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小兵之霸途(上) 第1571节

“这振灾粮官一个人就捐出了十万两的银子购粮来救援我们?”

“哎呀!刚才错怪这大人了,他自己都捐了十万两出来,又怎么会贪墨了皇上捐出来的五万两钱银呢?”

“原来这个大人是个好官啊!他叫什么?刘易?”

……

听说到有粮,有足够的粮食,百姓们一下子就炸开了锅,一个个终于露出了笑容来。

“咳咳!”刘易大力咳了两声,道:“大家听好了,现在粮食的问题已经解决了,不过,这些粮食可也不能随便分派下去的,只有听从官府的安排的百姓,才能领到救济粮。当然,官府的安排,也不是要你们做什么坏事,主要的就是耕作的问题罢了,你们能做到听从官府的安排从事生产工作吗?”

“刘易大人,只要有饭吃,你们这些做官的说要我们怎么样就怎么样。“

“对,我们都愿意听刘易大人的。”

“刘易大人,你说吧,要我们怎么样做!”

刘易见终于完全把这些百姓的生产动力激发了出来,便把羽飒叫了过来,由他宣布如何开展生产事宜。

至于如何开展生产这些细节事情,刘易当然不会再去管了,反正要如何做都已经交待过羽飒。呵呵,要不是想到眼下的时机不太适合,刘易还有点想推行后世的土地改革的办法。要想这些百姓能够主动激情的投入生产运动,莫过于是把土地都分给他们每家每户,如此,不用刘易费太多的口水,这些百姓都会疯了似的去搞生产。嗯,华夏民族的土地情结嘛。

不过,这个土改的办法暂时还不能够推行滴。

第一百八十二章 打土豪主意

刘易交待县令羽飒如何开展春耕的工作很简单,首先就是将那些已经无主之地全部收归官府所有,然后由官府派人经过丈量之后,再分派给百姓去耕作。

当然,土地是算是官府的,但耕种出来的粮食收成,则是算是百姓所得,只不过,到时候看收成的情况,适当按亩产量收取一定的赋税。总之,一切都是以百姓在春耕有收成之后,能够有粮食维持生活为主,这一点,也是交由羽飒和巨鹿城内的百姓说清楚,以安广大百姓的心。

同时,何为无主之地,这个刘易也有非常清楚的交待。

凡是巨鹿郡之内,所有可以耕种之田地,没有人拿出地契出来认领耕作的田地,全都划归为无主之地。百姓也好,士族也好,富商地主什么都好,只要是没有拿出地契来的,那就列归为官府的土地,任何人不得异议。

其中,地方士族的人拿出地契来认领了土地,却又没有耕种的,官府勒令他们要立刻开展春耕播种事宜,命其自行招募百姓去耕作,百姓耕作所得,按一定比例缴纳给地主,再交纳一定的赋税给官府,如此剩下的就是耕作产出就是百姓自己的。

这个交纳赋税的问题,刘易暂定交纳给官府的是耕作粮食每亩所得的20%,包括那些地方士族的也一样。至于地方士族和百姓之间谁得多少粮食的比例,由他们自己去商议,官府也不去干涉他们之间的事。

不过,其实这个规定,主要就是针对那些地方士族的。不管他们的土地有没有耕种,到时候都要按这个基粮来收取他们的赋税,如此就可以逼得他们不得不尽快开展耕作事宜。

现在还安然无恙的地方士族,特别是黄巾暴乱的时候他们并没有受到冲击的那些地方士族,明眼的人一定都能够看得出他们之中的猫腻。他们当初肯定就是和黄巾军有着不清不楚的关系,如此才可以保存他们的士族基业,要不然,他们的家族财富,早就被黄巾军抢夺了。

所以,刘易对这些士族不能够手软,现在正是缺钱缺粮的时候,尽可能的想办法在他们的身上搞点钱粮。如果他们敢不按官府的命令来办事的话,那么刘易也不介意抄了他们的家。

他们本身就有不少的家丁下人,是不太好控制的地方势力,刘易现在推行这些政策,肯定会牵涉到很多他们的利益。特别是收取赋税这一部份。

收取亩产量的20%,一视同仁的,那么在现在有无数土地分派给百姓耕作的情况之下,百姓肯定都会从官府这儿领取田地去耕作,那么就变成那些地方士族的田地没有人去耕作。

这样的情况之下,那些地方士族想要继续拥有原来的田地,那么就必须要想办法种上农作物,没有人手的情况之下,就只能用自己的家丁下人去做,这样一来,暂时也可把他们的注意分散在耕作上去,不会跳出来闹事。

最主要的,就是那些地方士族肯定是想继续拥有原来的田地的,但想继续拥有原来的田地,那么就必须要向官府交纳钱粮赋税。这一点,也不是刘易现在才有的规定,大汉律例本就是这样的。每家每户拥有多少土地,就向官府朝廷交纳多少赋税,这个千百年来都是如此的。

不管他们耕不耕作,都要交纳赋税。如此,为了吸引人去耕作他们的土地,地方士族想必也会出台一些措施来吸引百姓去耕作他们的田地,比如现在布施点粮食给已经揭不开锅的百姓,让他们去帮忙耕种。这样一来,也可以帮刘易减轻一点救济百姓的负担。不用整个巨鹿郡的百姓都是刘易这个振灾粮官来管。

但对于一些比较开明的地方豪绅,刘易还是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的,比如,如果主动布施粮食给百姓,主动组织百姓搞生产的地方豪绅,官府可以适当减免他们的赋税,特别是那些主动救济百姓的有钱人家,刘易也会给予他们一些方便,免去他们今后一两年的赋税。

