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秀 第31节

  “末将的志向是征战沙场,报效国家,不以富贵为念。

  殿下将来或定居深宫,或留守开封,臣不愿枯守度日。”

  唐末以来王朝累立,当中有几个皇子是愿意上战场的?他们要么醉心富贵,要么醉心权术。

  呼延赞其实是个通透的人。

  呼延赞是很需要一位明主,但他不会轻付忠诚。

  可呼延赞想错赵德秀了。

  “赵氏子孙,累世将门,我非无血性之人。

  既为皇子,享万般尊荣,若国家有事时,我更当挺身而出。

  此言你我可共鉴!”

  赵德秀这话一出,不止吕余庆,就连呼延赞都面露惊异。

  要知道赵德秀身为皇室嫡长,一言一行皆事关皇室威严,他这话当众说出等同于誓言。

  赵德秀说的是他的心里话,大争之世,热血男儿自当以争霸为本!

  他的目光,不会局限在一座小小的开封城中,他的志向,更不会局限于权术一事上。

  有着赵德秀的这番话,呼延赞的态度软化了不少,脸上浮现考虑之色。

  见呼延赞的态度有所变化,赵德秀打算再加一把劲。

  赵德秀环顾四周,见这处正是用来习练骑射的校场,心中便有一个想法冒出。

  “听闻初唐时期,为扬大唐武威,唐室皇子常行宴射之举,用来招揽安定四方豪杰。

  宋承唐统,唐室皇子善武,我为宋室嫡长,愿意效之!”

  说完这番话后,赵德秀便看向呼延赞。

  自唐以来,因中原王朝时常与外族作战,军中武艺常以骑射为重。

  就如大宋禁军中就有明文规定:凡善骑射者,入伍即为队正。

  赵德秀是想借唐之佳话,来告诉呼延赞他不止有心,还有能力上战场!

  跟着他,立战功的机会多的是。

  从方才的对话中,赵德秀知道呼延赞是一位通透之人,他想来能听出自身话中深意。

  正如赵德秀所料那般,呼延赞在领会了赵德秀话中深意后,便开口说道:

  “若殿下英武,末将自当愿为殿下驱驰!”

  在呼延赞看来,若赵德秀真精通于骑射,想来拳术、枪术等武艺也不会差,的确称得上英武的评价。

  得到了呼延赞的同意后,赵德秀便对呼延赞言道:

  “且为我取弓来。”

  不久后,一柄强弓交到了赵德秀的手中。

  当赵德秀接过强弓后,教场外的高台上已聚集了不少禁军高级将领。

  很多禁军将领如石守信、李处耘、高怀德、王彦升等,都不知赵德秀今日为何来军营。

  他们听闻赵德秀在教场后便连忙赶来,原本想进入教场的他们,被慕容延钊拦截在外。

  他们只能来到慕容延钊身旁。

  站在场外高台的他们,自然见到了赵德秀取弓上马的动作。

  众将中的文化人李处耘见到这一幕后,不由得想起了史书上的一些记载:

  “唐贞观五年,太宗狩猎于昆明池,期间太宗弓不虚发,箭不妄中,令诸将及高昌王等恭服。”

  “唐贞观十五年,太宗赐诸皇子于玄武门外骑射,精兵云涌,展现盛唐一统气象。”

  初唐皇室武风强盛,常以骑射之举展露英武风貌,安定天下豪杰之心。

  而今日皇长子想安定的,难道仅仅是场中那人之心吗?

  李处耘念头至此,不由得看了一眼周围的诸多同袍他们皆为豪杰。

  从今天开始,新书期间更新时间为中午12点及晚上18点。

  听说这两个时间段书友最活泼,冲鸭。

第39章 三箭降呼延

  经过一番周转,时间已悄然行至中午。

  太阳高挂空中,日光千丝万缕灿烂无比。

  当日光照耀进教场时,大宋皇长子赵德秀正持弓立马于点将台侧。

  赵德秀身穿明光铠,甲片间隐隐露出淡紫锦袍,明光铠与淡紫锦袍的相互映照,让赵德秀不失英气的同时又尽显贵气。

  赵德秀手中握着一柄强弓,弓弦时常浸泡蜂蜡,在日光的照射下散出冷冽的寒光。

  几缕寒光握在赵德秀手中,让他身上又添上了几分杀气,这让场内外的人一时间有些忽略了他的年纪。

  “这一刻的殿下,真像陛下!”

  教场外高台上的石守信,眼神专注的同时,下意识的发出了这句感慨。

  石守信这句由衷的感慨,得到了周围许多将帅的认同。

  除去高台上的诸禁军将帅外,点将台侧的吕余庆望着近在迟尺的赵德秀,他心中的感慨更深。

  恍惚间吕余庆回忆起了,他与赵匡胤初识时的场景:

  “听闻你颇具才干,可愿与本将一同征伐天下否!”

