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保安团 第251节

  副官说:“确实很不可思议,可是联队长阁下您别忘了,他们可是修建过万里长城的民族!”

  太平米雄大佐闻言一振,沉默良久才喃喃道:“哟西,水口君,你说得很对!”

  “报告!联队长阁下,北关弹药库遭到攻击!”

  “报告!联队长阁下,野战医院被捣毁!”

  ……

  一条接一条的坏消息传来,气得太平米雄差点儿吐血。副官忙安慰道:“阁下无需担心,我们在县城内有足够多的军队镇守!”

  果然,随着日本驻军从军营里杀出来,进攻各处的中**队纷纷撤退,战火渐渐平息下来。可让日军感到奇怪的是那些中**队突然就不见踪影,仿佛凭空消失了一样。他们甚至连一具尸体都没有找到,仅仅捡到了几挺头盔。

  太平米雄大佐把几名大队长叫来,疯狂地喝问道:“八嘎,军人的无能,帝国的耻辱!支那人呢,告诉我他们去了哪里?你们就让他们这么大肆破坏,然后从容溜走吗?”

  “地,地道!阁下,支那人肯定是从地道里逃跑了!”

  “肯定是这样,阁下!”

  “那就把他们从老鼠洞里给我挖出来!”

  轰!轰!又是巨响传来,太平米雄抬头看去,紧张地问道:“这是哪里?”

  副官犹豫了一下,报告说:“联队长阁下,好像不是在城里?”

  一名大队长脸色突然变得苍白,惊叫道:“不好,那是重炮阵地的方向!”话音刚落,屋内顿时一阵鸡飞狗跳。

  “快,给我接重炮阵地!”

  “什么,联系不上?”

  “八嘎,为什么联系不上!混蛋!”太平米雄气恼地将电话摔在地上,然后喝令道:“永田君,立即率领你的部队增援重炮阵地!”

  呼呼……几辆汽车紧急发动,飞一般向城南重炮阵地扑去。后面还跟一个步行的日军大队。

  “大队长阁下!”一名少尉胆战心惊地报告道:“我们来晚了一步!”

  “八格牙鲁!”永田大队长一把推开这名少尉,发疯似地冲向重炮阵地,才跑了十几步就看到前面已经被炸成了废铁的大家伙。四门240毫米重榴弹炮、八辆五吨牵引车,没有一个幸免,全都被炸散了架。

  轰!情绪激动的永田大队长只顾往前跑,却没想到踩响了一枚地雷,不仅自己瞬间被炸得粉身碎骨,还连累了跟在后面的十几名士兵。德制s形跳雷先是从地里窜起来,飞到与日军胸部齐平的高度,然后猛然炸开,无数钢球瞬间飞溅开来,三十米以内几乎无人逃脱。

  这次战斗对日军的打击是巨大的,虽然仅仅是毁掉了一个重炮阵地,但却让日军意识到“在三分区没有一个地方是安全的”。当然,重炮被毁对日军也是一个很沉重地打击,毕竟这种大威力重榴弹炮日军也是不多。整个华北方面军才八门而已,高二炮他们一下子就赶掉了一半。第26师团长黑田重德中将还指望靠这些炮来打包头呢!

  充满戏剧性的是,杉山元在这种情况下居然同意了增援第26师团的要求。原因很简单——借坡下驴。日军第9师团和第10师团现在身陷三分区的地道战中,每天都要承受巨大的伤亡。物资消耗也十分巨大,再打下去还指不定谁围剿谁。事实上,冀中也草拟一份反攻大清河北岸的计划,只是没来得及实施。

  杉山元随后下令暂时停止进攻潴龙河西岸的计划,又对外宣称“清剿京津保地区”的行动完美结束,并将大清河北岸的第9师团和第10师团依次撤出。当然,对大本营又是另一套说法,杉山元的解释是:包头战略位置重要,为了切断苏联与满蒙的联系,他不得不暂时放弃对冀中的围剿。

  搞笑的是,为了表示这次围剿行动确实是成功的,而不是冀中方面宣称的“被迫撤出”,杉山元居然还给第10师团长筱冢义男中将升了一级,让其接替梅津美治郎中将出任第一军司令官。

  郑卫国得知这个消息后忍俊不禁,笑道:“看来傻瓜元的称号还是有道理的!”

