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保安团 第202节

  三炮嘿嘿一笑,说:“让您给说准了。大炮就是俺大哥。现在在平安县三分区区中队担任中队长。”

  众人一听。觉得有趣,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郑卫国心想这名字也够绝的,打趣道:“大炮、二炮、三炮。这名字取得真霸气。当然,你们老爹的火力也够猛!”

  二炮和三炮一听,面面相觑,神色都有些古怪。郑卫国奇道:“怎么啦?是不是我说错话了?开个玩笑,你们别介意。”

  三炮摇了摇头,伸出大拇指说:“总司令,您可真神了,俺爹的小名儿就叫猛子!”众人顿时为之绝倒,就连程政委都忍不住捧腹大笑。

  听名字就知道他们这一家子都不是凡人。高猛子年轻的时候就跟着驼队“走单帮”,娶妻生子之后,又带着几个儿子“走西口”、“闯关东”。毫不夸张地说,整个华北都被他们爷几个走遍了。也正是因为有这种丰富的江湖经验,使得他们兄弟三人迅速从同袍之中脱颖而出。

  哥仨儿里面,目前表现最出色的还是特务旅第一特战队队长高二炮。只要不出意外,前途必将是一片光明。现在特务旅还缺一个副旅长,郑卫国已经打算让二炮接任了。

  玩笑一阵之后,郑卫国屏退左右,只留下程政委、高二炮两人。程政委知道肯定有重要的事情要谈,他对特务旅的事情向来不插手,见状忙道:“司令员,你们谈吧,我去组织物资转运。”

  郑卫国也不勉强,说:“那好吧。”又迫不及待地问道:“二炮,这批物资的情况如何,有没有拟定清单?”因为电报有被日军截获的可能,所以郑卫国只知道计划成功,但究竟弄到多少物资却搞不清楚。

  高二炮忙从身上摸出一叠纸,毕恭毕敬地递了过来,解释说:“总座,这是全部物资的清单,前面写的是从日军军火库内骗来的物资,后面是天津的同志临时加上来的物资。”说着又递上一封冯锟委托他转交的密信。

  原来,冯锟在这几个月的时间里通过各种途径搞到了不少物资,加起来差不多有50吨之多,但一直没找到合适的机会运往根据地。这次见时机不错,便搭了一个顺风车,一起运了过来。车队也由之前的四十多辆,变成了五十多辆。

  郑卫国打开清单一看,最上面写着各型七九口径步枪32741枝,各型手枪1509把,各型轻机枪360挺,各型重机枪170挺……最后面写的是苏罗通37毫米高炮十二门!

  “苏罗通37毫米高炮!”郑卫国惊呼道:“小鬼子的仓库里怎么会有这个宝贝?”

  二炮面上写满了幸福,傻笑道:“我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反正就在小鬼子的仓库里放着。当时俺一看到这玩艺就懵了,见小鬼子本来还有些犹豫,俺赶紧奉上两条大黄鱼,这才生生要了过来。”

  郑卫国欢喜地说:“干得好!37毫米高炮在第几辆车?走,我们快去看看!”

  高二炮说:“为了保密,物资都是混装,好像是最后几辆。”

  于是两人匆匆向掩体内走去。路过正在搬运物资的车辆时,几名士兵担心撞到郑卫国,忙往一旁躲闪,结果将一个装满步枪的长条箱挤到地上摔破了,十几条步枪散落了一地。

  辎重班长吓了一跳,忙请罪道:“都怪卑职没长眼,让总座受惊了,请总座责罚!”

