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小兵之霸途(上) 第93节

再有一天的时间,刘易的这一路军马,便可挺进到平原县城。

然而,在这个时候,别看新汉军一路无阻,相当的顺利,其实已然暗潮汹涌。

两军,自从刘易与公孙瓒、颜良、文丑三路军马出动的时候,消息情报就有如雪片一般,各自在两军当中不停的传递着。

新汉军有着无数探子在关注着袁绍大军的情况,袁绍同样有无数斥侯探子在盯着刘易的军马。

嗯,袁绍派到渤海来的死士,他们虽然没能在渤海城搞出什么的太大动作来牵制刘易的注意力,但是,他们作为斥侯探子来衡量却是相当称职的,这么多人混进了渤海城,倒还真的让他们将新汉军的一些情报给刺探到,并送到袁绍手上。

在新汉军准备出动的前一天,便让袁绍的人刺探到了情报,知道了新汉军的行动方案。

在新汉军兵分三路的时候,袁绍正拿着情报,与一众军将谋士在商议对策。

当然,他们的所商议的对策,就只是如何伏袭新汉军的这三路兵马。但是,新汉军如此的安排,让袁绍也有一点为难。

袁绍原本的计划,只是想检软柿子来捏,定好了准备袭击他的老对手公孙瓒。可是,现在,他们的针对对象,似乎不太适合了。

因为公孙瓒可是出兵攻占乐陵,东陵在渤海城东面的黄河口北岸,与青州就只隔着一条黄河。袁绍如果要攻袭公孙瓒这路军马的话,就必须要绕过渤海城,绕过刘易与颜良、文丑的军马。

公孙瓒的军马,约有十万大军,如果要攻击公孙瓒的话,袁绍觉得最少都要派出三十万大军方有把握将公孙瓒一军击败。可是,三十万大军的行军,恐怕真有很难瞒过新汉军的耳目。自己的大军一动,新汉军就知道了,如果让新汉军掌握了自己大军的行踪,那么就会失去了奇袭的意义。当然。失去奇袭的机会也还是小事,袁绍就有点担心自己的这三十万大军遭受到有了准备的新汉军的攻击,想想新汉军的弓箭大阵,袁绍都感到有点头痛。

不过,还好,据探子所报,新汉军出动的那三路军马。并没有携带重型的投石机及床弩,起码并没有携带着一起行军,如果新汉军的后勤部队将那些器具送给各军的话,他马上就会知道。

同样的,攻伐颜良、文丑所率的那一路军马,也一样有同样的情况。与攻伐公孙瓒的那路军马有着一样的隐虑。

所以。剩下的,就只有离他们最近的那一路军马,刘易的那路军马能够让他们有机会突袭的。

可是,也不知道为何,明明是刘易的那一路军马要比公孙瓒的那一路军马少了大半人数,仅只有五、六万的军马。袁绍的心里却一直有点不安,总觉得直接攻袭刘易不会轻易成功。

如此一来。袁绍的心里,不禁就有点犹豫不决。决定攻袭刘易嘛,却又怕被诡计多端的刘易暗算,不攻袭嘛,这似乎也是他们的一个好机会,并且,如果能成功,能够直接击杀刘易的话。那么新汉军的攻势肯定就会烟消云散,说不准,他袁绍就可以从始一改颓势,反败为胜,一举灭了新汉朝也说不定。

刘易仅只有五、六万的军马,就敢如此轻率的推进,让袁绍怀疑刘易如此是否有什么的阴谋诡计。要不然,这么大的一只青蛙会直接跳到了他的面前?

袁绍帐下的谋士,有大半人都觉得机不可失时不再来,都认为刘易敢亲率军马直接插进他们的侧后。此正是他们集中优势兵力,将刘易消灭的好机会。

现在,他们可以出动三十万军马、四十万军马,甚至更多,如此还不能消灭刘易那区区五万军马么?

信都城离刘易的目的地平原,要比渤海城离平原更近了一点,他们现在,完全有时间来得及布置,他们大兵团行动,就算情况有变,亦来得及撤回信都。

可以说,对于袁绍来说,这似乎的确是一个灭杀刘易的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战还是不战?

袁绍的心里,还有一层担心,他就是担心刘易如此轻率亲率军马挺进,是诱饵,诱他的大军离开信都城,然后让别的新汉军一举取夺他的信都,将他逼得不得不退守邺城,如果当真的退军邺城,袁绍知道,自己就可以数着日子过日,能过一天便是一天了。

“主公!不可多虑了。现在的新汉军,连战连捷,已经成骄兵了,尤其是那刘易,他当初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义兵,现在终于取得了一个小义兵所能取得的所有一切,再加上,刘易他毕竟只是一个青年人,一个才二十多岁的人,能说得上有多成熟?年少轻狂是肯定的,他肯定是因为过于骄傲,急于求成,好大喜功,以为我们袁军已经不堪一击,如此,他才会轻率的亲率军马挺进。”

“是啊!主公,请下命令吧,如果再拖下去,让刘易率军到达平原县城,让他们可以严阵以待的话,那么我们就失去了突袭他们的机会了。如果想击败新汉军,就必须要在他们行军的过程当中袭击他们。”

“主公,在平原西北面不远,便是德州县城,而新汉军的目的地是平原县城,必须会经过德州县。而在德州县与平原县之间,有一片湖泽地带,道路北面,是湖泽地带,南面则是一片野树林,那片野树林,一直连接到平原北面不远的陵县,广阔无边,足可以让我们的大军潜伏进那片野树林当中。可以想象,当刘易率军从那里经过的时候,我们大军尽出,三面合围过去,他们就只能逃进那片湖泽当中,嘿嘿,现在虽然还不算是大寒,可是,湖水亦冰冻刺骨。刘易还有活路可逃么?”