  周参谋长笑道:“杉山元还有一个便所扉的绰号,就看咱们能不能把他一脚踢开了!”

  众人皆笑。

  周参谋长又问道:“总座,日军现在又把矛头对准了绥远,我担心傅作义长官那边顶不住啊!”

  郑卫国微微点了点头,说:“嗯,你的担心很有道理,我决定再调两个师增援绥远!”

  众人吃了一惊,纷纷问道:“总座,现在哪里还有多余的部队?都抽走了根据地怎么办?”

第四百一十三章 新年前的混战

  “我打算把第63军派到绥远去!”郑卫国看了大家一眼,缓缓说道。

  之所以出动重兵增援,一是为了还傅作义一个人情,二来嘛,内心深处阴暗一点的想法是宁愿把绥远打烂,也要保住冀中。不单是因为冀中是自己的地盘,还因为冀中是整个华北最大的粮仓。冀中丢失的恶果在历史上早已演绎过一遍了,郑胡子不想再尝试第二次。

  “啊,这怎么可以呢?总座,我不同意!”没想到话音刚落就招来一片反对声,而且大伙儿的理由也很充分。因为冀中的形势并不比绥远宽松多少,第9师团和第10师团虽然先后回缩,但是日军在冀中外围仍然保留着庞大的军队。而且随着大量伪军守备部队的编成,各野战师团快要腾出手来了。如果日军再次进攻,很可能就不仅是两个师团,而是四个甚至六个。这种情况下自保尚且不及,谈何救人?

  可如果不增援绥远,一旦包头再次沦陷,傅作义部可能就被堵死在绥西了。历史上除了第一次偷袭包头得手之外,将近五年的时间傅作义部未能再往包头以东迈出一部。不是不想,而是包头城太坚固,位置又极为重要,打不下来也绕不过去。

  郑卫国认为打仗就跟下围棋一样,必须要有两个以上的气眼儿。如果只有一只眼,那就是死棋,不能长久。现在冀中算一个眼,下一个眼在哪里?最合适的地点就是绥远。那里背靠大西北,外接苏联,可攻可守,进退两便。而要想保住绥远这口气眼,最紧要的就是要保住包头,否则就被排挤棋盘以外了,无法与冀中形成合力。

  程政委一开始也有些不放心,但他是站在全局的高度考虑问题的,认为增援绥远能够更好地团结傅作义部,有利于统一战线的稳固。所以很快转变观念。表示支持郑卫国的意见。

  周参谋长随后也赞同出兵。他是从纯军事的角度靠虑问题,说:“总座,诸位,我看日军短时间内是无力再次进犯根据地的。而包头随时都有沦陷的危险。所以增援包头势在必行!”

  众人一听都感到有些疑惑。你凭什么说日军短期内不会进犯冀中?李副参谋长就直接问道:“参座这话有什么依据?”

  周参谋长随手掏出一封密电,笑道:“这是卫立煌长官发来的,诸位看后就明白了!”

  郑卫国眼尖。瞅了一眼电报内容不禁大喜,激动地说:“卫长官那里也要动手了吗?”

