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来奇珍异宝阁施粥棚喝粥的百姓,不下十万人,每日被招募的百姓,超过万人!
季秋的脸色有些阴沉。
一方面,是因为董卓此举,倒行逆施,天人公愤,着实该杀!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这三万并州狼骑怕是要不得了。
董卓也不是无谋之辈。
他以这三万并州狼骑为税吏去征兵征粮,显然也是打着事后将这三万并州狼骑推出去平民愤的想法。
这三万并州狼骑都是昔日丁原的旧部,在丁原被杀之后,他们投降了吕布。
显然,就像董卓不信任吕布一样,董卓更加不信他们。
所以用他们干这种脏活,实在是太正常了。
只是这三万并州狼骑,名义上是董卓的部队,实际上早已被季秋视为自己的部曲。
若是他们污了名声,难以在中原立足,那损失的可是季秋的实力!
“不过,此事并非没有转圜的余地。”
“若能与并州狼骑取得联系,让他们在征兵征粮过程中,配合奇珍异宝阁的招募百姓行动。”
“那到是可以一举两得!”
“只是此事不能让董卓看出端倪来,需得有一位智谋之士从中负责调度指挥才行。”
“嗯,一事不烦二主,还是交给贾诩吧。”
“以他的才智,迷惑董卓不成问题。”季秋心中暗道。
随后便给贾诩发了消息,将这番安排告知于他。
之后才出了洛阳城,前往扶风郡。
扶风郡,位于关中平原中部。
往昔也曾是一片富饶繁荣的热土。
这里土质肥沃,气候温润,河流交错,滋养着大片的农田,向来有“麦、米、菜籽油之乡”的美誉。
可惜汉室衰微,董卓掌权,西凉兵乘势而起。
这里也难免受到影响。
如今的扶风郡,却是被西凉兵搅得乌烟瘴气。
街头巷尾,随处可见西凉兵的身影,他们身着粗陋却张扬的铠甲,腰间佩着长刀,脚步踉跄却又满是骄横之气。
集市之中,他们大摇大摆地穿梭着,看到心仪之物,随手便拿,摊主稍有怨言,便会招来一顿打骂。
那些卖菜的老农,看着被西凉兵翻得凌乱不堪的菜摊,只能暗自叹息。
卖布的妇人,眼睁睁看着自己辛苦织就的布匹被抢走,泪水在眼眶中打转,却不敢发出半点声音。
城门口,西凉兵设卡盘查,对过往百姓肆意刁难。
有那着急出城办事的百姓,被他们以各种借口拦住,索要钱财。
若拿不出,便被推搡到一旁,甚至拳脚相加。
而那些从城外赶来的百姓,带着些许农货进城售卖,也会被西凉兵强行抽取“过路费”,本就微薄的收入瞬间少了大半。
酒馆之内,更是他们肆意妄为的场所。
他们大声喧哗,将酒碗重重地砸在桌上,酒液溅得到处都是。
稍有不如意,便会掀翻桌子,吓得店内其他客人瑟瑟发抖,店家也只能满脸赔笑,不敢有丝毫得罪。
这些西凉兵,在扶风郡的土地上,仿佛成了主宰一切的霸王,他们的所作所为,让百姓们敢怒而不敢言,原本安宁的生活,被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霾。
不过总体而言,扶风郡的百姓还是能够活下去的。
不想隔壁洛阳三辅之地的百姓,已经快给董卓逼死了。
关陇地区连接西凉,算是董卓的基本盘,董卓也将这里视为自己未来的根基。
所以对这的百姓,还是手下留情了。
不像是洛阳城和三辅之地的百姓,董卓根本就未将他们视为自己人。
随时做着抛弃的打算,自然是毫无心理负担的进行压榨!
