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浩然正气 第375节

罗卓英的一个电话马上引起了蒋浩然的警觉,扁担山的教训可不止是特战师的,也是他蒋浩然的,眼前的局面的确又呈现出当年的场景,而且这次消失的可是整整一个师团,不论从左右两翼哪个方向出现都是巨大的威胁。

蒋浩然亲自带着参谋长黄杰和一众参谋将领展开了沙盘推演,但推演进行到一半就无法进行下去,因为不论日军从哪个方向进入,都不可能完全避开第五军的部队。

靠伊诺瓦底江的东面,有余韶的96师和江防上的张珍的28师,整个东线都已经基本渗透了,要想偷袭基本不可能。

至于向西的一面,刘现伟的丛林经验十分丰富,已经把哨兵放到二十多里地开往的丛林了,但没有发现日军任何动静,如果超过这个防范,日军的包围圈就会更大,耗费的时间就会更多,如此一来,无疑给日军行军增加了难度,也更增加了风险,远距离突袭,在没有给养补充的情况下,如果遇到反包围,带来的可是灭顶之灾,日军不会这么傻。 m

第七百七十九章 奇袭霍马林

但前沿没有发现除日军第二师团之外的任何部队,这点也很不符合稠,如果日军根本没有增援,就以第二师团实施反攻,他们完全没有必要撤退,不论是死守英多还是死守锡当,远征军一时半会都无法撕开他们的防线,完全有可能拖到援军到来。

但如果日军援军已经到了,不从正面集结优势兵力反攻,他们还能怎么办?此刻他们到底在哪里?

这些问题都像一个挥之不去的噩梦,缠绕在指挥部里每个人的心头,连一向头脑活泛的蒋浩然此刻也陷入了沉默,让整个指挥部里顿时有种压抑的沉闷。

良久,冷如霜若有所思,突然道:“总座,你说日军知不知道我们夜晚利用直升机运输武器弹药、白天利用民夫运输粮食?还有驼峰航线的开通,补充兵源随即就会空运尤,甚至是直接开赴英多?”

蒋浩然一愣,似乎有些不理解冷如霜怎么突然问起这个,但还是回答道:“这些短时间可能能瞒住日军,但这么久了,日军肯定早已经获悉了这些情报,别说英多,就连尤、昆明方面都无法保证没有日军的特务,怎么,这个跟日军援军有关系械,m.吗?”

冷如霜没有回答蒋浩然的问题,继续问道:“如果日军知道这些情况,我们在弹药充足、粮食补给都不缺的情况下,按当前的兵力,以日军的估计,我们能和他们打多久?”

蒋浩然略微思付,道:“如果按日军师团正常编制,就是六万左右的兵力,我军和他们实力相当,再加上地形上的优势,虽然整体的单兵素养可能会略低一筹,但武器上的优越完全可以弥补,时间拖得越久,部队甚至可以实现全面换装,越来越多的自动武器会使我们越打越强,这辰役不知道会打到什么时候,而且,一旦我们的补充兵源也开始进入英多,就算打到雨季到来都没有问题。”

冷如霜继续说道:“好,假如日军对这一切一目了然,他们要想取得这长利,必须怎么办?换而言之,如果这厨攻交给你来布置的话,你会怎么打?”

蒋浩然总算明白冷如霜的用意了,她这是在引导自己逆向思维,抽丝剥茧地把这些问题理顺,蒋浩然突然有种醍醐灌顶般的感觉,脱口而出道:“切断后勤通道!”

但话一出口,蒋浩然脸色一变,好像被自己的话吓到了,突然惊呼一声,道:“霍马林,不好,小鬼子要奇袭霍马林!”

“奇袭霍马林?”

指挥部里惊呼一片,霍马林是远征军的后勤通道、物资囤积之所,也是远征军最后的退路,一旦被日军切断,不但粮食和退路没了,连直升机都别想从这条航线上穿过,这就意味着远征军最后连弹药都无法保障。

但,从锡当到霍马林,如果要绕开远征军的防线,必须向西行进五十里,再转向北面推进,然后穿越近两百里的原始森林,而且还要翻越邦尼亚山脉,穿过一条河流,路途遥远地形复杂简直不可想象,这也是指挥部几乎没有考虑过这条路线的根本原因。

黄杰道:“总座,这个这个不太现实吧,就不说这两百里的原始森林,要知道邦尼亚山可是尤的西屏障,最高海拔达三千米,日军要走的这一段恐怕也在千米以上,如果逢山开路遇水填桥,修一条符合机械化部队开进的道路,日军恐怕一个月都修不通这条道路,如果是部队轻装渗透,两百里的丛林高山,日军恐怕也得走上十天半个月,而且还要遭受毒虫猛兽、瘴气、蚊虫叮咬导致的各种瘟疫、疾病的肆虐,但这些都还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丛林穿越可是一个体力活,日军不可能携带大量的弹药、粮食。粮食按每天两斤计算,十天就是二十斤,再加上武器弹药等其他物资,每个单兵的载重量起码都超过了四十斤,这几乎是个极限,假定他们在路上耗费十天,等到和我们开战了,他们的粮食也基本告罄,如果战斗并没有他们想象的顺利,再耗上一两天,他们的弹药也将告罄,而一个师团的给养不可能完全靠空投,没有给养补充,他们拿什么和我们来打?”

