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不落大中华 第134节

吱呀心中疑惑不已,不明白眼前这些人为什么和那魔鬼一样,总喜欢那种黄澄澄的沙子,但知道自己族人的命运已由魔鬼的手上,全部转到了眼前这些人的手上,从这些日子相处来看,跟着眼前的这些人比跟着魔鬼要好得多,为了以后更好的生活,他不敢怠慢,急忙和族人沟通。

吱呀从那些采金沙地蛮人口中得到的信息无疑让整个响尾蛇团欣喜若狂,原来这点金沙只是二日的产量,城堡中无疑另外有藏金沙地地方,全团上下热火朝天的又重新搜了一遍,最后还是两手空空。

最后陆山才想起来还有数十名白人俘虏,他们忙将俘虏全部押到了城中城主府所在的大厅,这些白人都是在熟睡中受到袭击,出来的较慢才没有被打死,因此穿戴较齐整,被金龙开拓团将他们关押到关蛮人的地方半天也没有冻着他们。

他们此时还迷迷糊糊,夜晚又看不清人地面孔,不知道自己受到什么人地袭击,唯一让他们安慰的是他们不是落到蛮人的手中,还有可能能捡回一条命。

看到押着他们人的面孔,这些白人才恍然大悟,以为落到了蒙古人手里,他们心中虽然奇怪蒙古人什么时候有这么多的火枪,还是拼命用蒙古语大喊饶命。

卫雄和陆山等人当然不懂蒙古语,面面相觑起来,彼此听不懂,那还怎么审问,有个机灵点懂一点点蒙古语的士兵连忙回答:“两位团长,他们说地是饶命。”

陆山大喜,叫来那个士兵:“你过来,问他金沙藏在什么地方?”那名懂点蒙古语的士兵用蒙古语询问了一遍,为首的那一名白人先是摇头,接着又急吼吼的说了一通,那士兵连忙翻译:“报告团长,他说要知道我们是什么人?他叫托尓布津,是沙皇的爱将,他说我们必须允许他们用财产赎回自己,他才能说出金沙的下落。”

卫雄呵呵一笑:“托儿不惊?沙皇的爱将?狗屁!告诉他我们地来历,至于财产吗,他们的一切财产都被我们没收了,告诉了我们金沙的下落,我们保让他们能活下去,否则如果等我们自己找到了,就将他们全部交给那些蛮人处置。”

听到金龙开拓团的来历,这些白人都大感意外,他们在十年前在黑龙江宁古塔乌扎拉村被装备了火枪的蒙古人和满清军联合击败了一次,后来又在尼布楚河与石嘞喀河交流处又被再次打败后,以为强大的满清国迟早要占领南方那汉人的大片土地的,败退后的他们根本就没有听到过什么中华帝国又将满清国给打败了。当时为了对付中华革命军与张华城的那可怕地武器,满清当时问荷兰买了好多火枪和火炮,由于中原不稳,满清国的军队绝对不允许自己的后方出现问题,所以反而数次彻底击败了俄罗斯人而解决了后方的问题,由于有锐利的火枪和红衣大炮,当时的沙俄军队立刻就被打跑了,抵挡了那沙俄军队,也算是满清被中华城与中华革命军逼迫的功劳吧。

卫雄的恐吓效果也很好,那些俄罗斯人根本不把蛮人当人看,如果他们落到蛮人的手中,在那些根本不知道文明是什么的蛮人手里他们的下场估计会很惨的,几名俄罗斯人又商量了一下,一个俄罗斯人才点了点头,答应打开存放金沙的暗库。

两名金龙开拓团的战士押着那名白人到了墙角,那白人在一个石座下扭了几下,一阵扎扎声响后,就在城主府大厅中间露出了一个黑漆漆的大洞来,卫雄等人看到这个黑洞后都哑然失笑,刚才众人搜索时只注意搜那些隐秘的房间,从来没有一个人在大厅搜索,否则只要仔细敲敲,肯定就能发现。

众人押着数名白人在前,卫雄等人跟着下到了地方室,一进了地下室,呈现在他们眼前的是一片金灿灿的光芒,整个地下室堆满了金沙,还有数堆码的整整齐齐的金砖,一名金龙开拓团的战士顾不得身边有团长和副团长在,就扑向了那堆金沙,躺在上面讷讷自语:“天哪,这么多金子,就是让我当场死了也甘心。”