现在,像这些经过战乱或受到了严重自然灾害的地区。这些地方的政令早就已经不通,政令也约束不到许多人了。上面朝廷也管不到这些山高皇帝远的地方。

所以,在当地,谁的官大,谁就是王法,谁拥有真正的实力,谁就是王法。

这巨鹿郡,拥有还算忠正纯直的县令羽飒、羽则、耿武三人管治,但是却依然是缚手缚脚,只能够勉强维持城内的民生秩序,根本就开始不是生产事宜,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他们虽然是此地的县官,但却没拥有绝对的实力,如此,他们想做什么事的时候,总会受到许多的制裁。受到地方豪族的制裁。

刘易来到此地,已经有了三几天了,但是,居然还没有一个地方豪族前来拜会他这个振灾粮官,这就已经说明了一个问题。

所以,刘易把民众的生产热情调动了起来之后,就把所有的工作都交到原来县府里的这几个官员去做,让戏志才去督促着他们。他自己呢,自然是一一去解决那些地方豪门士族了。

城内,还有几家粮店有粮米出售,在受到兵灾最严重的巨鹿来说,这是极端不正常的。

呵呵,同样是受到兵灾,别的人早已经断粮了,他们现在都还有粮米出售,这说明了什么?

所以,刘易就要先拿他们开刀。

颜良、文丑两人领着护粮队到虎牢关去运粮了,戏志才则和县官们一起去处理城内百姓春耕事宜,所以,刘易的身边现在就只有典韦及十八亲卫。

人是少了一点,但对付那些地方豪族似乎也足够了。更何况,现在耿武在训练着新招募二百城兵,此耿武除了还没有公开表示要听从刘易的调令之外,平时所做的,都是听刘易之命是从了,所以,如果有哪个地方士族敢胆反对刘易所做之事,刘易就敢抄了他们的家。

三间粮店,分别是地方三家豪族的,其中一家耿家、高家、张家。

第一百八十三章 征用

说起在巨鹿城内的的三家粮商米店,还真的挺有来历的。

高家粮店,其背后的家族却不是巨鹿郡本地之人,乃是清河高唐镇的高家,其家祖祖辈辈在高唐经营,是清河一带首屈一指的地方豪强。

可能说起清河高家或者大家还没有太深的印象,但是若说起河北四将,可能就知道是谁了。不错,正是河北四名将颜良、文丑、张合、高览四将之中高览的老家。

呵呵,说起这高览,其实刘易已经和他打了几次的照面,前不久想半路刺杀自己的时候,高览也一同出手了。事实上,当天若不是颜良、文丑两将联合起来可以迸发出更加强大的战力,要不然,还真的抵挡不住张合、高览、纪灵等几将的冲击。如果不是他们一心是想刺杀刘易,而是合力和颜良、文丑两人生死拼杀,那么颜、文两人肯定是不敌他们几将的。

张合自是不用说了,五子良将之一,其武艺早就有了公论,事实上,此高览的武艺也不差,他在后来的官渡之战上,能够和许诸大战而不分胜负,由此就可见其人并不是浪得虚名。只可惜,高览后来碰到了赵云,死于赵云枪下。

更可惜的是,他和刘易可是对头,所以,现在还不拿他家族的产业开刀更待何时?

对于这些有着深厚背景的产业,是必须要肃清的,要不然,待刘易在此地完成了工作之后,他们又会冒出来作怪,特别是那些名门望族。现在刘易在此,他们就已经轻视无视刘易了,如果刘易不在这里的话,他们岂不是又是冒出来和官府作对?

刘易虽然要借振灾之名打响自己的名声名望,但是也不会在此巨鹿做无用之功。待把这个地方的民生搞上去之后,刘易更想在这里打下自己的一个铬印,想把这个地方变成自己的一个粮食生产基地。

此冀州巨鹿之地要比涿郡涿县的地方更肥沃,更适宜耕作种值。冀州之地历来都是北方有名的粮仓,后来韩馥为冀州太守时,正因为他的粮草充裕,分别受袁绍、公孙瓒等窥伺,终被袁绍所灭。

刘易的意思,并不是想把巨鹿占为己有,不是想把巨鹿变成第二个属于自己的基地,因为此处地方乃属兵家必争之地,刘易暂时还没有那个实力把此地据为己有。哪怕有实力,刘易也不会占着此地,受到四面受敌的攻击。刘易想要的,只是在群雄起兵讨伐董卓的这几年之前,从这里获得大量的粮食储备。通过贸易的方法,把此地生产出来的粮食,偷偷的运到涿郡的基地去。

说白了,刘易就是想做此地的最大的一个粮食收购商。而想收购此地的粮食,那么就必须要打破本地豪族对此地的粮食垄断。或者说,要和当地的粮商达成一种粮食采购的协议。

而高家的粮店,是不可能会和刘易产生交易的,他们只会忠于袁氏一族,决不会再和刘易做交易。再说,他们本是清河郡的豪族,把手伸到了巨鹿来也太长了,所以,高家就是刘易要打的第一家。

至于另外的张家、耿家,他们在本地根深蒂固,打是要打,但也不急在一时,饭要一口一口吃,事要一家一家去解决。

现下城里正在县令羽飒等县官的安排下如火如荼的开展着春耕自救工作。没有农具的百姓,到官府衙门去领取由羽则等县官收集起来的农用工具,一切都有秩序地进行着。

首节上一节1571/1800下一节尾节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