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秀 第119节

  “太原王放心!

  待臣回江陵后,定会相劝南平王,准备酒肉犒赏大军。”

  见赵德秀有所要求,高保寅愈发放心。

  在来之前高保寅最怕的是,赵德秀一言不合直接一刀劈了他。

  其次,高保寅担心的是赵德秀无所求。

  若无所求,意味着高保勖不敬之罪,会一直记在赵德秀心中。

  这样一来,南平国危矣。

  赵德秀有意让南平国犒军,这是让高保勖将功折罪的意思。

  能将功折罪,实在是再好不过。

  听到高保寅颇为上道,赵德秀满意的点了点头。

  “南平来使,当设宴欢迎。”

  语毕后,赵德秀便拉着高保寅的手朝着帅帐走去。

  被赵德秀拉着手,让高保寅受宠若惊。

  带着高保寅朝着帐内走去时,赵德秀出言道:

  “平叛一事,刻不容缓。吾担心周行逢胆大妄为,会率兵奇袭贵国。

  为保护贵国,事急从权下,方领兵入境,还望使者知吾心意。”

  在前面示威足够的情况下,现在赵德秀释放出的每一点善意,在高保寅心中都会无限放大。

  面对赵德秀的解释,高保寅急忙说道:

  “太原王的担忧是有道理的。

  待臣回江陵后,定会向南平王说明隐情。”

  一夜宾主尽欢后,第二日一早,赵德秀派副使曹彬将高保寅亲自送出营外。

  赵德秀的行为,让高保寅感动不已。

  等高保寅离开后,赵德秀便听闻帐外潘美有事求见。

  赵德秀让人将潘美给带了进来。

  潘美入帐后,见帐内无旁人,便对着赵德秀拱手进言道:

  “太原王率军亲临荆门,真只为借道乎?”

  听到潘美的询问后,赵德秀饶有兴趣地看向他道:

  “仲询有何佳策,不如言之。”

  说完后,赵德秀便示意潘美坐下。

  待坐下后,潘美连忙说道:

  “高保融新丧,高保勖继位后,又醉心声色,不理政事,引得国内大臣多有不满。

  南平国人心不稳,几成鼎沸之态。

  另前日观荆门守军作态,可知在南平国内,太原王威势深重。

  末将窃以为,当下正是我军谋取荆门的大好时机。”

  潘美说的这些情报,皆是他先前在南平国内实地调查得到。

  潘美的话,让赵德秀笑道:

  “仲询之言,吾岂能不知?

  我军拿下荆门,并非难事。

  然荆门一丢,高保勖会更加惊恐,或会死守江陵。

  江陵是坚城,拔之或许不难,却会消耗我军士气。

  另外高保勖为求自保,定会寻求周行逢相助。

  届时两国合兵,屯驻江陵城下,形势对我军就会不利。

  荆门归属,在吾一念之间,无须着急。

  吾所图者,在于江陵。

  我军初入南平,高保勖对我军忌惮颇深。

  当下我军首要之务,便是要降低彼之戒心。

  待彼戒心消散之际,方是我军之良机。”

  赵德秀此话一出,潘美提着的那颗心,渐渐的放了下来。

  观赵德秀置荆门于不顾,潘美还以为,他入南平真只为借道。

  这一猜测,让潘美有些不安。

  身为王师,大义名分不可或缺。

  然身处乱世,大义名分最大的用处在于遮羞布。

  身为一军主将,自不能真奉大义为圭臬,而对战事束手束脚。

  赵德秀不怪潘美有所误会,毕竟两人的相处不算深,潘美不太了解他。

  了解他的人,是不会有这层担忧的。

  自他率军入荆门那一刻起,南平国的灭亡,已进入倒计时中。

  心情变轻松的还有高保寅。

  当回到江陵城中后,高保寅第一时间来拜见高保勖。

  在高保勖面前,高保寅力证赵德秀之心志。

  “王上放心,太原王此番率兵入境,是忧心周行逢,并无他图。”

  高保寅的话,让高保勖惊惧的情绪缓解了不少。

  高保寅是他亲兄,总不可能帮赵德秀来骗他。

  见高保勖的脸色有所好转,高保寅接着说道:

  “太原王想让我国犒军。”

  听到这一件事后,高保勖的脸上,甚至都浮现了些许喜色。

  赵德秀想要钱,那就好办。

  南平国虽疆域只有三州,可三州皆是富庶之地,承平多年的南平国,承担一部分宋军的粮草不是问题。

  “太原王的要求,一定要尽心办到。”

  说完这句话后,高保勖命人唤来孙光宪。

  在孙光宪到来后,高保勖下令道:

  “犒劳宋军一事,就由汝二人全权负责。”

  而当孙光宪要随高保寅退下时,高保勖单独留下了他。

  “待你送粮肉前往荆门时,帮吾再探查下宋军的意图。”

  得到这一密令后,孙光宪躬拜而去。

  数日后在高保寅的督促下,大量的粮肉酒水已准备完毕。

  随后高保寅与孙光宪,就带着南平国的犒军物资,一路北上来至宋军大营中。

  待留下犒军物资后,高保寅与孙光宪被士兵带至帅帐外。

  听闻高保寅二人到来,赵德秀故技重施。

  孙光宪本在仔细打量着宋营的一切,打量的正起劲时,突见一年轻人正朝他走来。

  “那便是太原王。”

  从高保寅的口中,得知了赵德秀的身份后,孙光宪连吓得低头不敢直视。

  《檀来》歌声震动荆门一事,早就传遍江陵。

  认识到宋军的武威后,孙光宪哪敢有半分不敬。

  不久后,赵德秀就来到高保寅、孙光宪二人身前。

  赵德秀见今日使者还多了一人,当下便猜出高保勖派孙光宪来此的用意。

  “臣身旁是副使孙光宪。”

  在得知了此人便是孙光宪后,赵德秀眼睛一亮。

  记得潘美提起过,孙光宪历任三世南平王,在南平国内位高权重。

  位高权重甚好。

  这代表着孙光宪传回的每句话,都会直接影响到高保勖的判断。

  赵德秀一脸笑意的,带高保寅及孙光宪朝着帐内走去。

  孙光宪不知赵德秀笑容真意,他只以为赵德秀天性温良。

  进入帐中,各自落座后,赵德秀对着孙光宪言道:

  “听闻汝久掌南平政事,致使南平政通人和,实为良臣也。”

  赵德秀的夸赞,让孙光宪受宠若惊。

  孙光宪急欲起身,婉拒赵德秀谬赞。

  而赵德秀却示意孙光宪无须多礼:

  “佳客远来,今当设宴款待。”

  赵德秀的重视,让孙光宪颇为感动。

  赵德秀礼贤下士,哪能看出半分对南平国的敌意?

  不知不觉间,孙光宪心中已有论断。

  数日后,孙光宪的密报,就传回高保勖的手中。

  在密报中孙光宪如高保寅一般,认为宋军屯驻在荆门并无危险。

  为加深这一推断的可信度,孙光宪在密报中言道:

  “臣观宋军,每位皆似虎狼。

  荆门守军,则畏太原王如虎。

  若太原王有意为敌,荆门一城,早为宋军囊中之物矣!”

  这一点论据太有道理,令高保勖大喜过望。

首节上一节119/13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