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穿:这个三国有龙气 第182节

  前者可以保存家族和北海城的百姓,但会损伤你的名望。

  后者可以保全你的名望,但孔氏与北海城的百姓,怕是就要有所损伤了。”

  “岂可因老夫虚名,而伤及宗族与百姓?老夫愿降。”孔融沉思良久,终是说道。

  太史慈呼了口气,说道:“好,既然你决议投降,那就赶快写下降书吧。

  我赶在季秋大军抵达北海城前送过去,也能给你多争取一些好处!”

  于是孔融便写下了一封降书,交于太史慈。

  而后太史慈带着降书,迅速离开国相府,走出北海城,前往季秋赶来北海城的必经之路上,拦截拜访季秋。

  ……

  一日后,季秋携大军与太史慈抵达北海城。

  孔融下令打开北海城们,然后带着北海国的文武官吏出城伏地而拜,向季秋投降。

  季秋亲切扶起孔融道:“文举先生乃是圣人后裔,海内名儒,岂可向我而拜,此举折煞我也!”

  “老夫非是为自己而拜,而是为了这北海城的百姓而拜,还望使君能够遵守承诺,善待北海城的百姓!”孔融说道。

第144章 青州鼎的线索

  孔融让太史慈带给季秋的降书上写明了两个条件。

  其一,是要求善待孔氏。

  对孔氏的处理标准,至少要达到季秋治下五等户的处理标准。

  其二,是要善待北海城百姓。

  对北海城百姓的处理标准,至少要达到季秋治下四等户的处理标准。

  说实话,季秋在看到这份降书的时候,是有些诧异的。

  根据先前从各方面了解到的情报,孔融似乎是一个根本不关心底层和外界,每日只是沉浸在轻弹宴会之中,醉生梦死的人。

  但从这份降书来看,如此评价孔融显然是不正确的。

  他不仅关心了解外界情况,甚至是比寻常人更加关心了解。

  尤其是他对季秋势力的了解,要远比其他人想象的多很多。

  这份季秋势力内部的百姓友好度评定标准,莫说是外部势力,便是季秋治下的内部势力,很多人都是接触不到的。

  如此一个人,实在是很难想象他居然会不清楚北海国的实际情况啊。

  所谓百姓友好度评定标准,是季秋势力内部,针对治下世家、寒门、百姓对季秋势力的友好度,而制作出的一个量化型的等级评定体系。

  总共分成了五个等级。

  一等户最低,五等户最高。

  针对不同的等级,在处理和安置的时候,会采取不同的对待方式。

  如等级最低的一等户,那就是直接把所有钱财家产全都掠夺干净,仅剩一个人扔进泰山十二城里,让他去打工还债。

  这通常是对付那些敌视季秋势力的世家大族时,所采取的手段。

  仅比直接抄家灭族,稍差一筹而已。

  而若是等级最高的五等户,则会采取赎买的方式,从其手中购买丁口和土地,

  允许对方继续拥有家族历代积累下来的财物,同时在安排对方到泰山十二城中工作时,也会给予各方面的照顾。

  这通常是对待季秋麾下文臣武将家族时的标准。

  季秋势力的大政策,是要解放所有奴隶和官府收回所有土地。

  这一点,纵然是他麾下的文臣武将们,也不能改变!

  就孔氏和北海百姓的情况看,季秋对他们的处理标准,正常肯定是达不到五等户或四等户的处理标准的。

  因为他们是敌对方,且负隅顽抗了相当一段时间。

  正常情况下,对他们的处理标准是二等户。

  即便是此时投降的情况下,最多给个三等户也就是极限了。

  孔融居然开口就要四等户和五等户,着实是有些过分。

  不过季秋在经过认真思考后,还是决定答应孔融的条件。

  就是孔融必须投靠自己,并且要负责执行接下来的孔氏搬迁工作!

  孔融是孔圣后裔,海内名儒,觉醒了祖灵真血的孔氏家主。

  他不仅拥有非凡的能力,还掌握着很多外人不知道的关键信息,属于是季秋必须收服的对象。

  季秋原本是打算在他身上放置一颗龙种的。

  若能让孔融自行投靠自己,则能免去这颗龙种了。

  与此同时,孔氏家族毕竟不同于其他家族。

  这是孔圣的后裔,不仅拥有孔圣的血脉,还掌握着祭祀孔圣的权利。

  季秋从于吉口中了解到,当初始皇帝建立九州结界,可不仅是始皇帝独自一人。

  还有百家圣贤出手相助。

  儒圣孔丘、兵圣孙武、道圣李聃、法圣荀况、墨圣墨翟等,皆是舍去形体,以精神化作英灵,融入到九州结界之中,庇佑九州。

  而这些圣贤英灵的力量来源,除了他们学说传播于九州大地而收割的精神龙气外,便是自家后裔祭祀先祖时产生的信仰了。

  儒学是当今天下的显学。

  百家英灵中,也以孔圣的力量最强。

  而孔圣的力量来源,又有一大部分是源于孔氏家族的祭祀。

  所以孔氏家族,不是一个简单的世家大族,而是关系着九州结界和九州安危的家族。

  在处理这个家族的问题上,本来也要区别于其他家族。

  这便是先前季秋多次给予孔融机会,希望他能投降的主要原因。

  季秋轻笑一声,说道:“文举先生客气了,本侯答应的事情,自是不会反悔。

  只是本侯履行了本候的承诺,也希望文举先生,同样履行自己的承诺!”

