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保安团 第211节

第三百五十八章 换装

  发现石油的消息传来,整个德国高层都沸腾了。笑歪了嘴的小胡子元首忙让工程部队立即对该地区进行一次拉网式勘探,看究竟有多大储量。同时还紧急抽调党卫军将该区域全部封锁,并列为军事禁区,对外称某某化工厂。

  想起消息来源,元首又赶紧命令远在中国的海森堡少校问问那位神秘的郑将军还有没有其它的油田地址,只要有油田,武器不是问题,总之越多越好。命令下达之后,小胡子元首还是感觉不放心,又紧急抽调了一批精干人员远赴中国专程调查此事。

  等得有些不耐烦的海森堡少校接到命令后立马就傻眼了,慌忙跑去求见郑卫国。不过这个时候郑卫国正忙着63军的整编换装事宜,根本没空搭理他,就让柱子给挡驾了。

  柱子对海森堡说:“俺们总司令说了,大家都忙,见面就不必了。反正物资马上就要搬运完毕,等下个星期交接完青霉素你就可以回去交差了!”

  海森堡急得满头大汗,忙道:“可是油田……”

  柱子挪揄道:“怎么,你们还没找到石油?”

  海森堡连连点头,说:“找到了,真的找到了,感谢上帝,感谢郑将军的指点,我们确实在那个地方发现了石油!”说着还忍不住在胸前划了一个十字。

  柱子学海森堡的样子耸耸肩膀,摊开双手说:“那不就结了?你不是还想要那些黄金吧!当时咱们可说好了,没找到石油才归你。现在你们既然找到了石油。自然就不能做数了。”

  海森堡忙解释道:“不,我不是想要黄金,而是想跟郑将军继续交易。”他一急,汉语就不太灵便了,指着自己说:“我们出武器!”又指着郑卫国的书房说:“郑将军告诉我们油田。”

  柱子恍然大悟说:“哦,原来是为这事儿来的,你早说嘛!海少校,那你说说看,都能给咱儿提供什么武器?”

  海森堡忙道:“这个,我。我还要向元首请示。不过都可以谈,可以谈……”

  柱子一脸不耐烦地说:“你们还是商量好了再来找总司令吧,他老人家现在正忙着呢!哪有时间陪你们磨矶?”

  海森堡没有办法,只好灰溜溜地回去向上级请示。走之前还特意从身上摸出两根金条递给柱子。赔笑道:“请在郑将军面前多多美言。之前鄙人多有得罪,还请谅解。”

  柱子哈哈一笑,随手将金条揣进了兜里。拍着海森堡的肩膀笑道:“不错不错,入乡随俗,学习得还挺快。”说着满脸欢喜地去找郑卫国汇报。

  郑胡子此时正在63军视察整编及换装情况。由于取得了冯军长的支持,整编过程非常顺利。全军师级番号仍为91师和92师,各辖三团,同时取消了旅级番号。

  仅从步兵来看,部队从四旅八团缩编成六团,是大大地缩编了,但同时又新建和扩编了不少辅助兵种和技术兵种部队,总兵力不仅没有下降,还增加了不少。仅军部直辖部队就有野战炮团、骑兵搜索团、工程兵团、辎重兵团、通讯团、战防炮营(装备12门47毫米奥地利百禄战防炮)、卫生队暨野战医院、病马场、战地修械所等。

  其中野战炮团下设三营,一营为野战炮营,装备十二门三八式野炮,均采用了新式炮架,最远射程达到了11500米;二营为安全防护营,既有步兵守卫部队,又有防空部队,装备有八二迫击炮两门、20毫米苏罗通高炮两门,40毫米博福斯高炮两门和八挺九二式重机枪;三营为后勤保障营,负责弹药供给、出行保障和紧急修理等任务。用冯军长的话讲,就是把这些野炮当祖宗伺候的。