那些白人看着眼前的金子,眼中也射出一片灼热的光芒,转眼又黯然了下来,这些金子是他们幸苦了数年才积攒下来的,足有数十吨之多,如果不是一直贪心,要把整条黄金河的金子全部淘走,只要运回去一部分,足可以让他们每人在莫斯科过上上等人的生活。

走到地下室的人都半天都没有一个人返回,只知道望着这些金子发呆,恐怕除了管理中华帝国那户部的大臣和海上中华帝国抢劫财物的军舰以及银行的行业外,恐怕没有一个人有机会看到这样多的黄金聚在一起,看到好长时间里面的人都不出来,外面的人还担心里面出了意外,也一个个跟着下来,无一例外的被黄金的光芒击倒。

等众人都回到地上时,许多人还在晃忽,高大强突然大叫起来:“我们发财了,发财了。”这个声音一下子传遍了全团,全团的人都叫了起来:“发财了,发财了!”

这个堡中还有俄罗斯收藏起来的伏特加酒,当晚,全团的人都开怀畅饮,饮酒中,卫雄拍着白天充当翻译的团员肩膀,笑迷迷的问道:“你怎么懂他们的话?”

那名团员惊讶起来:“团长,他们说的是蒙古语,草原城、冰雪城和各个城池的开拓团大部分都有蒙古战士的,那些蒙古兄弟很豪爽的,我当时跟他们喝酒交了个朋友就学了一点他们的蒙古语,难道团长不知道那是蒙古语吗?”

听到他的话,卫雄的笑容顿时一窒,他挠挠自己的头,这次丢脸大了,听不懂就算了,连对方说蒙古语都不知道,太丢人了,连忙道:“蒙古语么,知道,当然知道,那再问问他们是什么人,我可从没有听说过有这样的蒙古人?”

听了他的话,那名团员翻了一下白眼,团长现在才想起问对方是什么人,这也太迟了,有这个必要么,他将团长地话自动忽略了。

中华帝国二年的七月,最令全国百姓关心的不是第一趟火车的开通,也不是张华汉举办的官员速成班变成了正式的学校,更不是全国扫盲的成功和义务学校的建立,而是由北方开拓团传来的一则消息,数月来毫无音讯的金龙开拓团在西伯利亚发现了一条黄金河,而且运回来地黄金足有数十车之多,后来越传越邪乎,数十车变成了成百上千车黄金了。

如此多地黄金清醒的人当然不信,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并非空来风,金龙开拓团肯定发了大财,否则也不会传得如此沸沸扬扬。

所有人都关注着这支刚刚回到冰雪城的开拓团,他们到底带回来了多少黄金,又对这些黄金怎么处理?金龙开拓团和一般的开拓团不同,他们是由“张陆集团”出资组建,按规定,开拓团要将黄金的一半交给“张陆集团”,这么一笔巨大的财富,开拓团和“张陆集团”之间会不会为钱财而闹翻?

还有,那条传说中地黄金河,国家又会有怎样的反应,是否还是按照原先的规定,只要开拓团建好了据点,三十公里之内的所有产权就归开拓团十年所有?那里可是黄金河呀,开采十年后,又会有多少黄金?何况十年之后,还有十分之一的土地要归开拓团永远所用,当然,明文规定了矿产资源不属于那十分之一之内,但是十年之内的开采权弄到的财产也是非常恐怖的。

真正知道金龙开拓团到底带回来多少黄金的只有冰雪城的城主王小刚,每一个开拓团回来,都要经过入城的检查,金龙开拓团并没有将城堡所发现的全部的黄金都带回来,城中至少要留下一个团的驻军卫雄和陆山才会放心,加上三团的人还在驻守三个驻地,三个团只回来四百多人,他们翻山跃岭的,即使是水路也大多都是逆水行舟,能带回来一半就不错了。

即便如此,金龙开拓团带回来的黄金也价值在一千五百万银圆以上,金龙开拓团所有人平分的话,交出一半来,大伙也可以分到五千多银圆,更何况城堡里还有一半黄金,而且身后还有一条黄金河,王小刚虽然作为一城之主,薪饷也颇为优厚,一年加起来所得也不过五百多银圆,金龙开拓团一名普通的团员就能得到他十年仍致二十年的薪饷,让他都有点忌妒起来。