“没错,主公,当年属下曾在德州为官,知道德州东、南部的地形状况,尤其是那片湖泽地带,属下当年尝试着让人开荒耕种,可是,据当地人说,那片湖泽,就算是看不见湖水淹没的地方,亦只是一些烂泥,难以落足,人畜走了进去,有时候会一下子没及过顶,将人率活生生的闷死在烂泥糊里。”

“主公!快下令吧,我们必须要赶在新汉军赶到之前穿透过去,隐伏在那片野树林当中,慢了,就让新汉军有所察觉了。”

“对了,主公,臣建议,我们的军马,在夜里悄悄行动,连夜行军赶到目的地,如果起码可以瞒过大多数人的耳目。毕竟,数十万大军的调动,一有动静,敌人的探子可能就知道的。所以,只好多从如何隐匿我军的动静方面着手。我就不相信了,刘易就能先知先觉,就能预知到我们会在那些地方袭击他。”

有人口劝袁绍下令出兵,跟着就更多的人劝说起袁绍来。

第七十四章 消失的袁绍大军

“诸位,你们的意见,都是赞同此次攻袭刘易此路军马了?”袁绍见众人一致劝说自己出兵,他不禁有多了一点信心。

他抬起头,目光闪着一股威凌,一扫议事大厅当中的众臣,似下了很大决心的沉声道:“好!那我们就决定伏袭刘易所部军马!”

“主公英明!”

“郭图!”

袁绍挥手,让一众跪地的谋臣武将起来,看了一眼其席军师郭图。

“臣在!”

郭图并非是热心劝说袁绍出兵伏袭刘易的谋士,但是却也没有反对,没有人知道他是如何想的,现在,听到袁绍先点自己的名字,他赶紧出列应声。

“公则!我知道,你的心里如袁某一样,对于伏袭刘易的事可能有所顾虑,不过,这似乎的确是我们唯一一个可以反败为胜的机会了,所以,此战势在必行。”袁绍说道:“所以,为了确保此次伏袭刘易万无一失,袁某决定亲率军马前往德州,亲自指挥三军攻战。因此,信都城的事,就交给公则你,你务必要为袁某守好信都,此城可是我们北方最大的屏障了,一旦有失,新汉军的兵锋就可以直指邺城,如此,离我们灭亡之日也就近了。”

“什么?主公你要率军大军前往?”

审配等人大吃一惊道。

“嗯!现在,我们军中能堪大用的大将没有几人,韩猛要留在黑山敌住新汉军太史慈所部军马,而吕威璜等众将,亦要留在常山等地与赵云的军马对持。如今伏袭刘易,事关重大,非同小可,如果袁某不亲自前往坐镇,唯恐将士作战不力。要知道,此一次伏袭刘易。对于我军来说,就等同是决战,袁某作为你们的主公,岂可不亲自率军攻战?起码,由袁某亲率大军,会让将士士气提高。”袁绍不容置疑的解释了一下。

“主公若能亲自率军伏袭刘易,此的确有利于我们军心的稳定。不过,请主公务必要保重。臣有一个提议,请主公在开始起攻袭之后,绝不能亲率军马冲锋,甚至,不能打开主公的旗号。因为,以刘易及其手下的一众大将之勇,我担心我们军中的没有人能敌得过他们的攻击,如果因为如此而让主公的帅旗动摇,那么就怕会影响了军心。”郭图亦没有阻止袁绍亲自率军攻袭刘易,他只是给袁绍提了一些比较中肯的意见。

“另外,主公请安心。郭某一定会协助好袁大公子,一定会守住信都,等着主公凯旋归来!”郭图最后道。

“嗯……好,那信都城就拜托郭先生了。”袁绍大有深意的望了郭图一眼,却没有再说什么。

袁绍的心里知道,郭图最近似乎与自己的儿子袁谭走得比较近,似乎有靠向袁谭的意思。不过,袁绍也不多说什么。毕竟。自己有儿子数个,每一个都有与自己帐下的人走得比较近的。他只是有点奇怪,一向来都是孤家寡人,自己帐下没有几人能与袁谭亲近的,怎么现在却可以吸引到郭图对袁谭亲近?

袁谭亦是他的儿子,有自己的手下谋士与袁谭走得近,袁绍也真的不好过问太多。毕竟。他们谁与谁走得近一点,那都是人家的自由。

“传令下去,着我们早前集结好的三十万军马,在天黑之后出。明天,一定要赶紧德州,然后进入伏击位置,等着新汉军的到来。另外,审配先生,你另组十万军马,作为后军,明天一早再出。”

“领命!”

“另外,命我军探子,时刻注意着刘易的动向,每隔一个时辰,报告一次现在刘易所部军马的情况,特别是他们的行军路线,如果不掌握好他们的行军路线,那就谈不上伏袭其军。”

“是!”

一条条命令下去,袁绍军马上运作起来。

其实,也就是新汉军的三路军马离开渤海城的时候,袁绍军的军马,已经有了一夜的行军。

经过一天的行军,刘易所率的军马,离德州还有数十里远,没到德州。

首节上一节93/180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