  骑兵搜索团是以骑兵为主,辅以自行车、马拉大车部队,负责部队的警戒、侦察等任务,在必要时还可以作为快速反应部队使用。

  工程兵团负责的项目很多,包括布雷扫雷、爆破排爆、防火防化、工事营造、舟桥道路等,几乎涵盖了现代意义上工程兵的所有种类。

  其余各单位一目了然,就不过多描述了。值得一提的是,工程兵团和辎重兵团都是从主力部队中抽调人员组建的,类似于日军师团的工兵联队和辎重兵联队。

  后世编写的第四十一集团军军史对于这次整编评价极高,称其在正规化进程中迈出了最重要的一步。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评判一支军队是否正规,不仅要看它的战斗部队,还要看它的非战斗部队。某种意义上,非战斗部队甚至比战斗部队更为重要。

  而中日两军差距最大的地方,恰恰就在于非战斗部队,特别是后勤辅助部队。**的后勤部队往往就一个“输卒团”,没有任何战斗能力。而日军后勤部队所占比例却达到了三分之一,战斗力也很强。除了没有重武器以外,其余均向战斗部队靠齐。比如平型关战斗中的第五师团的兵站部队就差点让115师崩坏了牙。

  “总座!”周参谋长和冯军长得知郑卫国在这儿,不敢怠慢,忙带着几名军官赶了过来。

  郑卫国摆摆手说:“我只是随便看看,你们忙你们的!”

  冯军长笑道:“没事儿,我们也忙得差不多了,该安排的都安排了,该布置的也布置了。剩下的事情各级军官会做好的,用不着我们出手。”

  正说着,一个步兵营的官兵们唱着军歌整整齐齐地开了过来,足有千人上下,浩浩荡荡排了一个五列的长纵队。他们是来换装的。这个过程比较有趣,首先以营连为单位分门别类地封存旧装备。并上交装备部,然后统一洗澡、理发、整理内务,收拾得跟新姑爷似的才精精神神地赶了过来 。

  “停!向右转,立正!敬礼!”营长下完口令后,忙小步上前,立正敬礼道:“报告各位长官,职部91师271团第三营前来换装,请指示!”

  郑卫国他们忙站起来回敬军礼,左右打量道:“这归谁主持?”

  63军参谋长阎明志忙道:“报告总座,是由卑职负责。”

  郑卫国点点头说:“嗯。那你去忙吧。不用管我们。”

  阎参谋长忙和装备部的一名处长去分发武器装备。现在第四十一集团军的装备多了,基层部队也变得更加充实起来,火力加强了很多。

  像63军整编以后每个步兵班有17人,正副班长各一人。捷克zb26轻机枪一挺。由机枪四人组(组长、射手、两名弹药手兼副射手)操作。掷弹筒或枪榴弹一具,操作手和弹药手各一名,然后就是9名步枪兵。其中有一名枪法较好的称为班级初等射手。再往上还有排级中等射手、连级高等射手,以及专业的狙击手分队。这些士兵作为专业士官,最高可以享受连级待遇。

  具体战斗时,班长和班级初等射手负责组织机枪和掷弹筒进行火力掩护和支援,副班长则指挥其余八名步枪兵组成三个战斗小组,向敌阵地呈倒品字队形发起攻击。

  每排下设三个这样的步兵班,有正副排长、文化教员、排级中等射手以及数名传令兵和卫生员。卫生员在战斗中通常跟随各班行动,便于及时抢救伤员。

  说到这里还有一个趣闻,当时部队里有一个顺口溜,叫做“撸子营长匣子连,班排长的冲锋枪圆套圆,大头兵倒背着马四环,还有一个蛋的卫生员儿”。

  意思是营长可以配撸子等较高级的自卫手枪,连长因为要冲杀在第一线,配的就是匣子炮(驳壳枪)。班排长一般用冲锋枪,花机关上的套筒和枪管都是圆的,所以是圆套圆。普通士兵使用马四环(即捷克vz24步枪),倒背着是马四环特有的一种背枪方式。卫生员因为不用战斗,背着枪也不起作用,所以只带一枚手榴弹。郑卫国听说后,特意指示给卫生员配上了王八盒子。反正这枪缴获甚多,作为战斗手枪又不合格,给卫生员等非战斗人员自卫正好。