至于那些亲手检查过金龙开拓团那黄金车的普通战士心情的震荡更是可想而知,金龙开拓团虽然不想闹得天下皆知,悄悄发财是最好不过,但他们的奢望很快就被打破,数日之后几乎是闹得举国皆知。

关于金龙开拓团所得到黄金的具体数量,几天之后就摆到了国家主席黄子牙的案头上,一共三份,一份是冰雪城城主王小刚的密奏,一份是军部报来的警察监督的详细汇报,还有一份是情报部送回来的消息,三份情报一对照,黄子牙几乎可以知道此次金龙开拓团的所有详情。

数十吨黄金,确实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而且据说那城堡里还有不少,更何况加上那条黄金河,十年之内估计还可以采到数十吨黄金,黄子牙也只能暗叹张家和陆家的好运,投资十万银币,马上就有数十倍,甚至上百数百倍的回报,发现黄金无论如何对国家来讲都是好事,正需要这样一件事来刺激开拓团继续深入,如果还能引起大批人到西伯利来淘金是最好不过,最让黄子牙笑的肚子疼得是,从工商部研究所里刚忙回来的还什么也不知道的张华汉听到刘小六说有什么金龙开拓团获得了大量的黄金后,说道:“好个走了狗屎运的家伙,真是走了狗屎运了!你说怎么就有这么走狗屎运的人呢?”结果当张华汉知道是自家走了狗屎运,他娘的他自己才是这个金龙开拓团的大东家的时候,才挠了挠自己的头,瞪着眼睛也再说不出什么话了,总不能刚才刚眼红的嫉妒心的说了一顿那发财的金主,现在知道是自己才是那走了狗屎运的东家又反过来说吧,张华汉没有那么厚的脸皮呀。

第一百六十一章解放最高地与考试

在中华帝国最高的地方,大量的中华正规军队出现了,他们以解放人们穷困生活为己任,与匪军地各种军事势力作战,迅速前进。

第二集团军的部队中有很多战士都出现了高原反应,虽然战士们事先做过一些适应高原反应的训练,但是训练比起和在真正的高原上生活还是差的很远的,甚至出现了少数身体不好的战士因为高原反应而死亡的情况。

第二集团军司令李二蛋也感觉到在高原上实在太难受了,尤其是刚来的时候,很是难过了两天,现在这个高原反应还不是第二集团军最头疼的事情,毕竟经过了训练和几天的适应下,绝大多数战士都很快恢复了状态。现在最麻烦的是大量各种军事势力一起联合袭击帝**队,还有少量的迷信份子捣乱,让他们无法全面实行柔和的政策,李二蛋想了想还是可以实行一面高压一面柔和的政策,对于所有拥护中华帝国政府的被解放了的农奴们,实行分田、分财产、分粮食、分牲口等让他们过以前想也想不到的好生活,而那些反抗帝**队的匪军,一律剿灭。

李二蛋在这里实行了剿灭加美好生活的双重政策下,很多人都开始向第二集团军的士兵投诚,而且很多小势力的喇嘛也对从内陆来的中**队很友好,在李二蛋的支持下,这些势力弱小的喇嘛们组织起来影响着一代翻身做主的穷人们,达拉喇嘛的势力被小喇嘛们分割了。

今年的会试由黄宗羲主持,一共录用人员为一千三百九十八人,这份名单经过各部门的审核之后就可以发放出去,这些被录用的人都是有一技之长的人,只等王小龙批准审核后他们就可以挤身为国家官员或公务员之列吃国家财政的饭了。

前明时,秋闱是对科举制度中乡试的叫法,乡试每三年一次,逢子、午、卯、酉年举行,如果国家有喜庆之事时,也会举行一次乡试,称作恩科。

乡试考中的称举人,中了举人便具备了做官的资格,所以举人便是官员的第一步台阶,也是官员的最低要求了,所以那范进中了举人才能高兴的疯了,通过乡试的举人,可于次年三月参加在京师的会试和殿试。