  郑卫国摆手笑道:“老子在枪林弹雨不晓得闯了多少回,还怕这个?你们接着搬,不用管我。”说着从地上捡起一杆步枪仔细观察起来。

  高二炮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这批枪都有些陈旧,小鬼子保养得也不好。”

  郑卫国疑惑地说:“不会吧。日军保养武器方面比**可强多了。嗯,这个回来再说,我们先去看37毫米高炮。”

  两人找了一会儿,终于在一辆车上发现了一门已经拆卸封装的苏罗通高炮。郑卫国瞧了瞧长长的炮管,欢喜地说:“没错儿,就是这玩艺儿。”

  高二炮说:“总座,要不咱们搬下来看看?”见郑卫国点点头,他忙去叫了十几名战士过来帮忙。原来这个37高炮很重,即便是拆开成零部件,两个人想搬下来也是很困难的。

  好在人多力量大。大伙儿齐心协力终于这尊高炮的零部件全部抬了下来。但是等搬下来一看。郑卫国才发现没人会组装,只好让辎重队先运回去。这种型号的高炮**也曾装备过,高炮部队应该有人会使。

  郑卫国有些扫兴,拿起清单又重新看了起来。没想到刚翻过一页。里面立马迸出了一个更大的惊喜——上面赫然写着瑞典博福斯75毫米山炮四门!旁边还写有备注:其中一门炮栓损坏。另一门大架断裂,其余两门完好。

  “嘿,你小子竟然还敢打老子的埋伏!”郑卫国心中真是乐开了花。忍不住笑骂了高二炮几句。

  二炮委屈地说:“第一页纸没写下,这一段就写到第二页来了。我本来是要向您汇报的,可您非急着要看看高炮。”

  郑卫国心情正好,懒得跟他计较,说:“炮在哪儿呢!”

  二炮小声道:“怕路上被人发现,都藏在里面呢!”

  郑卫国遗憾地说:“那只能回去再看了。”又接着往下看,剩下的内容就是冯锟想办法购的物资了。这一部分条目就比较多,不光有武器装备,还有一些军用和民用的小型设备、电池、收音机等工业品,以及各种医疗器械、药品,零零总总加起来怕不有百八十种。

  武器方面也显得非常凌乱,有德国和西班牙制造的各式驳壳枪五百把,子弹十万发;英制七七步枪三百条,子弹三万发;意大利曼利夏六五口径步枪两百枝,附同等数目的整套步兵装备……后面还有很多,几乎各国的轻武器都买了一些,估计都是从天津洋行买的。由于要避开日军的眼线,只能小批量地买一些,积少成多。

  郑卫国急着看37高炮和博福斯山炮,便没有心情多做逗留,于是找到程政委说:“老程,这里就麻烦你了。我得到肃宁的炮兵隐蔽所去一趟!”

  程政委吃了一惊,忙问道:“是不是出了什么事儿?”

  郑卫国笑道:“没有,二炮他们弄了不少好东西,我得回去让炮兵摆弄一下。看看效果如何!”

  程政委奇道:“那明天回蠡县再看呗,什么东西让你这么着紧?”

  郑卫国解释说:“是瑞士苏罗通37毫米高炮和瑞典博福斯75毫米山炮。”

  程政委一听口径不大便没什么兴趣了,说:“那好吧,你先去吧,这里交给我就是了。”

  郑卫国是个急性子,就让二炮将37毫米高炮和博福斯山炮集中到几辆车,然后将大卡车直接开到了位于肃宁县的一个炮兵隐蔽所。前不久军委会派来的炮兵教官和学员们都在这里集中培训,主要是让他们了解冀中的环境和纪律,以便将来更好地融入第四十一集团军。

  吱!汽车刚停下,学员们就欢欣鼓舞地围上来将火炮一一卸了下来。对于火炮的热情他们一点也不比郑胡子低。

  “哈,苏罗通37毫米高炮!不错,不错,凑合着也能用了!”一名炮兵上尉笑着拍了拍炮管,喝道:“弟兄们,手脚都给老子麻利点儿,让长官们开开眼。”

  郑卫国听了有些不爽,说:“嘿,你这个连长怎么说话呢,什么叫凑合着用啊?难不成你还用过比这儿更好的高炮?”

