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警大中华1985 第345节

在朝鲜半岛的美军驻军问题愈演愈烈的情况下,地区内另一个超级大国也做出了表态,中国外长钱祺深在一次活动中对外公开表示,不赞成美国一意孤行强行驻扎南韩的行为,认为朝鲜联邦人民有权力决定自己的命运,独立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也应该得到尊重。同时,钱外长呼吁用和平谈判沟通的手段解决问题,中国也乐于积极调解这次的争端。

美国人听了这样的话,恨不得一口唾沫呸到地上,丫的中国你还解决争端,要是你出场了,那么争端解决的唯一方式必然是损害美国利益,以美国退出为结果的。

很快,朝鲜和韩国向联合国递交了自己的合并申请,韩国和朝鲜分立的驻联合国办事处将合并成一个,即朝鲜联邦驻联合国办事处。这种事情,联合国本身没有什么太多决定权力,人家国家合并,如果联大反对了,那么联合国不于涉别国内政的招牌就砸了。之后,关于同意朝鲜联邦加入联合国成员国行列的表决顺利通过,即便是美国都不好意思投反对票,而是投了弃权。

而朝鲜联邦加入联合国后,提出的第一个决议草案就是,请联合国出面,帮助朝鲜联邦驱逐非法驻扎在南韩领土上的美军。这个行动虽然美国人早有预料,但是真的处理起来的时候,还是相当麻烦的,因为在法理上美国还真的站不住脚。现在虽然朝鲜联邦还没算完全建立起来,但是他们已经使用这个名义了,朝韩两国的独立主权已经不存在,那么之前美韩签订的防务同盟条约也就无效化了。

美国跟这个朝鲜联邦没有任何防务协议,那么自然没有理由将部队和军事设施留在这里。

美国的外交力量不得不全力开动起来,对各国驻联合国机构进行游说,说明本方立场,甚至不惜采用一些利益交换的手段,说服这些国家在之后的投票中站在美方的立场上。

可是即便如此,能够取得的成效也是相当有限的,因为即便是美国的北约同盟们在这件事上愿意帮助美国(实际上也不多,毕竟这是明显对一个国家主权的侵犯),广泛的第三世界国家以及中国领先的上和组织成员国及外围国家,都不会在这件事上让着美国。

果然,表决结果不出所料,绝对多数的国家投了赞成票,促成联合国对于美国非法强驻韩国谴责决议,并要求美国限期从朝鲜联邦撤出。

美国的外交受到了一场大挫败,而美国国内的鸽派人士此时也适时表现出了自己的不满,认为美国政府的行为肮脏而且丑陋,使得美国的正面形象遭到了严重影响,这也被一些反对派人士拿来做文章,攻击民主党政府的无能。

克林顿这个时候有些也吃不住劲了,他可以继续强硬下去,可是确实如反对派所说,强占驻军权已经伤害到了美国的形象,而不管什么时期,出师有名和形象正面都是能够持续称霸的不二法宝,韩国驻军权一事很可能对美国其他方面的事务造成不利影响。一些同样有美国驻军的国家不由现在担忧,加入有一天他们也想收回驻军权,而美国不同意,会不会也发生类似的事件。

而朝鲜联邦方面也发动了最大的一波抗议游行,这一次不仅仅是南韩人了,三八线被放开,北朝政府组织了数万名北朝各界民众代表,来到南韩,与南韩同胞民众手拉手,在美军基地外围形成了一道人墙,这座有十几万人组成的人墙每天轮替着,不间断的将美国人封堵在基地中,里面的美军出不来,外面的食物和饮水也进不去,彻底将驻韩美军在南韩孤岛化了。

这里全都是手无寸铁的民众,他们中有学生有老师,有耄耋老人也有中年妇女,美国要是真的强闯出这道人墙,必然造成人员伤亡,那时候美国人更加变成过街老鼠,别说在南韩没法混,在世界上都没法混了。

朝鲜联邦民众同心一气反抗美军强占的行为,在国际范围内都形成了广泛影响,很多国家也出现了反霸权声援朝鲜人民的游行活动,甚至在美国华盛顿,都有一些好事者聚集起来,在白宫外进行示威。