会试由礼部在贡院举行,亦称“春闱”,同样是连考三场,每场三天,由翰林或内阁大学士来主考。会试发的榜称为“杏榜”,取中者称为“贡士”,贡士经过皇帝的殿试后选出才排列出名次,成绩分甲赐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然后释褐授官,称皇榜。

而现在国家考试的时间却完全不同,先通过文化考试,再通过技能职业考试,然后还要经过短期的再次培训后,才正式举行会试,择优录取。

从今年开始,以后的会试由三年一次改为每年一次,而且以后的会试将会有年龄限制,必须在十八岁以上,五十岁以下,凡是连续三年考不上者与超过五十岁的人员将失去会试资格。

这个改革根本就是让人们去学校正规学习后才有机会取得官员的可能性加大,有愿望当官的读书人都有喜有忧,喜的是会试每年一次,就意味着大家的机会增多,忧的是如果有人还连续三年考不上,年龄超过五十岁,将失去考试资格,黄子牙和张华汉可不想以后在考场内还有五六十岁的垂垂老者答题的情景出现。

因有这个原因,今年参加会试的人员就特别多,仅陕西一省,参加的士子就有近万人,只是那些年龄过大之人注定要失望而归,因为中华帝国从来就没有考过八股文,取而代之的是政治策论、语文简体字、数学、几何、代数、物理、化学、历史、地理几科,当然因为职业的不同,有所区别,科目也有所增减,那些老学究以前半辈子所学都要付之东流,而对数学、几何、代数、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等新科目的学习,他们比起年轻人肯定要差的许多,年龄偏大者能考中的机会少之又少。

而张华汉则在军部参谋科录取的名单中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韦小宝,他差点以为自己眼花,擦了数下眼睛之后才确认,张华汉立刻去看籍贯,扬州人氏,“我靠,不是吧!”张华汉瞪着眼睛看那韦小宝父母的名字,韦小宝的母亲是?“娘希匹的竟然真的是韦春芳?我靠!”张华汉晕了,他赶忙去看那韦小宝父亲的名字,“父亲是黄?不会吧!竟然是黄宗羲?肯定弄错了,恐怕是同名同姓的人,再看看父亲的籍贯和职务,我靠!教育部部长黄宗羲?黄宗羲竟然有这样的儿子?呜呼呀!”

这份名单在黄子牙的手中都是走一个过场,更别提张华汉手中的只不过是吏部部长王小龙给他送来的一份手抄本,如果想看试卷他还需要从黄宗羲那里调过来,张华汉自然不会因为一个金庸笔下的人物真的去调那韦小宝的试卷,经过层层的审核,黄宗羲恐怕也不可能弄虚作假,况且黄宗羲是个极为自律的人,凭着他的性格也不可能为了个儿子来作假。

最让张华汉吃惊的是,黄宗羲的儿女自己都知道,年龄都还小,唯独这个姓氏都不跟他姓的儿子自己也从来也没有听说过,而且年龄都已经十八了,难道是另有隐情?张华汉想道,这个韦春芳不是狗血桥段的被喜新厌旧的黄宗羲这个负心汉给抛弃了的可怜女子吧。

一大清早,京城的教育部门府衙外就挤满了等待的考生,今天是会试放榜的日子,虽然明知榜文至少还要过上一个半时辰才会贴出来,那些考试的考生们又有哪一个会等到真正放榜的时候才来。

靠近教育部门府衙外的几座酒楼今日更是客满为患,教育部门府衙旁边的窗户被人们挤得水泄不通,参加今年会试的考生们三五成群,围坐在一起大声喧哗,一个个不时将脑袋探出窗户外,生怕会错过发榜的时间。

黄宗羲和弟弟黄宗炎以及周延祚与顾杲几人却也在教育部门府衙旁边最大的酒楼状元楼上,这个酒楼的名字无疑很俗气,但不可否认,无论是在前朝还是在现在,每到会试的时期,状元楼的生意总是最好,毕竟对于状元的这个彩头是人们都想拥有的。

黄宗炎比黄宗羲小六岁,黄宗炎当初被卷入了广东围攻江南总部派来的官员一案中,当时黄宗炎被人利用,鼓动哥哥为士林出头,结果黄宗羲被张华汉从广东弄回江南总部当了教育部部长,而他和一群不安分的士林书生们则被张华汉发配到海南岛去种水果甘蔗去了。