  如果说绥远是第二个眼,中条山就是第三个眼了。此地地势险要,外扼华北,内扣关中,有山河之固,而且背靠陕西和河南,也是华北各部重要的物资补充地。

  周参谋长点头笑道:“不错,卫长官已经决定在两天后正式向晋南发起全线反攻,争取一举击溃当面的第20师团,彻底光复晋南的十几个县。”

  “好啊,真是太好了!”众人闻言都大声欢呼起来。由于程政委和周参谋长两位都支持郑卫国的意见,出兵行动很快得以通过。

  随后,第63军迅速出发,强行从第14师团和第110师团的包夹之中杀过了平汉线。这让日本华北方面军好一阵骚乱。特别是第14师团和第110师团,他们以前只需要对付冀中方面就可以,可现在却是腹背受敌,顿感束手束脚,不得不暂时停止了对冀中根据地侵蚀。

  两天之后,中条山**又发动了声势浩大的反击。**在晋南的兵力还是挺充沛的,有第4集团军孙蔚如部,第5集团军曾万钟部,第14集团军(卫立煌兼任总司令),第36集团军李家钰部(因为东阳关的战功提前晋升),总共编为11个军,和历史同期相比,虽然有一些出入,但实力只强不弱。

  第一战区(注:当时中条山已经划到一战区去了)宣传部宣称一共出动了十五万人的大部队,并辅以空军一部,规模空前巨大。而日军布置在中条山前沿的不过是第20师团和第108师团各一个旅团而已。

  本以为会是一边倒的胜利,没想结果却让众人大吃一惊。**不仅反击无力,反被日军集中兵力各个击破。攻得最猛的第四集团军、第十四集团军伤亡都很大,却仅仅拿下三座县城而已。而且其中两座县城很快又在日军的反击中沦陷。

  更让人郁闷的是,日军整场战役除了原有的第20师团和第108师团以外,没有增援一兵一卒,就连近在咫尺的驻太原第109师团也没有动。

  这样一来,原本希望的大量调动敌军肯定是无法实现了。压力又重新回到了冀中,现在外围日军几乎没有减少,而冀中却只有三个主力师和一个燃油不足的装甲骑兵师。

  众人都感到非常疑惑,说:“卫长官是**中少有的虎将,麾下部队也有不少精锐,怎么就打成这个样子呢!”

  郑卫国黑着一张脸,说:“去,把张存实给我叫来!” 情报处长张存实很快赶到。

  “到底是怎么回事?”郑卫国沉声问道。

  张存实忙报告道:“报告总座,据我们侦察、搜集、统计发现问题有很多,我总结了一下,主要有三点!”

  郑卫国忙追问道:“那三点?”

  张存实回答说:“第一,行事不密,让日军提前掌握了作战计划!”

  周参谋长大吃一惊,失声道:“啊,这怎么可能?”

  程政委脸色骤变,惊呼道:“难道是出了内奸!”

  张存实苦笑道:“内奸倒不一定,但日伪特务肯定已经打入了中条山内部。这回幸亏是咱们进攻。要是日军进攻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程政委惊讶地说:“有这么严重吗?我听战地工作团,呃,就是卫立煌长官那边的人讲,他们的政治宣传工作,还有部队纪律都搞得不错啊!”

  战地工作团是卫立煌与中g地下党联手组建的一个政治宣传单位,所以八路方面能借此获得不少情报。不过这种事情不好大肆宣扬,程政委自感失言,忙改口掩饰,发现大家都没注意才松了一口气。

  张存实苦笑道:“可能卫长官的嫡系第9军、第14军还行吧,第四集团军可能也还好。其它几支部队就难说了。据我们派去建厂的部队报告。第3军已经明目张胆地种起了鸦片。”

  李副参谋长痛心疾首道:“这如何得了!”又问道:“卫长官知不知道这个情况,为什么不制止呢?”

  张存实一愣,说:“卫长官应该知道一些情况吧,至于为什么不管就不得而知了。刺探友军的情况本来就是很犯忌讳的事情。我们的人也不好多问啊!”

  周参谋长叹了一口气。说:“唉。卫长官只怕也是左右为难吧!”

  李副参谋长奇道:“这话是怎么说的,难道堂堂战区长官还管不了这种事情吗?”

  周参谋长解释说:“现在物资紧缺,很多部队连国难薪(就是在原有基础上打折)都放不足额。可谓粮弹两缺。像第3军自己谋些外快,既能改善部队生活,又能减轻补给压力,卫长官怎么好强力制止呢?”