可以说黄杰的分析入木三分,比较到位,这些也的确是日军面前所必须面对的,也有很多不合理性,但蒋浩然不为所动,命令冷如霜即刻打电话给孙碧仁,命令他找几个熟悉这一带丛林的向导过来。

冷如霜当即拿起了电话,直接打到英多县政府。很快,孙碧仁带着两个人急匆匆地走进了指挥部,这个昔日的商人,摇身一变成了副县长,而且还是英多真正的当家人,神情气质都带着一丝踌躅满志、一丝意气风发。

没有过多的言语,蒋浩然直接问孙碧仁,如果从锡当方向进入霍马林,这一片丛林是否有路通过。

孙碧仁赶紧回头,对身后的两个年轻人一番叽里咕噜,随即就答复蒋浩然,邦尼亚山下的江叫更的宛江,盛产玉矿石,这两人都是英多的缅民,长期在更的宛江采玉矿石,所以对这一带的地形十分熟悉,据他们介绍,不论从霍马林还是锡当,都有前往更的宛江的道路,如果不是这辰争,往年的雨季过后,锡当和霍马林一带的百姓就会进入更的宛江采玉石,只不过知道这条道路的人并不多,因为以前的玉石都出自更的宛江的上游乌尤河,更的宛江出玉石还是最近两年的事情,知道的人谁都不会把这个消息公布出去,所以,大多数人都不知道。

蒋浩然的脸色当即就变了,急问道路的状况、汽车是否可以通行、穿越这片丛林大约需要多长时间?

孙碧仁问过缅人之后告诉蒋浩然,道路并不宽,但他们常年抬玉石回去基本也没有问题,沿着更的宛江一路向北,地势虽然一路升高,但根本不需要翻越邦尼亚山,而且地形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复杂。

不过,为了避开江边的悬崖峭壁,需要两次游过更的宛江。正常情况下,以他们的脚力,星夜兼程,五天时间就可以从锡当抵达霍马林。

蒋浩然又详细问了更的宛江的宽度和水深情况以及其他的一些细小问题,才命令孙碧仁先带两人出去休息,有需要在叫他们。

三人出门,蒋浩然就疾步走向作战沙盘,按他们的描叙,在锡当与霍马林之间把这条道路标了出来。

有了这条道路,日军从锡当穿越霍马林的设想基本可以成立,至于给养问题,他们完全可以在丛林里修出一块空地,以空投来保障,再加上依然可以利用这条道路补充一部分,完全可以实现持续作战的构想。

以史迪威提供的情报,日军第十八师团已经从马来西亚撤出,蒋浩然当即把第十八师团当成假想敌。

假如日军第十八师团两天前就已经从锡当进入,奔赴丛林直扑霍马林,正常情况下他们已经走了三分之一的路程,现在应该正在第一次架桥过江。更的宛江虽然水面积并不宽,只有两百多米,但水流也比较急,大队部过江不可能全部都游过去,只能架桥。

两次架桥消耗的时间至少要一天,日军虽然是急行军,但毕竟是大部队推进,速度不可能比熟悉道路的缅甸当地人还快,如果缅甸当地人需要五天的时间才能走完全程,日军加上架桥的时间,最少也需要六到七天。

也就是说,他们还有五天的时间可以准备,但问题是,霍马林现在只有英军一个师,了不起把已经调到英多的另一个师也调回去,但就凭英军两个师,要想挡住日军一个师团的进攻,别说蒋浩然信心不足,恐怕指挥部里所有人都会觉得不太可能。

英军一个师的编制大约是一万五千人,两个师在兵力上可能与日军的差距并不会太大,但英军陆军的战斗力差,在世界都是有名的,面对如狼似虎的日军,他们不望风而逃就已经难能可贵了,指望他们能扛住日军的进攻,恐怕是有些不符实际的奢望。

而日军第十八师团,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塞番号,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不久重建。也就是臭名昭著的“久留米师团”∩员大多是日本部分孤儿,由日本政府集中军事抚养,从杏受武士道教育。算是日本最精锐的部队之一,作战凶猛,纪律也严明。‘七.七芦沟桥事变’就是这个师团发动的,也南京大屠杀的元凶之一。

随后执行广东进攻作战,与日军104师团同时登陆大亚湾并成功占领广州。

日军奇袭珍珠港之前的两个斜,第十八师团在马来半岛登陆,开始对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战斗、沿着马来半岛西岸,迅速南下直扑新加坡。迅速控制了马来半岛全部,随即在新加坡登陆,并以三万余兵力俘获八万英军,震动世界,在日军里享有“常胜师团”的盛名。 .

