枪击案已经传开了,本就是军界超新星的郑卫国瞬间成了当红炸子鸡。大报小报的记者们闻着血腥味儿就追了过来,非要采访郑卫国不可。现在联络处的前后门都是记者,而且来头都不小,不能硬撵。

  郑卫国感到十分惊讶,说:“不至于吧!”

  张长贵说:“您要不信的话,自个儿看看去呗!”

  郑卫国下了车,偷偷到街角看了一眼,只见门里门外挤了一大堆人,吓得忙把脑袋缩了回来。

  张长贵兴灾乐祸地说:“怎么样,我没骗您吧!”

  郑卫国气得踢了他一脚,说:“nǎinǎi的,怎么会有这么多人!这起码得有一个加强连了吧!”其实院里院外的不光是记者,还有不少是师范的学生和慕名来投的热血青年。当然,有身份有地位的人一般不会干这种堵门的事儿。

  张长贵偷偷看了看,说:“师座,怎么办,要不要进去?”

  郑卫国没好气地说:“去个屁!这还有完没完了。成天被他们缠住,正事儿别想干了!”他猛得一拍脑袋,笑道:“有了!”

  张长贵奇道:“师座,您想到了什么好主意?”

  郑卫国说:“快来,快来,咱们换身衣服!”

  过了一会儿,人群里突然有人喊道:“郑将军来了!”众人一回头,果然看到一名身穿中将军服的男子走了过来。只听呼啦一声,人群就挤了过来。

  跑在最前面的是一名记者,边跑边喊:“郑将军,我是新生活报的记者,请问您对今天发生在女师大的枪击案有什么看法!”

  另一名记者兴奋地说:“听说五名特务都是被您一人击毙的,请问是这样吗?”

  一名师大的女生挤上前来,激动地说:“郑将军,我,我总算等到你了!”

  记者眼睛一亮,忙问道:“郑将军,请问您跟这位美丽的小姐是什么关系?您是不是因为她才去的女子师范?”

  “有人说您到师大去为了找意中人,请问……”

  “郑将军,请问您为什么现在还没有婚配?”

  “请问……”

  ……

  “呃,其实我不是郑将军,敝人姓张!”张长贵实在顶不住了,只好把帽子取了下来。记者一愣,忙拿出报纸跟上面的照片比对了一下,发现果然不太像。

  张长贵得意地笑道:“怎么样,我就说我不是吧!呃,那个姑娘,你等我们师座干嘛,有什么话我可以帮你转达转达!”

  那女生羞红了脸,一跺脚转身就跑开了。人群中发出一阵善意的笑声。

  一名记者灵机一动,说:“这位将军,您也是33师的吗?”

  张长贵一愣,说:“是啊!”

  记者忙递给他一张名片,说:“敝人是西安青年报的记者,跟您做个独家专访!”其他的记者也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迅速围了上来……

  次rì一早,郑卫国和张长贵穿着便装去见西安办事处吴德海处长,商量弄军火的事儿。刚走上街头,郑卫国就看到一张小报上写着:军界新星背后的女人——记郑英雄与某女二三事。

  张长贵看了一眼,吓了一跳,忙躲在郑卫国的身后。

  郑卫国狐疑地看了看,没有做声。岂料,没走几步又看到一张小报上写道:惊天秘闻——民族英雄在女师大遇袭的真相,原来与她有关!标题下面还贴着一张师大女生的照片。

  张长贵忍不住说:“呵呵!师座,这个女的我认得,昨天晚上还来找过你呢!”

  郑卫国骂道:“少管闲事!我问你,你昨天是不是跟记者说什么了?”

  张长贵忙道:“没有,绝对没有!”

  郑卫国拿来一张报纸,指着上面的名字说:“你敢说这上面姓张的知情人不是你?回头就治你泄露军机的罪!”说着恨恨地走了。

  张长贵忙跟在后面一个劲儿地讨饶,说:“师座,师座,您别生气,我这也是上了记者的当啊……”

  到了办事处,吴处长早已恭候多时了。他笑道:“郑老弟,我就猜你会一大早赶过来!”

  郑卫国笑道:“是不是参座在背后说我坏话了?”

  吴处长笑道:“不愧是抗rì名将,一语道破天机!参座说你是个急脾气,让我们尽早做好准备,已便及时配合。”

  郑卫国大喜,说:“那就有劳吴兄了!”

  吴处长忙道:“不敢当,不敢当,都是为党国效力,何况这是吴某职责所在。郑老弟,不知你这回想要什么武器?”

  郑卫国说:“想要几门37毫米的战防炮和转盘轻机枪,炮弹和子弹要多弄点儿,那182副马具最好全部弄到手。”

  吴处长笑道:“你可真够贪心的!”又问道:“机枪只要转盘枪?我听说这种武器制造很粗糙啊,不如选那种用弹链的。叫,叫什么来着,咦?一下子竟然想不起来了。”

  郑卫国说:“是不是马克西姆-托卡列夫轻机枪?”

  吴处长说:“对,对,对!你看我这记xìng!听说这种机枪跟德国的MG34一样,叫通用机枪,即可以当轻机枪用,又能当重机枪用!依我看你不如选这个好!”

  郑卫国笑道:“你从哪儿得到的小道消息!这种机枪真要赶得上MG34的话,毛子能舍得卖给我们?”

  MG34是通用机枪,而托卡列夫则是通通不能用机枪。当时苏联没有轻机枪,为了救急只好将马克西姆重机枪简化,去掉了水冷套筒,改用两脚支架,搞出了一个四不像的怪物。你说是重机枪吧,不能提供持续火力(枪管容易发热,更换还比较麻烦);说是轻机枪吧,不能携行攻击(太重,是捷克式轻机枪的两倍)。

  这种实验产品总共生产了2500挺,其中一半无偿送给了西班牙,剩下的则卖给了中国,价钱还不便宜。由于设计不成功,仅仅生产了一年就因为技术过于落后被淘汰了。而淘汰它的正是捷格加廖夫(DP27/DP28)转盘轻机枪。

  转盘机枪制作确实糙了点,远远不能和德制武器相比,但是非常实用。这种枪结构简单,仅仅65个零件,新兵也很容易上手cāo作(rì本歪把子机枪结构复杂,普通士兵居然不能连发shè击,需要专门训练),几乎能在任何恶劣环境下使用,不需要细致保养,就算枪口进入泥沙等杂物也不要紧。这在战斗中意义非常大,也远远压倒了德制武器。

  另外,DP轻机枪还很便宜,售价仅仅为220美元,而**最常使用的捷克式轻机枪售价为300美元,美军的勃朗宁BAR1918轻机枪也要300美元。虽然重量大,不能更换枪管,但它使用47发大弹盘,火力持续xìng好,jīng度也不错。抗战初期,在台儿庄战役和武汉战役中,这种轻机枪发挥了巨大作用。

  据当时使用DP机枪的**机枪手回忆,这种机枪的xìng能大大优于rì军歪把子机枪,尤其火力上可以有效压制rì军轻机枪,为**在局部争取了一定的优势。

  听郑卫国随口道出两种机枪的优劣,吴处长惊讶地说:“郑老弟,你厉害!竟然把情况摸得这么清楚!”

  郑卫国笑道:“不能打无准备之仗嘛!”

  吴处长也跟着笑了笑,又问道:“清单带来了吗?数量可不能太多,如今各部争红了眼,可要了哥哥的老命!”

  郑卫国说:“带来了,请吴兄过目。”说着将早已拟好的所需物资清单递给了他。

  吴处长看了看,奇道:“只要这么一点吗?”

首节上一节71/352下一节尾节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