  又道:“何况就算制止第3军也未必听得进去。打个比方吧,如果当年张大帅要于芷山、张海鹏等人禁种大烟,他们会照办吗?”

  于芷山、张海鹏都是东北军内部的小军阀,后来都投靠了日本人。张大帅在世的时候也只能勉强维持主从关系。

  李副参谋长叹息一声,摇头说:“这自然不能,断人财路,他们还不拼命?”

  周参谋长叹道:“这就是卫长官的难处了!”

  众人都愤恨地说:“军阀误国!”

  张存实处长说:“光种鸦片倒也罢了,问题是驻军各部还要倒腾买卖,粮食、军火、烟土,没有他们不敢卖的。整个中条山都成了经商之地,防务形同虚设,日伪的特务、密探,甚至商队都可以大肆进出。还谈何军事机密?部队还没来得及调动,敌人早已打探得一清二楚,岂不是未战先败吗?”

  众人都感叹一番,又问道:“那第二个原因呢?”

  张处长说:“还是老问题,狼上狗不上。日军掌握我军进攻方案之后,专打冒头的部队,像第9军、第14军遭到日军伏击之后,右翼的第3军却故意磨蹭着不肯增援,右翼的第17军也有怠战之嫌!”

  周参谋长感慨道:“卫长官有千般好,就是对部队,尤其是杂牌控制太弱了。这也怪老头子对他不信任,没办法用重典。说起来四个集团军,各有各的打算,唉!”

  又问道:“第三个原因就是有部队出工不出力吧?”

  张处长点头说:“参座说的对!如果单纯是狼上狗不上倒也罢了,中条山**各部愿意当狼吃肉的部队还是有不少。可有些将领却只吃肉,不啃骨头,一个据点几天拿不下来,最后也不过死伤数十人。”

  程政委奇道:“这是为何?”

  周参谋长苦笑道:“怕损失太大,得不到补充呗!”对于军阀来说,一切权力和利益的根源就是手中的部队,怎么肯让自己的实力受损呢?而且常凯申又喜欢借刀杀人,那些杂牌军就更加不敢放手去打了。

  郑卫国沉默片刻,遗憾地说:“看来中条山一时半会儿想做成活眼儿是不太容易了。”又问道:“我们建的那个厂还顺利吧?”

  所谓建厂的部队实际上去采矿。华北的铜矿很少,其中开采较为方便,又比较安全的就只有中条山了。所以郑卫国就以第四十一集团军的名义在中条山建了一个军办矿产,并表示要分给卫立煌两成干股。这是利国利军的大事,卫长官干脆加投了几十台机器和十万大洋股本,双方各占百分之五十的股份。产出则由双方对半分账。

  张处长忙道:“是的,有卫长官支持,开矿非常顺利。而且铜矿开采、冶炼、轧制都比较简单,最多一个月就能正式出产子弹壳了。”

  郑卫国点点头,满意地说:“嗯,这就好!这支部队我看以后还要扩大,争取办成一个万人规模的警备旅。这样一旦中条山出了什么问题我们也好及时插手。”

  周参谋长忙劝道:“这不好吧,总座。卫长官对您有提携之恩,对我们也最为友好,这样做会不会适得其反?让卫长官以为我们别有用心就不好了。”

  程政委也表示反对。毕竟卫立煌是**将领中对中g最友好的了。一口气配发100万发子弹,当真是前所未有的事情。这样的人自然属于团结的范围,怎么能给人家上眼药呢?

  郑卫国摆手笑道:“你们误会了,这件事情肯定要先征得卫长官的同意。我会抽时间亲自去一趟中条山。有些事情你们以后就知道了。”

  有卫立煌在自然中条山问题不大。纵然进攻乏力。防守还是可以撑一阵子的。可郑胡子却知道卫立煌与中g走得太近了。迟早会被委员长调走。情况类似的还有第四集团军孙蔚如部。如果现在不未雨绸缪,到时候再准备可就来不及了。而且郑胡子心里还有一个更大的计划,就是华北一体化。当然。这个计划目前阻力太大,只能慢慢来。

  李副参谋长插嘴道:“总座,诸位,我看中条山那边不急,倒是我们冀中面临的压力更大。现在包头的形势已经没那么紧张了,我们是不是要把第63军要撤回来?”