驻韩美军基地里地补给还够他们撑下去,可是那里的士兵的士气已经低至冰点。

558贸易纠纷

对抗多日,美国人终于吃不住国内外的压力了,虽然这个世界是拳头大的说话响,但是当今和平时代,即便是美国也不能说是用自己的蛮横,不讲理地压服世界其他所有国家。虽说这世界不是有理走遍天下,但没理寸步难行倒是真的。

事到最后,克林顿不得不亲自出来灭火:“……美利坚合众国是一贯推崇和平友好与世界上所有国家相处的,我们即便是跟一些国家存在分歧,但我们仍旧会尊重所在国的利益和意志的……”

这件事实在是办得不漂亮,克林顿的支持率在国内一路走低,跌破了4o%。由此克林顿也惊觉到自己可能不像自己想象中那么能于,而在国际战略布局上,他还是比老奸巨猾的老布什差上一筹。他想要建功立业,反而在秘鲁、索马里和韩国屡屡受挫,这让他的信心严重受损,开始有点质疑自己的方略。

“也许是时候把注意力转回到国内来了”《纽约时报》一篇社评以此为题,提醒克林顿如果自己还是如同不成熟的青少年一样不停地在外滋事,那么他的选民将会对他十分失望。现在美国国内经济的情况并不是特别如意,虽然美国赶上了第三次技术革命,但处于第三次技术革命最前端的是中国,凭借着大量的生产能力和完善的工业体系,中国开始近乎无限量地为世界提供3产品,并以此为主要增长点,推动经济如火山喷式地迅猛增长。

美国第一第二传统产业的展已经进入瓶颈,进入九十年代以来,一些老牌的制造企业因为无法与中国商品竞争,或者无法与本国品牌在中国的代工返销竞争,只能是纷纷倒闭。这就造成了不少的美国工人下岗失业,美国就业率连续走低,使得美国经济的红灯频闪。

原本位面中,中国制造是在21世纪之后才慢慢追赶上来,撑起世界工厂的位置的。那个时候,美国经济其实已经经过了克林顿时代的繁荣,顺利完成了经济转型,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已经稳稳压过第一第二产业,美国人也习惯了用一个个花俏的概念,让全世界其他国家给自己打工,然后自己坐收利益。华尔街的银行家们签一钱支票本,大量的现金就出现了,那时候中国制造虽然强劲,但是实际还是于苦力活儿的命。

可当今位面,情况已经是大大不同了。凭借齐一鸣的大力推动和支持,中国制造提前多年已经开始占据世界主流,加上灵活而且主动的营销策略,中国人愿意往非洲草原上去,卖给那些光着脚的土著人皮鞋,也愿意钻进热带丛林中卖给当地人柴油电机,欧美的主流市场更是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中国生产的生活必需品。凭借着自己的巨大优势,中国商品的销售额已经不是在翻番了,而是成指数级地在成长。中国人太多,工厂也多,体系健全,基础设施完善,所以这股力量被整合起来后,不仅能够很好满足国内的需求,动辄增加产能供应国外跟玩一样。

在欧美国家,甚至日韩等地都已经习惯了保持工作在八小时甚至六小时以内,生活质量要比工作更加重要的观念时,中国人虽然一方面在保证自己的劳动者权益,而一方面又依靠更先进的管理模式,用大强度的三班倒,最优化资源分配等模式,不断地刷新着自己的制造能力。

可以说此时的国人,有点类似于解放后国家草创的那一代人了,大家都是相当劳累的,但也是十分充实的。

这样的可怕国家让欧美达国家如何竞争?在技术上双方没有明显差异,资源成本和制造成本上只能是中国更低,而且中国人的经营策略也明显更具侵略性。若是跟另一位面一样生在21世纪后,美国人还不会受到那么大冲击,可是此时是九十年代初,美国人的产业转型还没有完全搞定,只能是被中国商品冲击得更加疲惫。