  上尉冲郑卫国上下一打量,没认出来,因为郑胡子还是第一次到这里来,而且衣服上又没佩戴军衔。

  “用过又怎么样?”上尉满不在乎地回答道:“傻大个儿我问你,德制88毫米高炮比这玩艺厉害不?博福斯75毫米高炮厉害不?博福斯40毫米高炮厉害不?37毫米高炮就当成宝了?切,真是乡下土包子,没见识!”

  跟在郑卫国身后的高三炮勃然大怒,一把揪住上尉喝道:“好大的狗胆,敢跟总司令这么说话!”

  胡上尉吓了一跳,结结巴巴地问道:“是,是哪,哪个总司令?”

  三炮斥责道:“我们第四十一集团军除了郑总司令,还有哪个总司令?就凭你刚才藐视长官的举动,毙了你都是轻的。”

  胡上尉吓得慌忙跪地求饶,可怜巴巴地说:“总司令,我有眼不识泰山,您就把我当个屁放了吧!”

  郑卫国笑道:“嗯,放了也行,不过你得马上把炮给我组装起来,否则两罪并罚!”

  胡上尉忙道:“请总座放心,卑职这就组装。”说着非常利索地忙活起来。

  郑卫国在一旁看了看,发现他确实有两把刷子,组装速度明显比旁边几个组要快,奇道:“水平不错啊,这么说你还真使过德制88毫米高炮和博福斯高炮?”

  胡上尉心虚地看了郑卫国一眼,没敢作声。

  “敬礼!”正说着,一名炮兵上校匆匆赶来,敬礼道:“卑职炮兵上校许绍九,不知道总座大驾光临,有失远迎,请总座责罚!”原来,刚刚电台通知的时候只是让他们帮忙组装火炮,并没有说郑卫国要来。不然以**森严的军事体系,他们断然不敢如此怠慢。

  郑卫国摆手说:“无妨,我也是临时起意想来看看。”又指着胡上尉说:“你们这一批教学员都有他这个水平吗?”

  许绍九上前一看,笑道:“哦,报告总座,这位是胡远洋上尉,论高炮技战术水平在全国也是数一数二的。”

  郑卫国笑道:“那委员长怎么舍得把他发配到我这儿来了?”

  许绍九尴尬地说:“实不相瞒,这家伙一张嘴不知得罪了多少人,人送外号狗嘴连长胡远洋,所以一直升不上去。前段时间不知道得罪了谁,军队里是呆不下去了。我看他可怜,一时不落忍,就把他要了过来。”

  说到这里他恍然大悟,气冲冲地上前踢了胡远洋一脚,斥责道:“你这狗才,是不是冲撞总司令了?”

  胡远洋捂着痛处,哭丧着脸说:“我不知道是总司令啊,不然借我俩儿胆也不敢胡说!”

  郑卫国笑道:“只要你够本事,骂我两句也不要紧。”

  胡远洋一听,忙带着战士们加快了动作,三两下就把一门37高炮组装好了。郑卫国看了看时间,惊讶地说:“行啊,比高炮旅组装20毫米高炮还要快上几分!”

  许绍九说:“这小子嘴巴虽然贱,但确实有一身好本事。”

  胡远洋好不得意,尾巴立马便翘了起来,忍不住插嘴道:“这不算啥!总司令是不知道,其实苏罗通37毫米高炮还没有20毫米高炮好使。嘿,外行才以为口径越大越好。啊!团座别打,总司令救命,救命啊,我不是说你,真的不是啊……”

  ps: 非常感谢上个月的头号粉丝书友130820163949379,非常感谢上个月的票王上天一休,非常感谢上个月的第一评论员湘军统领,谢谢你们以及所有支持帮助本书的朋友。

第三百四十四章 唐僧肉

  狗嘴胡连长又被许上校狠狠地收拾了一顿,只好向郑卫国讨饶。郑卫国笑道:“对于高炮我确实是外行,你且说说看为什么37炮不如20炮?”

  三炮上前一步,恶狠狠地盯着他说:“要是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就拿你以正军法!”