第七百八十章 反渗透

而且,日军第十八师团还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号——亚热带丛林之王。

早在日军拟定南下计划之初,第十八师团就开始了残酷的丛林作战训练,东南亚战役开始后,第十八师团长驱千里,以伤亡不到十分之一的代价,打得英军丢盔弃甲,展示了他们顽强、坚韧的战斗作风,甚至就连身为师团长的牟田口廉也中将,也亲自冲杀在第一线,并被英军子弹击中了右手而负伤,但他只用一条绷带斜吊着右膀,继续指挥战斗。

第十八师团作为一个后起的步兵师团,其实战表现完全不输老牌劲旅,甚至已经超越了机械化程度高的近卫师团,以他们的战绩,获得丛林战专业师团的荣誉,其实也算是实至名归。

而且,这支部队的士兵年轻化大、兽性十足,成功占领新加坡之后,一路烧杀抢夺、yy掳掠,让整个新加坡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更是用恐怖和残忍的手段来威吓潜在的反抗意志, 对中国抗战支持的东南亚华侨进行疯狂的报复,大批新加坡华侨被残忍地折磨、杀害,郊区到处是埋着华侨尸骨的大坑,市区则到处悬挂着华侨的头颅。

而历史上,这支部队更是对中**人犯下了滔天罪恶,当时正是他们 ,使得六万多远征军将士葬身于缅甸野人山原始丛林。兽兵们抓住中国远征军女兵后就地开轮,再割r、开膛、剖腹弄死,其手段残忍无所不用其极。

就这样一支凶名昭著的部队,别说战斗力低下的英军,恐怕现在中**队也只有特战师能和他们抗衡,但眼下特战师还远在保山,当然不可能尽数开赴缅甸,现有的六千空降兵也不足以和日军一个师团对抗。

除了两个英军师,蒋浩然现在能调动的部队最多也只有这六千空降兵,但这无异于杯水车薪。

突如其来的巨变,让蒋浩然有些措手不及,眼前的困境不解除,就算孟拱、锡当挡住了敌人的进攻,又或者是重新夺回了制空权,但后路被截,一切又都成了虚幻,他们依然妥妥地进入了日军的包围圈,粮食和武器弹药马上就会告急,虽说这几天晚上,直升机不停地来回穿梭在英多和印度边境,运输的物资数量也不算少了,但却架不住几万大军消耗,基本每天都还要搭上部队的老底子,一旦霍马林失守,远征军的粮食可能还能支撑个三五天,但弹药恐怕两天就得告罄,说是灭顶之灾一点都不过分。所以,蒋浩然此刻也成了热锅上的蚂蚁一般,围着地图、战争沙盘团团转,但从下午到傍晚时分,却依然没有找到解决的办法。

一个下午的时间里,蒋浩然烟不离手,在指挥部里来回踱步,脸上的神情冷得像一块千年化不开的寒冰,让所有人都噤若寒蝉,进进出出都小心翼翼。指挥部里烟雾缭绕,气氛沉闷得让人有些透不过气来。而一向敢于说话的冷如霜更是知道,蒋浩然此刻已经开始天人交战了,丝毫不敢打断他到达思维。

四月底的缅甸,天气依然以晴热为主,日照时间比国内长,七点多钟外面的光线依然很足,但指挥部里的光线已经开始暗淡,参谋们开始拉上窗帘,准备打开电灯。指挥部的安全尤其重要,虽然夜晚可能不会有敌人的飞机侦查,但谁也无法肯定城里就没有日军的潜伏特务,灯火辉煌的地方无疑会遭人遐想。

参谋拉上所有的窗帘,“啪”地一声打开电灯,蒋浩然却突然惊叫起,喝道:“关上,给老子关上电灯!”

参谋不知所措,但还是很快按蒋浩然的指示关上电灯,所有人的目光都齐刷刷地看向蒋浩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蒋浩然的眼光却好像突然活泛起来,在屋内四处扫视,让所有的人都跟着他转动脖子,但一个个都一脸茫然,显然不知道到这屋内到底有什么不对劲。

夕阳透过窗帘照进来,让屋内呈现半明半暗的景致,依稀看得清人,但要分辨是谁还是有点困难,指挥部里人数众多烟枪也不少,包括蒋浩然在内,此刻很多人手里都还夹着根香烟,窗帘一拉上,散不出去的烟雾丝丝缕缕飘荡,让原本看不清的人更显得朦胧起来,加上心境使然,一时间竟然有种让人置身丛林的错觉,所有人都变成了一棵棵的大树,迷幻而诡异。

突然“啪”地一声巨响,蒋浩然拍响了桌子,生生把众人的魂都吓出来了,随即就听到蒋浩然惊呼道:“对,就这样,狗日的跟老子玩渗透,老子为什么不跟他反渗透?开灯??????”

电灯打开,屋内瞬间照得如同白昼,蒋浩然神采飞扬,兴冲冲地走向作战沙盘,在众人的面面相窥下,自顾地拿起测量工具,仔细地在英多至更的宛河之间进行测量比对。

首节上一节375/106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