设想**十年代日韩等一批新兴国家的崛起,在加上石油危机之类的元素,让美国就爆了一轮经济萧条,而现在以中国的体量横空出世,没把美国弄得半残已经是相当幸福了。

美国已经连续多次上调了中国产品的关税,因为中国也是关贸总协定签约国,所以美国的行为已经违反了国际贸易规则,遭到了关贸总协定的斥责。可是美国也没有办法,只能撑在那里,一方面用关税壁垒、绿色壁垒以及各色名目的壁垒,阻挡中国商品的入侵,而另一方面,一些美国经济类报纸甚至开始打起了民族主义的口号,请求美国人不要购买便宜的中国货,为了保证本国就业购买美国货。

可是,美国居民也不傻,同类产品中国商品便宜的话是美国产品的一半,就算贵也一般只有美国商品的83选用中国商品自然生活成本就低。当然也有一些商品是反过来的,比如中国制造的最新一代的p最新的手机,这类电子产品因为中国产品的性能要领先于美日产品,所以价格上也要的比较狠。

不过,类似很多搞科研,搞设计,甚至是沉迷于电脑游戏的人来说,购买中国电脑既稳定性能也好,虽然贵了一点,但最起码倍有面子也实在。

在电子产业方面,齐一鸣是采用根本不给美日欧等国家一点余地的进军模式,不仅在中国很多地区建立了大规模的晶圆制造厂,整机装配厂,而且还在申城、京师、深圳丨台北等地建立了许多软件产业园区,提供足够丰富的应用产品。

最早齐一鸣就抢先一步推出了本国自主的pc开源类的操作系统“腾龙”,因为推出早,性能好,所以直接压过了还收费的微软u一头,本位面盖茨同志虽然也比较富有,但是想成为世界富恐怕不太可能了。

外国人习惯将腾龙称作Tnetaat),围绕着腾龙系统,有大量的中国软件公司在开着各种通用性或者ep型的软件程序。普通的字处理软件,影音播放软件,浏览器,游戏,甚至是中国开的社群类软件,都随着中国一**的推介,快占领市场。

在美国的硅谷,本来这是美国新兴产业的开重地,可是到了1993年有上百家中国大型公司在此入住,负责在北美的业务,盖因他们公司的产品在这些地区市场占有和盈利都相当大。

有的时候,齐一鸣看到老外互相联系用QQ而不是n都会感觉强烈的错乱感,而渐渐兴起的微博的概念,也根本性碾压了美国人。

总之,中国产品和服务在美国市场的走俏,已经引起了业界的普遍担忧,为了挽救美国产业界的命运,一些人甚至不惜开始做出一些卑劣的事情。

也就是在驻韩美军危机还在上演的时候,一场中美之间的贸易纠纷同样引起了世界的关注。事情的起因其实很简单,几家美国媒体联合做了一个调查,抽查了大约几十件中国各类产品,然后对中国产品进行评估。

这个抽查自然不是真的抽查,而是精挑细选的,他们选出来的就是质量条件低于平均的中国产品,而所谓评估也绝对不是真的评估,是夸张地贬低。这样带有偏见性的调查,结果是显而易见的,结论是,中国产品虽然便宜,但质量低下,远没有美国的产品好,所以消费者们还是都来买美国货吧。

由于这几家媒体影响力巨大,所以对消费者形成了巨大的误导,不管出于什么样的目的,很多消费者一时弃用中国产品,特别是出现在调查中被定位为低劣的中国产品,一时间遭到了大规模退货。

这件事最终惊动了中国商贸部,并派出了特别调查团,对整个事件进行了调查。齐一鸣自然也对此十分关心,指示战略局经济贸易情报处跟进协助。

经过一番仔细的调查,最终商贸部的调查团现,这几家美国媒体进行的报道存在严重失实的现象。他们进行的随机抽样根本不是随机抽样,而是直接截取了最低的产品层次进行试验,同时甚至很多商品根本就不是中国商品,是一些小国的伪劣商品,甚至根本就不知道是哪里造的,然后被贴上了一个中国制造的标签。

