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门悬挂的“治世之枢”匾额以汉代隶书题写,搭配智能感应门与青铜质感的电子显示牌。
内部办公厅采用“天圆地方”的空间理念,穹顶镶嵌仿制的汉代星象图,地面铺设刻有九州版图的智能地砖。
会议室桌椅以胡桃木为基材,椅背雕刻“忠孝廉耻”汉隶字样,角落摆放着融合现代工艺的青铜“獬豸”雕塑,既象征行政公正,又暗含 AI监控功能。
军事学院区域:整体布局模仿汉末“营垒”形制,外围以仿真夯土墙搭配碳纤维防护层,墙顶设置可升降的现代弩机模型与无人机起降平台。
主体建筑形似汉代“楼橹”,采用模块化金属架构,外立面覆盖伪装网与仿真茅草,隐蔽处嵌有汉末兵法竹简纹样的 LED屏。
训练场内,传统“射艺”演变为激光射箭系统,箭靶刻有汉末名将画像。
“兵法推演室”内,全息投影将《孙子兵法》的“虚实篇”转化为三维战场模型,学员可通过 VR设备体验历史经典战役,座椅设计成汉代战车的简化形态,扶手处设有战术数据终端。
工业学院区域:以汉末“司金中郎将”官署为灵感,建筑外观采用锈蚀钢板与透明玻璃结合,模拟汉代冶铁工坊的沧桑感。
入口处矗立着巨型青铜齿轮雕塑,齿轮纹路复刻自汉代水排模型,搭配智能灯光系统,夜间会投射出《考工记》中“攻金之工”的图文。
实验室内,3D打印设备旁陈列着汉代青铜器物仿制品,冶炼炉采用电磁感应技术却保留汉代“橐龠”鼓风装置的造型。
“机械智造馆”中央,一座融合汉代指南车原理与现代导航技术的智能模型持续运转,四周展柜用磁悬浮技术展示着汉代农具与现代工业零件的对比图谱。
农业学院区域:打造“汉末田园”与现代农业科技交融的生态园区。
建筑群采用汉代“坞堡”风格,夯土墙搭配光伏板屋顶,屋檐下悬挂着仿制的汉代农具如耒耜、耧车,外墙用农作物种子拼贴出《汜胜之书》的农耕图谱。
实验田里,传统“区田法”与智能滴灌系统并存,培育着汉末记载的“嘉禾”与现代改良作物.
“桑蚕文化馆”内,透明温室展示着汉代养蚕工艺与基因编辑蚕种的对比,中央展台用全息投影重现“嫘祖教民养蚕”的传说,展柜里陈列着汉代丝绸残片与现代纳米纺织材料。
医药学院区域:以汉末“太医署”为设计原型,建筑群呈“回”字形布局,中央庭院复刻汉代“本草园”,种植着《神农本草经》记载的百草,搭配现代智能温室与光谱分析设备。
主体建筑外墙用中药药材切片镶嵌成巨型壁画,展现华佗“麻沸散”、张仲景“经方”等汉末医学成就,入口处的青铜雕塑融合了汉代“针灸人”与现代医学影像设备的造型。
药理实验室里,仿古药柜与高效液相色谱仪并列,中药炮制区还原汉代“炮炙十七法”并结合温控翻炒设备。
“医史智慧馆”内,AR技术让汉代名医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条文动起来,与现代医学教材形成跨时空对话。
季秋目前对青州大学的定位,是一座综合性大学。
当然,主要是因为他目前只有一座墨山书院,所以只能将所有要培养的高端人才,全都放在这里。
等未来拥有了独立建造墨山书院的能力,自会将现有的五大学院独立出来,建立专门的大学。
至于六大功能区的最后一个功能区,自然就是休息生活区了。
这里以汉末“驿舍园林”为设计母本,将汉代“休沐文化”与现代休闲需求熔铸为一处诗意空间。
整个区域以蜿蜒的“曲水流觞”水系为脉络,串联起五组仿汉建筑群,既有“金樽清酒斗十千”的雅趣,亦含“复得返自然”的现代舒适。
入口处的“迎曦亭”采用钢结构仿汉代“井干式”建筑,亭顶覆盖光伏瓦,白天吸收能量,夜间则透过瓦当纹样投射出“长乐未央”的光影。
主体休闲建筑“临波榭”以玻璃幕墙模拟汉代“纱帷”,外壁用激光雕刻《古诗十九首》诗句。
室内陈设的沙发以汉代“榻”为原型,搭配可调节温度的碳纤维坐垫,靠背处镶嵌着磁悬浮的汉代画像砖复制品,图案随触摸切换“宴饮”“乐舞”等场景。
