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从时空商人开始 第456节

  或许还有其他人侥幸逃生,可至少此时是找不到的。

  养好了伤势的郭天爵,红着眼睛握着尖刀冲过去,桶啊桶啊捅。

  捅到累的喘气。

  秀目之中满是怒意的马秀英,也是起身上前,拿着刀捅死了几个。

  只有郭果儿害怕,跪在那儿抱着头不敢去。

  林道挥了挥手,施耐庵常遇春等人当即上前,将俘虏们拖到牌位前,挖心掏肺祭奠遇难者。

  这其中,施耐庵的手法异常熟练。

  动作敏捷不说,位置找的也是非常准确,一看就是个老手。

  “你去一趟寺庙。”

  林道嘱咐全神贯注看过程的罗贯中“去看看,朱重八还在不在,过的如何了。”

  虽不解明王的心思,可罗贯中还是当即领命而去。

  林道并不相信什么宿命论。

  他来了,那宿命就不再是宿命。

  红巾军之中,许多人都是出身濠州。

  他们分至各处县乡村,查探家乡状况。

  濠州各地都被元军祸害的不轻,人员被杀戮,财产被劫掠,房舍被焚毁,各地都是一片惨状。

  这种情况下,林道也没什么好说的,只能是提供救济。

  让还活着的人,至少能吃上饭。

  重建房舍,修复水利设施道路等。

  一批因伤退役的军士,安置在了各地。

  “明王!”

  常遇春与徐达等人,都是向林道请战。

  他们的家乡,都被元军祸害了。

  虽然不像是濠州城被直接屠城这般凄惨,可也是死伤惨重。

  心中憋在怒火的诸军将士,此时只想奋力厮杀!

  “嗯。”

  林道点点头“徐达,你部去取庐州,再取安庆路。”

  “常遇春,你部去取滁州,等我带兵马过去,一起渡江去打集庆(金陵)。”

  诸将领命而去,做着出发前的准备。

  这边罗贯中归来,向林道禀报。

  “寺庙也是遭了兵祸,不过元军走后,还活着的和尚们,又重新聚集起来重建庙宇求生。”

  “朱重八还在寺中。”

  抬手敲了敲桌子,林道颔首“你送一批钱粮布匹过去,就说是我的一些心意。”

  “领命~”

  安置好了濠州的诸多事物,林道带领大军南下,直奔江边。

  进入滁州地界,就见着了道路两侧,不时就会出现挂着木笼的木杆。

  乌鸦停留在木笼上,不时的探首啄食。

  那些木笼之中,甚至还有白发苍苍的首级。

  林道对此,则是视若无睹。

  元军做得,红巾军就做不得?

  没这个道理!

  有仇必报,还得十倍百倍的还回去,这才是正理!

  沿途村庄多是敬畏恐惧,乡老们奉上不多的粮食酒肉,祈求大军放过村镇。

  古代的军队军纪极差。

  某些时候,甚至与匪徒没什么两样。

  地方百姓要么破财消灾,要么就得倒霉。

  由此也是凸显了,岳家军的出色。

  林道给予军中的待遇,比岳家军还高。

  他对军纪同样也是极为看重。

  不能说,他麾下的红巾军已经如岳家军一般出色,可至少不会出现劫掠村镇的事情。

  真有谁干了,那也是要军法从事的。

  大军一路前行,依次抵达了集庆对岸的江浦等地。

  连绵的营寨,几乎铺满了江岸。

  诸军将士,可是做渡江作战的训练。

  主要是熟悉水性,操控操船等。

  红巾军沿着江岸搜索,将岸边的渔民们,连人带船都给雇佣来。

  这天晚上,神色凝重的李善长来到林道的大帐内禀报。

  “明王。”

  “属下探知,常将军攻打滁州之时,曾经杀降!”

第313章 李善长的争

  “哦~”

  林道斜眉“你也是濠州人,你也回家乡定远看过了。”

  “家乡被屠了,常遇春杀回去怎么了,这也值得大惊小怪?”

  “明王。”

  满面愤愤之色的李善长,当即表明态度“家乡父老之仇,属下恨不得生吞活剥了蒙兀人!”

  “常将军屠胡虏,属下只有欢喜。”

  “可他杀的降,不是蒙兀人。”

  他是一个聪明人,早就看清楚了明王对待胡虏,是那种有我没你的态度。

  而且态度极为坚决。

  因此,李善长一直都是坚定反胡虏的,动辄喊打喊杀要屠虏。

  这边李善长整理了下措辞“明王。”

  “常将军攻滁州时,城内官佐曾经送信于常将军,相约献城。”

  “可他们抓了达鲁花赤与城内蒙兀色目人,献城之后,常将军竟是将他们都给杀了!”

  李善长说的杀降,是献城投降的降。

  这边林道摩挲着下巴,目光盯着李善长看。

  他理解常遇春。

  家乡被蒙兀人屠了,亲族好友同乡死伤无数,自是心怀泼天之怒。

  老实说,只干掉了蒙兀色目人,将汉军官佐屠光,已经算是克制了。

  至少他没屠城。

  而李善长,之所以如此激动~

  林道不动声色“说说你的意思。”

  “明王!”

  李善长恭敬行礼“如今天下大乱,群雄并起。”

  “无论是元廷还是群雄,都在大肆招揽人才。”

  “常将军杀降,此事流传出去,各地人才必然惊惧,恐不敢再投效明王~”

  说的有些隐晦,但是林道已经是听明白了。

  “你说的是,元廷之中的那些汉官,地方上的大户读书人。”

  李善长连连点头“正是。”

  “历朝历代,无不是继承前朝正统遗产,方能天下太平。”

  这件事情的真正起源,其实在于林道对濠州的安排。

  濠州上下各地衙门,皆是自军中抽调人手组建。

  全部都是因伤退伍,或者凭军功转任地方。

  而他李善长费尽心思招揽培养的读书人们,并无一人得用地方。

  只这一件事,就让李善长瞬间惊醒。

  明王这是,走的秦时军国之路!

  一切都以军为主!

  若是如此,那他们这些读书人怎么办?

  十年寒窗苦读,难不成就只是为了记账记军功,教授识字算数?

  而且教的还是俗体字~

  真是俗不可耐~

  正是因为看到了巨大的危机,方才有了此时李善长的试探。

  真的只是试探。

  常遇春杀没杀降,杀了谁,杀了多少什么的,李善长其实并不关心。

  乱世之中人命犹如草芥,爱杀谁杀谁去。

  他在意的是,自己与自己招揽的人才们,未来的命运。

  得王猛的多次指点,林道也是逐渐适应了古代的各种权谋之术。

  他能听的出来,常遇春杀降什么的,只是个引子,李善长的本质是在试探。

首节上一节456/52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