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秀 第103节

  面对李从嘉声音微颤的询问,曹彬笑着说道:

  “既已送至港口,何不再送至船上。

  殿下厚待之礼,我回朝后定会向陛下美言。“

  打心底里,李从嘉是不想遵从曹彬的。

  可这时一旁的卢多逊,似不经意间露出了腰间的匕首,这吓得李从嘉连连说道:

  “送,一定送!”

第110章 曹卢败退 开疆拓土

  适逢乱世,使臣出京,随身携带兵刃,本为常理。

  李从嘉并不确定,卢多逊隐露匕首,是否在威胁。

  然从小养尊处优的李从嘉,不敢赌。

  无奈之下,曹彬“握着”李从嘉的手,一路朝着停靠港口的船上走去。

  李从嘉刚一动,他身后的韩熙载就意识到不对劲。

  身为李从嘉近臣,韩熙载曾数次听过李从嘉私下控诉过中原的嚣张气焰。

  李从嘉对中原政权的这一印象,始于周世宗。

  昔年周世宗征淮南,打的唐军落花流水,更让李上书表示,日后愿以兄长之礼侍奉周世宗。

  要知道,李的年纪可比周世宗大多了。

  没想到对于这近乎屈辱的请求,周世宗并未体恤,高冷的他已读不回,只一味派兵猛攻唐军。

  的确很嚣张。

  李从嘉对中原政权无甚好感,亲送大宋使者至港口便罢,怎会再主动送使者上船?

  韩熙载思绪敏捷,他是众臣中最先察觉到异常的。

  可韩熙载的反应还是慢了一步,等韩熙载意识到大事不妙,要阻止李从嘉时,李从嘉已被曹彬带至船上。

  这让韩熙载急的连连跺脚,最后一个箭步通过架板踏上了船。

  来到船上后,已然面对李从嘉的韩熙载,在李从嘉的脸上看出了惊惧之色。

  这一神色,更佐证了韩熙载心中的推断。

  但现在李从嘉在曹彬手中,韩熙载无奈只能趋行上前说道:

  “曹上使,今殿下礼数备至,已亲送至船。

  天色不早,殿下该随臣等回城了。”

  韩熙载的出言救援,让李从嘉喜不自胜。

  到这一步,卢多逊已无须再藏。

  卢多逊一边拱手向北,一边说道:

  “我朝太原王,素来听闻贵国吴王诗词双绝,心中仰慕已久。

  今日阳光明媚,不如就请吴王随我等前去淮南。

  一慰太原王仰慕之心。”

  卢多逊的话,让韩熙载的身形忍不住晃了晃。

  向知中原嚣张,竟不知已发展到这一步!

  “吴王,是鄙国储君,已入住东宫。

  天下哪有储君,轻易离京的道理?”

  说这番话时,韩熙载的语气中,已带着些愠怒。

  自觉占理的韩熙载,就不信煌煌天日下,曹彬及卢多逊敢做出“强抢储君”一事。

  韩熙载不知道的是,他面对的是卢多逊。

  想当初卢多逊面对中原满朝英杰,都能将王仁瞻辨的哑口无言,更何况一区区藩属国尚书。

  “吴王竟是贵国储君?”

  卢多逊似是第一次听闻这惊人消息般,满脸震惊。

  “贵国奉我朝为宗主,依礼制,贵国储君之择立,须报听我朝允准。

  吴王迁入东宫典礼,亦须我朝使者在场。

  现今贵国一不报听,二不求使,贵国是否还将我朝放在眼中!”

  说这番话时,卢多逊甩了甩手中国书。

  有这封国书在,大宋与南唐的宗藩关系那是铁证如山。

  卢多逊的话,让韩熙载及李从嘉脸色大变。

  似是觉得威慑力还不够,卢多逊转头看向曹彬问道:

  “立储君而不报宗主国者,是何罪?”

  当卢多逊目光袭来,曹彬自是开口应和道:

  “死罪!”

  曹彬这一声死罪一出,李从嘉脸色顿时煞白。

  韩熙载的脸色也没好到哪里去。

  见不能再以储君为由,阻拦曹彬带李从嘉离去,韩熙载又重新找了个理由:

  “我国国主今在洪州,主持迁都之事。

  吴王虽不是储君,亦是我国皇子。

  还望太原王稍息面见之心,至少等臣上书国主后,上使再带吴王北上不迟。”

  以卢多逊的聪慧,怎会听不出韩熙载是在拖延时间。

  可惜,南唐的把柄实在太多。

  “迁都?”

  卢多逊的音调,不免又提高了几分。

  “迁都是一国大事,重要性不下于主君登基。

  这等大事,我朝竟也不知道。

  好呀,贵国身为藩属,竟有这么多事瞒着我朝!”

  斥责完韩熙载后,卢多逊看向曹彬复问道:

  “迁都大事不报闻宗主国者,何罪?”

  曹彬语气愤慨:

  “还是死罪!”

  曹彬这话一出,李从嘉的腿都软了。

  韩卿你是来救我的,还是来害我的?

  这一件事,在曹彬与卢多逊初入金陵时,韩熙载就有隐约透露过,用来试探二人态度。

  那时国书未到手,曹彬与卢多逊自然打着哈哈就过去了。

  现在不一样,宗藩关系已定。

  有些事不上称没有四两重,一旦上称千金都打不住。

  连听两句死罪,韩熙载心乱如麻。

  心乱如麻之余,韩熙载正欲重新开口,却不料迎来了李从嘉的一声呵斥:

  “够了,韩卿!

  吾愿随上使北上。”

  李从嘉虽醉心诗词,但他并不傻。

  刚被曹彬所挟制时,李从嘉是有惊慌,但他认为若不抗拒过甚,曹彬是不会无罪而当众加害他的。

  结果自韩熙载上船还未几刻钟,他身上就背上了两件死罪。

  有了罪名在身上,那情势可就大大不同。

  再让韩熙载说下去,怎么得了!

  在李从嘉的呵斥下,韩熙载终于满脸苦涩的闭上了嘴。

  察觉到韩熙载的苦涩后,曹彬说道:

  “韩公无须担心,若吴王能真心帮助太原王精研诗词一事。

  彬在此保证,吴王日后定会毫发无伤归国。”

  对于赵德秀的人品,曹彬是有信心作保的。

  李从嘉的呵斥,加上曹彬的保证,让韩熙载只能无奈退回岸上。

  见韩熙载一人退回,岸上的众臣大急。

  众臣中的大多数人,反应虽无韩熙载敏捷,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亦都意识到了不对劲。

  原以为韩熙载上船这么久,能凭借着才智将吴王平安带回,结果却失败了。

  “怎么办!怎么办!”

  “快遣人通报国主!”

  “船动了,船动了!”.

  在岸上一片慌乱的讨论声中,大宋使臣的船只,已渐渐驶离港口。

  望着越离越远的船只,韩熙载心情叹恨。

  弱国无外交,今日见矣!

  叹恨的心情,同样出现在船上的李从嘉心中。

  自船只离岸后,李从嘉就一脸哀怨的望着金陵方向。

  见李从嘉这一眼神,曹彬还以为,李从嘉是在为他的未来命运担忧。

  “吴王勿忧,我主宽仁待人,是不会伤害你的。”

  曹彬的安慰,并未起到作用。

  想当年周世宗亦有宽仁之誉,骂起南唐使臣来,那也是不留丝毫情面。

  一旁的卢多逊见曹彬安慰无效,自以为猜出李从嘉心思的他,接过话说道:

首节上一节103/13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