同样,在调查的过程中,也存在严重不严谨的情况。一些重要的变量因素根本没有被衡量在内,比如一些产品确实质量一般,但是其价格很可能只有别的产品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一,性价比上还是不错;或者,一种产品在一类性能上一般,在另一种性能上可能表现远美国产品,但是有心人却没有披露出来,只是放大了中国商品的缺点和不足。

甚至经过调查,调查团还现一些利益相关的美国企业支付给这些调查媒体大额的“捐助”,那么这次调查的目的显然就不纯洁了。

559官司

商贸部调查团代表在美国纽约表公开声明:“……我国对于一些失信媒体对于我国产品质量、信誉和形象进行无端诋毁十分不满,并表示愤慨和强烈抗议,我国将联合受害企业,以及中国在美商会,经贸协会等组织机构,循法律手段进行维权。”

有国家力量加持的中国企业,在美国表示的气势汹汹,特别是调查团力量强大,直接揪出了那次所谓联合调查的证据,证实了这次调查是带有指向性,具有偏见的,且以破坏中国商品形象与声誉为目的的恶意报道,这就使远道而来的中国人反而占了理,就算是美国人想要支持本国的媒体和企业,都有些张不开嘴。

战略局经济领域的高级特工赖振平也亲自出马,来到美国协助商务部进行起诉美国这几家媒体和背后主使的美国企业。既然在美国进行起诉,肯定会遇到重重阻碍,但是在美国要是获得了胜利,绝对是一次扬眉吐气,甚至在全世界范围内对抗其他国家的贸易壁垒,都是一次有效的震慑。

吃了亏绝对没有白吃的道理,个人之间还能讲一讲吃亏是福,但是国家间的博弈,那吃亏就是好欺负了。于是国家拍板,这个官司一定要打,就算是耗费上百万美元的律师费养活美国的那些讼棍,也得将官司打赢。这可不是几百万美元的官司,而是关系到未来中国商品出口美国几百亿上千亿美元的事情。

因为这场风波影响巨大,引起了美国社会甚至全世界的关注,所以一些律师事务所主动找中国方面,希望能够承接这场举世瞩目的官司。话说美国律师这个行业向来缺少所谓的节操,小节上他们可以将重刑犯说成守法公民,大义上如果价钱合适卖一卖国也未尝不可。

律师们可不觉得帮着中国打赢官司会影响未来美国商品和制造业的繁荣,他们只清楚,中国方面已经掌握了大量的证据,而且对方确实有恶意报道的事实,这个官司也有了足够的曝光度,只要投入足够,打赢这场官司并不特别困难,而借着这个官司,可以⊥一些律所声望拔高。

很多律所可能胜诉率很高,但是并不出名,原因是他们无法受到一些大财团大富豪的信任,也无法受到什么上流人士的青睐,而如果这些律所能够代理一两个在社会上影响巨大的案子,那么他们立即就会水涨船高,从而跻身一流律所之列。

不少律所都是打着这样的主意,宁愿少拿一点律师费,也要帮中国打这场官司。更何况中国这么大一个国家,也根本不差钱。

美国政府自然不能在这个问题上太过拉偏架,如果证实几家媒体确实存在失实报道甚至恶意攻击,那么他们给他们说了话,自己的脸上也挂不去。可是美国也不希望中国商品在本国市场卖得太好,所以只能施加一点其他层面的努力,希望能够让中国败诉。

虽说美国一直标榜自己的司法独立,但实际上只要司法的是人,就一定受影响。参与案件的法官,必然会被耳提面命一番,而更加蛋疼的是这种专业性极强的案件,美国还是用陪审团制度审理的。

陪审团成员的遴选本身就存在着巨大悖论,要求对案件的公正处理就需要陪审团成员对案件背景和细节有着知识结构上的了解,以此案论,就是要了解一部分中国经济的知识,而遴选陪审团成员为了公正,把那些因为事先具有和案件相关的经验而可能产生偏见的候选人筛选出去,以保证案件公正审理。这样一来,其实最大限度内使得陪审团成员是偏向本国而不是外国企业的,即便是外国企业或者组织占理,而陪审团实际上是保有偏见性的,也对于外国企业和组织造成不利的影响。

首节上一节345/45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