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汝父尚在,定会为你今日的成就感到骄傲。”
见杜太后因欣喜提起已过世的赵弘殷,赵匡胤为免杜太后由喜转悲,并没顺着杜太后的话往下说。
“昨日在军中,儿子让留哥儿为母亲安排寝帐,留哥儿可曾有所怠慢?”
昨日赵德秀勇闯帅帐的事,赵匡胤心中是并不怪罪的。
赵匡胤就是有点担心,赵德秀会顾此失彼。
“留哥儿安排的尚可,匡胤无须担心这点。
为人母者,住的差些有什么,只要儿子能够有所作为,老身就心满意足了。”
说到这,杜太后伸手将一旁侍立的赵光义给招了过来。
待赵光义来到身旁后,杜太后握住他的手,将他的手放在了赵匡胤的手上:
“此番大业得成,光义在其中参赞筹谋,左右奔走,称得上一句功不可没。
守业难于创业,先朝乱局匡胤你是亲身经历过的。
将来稳定社稷,你要多多仰仗光义,兄弟同心其利断金的道理,你一定要谨记。”
说这番话时,杜太后一脸期待的看向赵匡胤。
在评价时赵德秀时,杜太后淡淡的口称尚可。
等到评价赵光义时,杜太后则是满口藏不住的喜欢。
眼观这一幕的赵普,倒是没有惊讶。
尽管杜太后的这番行为,已经让赵光义有些逾越了君臣间的界限。
赵普与赵匡胤一家的关系不浅,他早就知道杜太后向来偏爱赵光义。
常言疏不间亲,只要赵光义的行为没有大的逾越,一些事他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杜太后的郑重嘱咐让赵光义心有喜悦。
接下来赵光义将目光微微朝着赵匡胤望去,赵光义想观察一下赵匡胤对杜太后的嘱咐会作何反应。
赵匡胤在听完杜太后的嘱咐后,脸上露出受教的神色。
“母亲放心,新朝初创根基未稳,重用宗亲固本的道理,孩子是知道的。”
得到赵匡胤的许诺后,杜太后才渐渐放开了赵匡胤的手。
直到这时候杜太后似乎才想起她还有个大孙子,疑惑地问道:
“留哥儿呢?”
听到杜太后问起赵德秀,赵匡胤脸上自然的露出一些笑容:
“皇后昨日受了些风寒,德昭、德芳年幼,朝会还未结束时,儿子便让留哥儿先去照顾了。”
“留哥儿,是孝顺的人。”
别人都能看的出来杜太后的偏心,赵匡胤又怎会不知道。
所以一有机会,赵匡胤就适时在杜太后面前夸赞赵德秀。
可惜,女人的偏爱一旦形成,那几乎是很难扭转了。
“照顾母亲乃人伦大义,留哥儿做的是他分内的事。”
一句听不出喜悦的话,就这么淡淡的从杜太后口中说出,引得赵匡胤连忙岔开了话题。
延庆宫,是赵匡胤为王皇后选择的寝宫。
自赵匡胤中午入宫内,他的家人就相应搬入了皇城内的各宫殿中。
从常理来说赵德秀目前未成年,加上身上未有官职在身,是不能够参加今日朝会的。
可在献上传国玺后,赵匡胤并未出言让赵德秀离去不明确反对,就是默认。
脸皮厚的赵德秀带着这种想法,在崇元殿呆了好一会,提前享受了一把“太子听政”的待遇。
只是这待遇并未持续多久。
当一位内侍带着旨意静悄悄来到他身前后,赵德秀最终只能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崇元殿。
赵德秀的继母王皇后身体一向不太好,等赵德秀赶到延庆宫中时,王皇后刚刚喝完药在闭目养神。
见赵德秀赶来看望他,王皇后很是感动。
与后世拍的许多短剧不同,王皇后不是一位恶毒后母。
虽然王皇后亦为赵匡胤诞下一位皇子赵德芳,可眼下赵德芳处于襁褓之年。
在婴孩夭折率颇高的当世,赵德芳将来能不能长大成人都是个问题,更别说要与赵德秀争储了。
就算赵德芳最终能长大成人,那都十几年后了。
十几年的时间,足够赵德秀凭借嫡长的身份,缔造出一股强大的势力了。
历史上的赵德昭为何以嫡长皇子身份,最后却未能一直登上太子之位。
有个重要原因就在于,等赵德昭成年时,不受制衡赵光义的势力已经太大了。
赵光义的势力大到赵匡胤最后都想迁都,给赵光义来个釜底抽薪
王皇后出身名门,有些道理她自然是懂得。
加之王皇后性格仁善,故而在她成为赵匡胤的继室后,她与赵德秀之间的关系一直不错。
感动的王皇后拉着赵德秀说了好一些话,后来赵德秀见王皇后有困意,他便提出抱着赵德芳出去转转,好让王皇后能好好歇息。
王皇后乐于让赵德秀与赵德芳有机会培养感情,便同意了赵德秀的想法。
就这样,赵德秀一手抱着咿呀咿呀吐口水的“八贤王”,一边跟着方才带他来的那个内侍在皇城内四处溜达着。
初入皇城,赵德秀对很多地方都很陌生。
一路上前方的内侍见赵德秀对皇城颇为好奇,就一直热情的为赵德秀讲解皇城内的各处位置。
讲解的多了后,赵德秀发现这名内侍口才不错,能将许多奇闻徐徐道来,不像是个没学问的,一时好奇心之下,他问起了身前内侍的名字。
能被赵德秀询问姓名,在那名内侍看来貌似是一件十分荣幸的事,他连忙转身对着赵德秀叩拜回道:
“奴才名为张德钧。”
张德钧?
