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从时空商人开始 第427节

  薛员外的靠山快不行了。

  苏州城内,上至达鲁花赤,下至胥吏文书,都在磨刀霍霍准备吃他家的肥羊。

  薛员外并未坐以待毙,而是花费巨资,搭上了近些年方才重新起势的世侯张氏。

  就是张柔这一脉的后人,张天佑与张玉父子一房。

  他们重新富贵没几年,也是需要大商贾的投效。

  两边算是一拍即合。

  薛员外逐渐将自己的生意,乃至于家产家人,分批从苏州转移过来。

  这次举办的宴会,实际上的打算,是想将自己的两个女儿之一,嫁给张玉。

  虽说他的两个女儿,年龄上比张玉大了不少,可联姻这种事情,主要的是利益捆绑,别的条件都是不值一提。

  若是可以,薛员外甚至打算将两个女儿都给嫁过去。

  到了宴会这天,杭城内知名的人物几乎都来了。

  就连之前被林道扇晕了的忽刺也来了。

  这位杭州城的达鲁花赤,不再如往日里那般叫嚣张狂。

  低着头,坐在那儿默默的喝着酒。

  他甚至都很少动筷子,因为丢了许多牙齿,吃饭都只能是吃一些流食。

  “忽刺大人~”

  他的色目管家,急匆匆的跑过来,俯身禀报“那个贼子来了!”

  双颊明显内陷的忽刺,疑惑抬头说话漏风“水~来了?”

  “就是打伤你的那个贼子!”

  端着酒杯的忽刺,楞了片刻。

  旋即猛然将手里的酒杯砸在了地上,霍然起身“狗!狗!狗!”

  色目管家还在疑惑,这等宾客云集之处,哪里来的狗。

  好在迅速反应过来,老爷这是说的走走走~~~

  与上次在书香小院的宴会一般无二。

  身份高贵的客人,都在内堂。

  至于那些用来烘托气氛,显示主家宾客如云的普通客人,则是在外间院落里吃席。

  “东家。”

  施耐庵引着一位头戴方冠,身穿儒袍,黑髯如虬,身高臂长的中年人,来到了林道的面前。

  “这位是与我同科中进士的同年刘基,字伯温。”

  林道抬首,看了过来。

  民间传说之中的刘伯温,能掐会算,精通天文地理甚至对气象学都有研究。

  他的传言,甚至被提升到了诸葛武侯的高度。

  ‘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

  ‘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

  就连朱元璋,都赞他为‘吾之子房也。’

  名气这么大,林道也是久闻大名了。

  “请。”

  伸手示意他落座。

  这等上位者的姿态,让刘伯温心头微微不喜。

  他号称能掐会算,可顶天了也就想到了好友施耐庵敢来杭城,却不敢相信明王也敢来。

  只当林道是红巾军中的一员大将。

  落座之后,刘伯温当先解释“肇瑞兄的书信,我也是最近方才收到。”

  “前些时日尚在丹徒教书。”

  “来到杭州城,犬子生病高热不退,心中急切并无心思关注外事。”

  这番解释,可谓是合情合理。

  关心爱子的病情,从而没给回信,完全可以理解。

  只是,林道压根不管这些。

  他目视刘伯温,干脆询问“你可愿意加入红巾军?”

  刘伯温被吓的一抖。

  急忙环顾四周,生怕被人听了去。

  今日的宴会,杭城的官佐几乎都来了。

  敢在这等场合里提及红巾军,真的是胆大妄为。

  “这位~”

  施耐庵没介绍林道的身份,刘基只能是称“兄台,慎言。”

  “此地乃是杭城。”

  “在坐皆是朝廷官佐,若是消息传了出去,恐有不忍之事发生。”

  林道对此,却是毫不在意。

  他自顾自的倒了杯酒“杭城?”

  “杭城又如何。”

  “莫说是杭城,哪怕是大都,也留不下我。”

  “除非真有敏敏特穆尔。”

  林道当然不是吹牛,他若是想要一心冲出去,大都也挡不住他的履带。

  可若是有赵敏带着一众武林高手阻挡,那就不好说了。

  当然,这里可不是倚天屠龙记的世界,林道自是自信十足。

  这话说的,刘伯温暗自撇嘴。

  他还下意识的看了眼施耐庵。

  自己的这位同年,怎么一把年纪了却是感觉不靠谱啊。

  这口气可真大!

  这杭州城内,府衙与钱塘县三班衙役捕快牢子,巡检司兵马,汉军戍卫军,探马赤军等等。

  加起来足有数千之众。

  就你一个人带着个老头~哦,还有个半大小子,就敢大言不惭。

  想到这里,本就不愿意投身红巾军的刘伯温,心中愈发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妄自尊大,目中无人。’

  ‘注定成不了大事。’

  ‘为了妻儿,我也不可牵连其中。’

  刘伯温是真正意义上的聪明人,非常懂得审时度势。

  此时虽然天下间冒出来了许多的起义军,可在他看来依旧还不够火候。

  大元朝廷,依旧是拥有着广袤的疆土,无数的军队。

  趁着内部空虚,打了朝廷一个措手不及的起义军,要不了多久就会被朝廷的百万大军一一扑灭。

  这个时候加入其中,那就是在找死。

  再说了,按照以往的朝代更替规律。

  扛过了二世而亡的大元,怎么也能有一百多年的国运。

  想清楚了这些,刘伯温的神色也是愈发冷淡。

  所以说,他是个懂得权衡利弊的聪明人。

  历史上也是红巾军三路北伐震动天下,脱脱丞相百万大军围攻张士诚,却以失败告终。

  这两件大事,才是真正的撼动了元朝的统治根基,让众多聪明人察觉到,大元是真的不行了。

  哪怕如此,刘伯温也是等到了十年之后,天下大势已经明朗了,方才投效了朱元璋。

  现在?

  怎么可能!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真正确定了有好处才会投效分享。

  也难怪,他被吹上了天,可最终在老朱那儿,只是一个伯。

  林道察言观色,已然是明白了他的心思。

  为此淡然一笑“你的心思,我已经明白了。”

  “你要记住自己的选择,以后可千万别后悔。”

  刘伯温还想说几句场面话,却是为林道打断“我再问你一事。”

  “你们这些民。”

  “我说的是,士绅地主读书人,豪商巨富关系户。”

  “你们这些自称为民的,有没有想过,在新朝之中站在什么位置上?”

  这话说的,刘伯温直接都笑了。

  他一向稳重,可此时也是被林道的大口气给刺激的笑场。

  这都哪跟哪啊,怎么就新朝了?

  你们也太瞧不起,疆域万里的大元了吧。

  此人莫不是疯子,傻子?

  刘伯温仔细打量林道,气度不凡,眉宇间皆是自信之色。

  并无痴呆之症状。

  他想了想“循例即可。”

  循例,循谁的例?

  自是循前朝之例。

首节上一节427/525下一节尾节目录