  第63军经过几昼夜的急行,目前已经赶到晋察冀北部,也就是所谓的察南地区。这里离张家口很近,可以直接威胁驻蒙军的司令部。虽然没有直接参与包头的攻防战,却迫使驻蒙军不得不把独立混成第二旅团又调回了张家口,有力地策应了绥西的战事。

  郑卫国想了一下,说:“先等一等吧!”

  一等就是几天,日军在中条山与我军形成对恃之后,又在察南、绥远一带与**各部混战。与此同时,对冀中的压力也就越来越大。这样一来,要求撤兵的人也就要越来越多。郑卫国也开始动摇起来。到底撤还是不撤?不撤的话,万一包头没保住,却让冀中蒙受巨大损失可怎么办?

  就在双方为此争论不休的时候,周参谋长突然飞舞着一封电报,兴奋地嚷道:“诸位,诸位,不用争了,包头前线传来最新情报,日军退兵了!”

  “啥,退兵了?没道理啊!”程政委抓了抓头发,感到很不可思议,突然脸色一变,惊呼道:“杉山元莫非是要重新围攻冀中?”

  周参谋长把情报放在桌上,摇头说:“应该不会,没道理让部队来回奔波,就算傻瓜元干得出来,日军大本营那里也通不过!”

  程政委点头说:“这倒是,日军兵力再多,运输能力再强,也经不住这样折腾啊!”

  李副参谋长想了一下,犹豫道:“会不会是因为晋南的原因?卫立煌长官那边发力了?”

  周参谋长微叹一声,说:“应该不是这个原因,我刚才还联系过了,双方都打得精疲力竭。日军要增援调第109师团就够了,何必让驻蒙军回缩呢!”

  李副参谋长嗯了一声,表示赞同,又疑惑地说:“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过了几天,他们才从冯锟那里获得一份情报,但大家看过之后都不敢相信。因为华北方面军司令部给出的解释是“为了让各部队平安过年”。这一看就知道是胡扯,日军从来没有为了过年休战的惯例。比如37年的日本新年,日本华中派遣军就是南京城内的尸山血海中度过的。

  日军突然从包头撤兵与德军在敦刻尔克外围莫名其妙地停留两周在后世并称为二战史两大悬疑事件。直到战后解密日军档案才知道与后勤有关,中间牵涉到陆海军的资源争夺,还有关东军与华北方面军的矛盾,驻蒙军与第一军的内讧等等。直接原因是日本的国力居然面临枯竭的危险。原来,这个时空的武汉会战比历史上要惨烈得多,日军的损耗特别是物资的消耗也要大得多。别的不说,就是那十几万军队一个月的野战口粮和弹药也是极为惊人的数字。

  本来打完武汉会战,军方和政府都一致认为应该休养一段时间,只要消化了武汉会战的胜利果实日本的实力就能更上一层楼。到时候不管是清剿华北还是稳固华中,或者继续西进,都是手到擒来的事情。

  但让大本营和政府没有想到的是,华北的战争规模却越来越大,而且损失的部队也多,在冀中三分区前后差不多丢了一个旅团,驻包头的一个骑兵旅团也死伤殆尽。再加上恢复平汉线需要大量的铁轨,陆军又趁机多吃多占,终于激发了矛盾。最后的结果就是各打五十大板,然后“回家过年”。

  这个结果对于冀中和华北**各部是极为有利的,从日本新年一直到中国新年总共争取到了足足一个月的时间。不过当时冀中方面并不知道真实原因,谁能想到貌似强大的日军竟然在38年底会有一个物资枯竭期呢?

首节上一节251/35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