你要是叫王继恩,那就好咯。
若觉得这本书尚可,请多多追读,拜托各位啦~
第13章 今日之恩,来日必报
烛影斧声作为宋初最有名的传言,赵德秀后世曾听说过。
赵德秀记得在这个或真或假的传言中,有一位名为王继恩的宦官为赵光义的继位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哪怕赵德秀尚未亲身经历过争储一事,但赵德秀依然知道,若将来他能得到赵匡胤身旁内侍的支持,那么他的胜算将会无形中大上许多。
可惜前世赵德秀并未深入查过王继恩的资料,不然这一世就能派上用场了。
张德钧见赵德秀在听到他的名字后,面露沉思之状,他还以为他的名字中有哪个字犯了赵德秀的忌讳了。
这让张德钧愈加厌烦自己现在这个名字。
张德钧深知别看他是有着官位的内侍,可地位再高的内侍都是皇室的私奴。
以赵德秀在大宋皇室的身份,他的生死不过是赵德秀一言可决之事。
就在张德钧暗自忐忑时,不远处看到的一幕更吓得他直哆嗦。
原来不知不觉中,张德钧已带着赵德秀来到了皇宫内的一处僻静地方。
张德钧将赵德秀带至这一处,本意是觉得这处风景优美,或许可以借此讨一讨赵德秀的欢心。
没想到不远处竟是禁军处决一些宫内内侍的地方。
以赵匡胤看重家人的性情,在他的家人都搬入皇宫后,他肯定要派人将宫内那些不明来历的内侍都清理一遍的。
先唐后期宦官乱政,将唐朝皇室的生死玩弄于股掌之间的教训,赵匡胤可不会不吸取。
正所谓兔死狐悲,张德钧身为内侍中的一员,他亲眼见到许多内侍被处决的场景,他的心情变得悲伤之余又难免带上了惶恐。
碰巧这时负责处决可疑内侍的一员将领,在见到了张德钧的异常反应后,他便抽出腰间长剑朝着他走了过来。
这可直接将张德钧吓得瘫坐在地。
那员将领很快就来到张德钧身前,他在将用威慑的眼神瞪了地上的张德钧一眼后,又对着张德钧身后的赵德秀抱拳参拜道:
“臣张琼,拜见皇长子。”
赵德秀自然认得他老爹的亲军统领张琼。
“张将军,无须多礼。”
赵德秀脸带敬意伸手虚扶了一下。
张琼见赵德秀成为皇子后,还能对自己礼敬,他心中对赵德秀的观感更加好了。
张琼是个猛将,不懂得表达他复杂的情绪,他只能转移话题盯着地上的张德钧道:
“殿下怎么会来到这处,是这阉人有意为之的吗?”
张琼问这句话时,身上煞气四溢,吓得张德钧直接趴在了地上。
宫城阴柔阉人,向来最怕的就是杀人如麻的武将。
更何况是个傻子,现在都能听得出张琼口中的杀意。
身上背负皇命,掌握着宫城内所有阉人生死的张琼,可不会管张德钧的官位有多高及是否冤枉。
就算杀错了人又如何,阉人的命无关紧要,官家不可能会因此责罚他。
张琼之所以还不动手,就是看在赵德秀的面子上。
张德钧是个机灵的人,他也看出了当下能救他的只有赵德秀。
正欲拖着瘫软的身体向赵德秀求救的他,却听到了这么一番话:
“他是父皇派来为我指路的内侍。
来到这处也是应我提出的要求,希望能在宫城内四处逛逛。”
赵德秀的第一句话,是在用赵匡胤为张德钧的由来背书。
毕竟赵匡胤定然是经过调查觉得张德钧没危险后,才会派他为赵德秀指路。
而赵德秀的第二句话,也在无形中化解了张德钧形迹可疑的嫌疑。
听到赵德秀的话后,张琼点了点头,提着带血的剑就离开了。
待张琼走远后,张德钧才敢起身。
只不过由于心中的恐惧尚未完全消散,张德钧的身子竟一时间使不上劲。
赵德秀见状将手中的赵德芳交给身后一位禁军,随后他便来到张德钧身前,伸手欲扶起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