  那一日的赵匡胤,亦是如赵德秀今日般勒马驻足,眼神锐利。

  回忆起美好场景的吕余庆,心中突然涌出一股冲动。

  皇子演武,岂能无鼓声助兴!

  想到这一点后,吕余庆径直来到一旁的鼓架下:

  “殿下,臣自请擂鼓!”

  说完后,吕余庆便拿起鼓槌,奋力击去。

  宋初文臣,岂会文弱?

  随着第一声浑厚鼓声响起,赵德秀胯下的良马兴奋的发出了一声长鸣。

  就连赵德秀,心中都涌现出了亢奋的情绪。

  赵弘殷、赵匡胤两位当世虎将,身为他们的长子嫡孙,赵德秀的血脉中早就深深烙印上对战场的渴望。

  赵德秀朝着场中望去,场中三百步外,数座扎着契丹服饰的草人靶正由绞车牵引,在远处时隐时现,模拟着契丹骑兵的突袭之势。

  待浑厚的鼓声响起第三声时,赵德秀在身体记忆的牵引下,登时以足轻磕马腹。

  恰到好处的力度,让赵德秀胯下那匹北地战马踏碎日光奔驰而出。

  战时闻鼓不进者,皆斩!

  马蹄声随战鼓律动,赵德秀用左手紧紧抓住缰绳,而他已将右手探入箭袋中。

  赵德秀手中强弓比步弓略短,乃专为骑战设计,身体本能带来的优秀骑术,让赵德秀在颠簸的马背上也能做到迅速开弓。

  当战马奔至靶前百时,赵德秀立刻将缰绳缠于左臂,同时右腕一翻便抽出三枝雕翎箭,锋利的箭镞在阳光下划出三道寒星。

  见到赵德秀一气呵成的动作后,高台上观武的一众将帅忍不住微微前倾身体。

  赵德秀在寻找到恰当时机后,迅速向右拧腰,弓弦擦着甲片发出颤鸣,颤鸣之下第一支利箭已离弦奔出。

  电光火石间,射出的第一支利箭已穿透左首草人的咽喉,箭尾的雁羽狠狠扎进草靶,将其震得原地打转。

  战马未停,赵德秀继续手腕翻转,第二支利箭在马身掠过新靶时立时射出,这支利箭竟从草人头盔的护耳孔钻入,带得整个靶架向后倾斜。

  由这两箭足以看出,赵德秀的气力比一般人大。

  到了这时,呼延赞的心中对赵德秀的轻视,早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

  两箭射毕,最难且最惊艳的第三箭接踵而至。

  当骏马冲过靶区二十步,赵德秀双腿用力夹紧战马,加上有着马镫的辅助,得以让赵德秀的身子向后仰倒至几乎贴住马尾。

  见赵德秀做出这个动作后,高台上的王彦升忍不住用力拍了下身前的栏杆。

  多年前禁军比武时,赵匡胤亦曾如此过!

  在众人期待的目光下,赵德秀反臂拉弓,弓弦直指最后一座不断转向的契丹草人。

  望着远处的契丹狗,赵德秀眼中满是狠厉。

  只听嗖地一声,最后一支利箭如雏龙出海,片刻后竟从草人后背的甲片缝隙穿入,将其彻底钉死在身后的木桩上!

  “好!”

  “好个三箭诛胡狗!”

  利箭入桩那一刻,高台上的慕容延钊、高怀德、石守信等人忍不住拍掌赞赏。

  除去诸多将帅外,教场中原本就有着许多围观的禁军士卒。

  赵德秀骑射技术的不凡,引得四周的禁军士卒轰然喝彩,刀枪甲胄碰撞声响彻全场。

  教场边缘的“大宋龙旗”猎猎作响,旗角下,许多新兵正钦佩的模仿着赵德秀的姿态练习开弓姿势。

  而射完三箭的赵德秀御马绕场一周后,来到了呼延赞的身前。

  “今时的我,可为你主乎!”

  赵德秀的话让呼延赞抬起目光向他看去。

  赵德秀手握强弓,弓弦上似乎还残留着箭镞破空的锐鸣。

  高大骏马上的赵德秀,在日光的照耀下尽显眉宇间的锐气。

  好一位明亮的少年将军。

  赵德秀有这一面,呼延赞复有何疑!

  “末将,愿为殿下效死!”

  一拜间,赵德秀与呼延赞主从之分已定。

  见成功收下呼延赞,赵德秀高举手中弓以示庆贺,并慨然大笑起来。

  得一猛将,足胜千百禁军尔!

  见赵德秀成功收服呼延赞,高台上的许多将帅都为他感到高兴。

  许多将帅都知道,赵德秀的骑射虽优秀,但也称不上技压众人。

  莫说他们,就是场中的呼延赞的骑射功夫就不一定比赵德秀差。

  可赵德秀是皇子!

首节上一节31/13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