只是性格使然,不管是为了自己的名誉也好,还是性格正直也罢,反正黄宗羲也不好去把自己的弟弟破例捞出来,只能看着弟弟在海南受罪,幸好后来张华汉与黄子牙共同发布命令下来海南岛被流放的士子只要愿意真心投靠国家,就可以免除流放之刑,而且还可以参加中华帝国的学习和考试,黄宗炎却一直没有考虑清楚要不要进入国家为之效力,直到今年在黄宗羲的百般劝导下,才终于决定投靠中华帝国,有黄宗羲的帮忙,他很快就进了京城教育学校学习新的知识,其实与后世相比,现在中华帝国的基本知识还是比较粗浅的,即便各科分类也有专攻,专业的只是比较深奥了,但是对于聪明人来说,本来有一定的底子再学习半年也能掌握了,况且黄宗炎报的还是他所最专长的就是语文策论与那简单的简体字,而那数学、地理他也在哥哥的帮助下读过张华汉写的教材,在海南就学习会了,而物理他也有所涉猎,当然那个时候是兴趣所致,不管与张华汉对路不对路,对于张华汉各方面的学识,黄宗炎是很佩服的,况且他考的是文科,那物理、数学考的都不深奥,最后在黄宗羲的劝告下苦读了半年的黄宗炎在京城投考。

前明地覆灭在满清与中华革命军的双重打压下东林党人分崩离析,一少部分人被中华革命军收买成了中华革命军忠实的拥护者,他们改弦易张其实也是想在新朝国家弄到一个官员的位子,也有一部分人被张华汉弄到海南岛去种水果、甘蔗和水稻的,也有一部分人北逃投奔了满清,还有许多人追随前明的势力桂王进入缅甸,后来桂王覆灭,他们被杀了大半,只有一少部分逃命活下来有留在缅甸的也有去投奔台湾郑家,还有投奔中华革命军的,更有一部分人去南洋或安南等地居住的,余下的一部分人偃旗息鼓,归隐田园。

只是新朝的各种法度、政策都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又在还没有建立国家的时候就设立了诸多的学校培养人才,最大规模的自然是张华汉的那庞大的教育城,里面至少有二百多万学子,各类人才济济,而且新的国家制度下并不太需要那些只会作泥雕木隅一般地官员,并非只要投靠国家就能取得官职,要想做官,还得重新学好国家指定的各种新学,况且做官还需要学习其他的民生问题,与以前当官完全不同,各个官员分类很细,而且在中华帝国没有清闲的虚职,全都是干实事的实际职务,况且不说你当官的时候如何,就是想通过考试也必须将一切学会通过考试过关才行。

这样的专业考试,对于那些半辈子都只抱着经史子集的愚腐官员来讲,要重新考试比登天还难,一个个也只得纷纷回家过田舍翁地日子去了,而头脑灵活一点地还学起人做生意,而象黄宗炎、周延祚与顾杲这样地刚进中年的思想比较开明的人却正是浑身充满精力之时,一旦确定了要为新朝廷新国家来效力,他们就马上开始了刻苦的学习,因此并不惧怕重新考试。

四人虽然坐在状元楼上,位置却是二楼距离窗户最远、最背、最不好的一个包间的位置,与别人不同的是包间的例外都有侍卫在把守,毕竟黄宗羲是国家的大员,不比常人。

而此时四人议论的也不是即将到来的开榜名单,因为既然黄宗羲在座,他们自然已经知道了自己已经考上被国家录用了,周延祚向黄宗羲低声道:“太冲大人,您那大儿子听到您的传唤可要来么?”黄宗羲一听,摇头说道:“别提那个混球,我真是上辈子做了孽了,生了这么个小混蛋,我对不起他妈啊!可是这个小子怎么就这么个性格呢!都怨我呀!”听了黄宗羲的话,其余三人都默默无言了,黄宗羲是大官,对于人家的私事周延祚与顾杲是不敢妄加评论的,以前大家都是平等的朋友,可以谈论一下,现在么?俩人还不是那么不知道高地进退的人。至于黄宗炎,对于那个大侄子也是很头疼,根本就不去多谈论。

首节上一节134/487下一节尾节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