  同时,班排长的配枪也做了调整。排长和连长一样,都使用10发的半自动驳壳枪,口径统一为7.63毫米。班长、副班长、机枪组长都使用毛瑟m1932速射型驳壳枪,即快慢机。机枪组长、班长、排长及上军官还可以配望远镜,当然排长以下用的望远镜都比较差,只有8倍,而且不能调整焦距。

  这些望远镜大部分都是从日军兵站缴获的,数量较大,日军当时都配备到了军曹一级。营连长的望远镜就要好上许多,而且还有一块瑞士表,便于指挥。

  再回到换装现场,此时战士们已经领到了不少新装备。头上统一戴着瑞士头盔,这个样式有点儿像毡帽,看起来怪怪的,但质量确实非常棒。特殊的形状即能有效地保护头部,在夏天还可以遮阳避雨,冬季加上绒质内衬,防寒保暖的功能也不错。

  军服没有变,还是仿普鲁士的黄绿色夏常服,但洗得干干净净,格外精神。腰间都挂着制造精良的水壶、饭盒、防毒面具盒以及武装带。武装带上还别着子弹盒和几枚德制长柄手榴弹,一看就不好惹。再往下看,打着绑腿,穿着德式战靴,原本的草鞋舍不得扔,都挂在屁股后头一晃一晃的。

  郑卫国看了看,忍不住呵呵笑了起来。

  周参谋长跟着笑了笑,说:“总座,这身行头还不错吧!”

  郑卫国点点头,又问道:“武器怎么还没配?”

  周参谋长猜测说:“可能是要从装备部临时调运,您先对着武器装备图看看吧!”说着给郑卫国递来一张纸片,上面写着绝密字样,记录着63军各级拥有武器的种类和数量。郑卫国以前只关注了山野炮,其余“步兵武器”都是交给周参谋长他们去分配的,所以不太清楚,现在正好看一看。

  以下只罗列重火力:

  军一级有12门38式野炮,12门47毫米百禄战防炮,以及82迫击炮、20毫米苏罗通高炮和40毫米博福斯高炮各两门,重机枪若干挺。

  师一级有8门41山炮,2门20毫米苏罗通高炮,重机枪若干挺

  团一级有4门150毫米迫击炮、4门37毫米平射步兵狙击炮、两门20毫米苏罗通高炮、重机枪若干挺。

  营一级有82迫击炮两门,重机枪六挺(仅机炮连直属,不算步兵连的)。

  连一级有重机枪两挺。

  排一级没有加强火力。

  班一级有轻机枪一挺、掷弹筒或枪榴弹一具。

  周参谋长见郑卫国看完,忙问道:“总座,您看这个方案如何?”

  郑卫国摇头说:“我没你们了解情况,不敢乱作评价。”这不是谦虚,武器配备不仅要符合战争需求,还要服从部队的实际情况,不是一拍脑袋就能决定的。

  当然,鞋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于是又笑问道:“冯军长感觉如何,还满意吗?”

  冯占海军长看着部队都换上了新装备,欢喜地合不拢嘴,忙道:“满意,满意!”又起身给郑卫国和周参谋长敬了个军礼,感激地说:“总座,感谢您和周参谋长对我们63军的关照。”

  郑卫国忙道:“满意就好,说感谢就见外了!”

  冯军长趁机说:“总座,要不今天就由冯某做东,咱们在聚仙楼吃一顿如何?”

  中国人嘛,加深感情最好的地方就是在酒席上。而聚仙楼就是当地最好的饭馆,以前在保定,因为战乱才逃到蠡县来。几名厨师都很厉害,放在后世就是特级厨师的级别。当然,价格也贵。

  郑卫国想了一下说:“聚仙楼太贵了,咱们还是去太白楼吧!”