扶风郡,茂陵县城。
扶风马氏算是一个传承比较悠久的家族了。
他们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
赵奢曾在阏与之战中大败秦军,因功被封为马服君,其子孙后来便以马为姓。
秦灭赵后,马氏家族逐渐迁徙至扶风茂陵一带,经过长期发展,成为当地的大族。
扶风马氏的真正崛起,是在两汉交替之时。
当时的扶风马氏家主,是后来的伏波将军马援。
马援早年曾在王莽政权中任职,后归附东汉光武帝刘秀。
他为刘秀统一全国立下了赫赫战功,先后平定了陇西隗嚣、交趾征侧征贰姐妹等叛乱。
马援不仅军事才能卓越,还以“马革裹尸”的壮志豪情闻名于世。
他曾说“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其晚年仍率军出征武陵五溪蛮,最终病逝于军中,为东汉的稳定和边疆安宁做出了巨大贡献。
不过马援死后,扶风马氏迅速走向衰落,被夺取军权,赶出了洛阳城。
但扶风马氏并未彻底走向落寞,在失去兵权后,他们开始转变为经学家族。
马援的从孙马融,是东汉时期著名的经学家、文学家。
他遍注群经,使古文经学达到了成熟的境地,对后世经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马融才高博洽,为世通儒,教养诸生,常有千数。
他的学生中包括卢植、郑玄等著名学者。
马融的生活奢华,常坐高堂,施绛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这种讲学方式在当时也颇具特色。
不过马融死后,扶风马氏在经学上就没有涌现什么人才了。
他们家族再次转变了赛道,进入了科技制造领域。
家主马云,成为了朝廷的匠作大监。
不过马云在匠作这个领域,并未取得什么突出成就。
真正让扶风马氏在这个领域达到巅峰的,是他的儿子马钧。
马钧是三国时代最富盛名的机械发明家。
他还原了指南车,改进当时操作笨重的织绫机,发明一种由低处向高地引水的龙骨水车。
制作出轮转式发石机,能连续发射石块,远至数百步。
把木制原动轮装于木偶下面,做“水转百戏图”。
还改制了诸葛连弩,对科学发展和技术进步做出了贡献。
不过马钧死后,便再未听说,马氏在科技发明领域,又有什么杰出人物了。
貌似他们又转换赛道了。
这个家族好像就是拥有这样一种特性。
每次都是在一个领域迅速走到巅峰,然后就转换赛道。
好像就是为了证明他们可以在这个领域达到巅峰一样。
而目前这个时间节点,正处于扶风马氏从经学领域转变到科技发明领域的中后期。
马云刚死不久,年仅十六岁的马钧,成为扶风马氏的新家主。
马钧虽然在发明创造上很有才华,但却不擅言辞,待人接物能力较差,还有口吃的毛病。
所以扶风马氏的声势大降,目前已经沦为茂陵城内的中等世家了。
呃,其实早在马云担任扶风马氏家主的时候,扶风马氏就已经失去城外的邬堡和大片田地,迁进茂陵城内,成为比城外世家低上一个档次的城内世家了。
不过当时他们还算是城内世家中的上等世家。
如今却是再退一步,已经沦为城内中等世家了。
不得不说,世家大族之间,其实也是非常卷的。
并不是所有世家大族,都能在数百年的时间中,持续发展,越来越强。
事实上,如果不能持续性的出现人才,并占据高位。
绝大多数世家大族的发展趋势,都是越来越差的。
就连扶风马氏这种东汉开国时期的顶级家族也不例外。
他们每次转化赛道,其实都可以视为其家族地位大幅度衰落,而不得已做出的选择。
而当其决定了转换新赛道,却又没在新赛道封顶之前,则是其最为虚弱的时候。
所以目前这个时间节点,便是扶风马氏最为削弱的时候。
季秋沿着青石板路拐进幽静巷陌,便见到了扶风马氏的宅邸。
这座宅院没有朱门大户的巍峨气势,却也自有一番精致气派。
宅院外墙以青砖垒砌,墙顶覆着黛瓦,墙头探出几枝红梅与青竹,增添了几分雅致。
正门虽不宽阔,却雕刻着缠枝纹的门框,两扇木门刷着朱漆,门环是黄铜所制,泛着温润的光泽。
门楣上方悬着一块木质匾额,上书“马府”二字,字迹遒劲有力。
季秋正准备上前敲门,却忽然听到了一阵急催的马蹄声。
伴随着马蹄声,一队足有三百骑的西凉铁骑,出现在街道上,狂奔到马府的大门前。
领兵的西凉校尉大呼道:“马家的人呢,给本将军速速出来!”
伴随着他的喊声,马府大门打开,两个大概十五六岁的少年从中走出来。
一个神色木讷,看着就有些不灵光样子。
另一个则是目光锐利,貌似极为聪明的样子。
“你们是何人,这里扶风马氏的宅邸,不容你们无礼!”貌似聪明的少年首先开口问道。
西凉校尉瞥了他一眼道:“我们找的就是扶风马氏!你便是扶风马氏的家主马钧吗?”
“不是,我旁边这位才是扶风马氏的家主马钧,我乃扶风法氏的法正。
但扶风马氏与扶风法氏世代交好,如同一家,你有什么问题,可直接跟我说!”法正沉声说道。
扶风法氏也是城内世家,还是城内上等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