餐饮区“杜康坊”的吧台设计成汉代“樽”的造型,内置智能调酒系统,吧台背景墙用 thousands of片中药切片拼贴出《韩熙载夜宴图》的汉代风格变体,灯光下散发出淡淡的药草香。
中心庭院以“五行池”为核心,圆形水池按金、木、水、火、土方位种植汉末典籍记载的植物西方植桑(对应金)、东方栽桃(对应木)、中央设涌泉(对应水)、南方置红叶石楠(对应火)、北方铺艾草(对应土),池底用荧光玻璃拼出汉代“四神”图案,夜间随水波晃动如神禽游走。
环绕水池的步道铺着刻有《说文解字》部首的青石板,每块石板都是一个压力感应装置,行人走过会亮起对应的汉字解释投影。
西北侧的“啸台”是一座下沉式露天剧场,台阶模仿汉代“坛陛”形制,舞台背景是可升降的 LED纱幕,既能播放汉末乐舞视频,又能作为电影屏幕,观众座椅设计成汉代“胡床”的折叠形态,内置无线充电功能。
“投壶雅趣区”将传统投壶游戏升级为激光感应系统,青铜壶内置压力传感器,箭矢命中不同区域会触发《礼记投壶》的原文朗诵。
“案头清供角”摆放着融合汉代“博山炉”造型的香薰机,学员可通过手机 APP选择“沉水香”“龙脑香”等汉末香料,搭配 AR眼镜观看虚拟的“博山炉生云气”场景。
最具巧思的是“流杯渠”一条用透明树脂仿制的汉代曲水,水流中漂浮着 LED“酒觞”,觞身刻有《诗经》名句,当觞漂流至游客面前,桌面会自动亮起诗句解析投影。
第176章 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
季秋漫步在青州大学中,这里已经有了很多人。
基本都是即将参加高考的考生。
季秋提前对他们开放了青州大学。
一来是让他们能够熟悉考场,展现公平。
二来也是让他们看看青州大学的情况,从侧面进行宣传。
这座青州大学,几乎可以代表季秋势力,目前的最高等级建筑,充分融合了现代与龙气三国两种建筑体系,仅是单独拿出来,就足以震慑众人了。
不过这种开放也是有时效性的。
从今天下午开始,就要进行清场了。
因为两天后,就是正式高考的日子了。
总要提前封闭一段时间进行检查,因为提前开放考场的就难保会出现有考生提前做出布置的情况。
这种情况,即便是在现代社会都难以杜绝,就更别说在龙气三国世界了。
龙气三国世界有很多秘术,都是家族独立研发出来,独自传承,秘而不宣的。
莫说是季秋,便是昔日鼎盛时期的大汉王朝都不清楚。
自青州大学中巡视一圈,确保没什么问题后,季秋离开了青州大学。
去了教育部高考办公室。
教育部大楼位于北海新城西北角,是一座外表看来平平无奇的建筑。
但若凝神细观,就能发现墙垣缝隙间用龙涎混合朱砂绘制的符文,于月满之夜泛起淡金涟漪,门楣处嵌着的上古“龙隐石”以天然龙首纹路感知来者学识。
这栋大楼主体采用三国抬梁式木构,立柱却是千年龙柏心材经桐油浸泡。
雷电交加时木纹显现金色龙鳞反光,屋顶“玄鳞瓦”由龙睛砂混合泥土烧制,雨后浮现龙鳞纹路,檐角墨玉龙首鸱吻似在吞吐文气。
前庭莲池看似寻常,池底却用黑曜石拼出《河图洛书》,九星位置对应九条埋于淤泥的白矾石卧龙,池边残碑缝隙的青苔自然长成龙纹,暗合“潜龙勿用”的治学之道。
主殿“崇文阁”外观朴素,内部却以整块龙血石铺地,赤色纹路构成三国版图,都城位置嵌着用龙睛晶状体打磨的龙眼珠,夜间投射古籍投影。
十二排榆木书架上的书籍以龙筋线装订,书页泛龙涎香。
殿顶藻井用三十六根龙筋编织龙腹纹,中央龙脑玉在学子论辩精辟时滴落凝露,饮之可明心见性。
东侧暗门通往地下“龙渊秘阁”,墙壁镶嵌的龙鳞灯以龙蜕角质为材,内置荧光微生物,深处密室中龙脊骨长案上的九龙砚,由龙涎香化石雕成,注入清水便浮现九大书院传承谱系,与千里学宫龙气共鸣。
夜幕降临时,夯土墙渗出金光,那是龙筋网络汇聚文气,学识渊博者走过会点亮墙上龙形符文,如巨龙摆尾。
每月朔日,主殿龙血石地面更会因龙气与典籍共鸣,但唯有沉心治学之人得以目睹。
这座教育部以夯土为皮、龙气为骨,将智慧熔铸于一砖一木,如潜龙在渊,充分体现了何为低调奢华有内涵!