  胡连长吓了一跳,忙挤出一丝笑脸来,赔笑道:“其实很简单,37炮射速慢,射高也不如20高炮,所以威力虽大,但实际效果并不好。要不然国府又何必买那么多20炮呢?”

  郑卫国思索片刻,质疑道:“37炮射速慢我可以理解,射高怎么可能不如20炮?”除非性能差距较大,高炮的口径与射高都是成正比的。

  胡连长哂笑道:“怎么不可能?苏罗通20高炮的初速超过了900m/s,苏罗通37高炮的初速才800多一点,中央军的flak18高炮更是只有700多,而且炮弹越大阻力就越大,哪个射得高不是一目了然的事情吗?”

  从竖直上抛运动的物理公式h=vo^2/2g(注:h为高度,vo为初速,^2指平方,g为重力加速度)可以得知,决定高炮炮弹射高的只有三个因素,首先是它的初速,其次是它的角度,第三就是空气的阻力,而与炮弹自身的质量并没有什么关系。

  郑卫国想了一会儿,感觉确实有些道理,但仍不死心地问道:“37炮弹比20炮弹的弹丸质量大很多。惯性势能大,在高空的破坏效应应该要厉害许多吧!”

  胡连长惊讶地看了郑卫国一眼,打趣道:“哟,敢情总司令也是行家啊!嗯,确实是有这方面的因素,不过强得很有限。如果20毫米炮弹丧失冲击力之后,37毫米炮弹的威力也会严重下降。”然后又扬了扬下巴,胸脯一挺,得意地强调道:“我用过!”

  郑卫国听了好不郁闷,感情又是白欢喜了一场。站在原地抬头望天。半晌无语。许绍九担心郑胡子非迁怒胡连长,忙安慰道:“总座,这狗日的就喜欢胡说,您别理他。”

  胡连长脖子一拧。嚷嚷道:“我没胡说!”气得许绍九上校直翻白眼。

  郑卫国摆摆手说:“无妨。军事上的事情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不用顾忌我的面子。胡连长,那按你的说法。我好不容易弄来的这十二门37高炮都是废铁了?”

  胡连长忙道:“那到不是!用还是有用的,总司令这十二高炮都是苏罗通公司的,每分钟射速应该在120发左右,比中央军的flak18 37高炮的80发要强不少。如果集中应用,还是能对日机产生很大的威慑的。”

  郑卫国脸色稍缓,说:“看你说得头头是道的,这个37高炮营的营长就是你了。限你在三个月,不,两个月内形成战斗力,否则严惩不贷!”

  许绍九闻言大喜,忙推了胡连长一把说:“还不快谢谢总座栽培!”

  胡连长苦着脸说:“总座,两个月是不是太短了一些。”

  郑卫国脸色一板,斥责道:“你当这是菜园子,还要讨价还价!”

  胡连长无奈,只好硬着头皮答应,突然想起一事,又问道:“总座,那炮弹管够不?没炮弹就没法训练。”

  郑卫国尴尬地说:“呃,这个确实不多。你先省着点用,我会想办法再弄一批的。”

  胡连长忙建议道:“那您赶紧向军委会申请,这炮弹跟中央军的37高炮炮弹是一样的。”

  郑卫国欢喜道:“这就好!”

  正说着,旁边突然传来一阵痛哭声,把大伙儿吓了一跳。许绍九不满地走了过去,喝斥道:“刘铭学,你狗日的大白天嚎什么丧?想吓鬼啊!”

  刘铭学搂着一个大炮筒子痛哭道:“团座,这炮是我们去年丢在保定的,呜呜,吴连长他,他当时就牺牲在我旁边。”

  许绍九骂道:“胡说八道!你们的炮不是让鬼子捡去了吗?”

  刘铭学哭道:“这就是我们连的炮,这炮栓还是连长亲手炸坏的。您看看,这上面还有咱们炮五团的标记!炮身上的号码也是……”众人一听,都疑惑地看了过来,不明白这炮怎么会落在郑胡子手上。

  许绍九试探道:“总座,这炮是您从日军手上缴获过来的?”