  冯军长说:“没事,没事,饷钱留着也没用。”

  正说着,柱子到了。他问清楚情况后立马拍着胸脯说:“总座,咱儿就去聚仙楼吧。俺在蠡县呆了这几久还没去过呢!不过也不用冯军长破费,都算在俺头上了。”

  郑卫国笑骂道:“逞什么能,你那点儿钱只够咱们吃几碟凉菜。”

  柱子忙把金条掏了出来,笑道:“有这个还不够么?”

  郑卫国和周参谋长、冯军长他们都吃了一惊,一个保卫科长哪来那么金条?见大家都用怀疑的眼光看着自己,柱子忙把来龙去脉解释了一遍。

  周参谋长笑道:“总座,既然是洋鬼子孝敬的,咱们就别客气了!冯军长的钱先攒着,来日方长嘛!”

  冯军长呵呵一笑,说:“行!总座的意思呢?”

  郑卫国不想扫了大家的兴,笑道:“好,那今天咱们就去**一回。不过光咱们几个吃好的也不成,柱子去通知后勤部,今天中午给战士们加餐。”于是大伙儿乐呵呵地朝聚仙楼赶了过去。

第三百五十九章 礼物

  为了节省粮食和避免喝酒误事,第四十一集团军法处对将士饮酒有着严格的规定。郑卫国他们以身做责,席面上便没有上酒,只是捡大鱼大肉的好菜上了十几个,然后风卷残云般横扫一空,吃得很是尽兴。

  本来以冀中的富庶,吃相用不着这么难看。像97军刚来那一会儿,部队的伙食就挺不错的,每人每天都有二两肉或者一个鸡蛋。可随着部队急剧增加和几大防御工事的修建,开销实在太大。肉食和鸡蛋是保证不了了,只能让战士们混个肚儿圆。

  冯军长见几人吃得满脸是油,笑道:“总座、参座、柱子,这味道怎么样?我就说他们家手艺不错吧!”

  “嗯,真是没的说!”柱子使劲儿吞下一口红焖鸡,翻着白眼说:“这鸡也不知道是怎么做的,真他娘的好吃!总座,改明儿让炊事班的老孙头过来学学?”

  郑卫国笑骂道:“胡说八道!人家就靠这手艺过日子,你学去了让人家还怎么做生意?”

  柱子点头说:“也是!俺们老家那块儿有个卖小吃的谭老蔫,就会一手煎饼果子还生怕被别人学去了。只是这里也太贵了,俺一个月的饭钱在就够吃上一顿的。”

  周参谋长打趣道:“你不是刚得了两条小黄鱼吗?天天来是不行,每个星期来一趟也够你吃上一年了。这么钱你留着干啥?不会是想攒着娶媳妇吧!快给说说,看上哪家的姑娘了?”

  严格来讲。那两根金条属于贿赂的黑钱,应该交公。但郑卫国曾立过一条规矩,凡是有外人行贿只要主动向上级报告就可以保留财物,若隐瞒不报则严加惩处。他认为这样可以有效避免敌人糖衣炮弹的袭击,但具体效果如何还有待验证。

  柱子嘿嘿一笑,傻乎乎地说:“啥样的媳妇儿值这么多钱!俺就想等赶走了鬼子,也在奉天乡下买套宅院,再置上七八十亩地。嘿,那小日子过得,啧啧!”

  大伙儿一听都忍不住大笑。但笑完之后又有些伤感。郑卫国突然想到这具身体带给他的记忆。也是在东北乡下,农妇山泉有点儿田,过着逍遥又安稳的日子。似乎太过平淡了些,可只有经历过战乱的人才知道它的珍贵。

  冯军长不知是想起了什么。叹了一口气突然变得有些意兴索然。可能是怕扫了大家的兴。又岔开话题说:“总座。德国人说的那……”

  周参谋长忙咳嗽一声,低声道:“此地人多眼杂,我们回去再谈吧!”