穿过教育部主殿东侧一道刻着“文心雕龙”篆字的月洞门,便来到一处被青竹环绕的独立院落。
这里便是教育部刚设立的高考办公室。
外表看似普通的青瓦白墙四合院,屋脊却暗藏五脊六兽的龙形变体。
正脊两端的鸱吻化作半龙半书的形态,龙尾卷着竹简,张口吐出墨滴状的风铃,风起时叮咚之声竟暗合《诗经》韵律。
正厅“评卷堂”内,三十六根漆成玄黑色的立柱环列四周,柱身雕刻着先秦百家圣贤故事。
有孔子杏坛讲学,七十二弟子侍立左右。
也有老子骑青牛出函谷关,留下五千言道德经。
还有墨子“兼爱非攻”,手持木鸢演示守城之术。
更有韩非子正襟危坐,竹简上“法不阿贵”四字熠熠生辉。
这些浮雕在龙气催动下会随日光角度变化而呈现不同神态。
晨光中圣贤们似在低声讲授,正午时仿佛与学子们隔空对答,夕阳下则化作流动的文字符号,演绎着百家争鸣的盛景。
西侧阅卷室内没有寻常灯火,全靠屋顶镶嵌的十二颗“龙睛珠”照明,珠子随昼夜变换色彩。
白昼呈琥珀色,夜间转青碧色,光线柔和却能照见纸上细微的文气流动。
阅卷官的座椅采用“胡床”形制,却以龙皮包裹,椅背雕刻着“鲤鱼跃龙门”图案,当批阅到佳作时,图案中的鲤鱼会泛起金光。
最神奇的是阅卷台,台面是一块巨大的“透龙晶”,将考生试卷铺于其上,龙气便会将文字转化为具象影像:写兵法者可见金戈铁马,作诗词者能现落英缤纷,而文理不通者则会浮现混沌迷雾,真正实现“文如其人,字现龙形”的鉴才之术。
季秋走进正厅,看到教育部此次高考的众多考官们正在激烈讨论。
因为这是第一次高考,季秋非常重视,派出了最高规格的考官阵容。
行政部长张昭直接担任主考,教育部长郑玄和宣传副部长孔融,担任两位副考。
其下还有十位普通考官,皆是品性与才学俱佳的优秀人才。
众考官看到季秋走进来,皆是停止争论,一起向季秋行礼道:“拜见主公。”
“各位争论的很激烈呀,都在讨论什么呢?”季秋笑道。
张昭回道:“诸位同僚正在讨论,此次高考,谁能夺魁?”
“那诸位都看到哪些人才?”季秋颇感兴趣的问道。
张昭道:“孔副部长很看好陈群的文章,认为他有状元之才。
郑部长则认为步骘的才学、智谋与胆识皆为上上之选,未来前途不可限量!”
“那不知子布可有看好的人选?”季秋问道。
张昭道:“属下认为,张的能力,在诸考生中,可排在前列。”
“嗯,都是一时之选啊!”季秋点头赞许道。
这三人皆是史上有名的人才。
其中陈群是颍川人,时年十七岁。
自幼潜心研究律法与礼制,对治国之道有深刻见解。
历史上初平二年,他在家乡参与修订乡规民约,以“公平公正”著称,其管理才能开始受到关注。
后效力曹魏,制定“九品中正制”,对魏晋南北朝的选官制度影响深远。
他也崇尚以礼治国,难怪会被孔融看中。
步骘是临淮淮阴人,时年十七岁。
早年孤苦,靠种瓜维持生计,但他坚持读书,胸怀大志。
历史上初平二年,他在江东游历,与名士交游,以“沉稳善谋”闻名,常对时局发表独到见解。
后效力东吴,官至丞相,在治理地方与外交事务上均有突出表现。
这是一位允文允武的大才,最重要的是精通实务,难怪被郑玄看中。
不过季秋对他最大的印象,是他的族妹步练师。
这是孙权的宠妃,非常漂亮!
张是广陵人,时年十九岁。
精通文学、历法与占卜,是典型的“文儒之士”。
历史上初平二年,他因躲避战乱南下江东,以一篇《讨董卓檄文》闻名,其文笔犀利、逻辑严密,展现出卓越的文学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