  郑卫国解释说:“差不多吧,这些武器都来自日军一个军火库,里面都是小鬼子缴获的**武器,所以刘上尉说得很有可能。”又对刘铭学说:“你们当年在保定做战过吗?”

  刘铭学擦了擦眼泪,把事情的经过讲述了一遍。原来在抗战爆发前,**大量购入瑞典博福斯75毫米山炮,并以此组建了炮1旅、炮2旅,共计四个团,八个营,96门火炮(可能还有备用)。

  七七事变爆发后,炮1旅奉命北上开赴华北战场并参加保定一线的防御作战,遗憾的是该部被分割配属素不相识的部队指挥,不仅没能发挥卜福斯山炮真正的优良性能,还把大炮丢了不少。以炮兵第五团为例,车到邯郸时,团长史宏熹接到命令就地下车,第1营配属关麟征第52军,第2营配属孙连仲第26路军。

  52军是**的头等主力,关麟征也是不掺水的名将,可52军改守漕河一线时,部队调动混乱,至使炮兵第一营第二连失去步兵掩护,人炮尽没。一连还有两门炮被守城部队假传命令,诓入保定城内,也没来得及撤出。蓝营长最后只得率剩下的六门炮仓皇撤往石家庄。就这样,好好的一个炮营,十二门大炮刚上战场就折了一半。

  刘铭学当时就在那个倒霉的二连担任副连长。亲眼看见连长吴元初为了毁掉大炮以身殉国。由于日军来的突然,吴连长拼了性命也只将其中一门大炮的炮栓破坏。当然,幸亏当时没有完全破坏,不然郑卫国就算骗回来也只能当废铁用了。

  郑卫国问道:“这炮栓能修不?”

  刘铭学仔细检查了一下,很肯定地说:“能修!就算修不了,炮1旅也有配件可以更换。”

  郑卫国大喜,拍拍他的肩膀说:“好,从现在起你就是第四十一集团军博福斯山炮连的连长了。希望你能继承吴连长和千千万万**烈士的遗志,为国杀敌!”

  刘铭学忙站起来,敬礼道:“多谢总座栽培。卑职必定为国奋战到底!”

  郑卫国回敬军礼。说:“好,我会看你的行动!”又对其他官兵们说:“你们也是一样,只要有本事,就一定能得到重用。”

  胡远洋和刘铭学被当场委以重任。让官兵们很受鼓舞。士气猛然间增涨了不少。他们这一批人多多少少都是不得志的。不然也不会被上峰派到华北来。毕竟敌后环境险恶,有如发配,真正有背景、有关系、有门路都不会调到这里来。

  炮兵们见郑卫国态度和蔼。又肯礼贤下士,且尊重专业人才,都感到自己一展身手的机会到了,一个个干劲十足。他们从当天下午一直忙到半夜,终于将十二门苏罗通37毫米高炮和四门博福斯75毫米山炮全装组装完毕,并进行了调试。

  郑卫国看在眼里,暗自心喜。这批人员的专业素质非常好,很多都在抗日战场上跟日军的炮兵交过手,经验丰富。只要能融入第四十一集团军,必将使炮兵实力再上一个台阶。

  “马上发电报给程副司令和周参谋长,让他们抓紧培训肃宁的炮兵人员,争取早日纳入我炮兵体系。”郑卫国当即下达了命令。待培训完毕之后,这支部队将连人带炮归并到炮兵郭总监和高炮龙旅长麾下接受统一的技战术训练。

  滴哒滴滴哒哒……电报发出去后不久很快就有了回信,是周参谋长从蠡县发来的。郑卫国接过一看,眉头渐渐皱了起来。

  就在两天前,军委会突然委派数名高官在冀察战区政治部主任康泽的陪同下北上冀中,视察第四十一集团军的战备情况。所谓耗子进门,必无好事,郑卫国和程政委只好来到任丘,一方面是为了迎接凯旋的特务旅将士,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避开康泽这个丧门星。

首节上一节202/35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