  这家饭馆的环境虽然很不错。但毕竟是开门迎客的地方,讨论机密事宜显然不合适。冯军长也醒悟过来,见大家都放下筷子了,就建议说:“总座,参座,我看大家吃得差不多了,要不咱们先回去?改天卑职再来做东。”

  郑卫国点头说:“好,那柱子去把账结了!”

  饭店的掌柜早就注意到他们了,打听到是堂堂总司令,哪里肯收饭钱?被柱子逼得急了,就推说找不开。柱子嘴笨说不过掌柜,只好回来报告。郑胡子和周参谋长也没带钱的习惯,还好冯军长身上有钱,不然就要出洋相了。

  掌柜却还是不肯收,感激地说:“贵军真是仁义啊!小老儿活了大半辈子,什么样的军队没见过,像贵军这样对老百姓秋毫无犯的还只在戏文里听过。不过小老儿这单是诚心免的,郑将军带着将士们打鬼子,是把命都豁出去了。咱儿免一顿饭钱算啥?客官们都说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其余的食客也纷纷帮腔,说是掌柜的一点儿心意,郑将军就收下吧!

  郑卫国摆手道:“乡亲们的心意我领了,可吃饭要给钱是军规。我不能带头坏了规矩!” 最后还是坚持把饭钱结了。今天能免了总司令的单,明天团长也可以吃白食了,后天军纪就会荡然无存。

  从酒楼出来,周参谋长问道:“总座,是去集总司令部,还是去63军军部?”

  郑卫国问道:“你们那边都忙完了吗?”

  冯军长忙道:“忙完了,就去总座那边谈吧!反正92师有邓副军长在,91师有阎参谋长负责。”

  于是一行人直奔司令部,主要是想合计一下该从德国要些什么东西。前两次交易都是为了应急,可以说有些饥不择食。现在局面大好,完全可以待价而沽了。刚进大院,就见门口拴一大肥骡子,旁边还搁两麻袋,看上去份量不轻。

  柱子眼尖,一眼就认出这骡子了,忙道:“肯定是程副司令回来了,他走的时候就是骑的这匹骡子。”

  前段时间八路军总部开会,杨教授和程政委都去了。本来郑卫国也该去一趟的,但实在是走不开。物资转运、青霉素交接,还有德国油田的事情非得有他在场才行。

  正说着,程政委和杨教授恰好从里面走了出来。两人抬头一看,见郑卫国等人也在,笑道:“说曹操曹操到!司令员,我们刚才还说到你呢!”

  郑卫国打趣道:“不会是说我坏话吧!”又指着那俩儿麻袋说:“你们大老远的跑一趟多不容易啊,回就回吧,还带了这么多礼物来!”

  程政委笑道:“这俩儿麻袋还真是给司令员带回来的,不过不是我和杨教授出的钱。”

  柱子年轻,好奇心重,上前用手摸了摸,一脸惊讶地说:“咦,都是些啥玩艺儿,怎么摸着好像是武器啊!”

  “呵呵,猜得没错!”杨教授上前解开袋子,笑道:“这里面啊就是武器,而且还是全新的家伙!都是八路军总部让我们带给司令员的礼物。”

  郑卫国顿时来了兴趣,笑道:“哦?快拿出来看看都有些啥宝贝!”

  大家忙上前将袋子里面的武器一一取出。计有步枪三枝、迫击炮三门,还有各种口径和型号的子弹、榴弹、炮弹若干。三枝步枪型号各异,其中一枝有点儿像汉阳造,可仔细一看细微之处却有很多不同。还有一枝枪型修长,看上去像是三八大盖,用的却是马四环的枪机。最后一枝最为古怪,竟然有两个枪筒,也不知是做什么用的。迫击炮则分大、中、小三个,最大的应该是82毫米口径,中间那个是60毫米口径。最小的只有50毫米口径看起来更像是掷弹筒。

  这些武器从外表看都很新。但工艺稍显粗糙。一些细节方面设计得不错,似乎是综合了一些同类产品的优点。但由于没有铭牌或者钢印,无法判断是哪里生产的。

首节上一节211/352下一节尾节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