  “这个使君大可放心,只要使君履行承诺,老夫愿为使君驱使!”孔融说道。

  季秋大笑道:“如此甚好,本侯能有文举先生相助,真乃三生有幸也!”

  随后挽起孔融手臂,与他一同走进北海城。

  ……

  当夜,北海国相府,书房。

  如今这座国相府已然是换了主人,变成了季秋的办公场所。

  孔融非常识趣的搬出了这里,另寻他处居住。

  不过此时孔融依然是在国相府内,正与季秋进行一场密谈。

  “文举先生,我想知道大禹九鼎和青州鼎的信息,不知可否为我解惑?”季秋开门见山的问道。

  他对大禹九鼎,可是窥视已久了。

  这也是他要收服孔融的另外一个重要消息。

  最早对大禹九鼎产生兴趣,还是当初贾诩跟他汇报,大禹九鼎能够凝练天命的时候。

  当时他想得到大禹九鼎的目的很单一,就是用来凝聚天命。

  对大禹九鼎的看法也很简单,认为这就是一件强大的龙器。

  但后来随着局势发展,他发现大禹九鼎,好像并没有他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大禹铸九鼎的目的,是为了镇压妖族。

  而始皇建造九州结界,同样是以大禹九鼎为根基。

  同时被五帝之一的大禹和始皇都视为至宝的九鼎,怎么可能只是简单的拥有凝聚天命能力呢?

  而这无疑让他对大禹九鼎的兴趣,更加浓厚了。

  孔融看了季秋一眼,淡淡说道:“使君想要知道大禹九鼎与青州鼎的消息,看来是也想得到青州鼎凝聚天命了。”

  “果然是什么都瞒不过文举先生。”季秋轻笑道。

  孔融摇头道:“不是什么都瞒不过老夫,而是如此想的人实在是太多了。

  使君不是第一个想要得到青州鼎的人,也不会是最后一个想要得到青州鼎的人。

  其实,当今天下,知道大禹九鼎与青州鼎信息的人,并不在少数。

  老夫只是其中之一而已。

  只是我等知道也是无用,因为根本就改变不了什么。”

  “这是何意?还请文举先生细说。”季秋顿时问道。

  孔融说道:“自始皇以九鼎为基,建立九州结界之后,这大禹九鼎中的八鼎,便化为虚无,与九州结界融为一体了。

  唯一还留存于世的,便是这青州鼎,而这也是九州结界目前最大的破绽!

  如今九州结界已经出现崩溃的征兆,问题追根溯源,其实也是出在了青州鼎上!”

  “九州结界即将崩溃的原因,是青州鼎?不是因为天庭支持各地世家大族自立,耗费九州人族底蕴的缘故吗?”季秋愕然道。

  孔融用饱含深意的目光看了季秋一眼,轻笑道:“使君居然知道天庭支持九州世家大族之事,看来果是来历非凡,了解颇多隐秘呀。”

  “过奖,在下也是机缘巧合之下,方才知道这些信息的。本以为乃是绝密,却不知文举先生早已了然于胸!”季秋同样回复了一个饱含深意的眼神。

  但孔融却没有继续这个话题,而是轻叹一声,说道:“九州人族的龙气总数降低,这的确是导致九州结界虚弱的罪魁祸首。

  如果未来有一天,九州结界彻底崩溃的话,那必然也是因为九州人族的龙气总数,完全无法供应九州结界存在的缘故了。

  但就目前来说,虽然九州已经出现了诸多乱象,但还是能够供应足够的龙气给九州结界,所以九州结界其实是不会出现什么大问题的。

  可是为何九州之内,却会感觉九州结界有了漏洞呢?

  这个漏洞又为何会出现在青州呢?

  这便是青州鼎的问题了!”

  “那这青州鼎到底是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呢?”季秋问道。

  孔融道:“这可就说来话长了,得从始皇时期开始说起。

  始皇以九鼎建造九州结界,但这九州结界所笼罩的范围,却不仅限于古九州之内。

  毕竟始皇统一九州之后,所控制的区域,并不仅限于古九州。

  事实上,九州结界的笼罩范围,是可以自由调整的。

  始皇当初埋设九鼎的位置,才是九州结界所能够笼罩的范畴!

首节上一节182/23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